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慢性锂处理改善母婴隔离诱导的孤独症样行为

慢性锂处理改善母婴隔离诱导的孤独症样行为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模拟建立留守儿童动物模型,研究慢性锂处理对后天获得性孤独症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早期干预自闭症提供线索.方法:对新生大鼠每天进行1小时的母婴隔离(出生后第一天至第九天),在每次母婴隔离结束后立即对子鼠进行氯化锂(2mmol/kg)腹腔注射,成年后(6-8周龄)采用三箱动物社交行为实验检测大鼠社交能力和刻板行为,采用强迫游泳检测大鼠的抑郁症状,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大鼠的焦虑症状;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lPSC)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1)与对照大鼠相比,社交行为能力检测发现早期经历母婴隔离的大鼠成年后与陌生大鼠的交流时间显著性降低,而玩玩具的时间明显增加,表明母婴隔离将导致社交行为障碍;强迫游泳实验发现经历母婴隔离的大鼠成年后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因为它们从游泳到不动的潜伏期(latency to immobility)显著性缩短(母婴隔离vs.对照组,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室发现经历母婴隔离的大鼠成年后还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因为它们在开放臂待的时间明显缩短(母婴隔离vs.对照组,p<0.05).而慢性氯化锂注射,则可以显著性的改善母婴隔离引起的社交障碍、焦虑和抑郁等行为.2)神经电生理结果发现早期母婴隔离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sEPSC没有影响,但是显著性的降低slPSC的频率.结论:早期母婴隔离会导致后天获得性孤独症样行为,其产生机制可能是母婴隔离破坏了神元经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稳态,慢性氯化锂处理可能可以通过恢复这种稳态而改善后天获得性孤独症症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