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食用植物油多元掺伪鉴别技术研究
【6h】

食用植物油多元掺伪鉴别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 言

1.1 食用植物油简介

1.2 食用植物油安全简介

1.3 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技术

1.4 食用植物油特征标志物检测技术

1.5 选题依据、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食用植物油中特征标志物同步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概述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5 实际样品测定

2.6 小结

第三章 食用植物油中酚类化合物组成文库构建及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技术

3.1 概述

3.2 材料

3.3 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利用异黄酮类物质鉴别废弃油脂掺伪

4.1 概述

4.2 材料

4.3 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食用油脂是是人们膳食中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体生命活动和机体代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包括必须脂肪酸、维生素、甾醇、多酚等。食用植物油掺伪严重扰乱了食用油市场,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技术已成为食用油质量安全领域中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技术对于强化政府监管、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特征标志物的食用油掺伪鉴别技术具有确证性、高灵敏、可实现多元鉴别等优点,食用植物油特征标记物高灵敏同步检测技术是该类掺伪鉴别技术的关键。本文选取食用植物油潜在标志物酚类化合物为目标,采用磁性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提取食用植物油中的目标物,建立了23种酚类化合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步定量分析技术,构建了食用植物油酚类化合物特征组成文库,研究建立了食用植物油多元掺伪和废弃油脂掺伪鉴别技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建立了食用植物油潜在标志物酚类化合物同步分析方法
  以多种食用植物油潜在标志物酚类化合物为目标物,采用磁性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材料复合材料进行富集,通过优化前处理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材料用量、提取时间、淋洗液体积、洗脱溶剂等)和LC-MS/MS条件(流动相、梯度洗脱、碰撞能量等),建立了食用油中酚类化合物高灵敏同步定量分析方法。该技术无需复杂皂化和衍生,可实现23种酚类化合物同步定量分析,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在0.993~0.999之间,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μg/kg~13.60μg/kg之间和0.03μg/kg~43.00μg/kg之间,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0.0%~125.9%,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13.2%。结果表明,该方法步骤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特征标志物的同步定量分析。
  2.建立食用植物油多元掺伪鉴别技术
  利用本文中建立的食用植物油中多种特征标志物同步检测技术,选取常见食用植物油的代表性样品,构建了食用植物油酚类化合物特征组成文库,筛选确定了食用植物油的特征标志物,即大豆油的异黄酮、芝麻油的芝麻素、橄榄油的2-(4-羟苯基)乙醇、菜籽油芥子酸等特征标志物,建立了食用植物油确证性多元掺伪鉴别方法,该技术即可一次性识别食用油中多种廉价油脂掺伪鉴别,又可确定性鉴别食用调和油中是否含有高价食用油,为有效鉴别食用植物油掺伪,保证食用油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3.筛选废弃油脂新标志物,建立了高灵敏废弃油脂掺伪鉴别方法
  废弃油脂掺伪鉴别是一直困扰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领域专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废弃油脂来源及流通、标志物热稳定性、标志物在食用植物油和废弃油脂中的分布,筛选出废弃油脂新的标志物:黄豆苷元,染料木素。结果表明,异黄酮类物质不仅能实现其他食用油中大豆油或废弃油脂的掺伪鉴别,亦可区分大豆油和废弃油脂,为有效鉴别食用植物油中废弃油脂掺伪提供了重要的标志物和鉴别技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