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
【6h】

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美育理论

一、 现实背景:全面异化的现实

(一)异化概念及其理论流变

1.异化概念解析

2.席勒、马克思、卢卡奇对异化的一些论述

3.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理论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异化

(二)现实中的异化

1.经济异化

2.政治异化

3.文化异化

二、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理论基础

(一)革命和教育的先后问题

(二)艺术的特性和使命

1.艺术的超越性、批判性和否定性

2.形式化了的内容

3.新感性和新理性的养成

(三)陌生化理论的借鉴意义

结 语

附 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新时期以来的美育理论多是以美育的目的作为逻辑起点建构起来的,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对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的考察,过于强调审美的超越性,从而与现实产生了隔膜。由于这些理论缺乏现实针对性,所以,美育对于现实的改造就显得无力。针对这种理论偏向,有必要重新考察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
   席勒针对近代文明造成的人性的分裂,首次提出了美育理论。在西方某些国家已经进入发达工业社会的今天,席勒面对的问题进一步发展为了现实的全面异化。从劳动异化到消费异化,从政治异化到文化异化,异化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发达工业社会,人的劳动仍然没有摆脱作为谋生手段的命运,且生产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使人在机器面前显得更加无力。生产率的提高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人们疯狂地消费,满足着自己的虚假需要。生产和消费让人感觉疲惫,大众文化的泛滥为人们放松神经提供了廉价的快餐。在对这种不需要耗费思考力的快餐文化的消费中,人们获得了一种消极的幸福感。既得利益者就是通过技术理性的统治,通过对需要的控制和专政,通过文化的俗化,使人们逐渐丧失了自主性和批判力,变成了只对现实说“是”的单向度的人。
   艺术就是要拯救被异化的现实吞没的人们,艺术凭借其审美的超越性疏离于现实,对现实采取一种反思和批判的态度。艺术通过形式化了的内容来体现艺术的超越性、批判性和否定性,是审美形式使艺术作为一个自足的整体对抗着现实的异化。艺术的使命是要塑造一种新的意识,包括新的感性和理性。这种新的意识有助于人们看清现实的异化本质,激发人们批判现实、改造社会的冲动。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异化问题也相当严重。因此,这种考察对于纠正美育理论的偏向也是有帮助的。

著录项

  • 作者

    赵奎;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大学;
  • 学科 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余立新;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美育;
  • 关键词

    美育理论; 审美形式; 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