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
【6h】

《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

代理获取

摘要

《呼兰河传》是萧红奉献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经典之作。本文以《(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为题,以小说《呼兰河传》文本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叙事这一理论角度细致剖析《呼兰河传》,力图获得新解。本论文的基本结论是:空间在小说《呼兰河传》的叙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角色(远超小说里的时间因素),它是整部小说叙事的核心和动力。
   本论文由引言、正文三章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首先对国内外“空间”,“空间叙事”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研究,得出空间不仅是小说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还包括隐含在其中的社会性内容,它具有物理性和社会性双重维度。空间叙事主要包涵三个层面:一是空间叙事形态;二是空间叙事技巧;三是空间叙事功能。其次,对《呼兰河传》作品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以上两方面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从空间叙事这一较新理论角度来研究此小说,不仅切实可行,更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有益的补充。
   正文的第一章主要集中于《呼兰河传》空间叙事的形态研究。本论文认为此小说总的空间形态呈现“桔瓣型”特点:小说集中于呼兰河城,以城内各空间为支点构建起小说叙事结构,并以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叙事空间。与此并行的是,小说文本通过呈现出的不同空间及空间场景的描写,空间场景的转移切换,构成空间叙事的核心和动力。“桔瓣型”的空间叙事形态,打破了以线型因果逻辑关系为基础的传统小说模式,具有形式封闭,意蕴开放的空间叙事张力。
   正文的第二章具体探讨了《呼兰河传》空间叙事技巧。首先是空间控制技巧:作品采用了成人与儿童二重主体视角,通过两种不同主体视角混合交织叙述,拓展了叙事空间。其次是空间对时间改造技巧:作品通过对故事时间的压缩、吞噬以及对叙事时间的切割、淡化、转化,突出空间,强调空间,在此过程中建构了丰富而独特的精神叙事。最后是文本空间呈现的隐喻效果。作品中无论是城镇空间的“公共”意象,还是家宅空间的“私人”意象,都具有物质和社会文化双重独特寓意。
   正文的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呼兰河传》空间叙事的功能,集中探询了作者利用空间叙事的艺术成因,以及带来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本论文认为《呼兰河传》中采取的空间叙事方式与作者萧红的人生经历,个人情感及性别意识相关:它既是作者无意识的情感投射方式,又是她有意识艺术追求的共力结果。萧红不仅以空间叙事为自己建构出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她的空间叙述方式也开拓了小说艺术的表现领域,提升了文学新的美学和历史价值。
   结语部分总结归纳了论文的主要论述内容,进一步指出,形式和内容上的互映,既是《呼兰河传》空间叙事“个性”过程的呈现,也是本论文与之呼应的一种论述方式。从空间叙事的形态描述到空间叙事的技巧分析,以及空间叙事功能探讨,也就是本论文从作品形式走向作品内容以及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解析性的的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