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前馈补偿

前馈补偿

前馈补偿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6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9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83001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光学精密工程、液压与气动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七届电工技术前沿问题学术论坛 、第八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2010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等;前馈补偿的相关文献由1797位作者贡献,包括章国豪、余凯、叶美盼等。

前馈补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9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83001 占比:99.44%

总计:83472篇

前馈补偿—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付奇; 曹付义; 江可可; 徐立友
    • 摘要: 针对液压机械传动装置(Hydraulic 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HMCVT)在阶跃负载扰动、变速器输入转速扰动的影响下所引起的输出转速波动问题,以分矩汇速式液压机械传动装置中的泵-马达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系统稳速输出为控制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补偿的模糊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方法。该方法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自抗扰控制中的非线性误差反馈系数进行在线整定,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对系统总扰动进行实时观测,并通过前馈控制调节电-液比例阀阀芯位移来补偿变量泵斜盘摆角,最终实现HMCVT稳速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D控制,采用模糊自抗扰控制的液压机械传动装置在外负载和输入转速突变时,变量泵斜盘抖振幅度更小,系统稳速输出响应时间更短,抗扰动能力更强。
    • 卢荣华; 陈特欢; 娄军强; 崔玉国
    • 摘要: 压电宏纤维(marco fiber composite,MFC)具有柔性好、变形能力强的优点,但MFC致动器驱动的柔性臂的迟滞非线性严重影响系统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具有非对称性的改进Prandtl-Ishlinskii(PI)迟滞模型,解决经典PI迟滞模型的缺陷(对称性);该模型基于经典PI迟滞模型,叠加一系列不同权重、不同阈值的双边死区算子获得,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迟滞模型辨识结果表明,改进PI迟滞模型对MFC致动器的迟滞建模误差从PI迟滞模型误差的16.06%降到5.58%。另外,建立系统的离散传递函数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线性动态特性,并与改进PI迟滞模型串联得到组合模型,解决纯迟滞模型仅能描述低频、准静态情况下的迟滞特性问题。在前馈补偿下,对MFC致动的柔性臂进行正弦波轨迹跟踪试验,测得补偿后实测位移与期望跟踪位移基本吻合,跟踪精度达到93.62%以上。试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改进PI迟滞模型、离散传递函数模型及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 王剑; 闫子壮; 邱冰静
    • 摘要: 传统PID方法在实现电液伺服造波机位置跟踪控制时,存在精度低、适应性差等不足,无法满足造波机系统的设计需求。为改善系统控制性能,提出电液伺服造波机模糊自适应PID前馈补偿控制方法。首先建立造波机电液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推导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中各环节的传递函数,然后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前馈补偿控制器,并运用MATLAB/Simulink实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在造波机不同工况下,对比传统PID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和模糊自适应PID前馈补偿控制3种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自适应PID前馈控制方法能有效提高造波机电液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和位置控制精度,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 项小东; 过大玮
    • 摘要: 针对传统液压式车载举升系统控制精度低、应对负载干扰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一种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与负载转矩前馈补偿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选取永磁同步电机作为举升系统动力源,首先通过对车载举升系统建立运动学模型,得到举升系统参数与电机控制参数;然后融合基于龙伯格观测器(Luenberger observer,LGO)的转矩前馈补偿算法设计出一种改进的自抗扰控制,以解决举升过程中负载突变导致的控制性能变弱的问题,同时能降低控制器的观测压力;最后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自抗扰控制算法,使用改进自抗扰控制算法的举升系统调节速度提高了25%,控制精度提高了14%,展现了更好的抗扰性和更快的跟踪速度。本研究结果对车载举升系统的优化改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潘鑫磊; 张兴华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带负载扰动前馈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方程和预测控制原理构建转速预测模型,采用一种改进的Luenberger观测器来估计负载转矩扰动,通过在转速预测控制器中引入负载扰动前馈补偿,来提高驱动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抗负载扰动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速控制相比,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在负载突变的情况下,转速波动更小,鲁棒性更强。
    • 姚绪梁; 罗兴鸿; 马赫; 黄乘齐
    • 摘要: 现代船舶电动吊机广泛采用双侧脉宽调制交直交调速系统,但因其直流母线使用大容量电解电容使得系统不宜集成化且维修困难。该文在对系统小信号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小容量电容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直流母线采用小电容时系统失稳原因,而后设计直流母线电压前馈补偿、d轴电流前馈补偿环节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带载能力,并结合二者优点得到小电容双PWM调速系统控制策略。以永磁同步电机作为负载的仿真和实验表明,该策略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可抑制转矩突变及脉动时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对电网谐波注入较少且参数设计方法具有普适性。
    • 彭斌; 王文奎; 马军祥; 冶振
    • 摘要: 提出一种滑行灯随动转向系统,针对其控制过程不连续,存在非线性、时滞性和其它不确定因素,在建立起灯具转角模型与合并负载后的直流伺服电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模糊PID控制技术,针对其论域固定、瞬态响应不稳定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速度误差的摩擦模型前馈补偿算法。通过MATLB/Simulink仿真,比较了常规PID控制、模糊PID控制、基于计算速度误差摩擦模型前馈补偿前馈补偿模糊PID控制在阶跃输入和正弦输入下的动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上述系统在基于速度误差摩擦模型前馈补偿模糊PID控制下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动态跟踪能力,能够实现零超调、跟随误差在±0.05,验证了此改进算法在类似系统中的可行性。
    • 薛晶勇; 杨波; 朱永乐; 王斌锐
    • 摘要: 针对四旋翼控制中由外部不确定干扰和系统参数不确定引起的具有时变特性的不确定界干扰问题,设计一种不确定干扰前馈补偿的反步滑模姿态抗干扰控制方法。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带不确定干扰的四旋翼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姿态系统中的不确定干扰进行观测估计,进而基于不确定干扰估计量的前馈补偿设计反步滑模控制器,最后通过Lyapunov理论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有效解决外部干扰和系统参数不确定导致的系统高阶不确定性问题,实现不确定干扰下的四旋翼鲁棒控制,同时改善传统滑模中控制输入不连续的情况。通过仿真与抗干扰飞行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在应对快时变特性干扰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 郑伟强; 高长伟; 郑炜亮; 李润生; 杨林; 王逢春
    • 摘要: 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双闭环控制策略。外环为直流电压环,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并始终跟随参考值;内环采用电感电流实时反馈与电网电压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方式,抑制电网电压波动对系统带来的扰动,实现光伏逆变器的并网功率控制。以两级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为控制对象,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界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 李丽
    • 摘要: 针对阳极焙烧炉温度控制系统模型难以建立及系统具有严重时变、非线性、不确定强干扰、分布参数等特点,采用带时变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建立加热区焙烧炉工作点附近的CARMA模型。设计具有前馈补偿和负压协调控制功能的零极点配置PID预测智能控制器。算法考虑了控制对象的滞后、扰动、时变等因素和特殊工况因素,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