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课程改革中文化传统的迷失与归位
【6h】

课程改革中文化传统的迷失与归位

代理获取

摘要

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其自身的发生与发展便被赋予了文化传统的“时间”与“空间”场域特性与品质,进而以各种形式被传统所“文化”着。然而,这一确切的基本事实,却在课程改革的百年历史与现实境遇中一次次被误解甚至篡改,课程改革在援引、借鉴他者理论的同时却忽视或低估了文化传统的在场与规约。这也致使了文化传统几遭迷失,课程改革丢失了自身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导致了课程改革理论资源的文化失范与文化危机。因此,文化传统的回归有助于加强课程改革的文化自觉,有助于加强课程改革理论资源的文化适应性与文化切合性。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首先,绪论部分交代了本文的选题缘由、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和本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部分,阐明了文化传统作为课程改革的思想基础的理论分析与论证。首先,对人本质文化性问题的回应与解答便提供了思考文化传统与课程改革关系问题的逻辑起点与思维前提。其次,文化传统的存在方式诠释了课程改革的思想基础。这里从三个角度来剖析,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内涵与旨趣,从文化传统的存在方式中透析文化传统的浸漫与规约,从文化传统的变迁方式中厘清文化传统的转型与进化。进而得出一个结论便是:教育的文化性成为了课程改革难以回避的问题之源。这也就是说,伦理型的文化传统就成为了我国课程改革难以逃脱的隐性国情与知识基础。
   第二部分,梳理了课程改革中文化传统迷失的历史追溯与现实境遇。首先,从课程改革“抄”、“仿”、“搬”、“学”的百年进程中追溯文化传统迷失的历史脉络,阐明了课程改革具有着浓厚的“西化”情节。伴随着几个阶段与高峰期的连续与断裂就清晰的诠释出课程改革由于全面引进他者课程思想、课程制度、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践进而更加陷入了“西化”的改革境遇,课程改革一次次忽视了与本民族文化传统相联系与承接的必然和实际,这一发展路线与事实所明确的勾画出文化传统一再被逐出家园,几经缺乏关注与所遭忽视的生存境况史。另一方面,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纲要与实践中透析文化传统迷失的现实境遇,分别从新课改的课程目标、理论资源的选择以及文化传统在改革中的抗拒等层面进行论述与阐明。
   第三部分,论述了文化传统回归的价值取向与原则要求。文化传统的回归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与价值取向为:首先,重新挖掘文化传统的现代魅力,实现课程改革理论资源的文化自觉与本土路向;其次,文化传统的回归并非固步自封,还需对当今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以及国外成功的课程改革经验与理论进行深入的拓展与研究;最后,文化传统的回归要求课程改革关怀文化传统的自身薄弱、僵化及其在改革中的阻碍与抗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