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DR1基因与白色念珠菌毒力相关性及药物联用治疗感染小鼠的研究
【6h】

MDR1基因与白色念珠菌毒力相关性及药物联用治疗感染小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1 研究背景

2研究创新点

实验部分

实验材料

第一部分 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建立

1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结论

第二部分 MDR1基因对白色念珠菌毒力的影响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结论

第三部分 耐药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的应用

1 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

讨论

1 耐药白色念珠菌小鼠模型的建立

2 MDR1与白色念珠菌毒力相关性

3 联合用药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中药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研究现状

致谢

附录一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耐药白色念珠菌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高表达是否引起毒力变化,也是有争议的话题。利用MDR1基因高表达的耐药白色念珠菌CaR建立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菌株CaDEL(MDR1基因敲除菌株)、CaCOM-A(MDR1敲入菌株)、CaCOM-B(MDR1敲入菌株)感染小鼠,进行MDR1基因与白色念珠菌毒力相关性研究,探讨MDR1高表达是否对毒力有影响。同时,开展抗耐药真菌药物的筛选,建立药物的体内筛选系统。
  方法:
  将耐药白色念珠菌CaR尾静脉接种免疫抑制ICR小鼠,建立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评价感染小鼠的生存状况和平均生存时间;采集感染小鼠的肾、心、脑、肺、脾、肝组织进行组织载菌量检测和病理诊断;利用流式微球分析技术(CBA)检测血液和肾组织的细胞因子IL-1α、IL-1β、IL-2、IL-4、IL-5、IL-6、IL-10、IL12p70、IL-15、IL-17、TNF-α、IFN-γ、GM-CSF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菌株CaDEL、CaCOM-A、CaCOM-B感染小鼠,评价MDR1基因对小鼠毒力的影响,以及检测感染肾组织白色念珠菌的AFT2、CEK1、CPH1、CPP1、EFG1、FLO86个菌丝相关毒力因子和ALS1、ALS5、HGC1、HWP1、INT1、MNT1、PMT1、PMT6、TCC1、TEC1、TPK2、TUP112个粘附相关毒力因子的变化;并利用建立的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口服给予氟康唑、原黄素、联合药物,进行模型应用评价研究。
  结果:
  1.建立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
  CY免疫抑制ICR小鼠接种1.0×105CFU CaR,14天内死亡率约为90%。临床表现:虚弱,立毛,眼部出现分泌物,打转,偏头症状、死亡。解剖显示:肾组织肿大,出现白色斑点,脑组织表面散布出血点。载菌量检测:肾、心、脑、肺、脾、肝组织都检出白色念珠菌,肾的载菌量最高,其次是心、脑、肺、脾、肝;随着感染时间的推移,各组织中的载菌量数逐渐减少;组织病理诊断:HE染色可见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其中,肾组织可见真菌性肉芽肿病理变化;PAS染色可见白色念珠菌分布在各组织中。细胞因子检测:感染小鼠显示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血液中IL-6、TNF-α、IFN-γ和IL-1β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明显升高,其它细胞因子未见明显变化;肾组织细胞因子与对照组相比,IL-1α、IL-1β、IL-6、IL-15、IL-17、TNF-α、IFN-γ、GM-CSF含量升高,IL-4、IL-10含量降低。
  2.评价MDR1基因高表达对白色念珠菌毒力的影响
  与MDR1基因相关的四种白色念珠菌CaR、CaDEL、CaCOM-A、CaCOM-B分别感染免疫抑制的ICR小鼠,均显示典型的弥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感染动物14天内死亡率约为90%,四组感染动物之间生存无显著性差异。感染第6天小鼠相关检测结果显示:肾、心、脑、肺、脾、肝组织载菌量无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诊断也无显著差异;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CaDEL组与其他组相比,血液中IL-6、IL-10、TNF-α升高,肾组织中IL-1α和TNF-α升高,IL-4、IL-5、IL-6、IL-15、IL-17降低,但是这些差异性并未影响毒力;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CaR与CaDEL相比,相关毒力因子均表现显著性差异,然而CaCOM-A、CaCOM-B与CaDE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虽然MDR1高表达野生菌株CaR中检测到12种毒力基因的表达升高,但是通过敲入方式获得的MDR1基因高表达的CaCOM-A、CaCOM-B菌株未显示毒力基因表达差异性,因此,单一MDR1基因的高表达不能引起菌株毒力变化。
  3.评价药物在耐药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上的应用
  利用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开展原黄素、氟康唑及联合用药评价,结果显示原黄素治疗感染小鼠无效,8mg/kg为氟康唑治疗感染小鼠的有效剂量,100mg/kg原黄素或2mg/kg氟康唑和16mg/kg原黄素联用未见明显药效。
  结论:
  1.成功建立了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并提供了动物生存、组织载菌量、组织病理、细胞因子等指标。
  2.CaR、CaDEL、CaCOM-A、CaCOM-B感染小鼠相关指标检测显示 MDR1基因单一高表达不影响白色念珠菌毒力。
  3.8mg/kg氟康唑能有效改善耐药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的生存,100mg/kg原黄素或2mg/kg氟康唑和16mg/kg原黄素联用都不能有效改善感染小鼠的生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