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持续诱发和短暂诱发的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6h】

持续诱发和短暂诱发的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情绪和长时记忆

1.2情绪记忆的神经机制

1.3情绪记忆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

1.4情绪与记忆的相关理论

1.5情绪诱发方式

2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2.1问题提出

2.2研究意义

2.3研究方案

3实验1 行为实验

3.1实验目的及假设

3.2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3.4讨论

4实验2 ERP研究

4.1实验目的及假设

4.2方法

4.3 ERP记录及数据分析

4.4结果与分析

5总讨论

5.1情绪对记忆编码阶段的影响

5.2情绪对记忆提取阶段的影响

6本研究的不足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当今,情绪与记忆的关系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的热点研究课题。大量的行为研究和认知神经方面的研究均为情绪-记忆这一复杂的认知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但是回顾现有的研究,大多数侧重关注不同情绪状态(悲伤、焦虑、恐惧、愉悦等等)、情绪效价或者情绪唤醒度和对记忆的影响,几乎没有关注情绪诱发的程度对记忆的影响。使用情绪图片作为情绪诱发材料的研究发现,情绪诱发的程度会随着的呈现的图片的数量的增加或图片呈现时间的延长出现累积的现象。这种累积的情绪对其他认知活动的影响被称为情绪诱发的累积效应(后面文章中称为情绪累积效应)。
   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选取情绪图片作为情绪诱发的材料,不同的情绪诱发方式分为短暂诱发和持续诱发两种。采用后继记忆范式区分出记忆的编码和提取阶段。总体思路为:首先,运用行为实验来探究这两种不同的情绪诱发方式是否对记忆的影响有差异。然后,在行为实验的基础上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通过对情绪-记忆的编码阶段和提取阶段的ERP波形的分析来深入探究不同情绪诱发方式对记忆的影响的神经生理机制,并且为情绪-记忆这一课题提供新的证据。
   实验1为行为实验,采用混合设计。自变量有情绪的诱发(分为情绪短暂诱发和情绪持续诱发两种方式),情绪的效价(分为正性,负性情绪和中性情绪三种水平)。情绪诱发方式采用被试间设计,情绪的效价采用被试内设计。实验结果显示:首先,情绪累积效应在正性情绪效价条件下表现最明显,具体表现为持续诱发的正性情绪下的再认成绩显著低于短暂诱发的正性情绪下的记忆成绩。其次,持续诱发的中性情绪下再认成绩也低于短暂诱发的中性情绪下的再认成绩,但是根据实验假设,诱发的中性情绪不应该出现情绪累积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持续诱发的中性情绪下的再认成绩下降是由于持续诱发情绪组中存在不同情绪效价的学习组块之间的干扰效应(后面将其称为情绪干扰效应)。最后,从对再认成绩影响的程度来看,情绪累积效应要显著大于情绪干扰效应。
   实验2为脑电实验,同样采用混合设计。行为研究发现情绪干扰效应对记忆的影响很微小,考虑到这不是研究讨论的主要问题,所以在脑电实验中,作者采取延长情绪Block之间的时间间隔、去除中性情绪条件的方法来排除情绪干扰效应。实验2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1)行为和脑电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持续诱发情绪下的记忆成绩要低于短暂诱发情绪下的记忆成绩。
   (2)情绪累积效应主要表现在持续诱发的正性情绪条件中,即为持续诱发的正性情绪下的再认成绩显著低于短暂诱发的正性情绪下的记忆成绩。对记忆编码阶段的脑电数据分析也发现,正性情绪的两种诱发方式下记录到的ERP在多个时间窗口中都差异显著。
   (3)两种情绪诱发方式中均发现情绪效价效应。短暂诱发的情绪效价效应出现较早,主要发生在记忆编码的早期阶段。持续诱发的情绪效价效应表现在更多的时间窗口和更广泛的皮层区域,但差异波的走向不同表明两种情绪效价效应的性质可能不同。
   (4)虽然在再认阶段没有再诱发被试的情绪,但识记阶段诱发的情绪仍然对再认阶段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提取阶段的时窗200-400ms出现了情绪累积效应,时窗600-800ms出现了情绪效价效应。
   (5)记忆提取阶段出现的N400效应和P600效应均表明情绪主要影响词汇语义的联结,进而影响记忆的提取。
   (6)情绪诱发的累积效应表现出大脑的左侧化优势,符合语言中枢的左脑偏侧化理论,这表明情绪的累积主要影响大脑对词汇语言信息的加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