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
【6h】

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一、论文选题意义

1.加强跨界民族研究,是维护我国周边安全的需要

2.加强跨界民族研究,是维护我国与周边国家良好关系的需要

3.加强跨界民族研究,是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研究综述

1.关于跨界民族的研究

2.关于跨界民族和我国周边外交关系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

1.主要研究方法

2.文章框架和内在逻辑

3.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理论创新

1.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跨界民族理论体系

2.分析了我国周边安全中的跨界民族因素

3.提出了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国家外交政策选择建议

第一章跨界民族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跨界民族概念

一、“跨界”、“跨境”和“跨国”的辨析

二、“跨界民族”、“跨境民族”和“跨国民族”的辨析

三、跨界民族与侨民、华侨和华人

第二节跨界民族的形成

一、国家和民族

二、民族的分化和跨界民族的形成

三、跨界民族的类型

第三节跨界民族属性

一、民族特征发展的不一致性

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分离性

三、民族发展趋势上的不确定性

第四节跨界民族与国际关系

一、跨界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坏影响到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二、跨界民族关系是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晴雨表”

三、跨界民族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

四、跨界民族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

五、跨界民族问题关系到相关国家间的外交关系

第二章跨界民族关系特殊性的调查与分析——中缅边境跨界民族调查

第一节云南瑞丽市中缅跨界民族人口流动的频繁性调查

一、中缅边境人员流动的总体情况

二、瑞丽市出入境管理情况

第一节云南瑞丽市中缅跨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共赢性调查

一、中缅经济的互补性和瑞丽市优越的人文、地理优势

二、以瑞丽市口岸为中心的中缅边境经济圈

第三节云南德宏州跨界民族地区文化上的相近性调查

一、同一个民族,同一个节日

二、盈江县跨界民族地区的宗教情况调查

第四节云南陇川县跨界民族地区社会问题上的渗透性调查

一、陇川县的毒品、艾滋病等社会性问题的情况

二、陇川县毒品、艾滋病等社会性问题的危害牲

第五节中缅边界跨界民族政治上的关联性调查

一、德宏州基层政权在与缅甸交往中的运作

二、中缅外交关系透视

第三章 跨界民族问题特殊性研究与考察——世界跨界民族热点问题的考察和思考

第一节跨界民族问题与领土争端

一、性质和范围的界定

二、印巴克什米尔问题

三、非洲的部族冲突

第二节跨界民族问题与国家主权

一、性质和范围的界定

二、北爱尔兰问题

三、大阿尔巴尼亚主义和科索沃战争

第三节跨界民族问题与地缘政治

一、性质和范围的界定

二、波黑内战

三、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

第四节跨界民族问题与国防安全

一、性质和范围的界定

二、威胁多国安全的西亚库尔德人问题

第四章跨界民族和我国的周边安全

第一节东北方向的跨界民族状况和安全形势

一、东北方向的跨界民族状况

二、中国国家安全中的朝鲜族因素

三、中国国家安全中的蒙古族因素

第二节西北方向的跨界民族状况和安全形势

一、西北方向的跨界民族状况

二、冷战后我国西北边疆地缘政治的特点和变化

三、复杂的跨界民族关系对新疆社会稳定的影响

四、中亚地区“三股势力”和“东突”恐怖势力对我国西北安全的影响

五、新疆的跨境犯罪问题

六、阿富汗战争对我西部安全的影响

第三节西南方向的跨界民族状况和安全形势

一、西南方向的跨界民族状况

二、中、阿边境的瓦罕走廊

三、巴控克什米尔的宗教民族主义扩张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四、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和我国门巴族、珞巴族的被分割

五、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

第四节华南方向的跨界民族状况和安全形势

一、东南跨界民族状况

二、“金三角”毒品问题及对我国的影响

三、云南境外少数民族武装及其对中国安全的威胁

四、周边国家对我云南边境地区的宗教渗透和影响

第五章中国周边外交新思维

第一节冷战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滋长

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内涵

二、冷战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滋长的原因

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

四、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挑战

五、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

第二节中国的新国家安全观

一、中国新国家安全观的提出

一、中国新国家安全观的特点

三、中国新国家安全观的意义

第三节多边主义——维护我国周边安全的外交政策选择

一、多边主义

二、我国的多边外交

第六章中国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两种多边外交政策模式

第一节上海合作组织

一、上海合作组织概况

二、地区安全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建

三、上海合作组织诸国在维护地区安全上的合作

四、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

第二节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合作

一、东盟概况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外交关系发展历程

三、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

四、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合作

五、中国与东盟关系特点

结语:关于我国跨界民族和跨界民族问题的思考

一、必须高度重视跨界民族和跨界民族地区的研究和发展

二、解决跨界民族问题必须发挥地区安全机制的作用

三、要认真研究世界其他国家的跨界民族现象和处理跨界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

四、要剖析批判西方国家关于民族问题的错误主张

五、要明确我国处理跨界民族问题应坚持的根本原则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跨界民族和跨界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决定了跨界民族和跨界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可以说,一个国家的跨界民族和跨界民族问题,关乎到该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和外交的方方面面。我国学界关于跨界民族的研究正方兴未艾,研究的内容较丰富,研究的领域较广泛,研究的思路也较宽广。但是关于跨界民族与国家外交的关系研究却非常罕见,近乎空白。由于本人具有民族理论和国际政治两个学科的学习经历,而且多年来一直对该问题非常关注,也做了很多的思考,所以决定把博士论文题目确定为“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 “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尽管是两个内涵不同的理论范畴,但是二者之间却分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就是:无论是“跨界民族”还是“我国周边外交”,它们都与我国的“周边安全”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国跨界民族和跨界民族问题的状况决定和影响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我国周边安全的形势和需要又决定和影响着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 因此,探讨“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的内在联系,实际上就是进一步分别研究三种关系,即“跨界民族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国家安全与周边外交的关系”,以及建立在以上两种关系基础上的“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的内在关系”。这是贯穿本文始终的内在逻辑,也是本文写作的理论线索,从而也决定着本文的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 从总体上看,本文由四部分组成。 “导言”为第一部分,它阐述了该选题的意义和目的、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理论创新之处。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为文章的第二部分。该部分系统阐述了跨界民族、跨界民族关系和跨界民族问题的相关理论,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也是整个课题的基础。因为只有把这些理论问题搞清楚了,才能进一步开展它们与国家安全、国家外交关系的研究。因此该部分有三个基本内容,一是关于跨界民族的理论,第一章“跨界民族相关理论概述”予以了详细阐述;二是跨界民族关系特殊性的理论,第三章“跨界民族关系特殊性的调查与分析”以中缅边境跨界民族调查为例,从跨界民族人口流动上的频繁性、经济发展上的共赢性、文化上的相近性、社会问题上的渗透性、政治上的关联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三是跨界民族问题特殊性的理论,第四章“跨界民族问题特殊性分析与研究”以当前世界跨界民族热点问题为例,详细分析了跨界民族问题在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上的特殊性。 第四章为本文的第三部分内容,即“跨界民族和我国的周边安全”。也就是说,从跨界民族的视角看我国的国家安全,或者说分析我国国家安全中的跨界民族因素。该部分根据跨界民族的分布状况,把我国周边划分为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四个部分,对每一部分的跨界民族状况都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国家安全的跨界民族因素。 第五章和第六章为文章的第四部分内容。该部分指出了我国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外交选择,这是本文的研究结晶,也是本文的最终目的所在。第五章“中国周边外交新思维”,从“冷战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兴起”、“中国的新国家安全观”出发,指出了当前我国周边外交政策的现实选择。第六章“中国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两种多边主义外交政策模式”,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为例,分析研究了我国与相关国家在解决跨界民族问题上的成功合作,从而指出了我国解决跨界民族问题应采取的外交方针和策略。 以上是文章的基本内容。本来到这里文章可以结束了,但是由于本人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对跨界民族现象和跨界民族问题产生了很多的思考,这些思考有的是对前人观点的再认识,有的是个人的一些新想法,不吐不快。因此又增加了有画蛇之嫌的“总结:关于我国跨界民族和跨界民族问题的思考”,以希望能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更多国人对该问题的更多的关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