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具性攻击中回避动机的损失厌恶效应: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
【6h】

工具性攻击中回避动机的损失厌恶效应: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动机指的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或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动机是一个上位概念,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来划分,动机可以分为趋近动机(approach motivation)和回避动机(avoidance motivation)。趋近动机指的是促使个体获得奖赏的动机,它激发并引导着个体的行为朝向积极刺激(包括客体、事件、可能性等),即积极效价(如有益、喜欢、期待等)主导的动机;而回避动机则是指让个体避免受到惩罚的动机,它激发并引导个体的行为远离负面刺激(包括客体、事件、可能性等),即消极效价(如有害、不喜欢、不希望等)主导的动机。一定程度上,趋近动机对人的行为能起到促进作用。比如,当任务表现与所得报酬挂钩时,被试的正确率更高、反应抑制能力更强、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能力也更好。同样,一定范围内,回避动机对个体的行为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研究发现,适当的惩罚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改善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促进个体与他人的合作。
  虽然趋近动机和回避动机都能显著影响人的行为,但回避动机对个体的心理冲击更强,这是因为面对可能的惩罚或损失,人身上会产生一种普遍的心理机制:损失厌恶(lossaversion)。损失厌恶指的是单位情况下,相比收益,个体对损失信息更加敏感,即回避动机的效价高于趋近动机。损失厌恶是回避动机产生的根源,它存在于许多行为决策当中,包括经济决策、政治、旅游政策、体育比赛等。虽然是人身上的一种默认设置(defaultmode),但是研究发现,损失厌恶也受到一些因素的调节,比如心理距离和认知重评。具体来讲,心理距离越远,个体体验到的损失厌恶越少,心理距离越近,个体体验到的损失厌恶越多。此外,当个体采用认知重评的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时,其体验到的损失厌恶也得到了有效的削弱。
  攻击行为是指以伤害某个想要避免受到伤害的个体为目的而做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从攻击行为背后的动机来划分,攻击可以分为敌意攻击(hostileaggression)和工具性攻击(instrumental aggression)。敌意攻击的特点是冲动、具有较强的报复性,针对受害者本人,受愤怒情绪主导;工具性攻击的特点是冷静、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深思熟虑,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非报复受害者。以往关于攻击行为的范式都存在一个不足,就是不能很好的剥离不同类型的攻击,这就导致测量的攻击行为可能既包括了敌意攻击,也包括了工具性攻击。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改编了经典的竞争反应时任务,专门用于测量被试的工具性攻击。改进的地方有三点:(1)被试的任务表现与所得报酬挂钩,而攻击则是其用来获得报酬的手段。这符合工具性攻击的特点,即最终目的不是攻击,而是为己方谋取利益;(2)去掉了原先的反馈环节,这就保证了被试的攻击不是基于报复和被挑衅;(3)做出工具性攻击决策之前,每一位被试都有充分的时间考虑,这也符合工具性攻击的特点,即攻击决策时慎思的,而不是冲动的。
  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指的是个体从他人或他人所处情境出发,想象或推测他人观点与态度的心理过程。共情与观点采择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研究发现,进行观点采择之后,个体的攻击行为会或多或少的减少,而共情在其中则起了完全或者部分中介的作用。观点采择的操纵方式一般是让被试阅读一段材料,然后想象自己就是材料中的主人公,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所思所想,再写下对方可能产生怎样的情绪或者感受。
  当个体进行工具性攻击决策时,与基线动机相比,趋近动机和回避动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回避动机对工具性攻击决策的影响中是否仍然存在损失厌恶效应?如果存在,通过降低损失厌恶,观点采择能否调节回避动机对工具性攻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查动机类型(基线动机vs趋近动机v s回避动机)对工具性攻击的影响(研究1),以及观点采择在回避动机对工具性攻击影响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2)。
  研究1采用情境研究的方法,考查动机类型和工具性攻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动机类型对工具性攻击确实有影响。与基线动机相比,趋近动机和回避动机条件下被试都表现出了更强的工具性攻击。此外,与趋近动机相比,回避动机条件下被试的工具性攻击更强。
  研究2同样采用情境研究的方法,进一步考察回避动机对工具性攻击的影响以及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两个自变量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显著。不进行观点采择时,回避动机下被试的工具性攻击显著强于基线动机下;进行了观点采择之后,两种动机条件下被试的工具性攻击没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与基线动机相比,趋近动机和回避动机条件下被试都表现出了更强的工具性攻击,并且回避动机对工具性攻击的影响最强,说明回避动机背后的损失厌恶效应对工具性攻击的决策也产生了影响。
  (2)观点采择能够调节回避动机对工具性攻击的影响,也能对工具性攻击产生直接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