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权概念的差异性特质及其反思
【6h】

人权概念的差异性特质及其反思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分析与评价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中西人权概念的具体差异

(一)人权的历史演进

1.西方人权发展的历史演进

2.中方人权发展的历史演进

(二)人权的具体内涵

1.人权主体

2.人权内容

3.人权标准

(三)人权的价值偏好

1.自由主义

2.集体主义

二、人权概念差异的现实境遇

(一)互动的必然

(二)交流的困境

(三)对抗的常态

1.具体权利的对抗

2.人权外交的对抗

三、人权概念的应有维度:从所指到能指

(一)所指:人权差异性特质的局限

1.地方的限制

2.视域的局限

3.现实的困境

(二)能指:人权是全面而开放的概念

1.人权具有时代性

2.人权具有扩展性

3.人权具有开放性

(三)人权的本质:回归于人

1.回归人的本质

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落脚点是人

四、回归人权的正常概念:差异性与多元性

(一)坚持人权概念的差异性

1.构建中国的人权话语体系

2.尊重和借鉴普遍价值

3.贡献中国的特色人权观念

(二)尊重人权需求的多元性

(三)实现跨文化的良性互动

1.保持特色加强交流

2.改变自身对话观念

3.扩宽人权交流主体

结语:塑造开放、立体的人权概念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每个国家和地区对人权都有各自的理解,这种理解根植于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背景与现实国情中。历史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人权概念的差异性特质,使得人权互动存在现实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权概念的范畴,遮蔽了人权的本质。本文以地方性知识为视角,认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观念和实践都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表现为人权概念的具体差异,这样的差异性特质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存在固有的地方局限,另一方面每一个人权的地方性理解都可能是全面、系统的人权概念体系的一部分,都是对人权的贡献。因此,在坚持人权概念差异性的前提下,回归人权的正常概念,塑造人权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尽可能向国际社会贡献自己的地方性人权观念,尊重其他国家人权的多元需求,实现跨文化之间人权的良性互动,促进全球人权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形成一个全面、开放、立体的人权概念。 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的角度来看,中西方国家对人权概念的理解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与各个国家的国民、地域环境、历史文化、传统背景等密切相关,表现为中西方国家人权概念的具体差异。人权概念的差异性特质在全世界的互动存在现实困境。一方面,平等和谐的交流模式较为理想,难以达成真正有效的共识;另一方面,无论是正常的权利分歧还是不正当的攻击打压,人权对抗都呈现出常态化趋势。但在全球化进程中,互动是必然的,而每个地方的人权观念和实践都与地方关联,基于特定情境下的特定需求。如果仅仅局限于人权概念的差异性特质,不仅会产生更大的冲突和矛盾,还会限制人权概念的范畴,遮蔽人权的本质。人权概念的应有维度是从所指到能指。所指代表的地方性人权概念存在现实局限,其差异性特质会导致双方交流困难。而人权是一个建立于不同视角、不同景状、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础上的完整、系统、全面的概念体系,是一个能指的概念,任何一种对人权的地方性理解都可能是这个概念体系的一部分。但并非每一个人权的地方性理解都属于人权概念的范畴,只有旨在从人出发,又回归于人的地方性理解才能纳入人权概念的范畴。 人权概念存在差异性。回归人权正常而伟大的概念,塑造人权的开放性和全面性,努力向国际社会贡献自己的地方性人权概念,也尊重其他地方人权的多元需求,实现跨文化之间人权的良性互动。

著录项

  • 作者

    伍科霖;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法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永和;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法律;
  • 关键词

    人权概念; 差异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