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交互影响 共同建构与发展——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刍议
【6h】

交互影响 共同建构与发展——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刍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 论

一、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理论基础

(一)课堂教学即师生互动过程

1、从胡塞尔现象学到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师生互动的哲学追溯

2、符号互动论——师生互动的社会学起点

3、建构主义理论——师生互动的心理学根基

4、“交往教学论”——师生互动的教学论依据

5、信息化社会——师生互动的时代呼唤

(二)场有理论视野中的师生课堂互动

1、师生互动的基本内涵

2、场有——师生互动的存在形态

二、师生互动之思想政治课探析

(一)思想政治课师生课堂互动的内涵和特征

1、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内涵

2、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互动

(二)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类型分析

1、根据互动内的不同,可以把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划分为认知互动、情感互动、价值互动和行为互动

2、根据互动中的师生关系的不同,可以把思想政治课师生课堂互动划分为权威型互动和民主型互动

3、按照互动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划分为表征性互动和实质性互动

(三)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基本过程

三、从师生互动的视角反思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一)、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缺失

1、静态的知识观——重结果轻过程

2、缺乏生命关照的发展观——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3、主客对立的师生观——师生主体际互动的丧失

(二)、实现思想政治课师生有效互动的基本因素

1、教学观的转变——师生积极互动的基础因素

2、师生共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3、学生需要的满足和积极参与——师生有效互动的根本性标志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实际上起源于社会性互动,没有互动就没有教学.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互动,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主体间的社会性互动过程.该文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思考,认为师生互动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体现,并分别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学论以及时代的发展需要等不同侧面,初步讨论了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