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专利蟑螂诉讼问题研究——以美国诉讼规制为视角
【6h】

专利蟑螂诉讼问题研究——以美国诉讼规制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专利蟑螂诉讼一般理论

(一)专利蟑螂

(二)专利蟑螂的诉讼策略

(三)专利蟑螂诉讼的特征

(四)专利蟑螂诉讼与专利恶意诉讼的异同

二、专利蟑螂诉讼兴起的原因及危害

(一)兴起的原因

(二)危害

三、美国专利蟑螂诉讼规制程序

(一)起诉条件的规制

(二)审理程序的规制

(三)费用承担的转移

(四)永久禁令制度的完善

四、专利蟑螂在中国的诉讼现状与潜在刺激

(一)诉讼现状

(二)潜在刺激

五、专利蟑螂诉讼的中国防范

(一)防范原则

(二)诉讼中的具体防范建议

(三)建立专利蟑螂认定程序的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年来连续有我国企业在海外遭受专利蟑螂的控诉,且无一例外最终均败诉并向专利蟑螂支付大笔赔偿金或许可费,由此专利蟑螂现象也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专利侵权诉讼是专利蟑螂获取经济利益最重要的手段,而我国现行专利侵权诉讼制度仍然存在偏重保护专利权人利益的倾向,这给专利蟑螂提供了潜在的可乘之机。如何在诉讼层面上防范专利蟑螂,避免在今后出现专利蟑螂大规模的在中国境内的起诉行为,是专利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运用分析、比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介绍美国专利改革中从诉讼层面上对专利蟑螂的规制措施,分析专利蟑螂在我国的专利侵权诉讼现状与潜在刺激,最后在了解域外经验与认清本土现状的基础上,寻找如何防范专利蟑螂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完善专利制度改革、应对专利蟑螂有所裨益。
  全文除引言及结语外,共分成五个部分,计二万九千余字:
  第一部分,专利蟑螂诉讼一般理论。专利蟑螂为非专利实施实体的一种,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利用专利技术制造专利产品,而是通过收购专利,再以专利诉讼或利用专利诉讼相要挟的途径来赚取巨额利润。其生存方式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专利市场及专利制度发展异化的产物,其存在不具备合理性基础。专利蟑螂在涉诉标的专利、起诉对象、诉讼时机、诉讼成本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策略,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运营模式。专利蟑螂提起的诉讼具有频繁大规模、诉讼具有地域偏向性、原告无需承担任何应诉风险、诉讼多以和解结案等特征。与专利恶意诉讼相比,专利蟑螂诉讼在主观恶意、诉讼目的、诉讼行为等方面都与之存在相同之处,但在主体要件、表现形式、损害对象、涉案专利、裁判结果等方面却又有所不同。
  第二部分,专利蟑螂兴起的原因及危害。兴起的原因有起诉门槛过低、合并诉讼泛滥、永久禁令标准过宽、损害赔偿数额高等。造成的危害有专利实施公司的直接损失、专利技术丧失产业化机会而导致的私人损失、被告公司股票市值的减少映射到其他经济因素而带来的其他的社会影响、创新减少带来的社会损失、扰乱企业的经营秩序等。
  第三部分,美国对专利蟑螂的诉讼规制。以近几年的专利改革为主,美国在诉讼层面上对专利蟑螂进行的规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起诉条件的规制,通过限定诉讼主体资格、要求原告提供额外的必要诉讼细节、提高专利权属的透明性等方面给专利侵权诉讼的原告增添必要的起诉门槛,以增加专利蟑螂的诉讼成本。其次是审理程序的规制,同样利用增加专利蟑螂诉讼成本的原理,在合并审理条件与证据开示程序上设定必要的限制。再次是费用承担的转移,将败诉方应当支付的费用从原有的律师费与诉讼费增加到胜诉方律师费之外的其他费用,如鉴定费、宣布无效等费用。最后是永久禁令制度的完善,以 eBay案为转折点,美国对颁发永久禁令的态度由之前的“近乎自动”转变为必须符合“四要素检验标准”,使禁令制度逐渐摆脱被专利蟑螂滥用的尴尬,而发挥其真正有效的作用。
  第四部分,专利蟑螂在中国的诉讼现状与潜在刺激。专利蟑螂在海外连续控诉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使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接连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但在我国本土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专利蟑螂。而从我国专利侵权诉讼制度的现状来看,由于起诉条件与合并审理条件宽松、诉前停止侵权制度对专利权人的保护单边化、停止侵害责任适用标准过低、损害赔偿数额逐渐提高、律师费及其他合理费用承担规则不合理等因素,并不排除将来出现大规模的专利蟑螂诉讼的可能性。
  第五部分,专利蟑螂诉讼的中国防范。在我国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改革契机下,从以下几方面防范专利蟑螂诉讼:首先应当确立防范的原则,即审慎原则与诉讼成本规制原则。其次在诉讼中应当明确必要的起诉条件,增加必要的限定合并审理条件,完善我国诉前停止侵权制度,严格限定停止侵害的适用以及建立败诉方付费规则。最后是从启动方式与时间、审查事项、法律后果及错误救济等方面探索建立专利蟑螂认定程序,以形成独特的知识产权审理规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