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录组测序

转录组测序

转录组测序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3年内共计88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园艺、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4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127321篇;相关期刊324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畜牧兽医学报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6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第四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等;转录组测序的相关文献由400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志良、王书珍、金卫斌等。

转录组测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4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7321 占比:99.45%

总计:128031篇

转录组测序—发文趋势图

转录组测序

-研究学者

  • 李志良
  • 王书珍
  • 金卫斌
  • 刘健
  • 刘敏
  • 张明菊
  • 李梅
  • 蒋细良
  • 陈娇
  • 刘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波; 李晓晓; 张凌寒; 刘彦星; 毛跟红
    • 摘要: 背景:HLA-DR基因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及预后相关,采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子宫内膜癌HLA-DRA基因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HEC-1-A细胞的HLA-DRA基因靶向敲除,检测其敲除效率,并初步探索HLA-DRA基因的功能。方法:根据HLA-DRA基因序列,针对HLA-DRA外显子设计单链向导RNA(sgRNA),分别将sgRNA、CRISPR/Cas9、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和嘌呤霉素抗性克隆至YKO载体中,通过脂质体将sgRNA表达质粒转染到HEC-1-A细胞中。根据荧光表达,观察评估sgRNA敲除效果后,使用表达sgRNA的质粒进行转染,用最佳浓度的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的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后,进行PCR、基因测序、转录组测序。结果与结论:经转染和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HEC-1-A细胞,对其进行Sanger测序分析,结果显示HEC-1-A细胞中HLA-DRA第一号外显子基因被定向敲除,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差异基因筛选,根据筛选所得68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通过对肿瘤增殖分化有关差异基因分析发现COL3A1、BCL2A1、TACSTD2、CXCR2等基因表达上调,GNG11、BMP7、IL1RN、PLEK2、CDH6等基因表达下调。结果可见,HLA-DRA基因参与了多种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调控过程。此外,HLA-DRA基因可能通过2种途径(上调/下调)调控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及侵袭过程。此研究建立了CRISPR/Cas9技术联合脂质体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单质粒基因敲除方法,首次敲除子宫内膜癌免疫相关基因HLA-DRA,为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 孙红; 邓进; 彭国璇; 庄勇; 刘淼; 宁旭; 杨华
    • 摘要: 背景: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证实,长链非编码RNAs在表观遗传调控、转录以及转录后水平调控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目前其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过程中表达谱的改变以及调控作用鲜有报道。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s及其功能。方法:以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分化0 d(未诱导组)、14 d(诱导组)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成软骨诱导分化前后差异表达倍数变化2倍及以上的长链非编码RNAs和mRNAs,并通过qRT-PCR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长链非编码RNAs邻近基因以及共表达基因。结果与结论:①与未诱导组相比,诱导组中显著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s共有816条,mRNAs共有5138条;②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进程、生物调节和代谢过程等;主要通路包括黏附斑激酶、胰岛素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③对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s行邻近基因和共表达基因分析发现,部分长链非编码RNAs如SNHG16、XLOC_003886可能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和软骨退变中发挥重要作用;④结果表明,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谱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分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改变;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s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邻近基因和共表达基因功能密切相关,从而调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然而,其具体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有待实验进一步证实。
    • 文虹杰; 陈仲; 杨华刚; 徐永清
    • 摘要: 背景:近来发现骨髓炎环境会显著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进而对骨形成和骨代谢造成影响,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通过对葡萄球菌A蛋白作用下诱导成骨分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转录组分析,寻找潜在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相关调控网络。方法: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在葡萄球菌A蛋白(1μg/mL)模拟的骨髓炎环境下成骨诱导分化7,14 d,后者正常成骨诱导分化7,14 d;通过茜素红染色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观察两组细胞成骨诱导分化情况;收集两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进行GO、KEGG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差异表达lncRNA。结果与结论:①成骨诱导分化7,14 d,对照组茜素红着色面积均高于实验组,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②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328个lncRNAs表达差异,其中显著上调的184个,显著下调的144个;③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以及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有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肠道炎症疾病通路等,与骨形成、骨代谢相关;④选取与成骨分化相关的差异表达明显的6个lncRNAs,qPCR验证后发现ENSRNOT00000092811、TCONS_00023877、XR_001836916.1与高通量测序中的表达趋势一致;⑤结果表明,多个lncRNA参与骨髓炎状态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调节,且可能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
    • 崔露露; 宋文龙; 葛卉; 王力源; 刘兴菊; 梁海永
    • 摘要: 为了探究白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情况,以白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为材料,比较二者成熟叶片的生理特征并采摘幼嫩叶片进行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四倍体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转录组测序结果共得到24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1076个,下调基因为1331个。在COG蛋白质的同源注释分析得到918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21个方面。共有1380个差异表达基因被GO注释,主要与细胞组分、代谢功能、催化活性等相关。通过KEGG通路注释发现,共有930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布到5大类KEGG通路中,其中以代谢机制中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的最多。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四倍体的叶片颜色变得更加浓绿,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的增加与减少与四倍体植物在植物代谢与生长上有一定关系,经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糖酵解途径的基因表达为下调,还原性戊糖磷酸循环与光呼吸等与叶绿体有关的基因为上调。
    • 李璟璐; 王赛男; 王阳阳; 付贵强; 王颖; 胡建国; 唐洁; 吕合作
    • 摘要: 背景:炎症小体在脊髓损伤后发挥重要作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是炎症小体的共同接头蛋白.作者前期的研究表明,一种特异性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寡聚阻断剂CRID3,可以通过抑制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寡聚化而抑制炎症小体的活化和相应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改善损伤脊髓局部微环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其在转录水平对损伤脊髓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CRID3对小鼠脊髓损伤急性期(8 h)局部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方法:共取雌性8周龄C57BL/6小鼠30只,体质量18-2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将脊髓损伤后的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术后腹腔注射CRID3(50 mg/kg),对照组只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脊髓损伤后8 h,每组各灌注取材3只小鼠,取脊髓冰冻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确定损伤模型是否成功.损伤后8 h每组各取3只小鼠,取脊髓提取纯化总RNA,进行文库制备和转录组测序,用DESeq2软件分析3组模型的差异基因表达.同转录组测序,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各取6只小鼠脊髓提取纯化总RNA,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用GOseq R软件和KOBAS软件对差异基因分别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合文献挖掘与炎症小体相关的信号通路、深入分析CRID3对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与CRID3作用相关的基因表达蛋白String互作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脊髓损伤模型构建成功;②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有566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3427个上调和2224个下调基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有292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含1409个上调基因和1515个下调基因;③基因本体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含趋化因子受体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细胞外-谷氨酸门控离子通道活性、兴奋性胞外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活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等;④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结合文献挖掘表明,与炎症小体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MAPK、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细胞焦亡、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等;⑤CRID3最敏感的基因包括Asc、Casp4、Cyba、Cybb、F11r、Hif1a、Il18、Il1b、Itgal、Itgam、Itgb2、Jam3、Mmp3、Mmp9、Tlr4等;⑥String蛋白互作分析表明炎症小体组成成分Nlrp1、Nlrp3、Nlrp6、Nlrc4、Aim2、ASC、Csap1和Csap4相互作用密切,并且它们又通过Csap8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形成完整的链接;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节点蛋白,如Actn1、Cxcl5、Cd14、Cyba、Cybb、Fgf2、Hif1a、F11r、Itgal、Itga2b、Itgam、Itgb1、Jam3、Mmp3、Tlr4等被确定;⑦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可以激活大量与炎症小体活化相关的基因表达,这些表达基因形成的信号通路可能是炎症小体活化的原因也可能是其活化的结果;CRID3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导致脊髓损伤急性期基因表达抑制,其相关的分子和信号通路主要与炎症反应、局部缺氧、细胞的黏附、迁移、分化、增殖和凋亡有关,提示在脊髓损伤急性期应用CRID3可改善脊髓损伤局部微环境,这些关键的节点分子也可以作为新的治疗干预靶点.
    • 李荣妮; 王赛赛; 田仲; 孙砚胜; 张博; 张欣
    • 摘要: 为了探索红望天眼金鱼Carassius auratus的变色机制,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红望天眼金鱼(145日龄,体长6 cm)由灰色、过渡色到橙红色3个变色阶段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过滤后碱基量57.8 Gb,构建了新转录本并预测新基因1629个,在两两组比较的差异表达基因群中分析出3个变色组共有差异表达基因2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免疫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和黑色素等相关通路;根据转录组比较分析结果和实际生产经验观察积累,初步推测红望天眼金鱼变色的生理机制是红望天眼金鱼变色初期黑色素细胞大量增殖,期间发生免疫炎症反应,随后黑色素细胞开始逐渐凋亡,同时其他色素细胞则逐渐增殖分化,直至完全取代黑色素细胞,完成变色过程。本研究初步分析出了红望天眼金鱼的皮肤变色机制,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调控金鱼变色的功能基因试验和金鱼变色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许景垚; 单春苗; 单婷玉; 赵历强; 马克龙; 吴家文
    • 摘要: 本研究以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Benth.)O.Kuntze)为材料,采用BGISEQ-500测序平台对风轮菜根、茎和叶的小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其黄酮类物质合成途径中参与调控的microRNA(miRNA)及其靶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出的保守miRNA有86个,属于26个家族,新发现miRNA 8个,筛选出风轮菜黄酮类物质合成途径中调控3个关键酶的候选miRNA(novel_mir3、miR167d-5p、miR396h)。通过对靶基因编码的关键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建模,发现其具有高度保守的底物结合区域、催化结构域及两个保守的肽基序。
    • 马赫; 蔡建超; 张克中; 崔金腾
    • 摘要: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紫叶稠李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上关键基因及转录因子的影响,对紫叶稠李进行80%遮光处理,通过无参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基因表达量、功能及富集通路情况。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对花色素苷合成途径相关的差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相对全光照条件下,遮光处理下PAL、CHS、CHI、F3H、F3’H、DFR、ANS、UFGT基因表达量下调,MYB6、MYB10转录因子表达量相对上调。
    • 后猛; 李臣; 宋炜涵; 张允刚; 李强
    • 摘要: 紫肉甘薯因其块根中富含紫色花青素而得名。本研究以2组栽培种紫肉甘薯及其淡黄肉突变体为材料,基于甘薯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log_(2) FC|≥1且错误发现率(FDR)<0.01作为筛选标准,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样品经转录组测序后,均获得超过8 Gb的高质量数据,拼接组装共得到164427条Unigenes。在2组甘薯材料及其突变体中分别检测到2262个和1546个DEGs,其中有244个DEGs是2组甘薯材料共有的。GO功能分析发现,DEGs主要富集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着色、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含花青素化合物生物合成过程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DEGs主要分布在苯丙素类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花青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随机选择27个与花青素生物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表达模式与测序结果一致。将2组材料中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花青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PAL-1、CHS、ANS、CCoAOMT、GST-2、ABC-1、bHLH和WRKY-2的相对表达量与花青素积累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2个甘薯突变体材料块根薯肉紫色的缺失是由花青素的合成、转运和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降低共同引起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可以从中挖掘一些与花青素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研究其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吴秋秋; 刘兆宇; 李本; 殷威达; 杨志凯; 陈纪涛; 刘季芳
    • 摘要: 目的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PM_(2.5)处理后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及其功能与信号通路。方法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分为对照组(无处理)和PM_(2.5)组(100μg/mL PM_(2.5)处理),分别处理24 h后提取两组细胞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所得序列经质控后,利用差异分析软件edgeR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使用clusterProfile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择KEGG富集分析中化学致癌通路的10个较感兴趣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q-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分别计算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q-PCR法、转录组测序得到的PM_(2.5)组/对照组比值,对比q-PCR法测出的基因表达变化是否与转录组测序测出的基因表达变化一致,以验证测序的准确性。结果共筛选到115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下调基因688个,上调基因483个。GO功能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胆固醇代谢、调节趋化作用、细胞黏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等功能及化学致癌性、细胞外基质—受体交互、类固醇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通路上。选择Gstt1、Gsta1、Gstm1、Gstm7、Gsta3、Gstp2、Ptgs2、Gsta4、Aldh3b1、Aldh3b2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验证,其中Gsta1、Gsta3、Gsta4、Gstm1、Gstm7、Gstt1、Gstp2属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家族;q-PCR法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均显示,Gsta1、Gsta3、Ptgs2、Gsta4、Aldh3b1、Aldh3b2表达上调,Gstt1、Gstm1、Gstm7、Gstp2表达下调,q-PCR法测得各基因表达变化均与转录组测序的趋势一致(P均<0.05)。结论PM_(2.5)可导致MLE-12细胞基因表达谱发生变化,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胆固醇代谢、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等功能及化学致癌性、谷胱甘肽代谢等信号通路,PM_(2.5)导致细胞毒性的机制可能为通过减弱GST的解毒功能而影响化学致癌通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