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化进食者对食物注意偏向的研究——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
【6h】

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化进食者对食物注意偏向的研究——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情绪化进食研究综述

2.1.1 情绪化进食的定义

2.1.2 情绪化进食的理论

2.1.3 情绪化进食的测量

2.1.4 情绪化进食的相关研究

2.2 情绪诱发方法

2.2.1 情绪的定义

2.2.2 情绪诱发的方法

2.2.3 情绪的测量

2.3 眼动研究综述

2.3.1 眼动的基本模式

2.3.2 眼动的注意理论模型

2.3.3 眼动的测量指标

2.3.4 有关图画观看的眼动研究

3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3.1 以往研究不足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意义

4 研究设计

4.1 核心概念的界定

4.2 研究一 筛选具有情绪化进食行为的大学生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研究对象

4.2.4 研究工具

4.2.5 实施过程

4.3 研究二 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化进食者对食物图片和非食物图片的注意偏向研究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假设

4.3.3 研究对象

4.3.4 研究工具

4.3.5 研究设计

4.3.6 实施过程

4.3.7 结果分析

4.4 研究三 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化进食者对高热量食物图片和低热量食物图片的注意偏向研究

4.4.1 研究目的

4.4.2 研究假设

4.4.3 研究对象

4.4.4 研究工具

4.4.5 研究设计

4.4.6 实施过程

4.4.7 结果分析

5 讨论

5.1 积极情绪进食组对食物的注意偏向

5.2 消极情绪进食组对食物的注意偏向

5.3 积极情绪进食组对高热量食物的注意偏向

5.4 消极情绪进食组对高热量食物的注意偏向

6 研究结论

7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饮食障碍将会严重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而有研究显示,如果个体长期进行情绪化进食,那么将会增加其饮食障碍的风险,鉴于严重的饮食障碍和情绪化进食的关系,那么识别情绪化进食就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可以将情绪化进食作为个体异常进食行为的观测指标,对其加以改善和制止,避免个体发展成更为严重的进食障碍者。本研究采用了由朱虹(2012)在中国背景下修订的情绪化进食量表来筛选大学生情绪化进食者。
  本研究包括三部分,研究一是通过情绪化进食量表(朱虹,2012)筛选出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有情绪化进食的大学生(积极情绪进食组)和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有情绪化进食的大学生(消极情绪进食组),最终积极情绪进食组招募到37人参与实验,消极情绪进食组招募到32人参与实验。
  研究二是利用眼动仪考察大学生情绪化进食者对食物图片和中性图片的注意偏向差异。本研究采用2(情绪进食类型:积极情绪进食组、消极情绪进食组)×2(情绪诱发状态:高兴、悲伤)×2(图片对:高热量-中性图片、低热量-中性图片)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被试类型和情绪诱发状态为组间变量,图片对(高热量-中、低热量-中)为组内变量。并参考以往研究,选取了眼动的三个指标作为测量指标:首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总注视时间。本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兴情绪状态下,积极情绪进食者会对食物图片(高热量和低热量)产生注意偏向;而在悲伤情绪状态下,消极情绪进食组只对高热量食物图片产生注意偏向。
  研究三是利用眼动仪考察大学生情绪化进食者对高热量食物图片和低热量食物图片的注意偏向差异。本研究采用2(被试类型:积极情绪进食组、消极情绪进食组)×2(情绪诱发状态:高兴、悲伤)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并参考以往研究,选取了眼动的三个指标作为测量指标:首视点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本研究发现,在高兴情绪状态下,积极情绪进食组对高热量食物图片和低热量食物图片的注意偏向并无显著的差异;然而在悲伤情绪状态下,消极情绪进食组则对高热量食物图片给予了更多的注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