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哈尼族电影的叙事美学及其变迁
【6h】

中国哈尼族电影的叙事美学及其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哈尼族影视研究的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哈尼族题材电影的政治叙事《山间铃响马帮来》

第一节 《山间铃响马帮来》和马帮驮来的剧组

第二节 “大片”的哈尼民俗叙事

第三节 雷同的政治叙事模式

第二章 惊险娱乐叙事:后革命时代的“革命电影’’

第一节 政治叙事的延续——《黑面人》

第二节 丛林冒险叙事:李迪惊险推理小说的改编

第三节 哈尼族儿童题材电影的探索:《走进象群》

第四节 后革命影像的突破——《云南故事》

第三章 多元叙事(自我表述)的新世纪哈尼族题材电影

第一节 他者表述的变化

第二节 自我的表述:哈尼族导演李松霖的“原生态电影”

第三节 其他主要的哈尼族电影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哈尼族题材电影影片目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云南哈尼族题材电影为重点研究对象,主要就新世纪以来的云南哈尼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影像叙事与民族情感表达做出理性梳理和系统总结,以弥补当前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段哈尼族题材电影文化研究的不足。就论文研究的“哈尼族题材电影”做一个概念解释,因为哈尼族是一个跨境分布的国际性民族,在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均有分布。本文所指的“哈尼族题材电影”只涵盖中国境内的哈尼族地区拍摄的,以哈尼族为故事人物原型的,以及哈尼族导演拍摄的,涉及哈尼文化的中国哈尼族题材电影(不包括电视电影)。本论文将分为三个章节来论述,第一章在回顾云南哈尼族电影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十七年时期哈尼族题材电影的叙事特点。第二章研究分析后革命时代的“革命电影”,即1979年至1999年的哈尼族题材电影的叙事特点及叙事变迁。第三章重点分析新世纪哈尼族题材电影的表述特点,从“他者”和“自我”的表述对比,对新世纪哈尼族题材电影做文本和创作角度的分析,主要是2000年至2013年,十三年间哈尼族题材的三部电影和做文本和文化角度的探析,即章家瑞导演的《婼玛的十七岁》和李松霖导演的《俄玛之子》和《新红河谷》,按题材划分,对比分析,主要从这些作品的叙事策略,民族文化表达等方面入手,将两位主要的哈尼族题材电影导演的创作历程和作品作为主要论述对象。结语部分,总结哈尼族题材电影叙事变迁的历程和哈尼族题材电影的现状。本论文是笔者一种基于民族文化内部视角的理性审视,是作者民族归属感的“文化自觉”意识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