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榆

白榆

白榆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348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8460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现代园艺、河北林业科技、河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六分会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9年全国观赏园艺年会、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等;白榆的相关文献由792位作者贡献,包括慕宗昭、王强、梁玉等。

白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0 占比:1.6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8460 占比:98.32%

总计:18776篇

白榆—发文趋势图

白榆

-研究学者

  • 慕宗昭
  • 王强
  • 梁玉
  • 房用
  • 梁海永
  • 董举文
  • 刘春鹏
  • 刘泽勇
  • 慕徳宇
  • 李向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露露; 宋文龙; 葛卉; 王力源; 刘兴菊; 梁海永
    • 摘要: 为了探究白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情况,以白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为材料,比较二者成熟叶片的生理特征并采摘幼嫩叶片进行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四倍体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转录组测序结果共得到24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1076个,下调基因为1331个。在COG蛋白质的同源注释分析得到918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21个方面。共有1380个差异表达基因被GO注释,主要与细胞组分、代谢功能、催化活性等相关。通过KEGG通路注释发现,共有930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布到5大类KEGG通路中,其中以代谢机制中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的最多。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四倍体的叶片颜色变得更加浓绿,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的增加与减少与四倍体植物在植物代谢与生长上有一定关系,经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糖酵解途径的基因表达为下调,还原性戊糖磷酸循环与光呼吸等与叶绿体有关的基因为上调。
    • 于丰源; 张金鑫; 孙一荣; 宋立宁
    • 摘要: [目的]明确不同造林树种水分利用特征差异,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科尔沁沙地南缘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彰武小钻杨(Populus×xiaozhuanic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白榆(Ulmus pumila)生长季(6—10月)叶片δ^(13)C值和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比较了不同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δ^(13)C指示),并探讨了水热因子对树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樟子松、油松和白榆叶片δ^(13)C值随季节变化逐渐降低,而彰武小钻杨叶片δ^(13)C值随季节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从整个生长季δ^(13)C平均值来看,樟子松叶片δ^(13)C值(−26.92‰±0.11‰)显著高于彰武小钻杨(−27.40‰±0.10‰)和油松(−27.57‰±0.14‰),而彰武小钻杨和油松显著高于白榆(−29.23‰±0.17‰)。叶片δ^(13)C逐月变化量与水热因子的响应程度因树种而异,樟子松和白榆叶δ^(13)C逐月变化量与水热因子相关关系不显著,而油松叶δ^(13)C逐月变化量与降水量、气温和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彰武小钻杨叶δ^(13)C逐月变化量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樟子松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彰武小钻杨和油松次之,白榆最低。不同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仅与树种生物学特性有关,而且与受外界水热因子响应程度有关。
    • 王理栋
    • 摘要: 白榆属于常见落叶乔木,分布范围广,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等多个不同领域。探讨了白榆育苗和栽植技术,以供参考。
    • 韩淑敏; 杨立科; 布和; 徐欢; 周静宇; 徐燕
    • 摘要: 研究白榆对单一及复合土壤污染的抗性旨在为复合污染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1年生白榆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镉(Cd)、盐(NaCl)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其叶绿素、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d、NaCl复合胁迫对白榆的叶绿素、MDA、POD、SOD指标比Cd、NaCl单一胁迫的影响作用更明显;在胁迫过程中,白榆叶绿素含量随着单一及复合胁迫梯度的增加而上升;MDA含量随着单一及复合胁迫梯度增加而降低;POD活性和SOD活性随着单一及复合胁迫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上升高质量浓度降低。在Cd胁迫水平大于200 mg/L、NaCl胁迫水平在大于500 mmol/L时,白榆的POD、SOD活性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且复合胁迫比单一胁迫对桑树的破坏作用更明显。
    • 黄泽云; 陈培琴; 张永明; 马廷贵; 张磊; 刘超; 施兴慧; 王玉峰
    • 摘要: 试验选用林业优新树种太阳李、金叶榆、西府海棠、文冠果,与乡土树种刺槐、白榆、山桃、樟子松在宁夏中部干旱区域混交造林。结果表明:太阳李、西府海棠与刺槐、山桃、白榆混交造林生态适应性强,生长良好,建议在宁夏中部中部干旱区域推广应用。
    • 张秀珍; 宋文龙; 梁海永; 王志彬
    • 摘要: 四倍体白榆是通过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的白榆新的育种材料,为了解白榆染色体加倍后叶片形态与光和特性的变化,以二倍体亲本作对照,对白榆四倍体无性系的叶片形态、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测定和研究,并分析榆树同源四倍体无性系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个白榆四倍体无性系在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周长等形态学特征方面表现出了巨大性。(2)3个白榆同源四倍体无性系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b)均呈现出升高现象。(3)同源四倍体叶片在正常光照下,光能利用效率高于二倍体。
    • 刘惠玲
    • 摘要: 指出了榆属景观树种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该试验以白榆为砧木,通过采取插皮接、劈接、腹接、切接等不同枝接方法和切口方位高枝嫁接,经过了不同时期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劈接法砧木与接穗的接口愈合快,木质部、韧皮均接合紧密,受风害影响小;嫁接时,切口方向应选择与当地主风方向垂直的方位;适当延长除绑时间,嫁接苗受害越轻.
    • 陈树萍; 刘英姿
    • 摘要: 为解决成品药剂防治白榆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成本高的问题,以白榆为试验树体,应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方法,选择3种不同药剂(Syn1、Syn2、Syn3),每种药剂包含3种不同浓度,采用树体微创药物植入技术,分别观察试验药剂在白榆上的药效和经济用药量.试验结果表明:Syn1和Syn3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比Syn2药剂防治效果好,因此实践中不建议利用Syn2药剂.进一步从防治成本上考虑,Syn1药剂A2配比浓度比Syn3药剂C3配比浓度的防治成本低,所以实践用药建议使用Syn1药剂A2配比浓度.综上所述,Syn1药剂A2配比浓度既能有效地防治光肩星天牛,又降低了防治成本.
    • 陈树萍; 刘英姿
    • 摘要: 为解决成品药剂防治白榆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成本高的问题,以白榆为试验树体,应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方法,选择3种不同药剂(Syn1、Syn2、Syn3),每种药剂包含3种不同浓度,采用树体微创药物植入技术,分别观察试验药剂在白榆上的药效和经济用药量。试验结果表明:Syn1和Syn3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比Syn2药剂防治效果好,因此实践中不建议利用Syn2药剂。进一步从防治成本上考虑,Syn1药剂A2配比浓度比Syn3药剂C3配比浓度的防治成本低,所以实践用药建议使用Syn1药剂A2配比浓度。综上所述,Syn1药剂A2配比浓度既能有效地防治光肩星天牛,又降低了防治成本。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