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私有财产与自由的关系——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探源
【6h】

试论私有财产与自由的关系——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探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引 言

一、私有财产与“自我意识”自由

(一)“自我意识”自由观的思想基础

(二)《博士论文》中的自由观

二、私人利益下的理性自由

(一)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原因和思想基础

(二)马克思的理性自由观

(三)马克思私有财产观的形成

(四)论私人利益对理性自由的束缚

三、私有财产与人本主义自由

(一)马克思人本主义自由观的思想基础

(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自由观

(三)私有财产通过异化劳动限制人的自由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由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价值之一,人们向往自由,并且希望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自由。自由,同时也是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它不仅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更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价值。马克思把人类真正的自由作为其最终目标,这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有很大的不同。毫无疑问分析私有财产和自由之间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的自由观、马克思法哲学乃至马克思学说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转折点。因此,只有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进行深入探究,才能更好地去理解马克思主义。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撰写了本文。
  本文力求在马克思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关于自由和私有财产关系的思想进行探讨。全文将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私有财产下的“自我意识”自由观。文中分别从社会和思想的两个角度,从纵与横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的思想展开论述。
  第二部分,私人利益下的理性自由观。由于物质利益的困惑,使得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开始怀疑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并且自由观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生活领域中人的理性自由。私有财产和自由的矛盾使马克思陷入苦恼,但作为一个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马克思希望用和平、理性的方式来解决。
  第三部分,私有财产下的人本主义自由观。1843年后是马克思思想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折点。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并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开始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和现实人的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财产和异化相辅相成,剥夺了无产阶级的一切包括自由。此时的马克思作为了一名共产主义者,他强调实现共产主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实现人的自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