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修复

神经修复

神经修复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81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4篇、会议论文99篇、专利文献164469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实用手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等;神经修复的相关文献由204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振寰、钱旭光、丁建英等。

神经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4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9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64469 占比:99.64%

总计:165062篇

神经修复—发文趋势图

神经修复

-研究学者

  • 刘振寰
  • 钱旭光
  • 丁建英
  • 潘佩光
  • 罗卓荆
  • 陈琳
  • 黄景辉
  • 万瑞平
  • 黄红云
  • 符文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正桓; 邹红军; 宋志文; 刘锦波
    • 摘要: 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单一改变脊髓损伤区域某一基因表达或者某一细胞的状态,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而大量证据表明调控脊髓损伤后紊乱的细胞微环境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目的:对脊髓损伤前后细胞微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以及细胞外组分对损伤神经修复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glial cell,neuron,immune cell,neural stem cell,extracellular matrix,cytokine,extracellular vesicle,regeneration”。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最终筛选出6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在细胞微环境的细胞组分中,占比最高的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神经元的相互调控作用最为关键。②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组分中,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凝胶模仿天然细胞外基质,可有效模拟和重建损伤区域内的细胞微环境,促进轴突伸长。③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调节因子中,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等加剧了细胞微环境的炎症反应,应用受体抑制剂或阻断相关通路抑制上述促炎因子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在脊髓微环境中增加白细胞介素10等抗炎因子的表达,抑制损伤区域炎症发展的研究也陆续出现。④最近被重视起来的细胞外囊泡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在细胞微环境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⑤文章揭示了脊髓损伤后细胞微环境中的包括细胞组分和细胞外组分之间的多组相互调控关系,证实了细胞微环境中各组分之间所发挥的神经修复作用并不是孤立的。
    • 蒋昇源; 邓博文; 刘港; 范筱; 白惠中; 陶经纬; 赵毅; 任敬佩; 徐林; 穆晓红
    • 摘要: 背景:水凝胶作为生物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基于脊髓组织的电信号传导特性,导电水凝胶已有初步探索及应用,但疗效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初步探索导电水凝胶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潜在机制,评估导电水凝胶作为生物支架修复脊髓损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在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的基础上添加导电颗粒聚吡咯,制备导电水凝胶。将36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导电水凝胶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模型组和导电水凝胶组建立T9脊髓完全横断模型,缺损间隙2 mm,导电水凝胶组造模后立即予以导电水凝胶填塞缺损间隙。术后1,3,7,14,28 d进行大鼠BBB评分;术后28 d,进行血清炎性指标、肝脾肾及脊髓组织形态、微血管再生及轴突再生检测。结果与结论:①术后28 d,导电水凝胶组BBB评分优于模型组(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3组大鼠的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断端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细胞排列紊乱,周围组织溶解;导电水凝胶组炎性细胞较少,细胞排列相对规整;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断端有大量胶原纤维长入,导电水凝胶组导电水凝胶周围仅被少量胶原纤维包裹;④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模型组脊髓缺损处血管内皮细胞较少,无成熟神经元细胞存在,导电水凝胶组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多于模型组,有成形的血管轮廓,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多,但相较于假手术组细胞核固缩;⑤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导电水凝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丝蛋白200的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⑥导电水凝胶作为生物支架修复脊髓损伤安全有效,其促进轴突再生的机制可能与促微血管再生、改善微循环有关。
    • 卫晶晶; 李晨阳; 王萍; 李雅璇; 丁晓芳; 杨琳
    • 摘要: 背景:临床上广泛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来达到神经修复的目的,但应用效果欠佳,而聚乙二醇的应用从细胞融合剂到水凝胶生物黏合剂再到促轴突融合神经修复新型材料等,因此若能联合聚乙二醇探索出加快神经功能重建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并且对神经再生与功能重建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阐述聚乙二醇在神经功能重建领域的应用进展.方法:利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有关聚乙二醇促细胞融合以及聚乙二醇作用于神经修复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英文检索词为"PEG,polyethylene glycol,cell-fusion,nerve function reconstruction,nerve repair",中文检索词为"聚乙二醇、细胞融合、功能重建、神经修复".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章进行初筛后,保留相关性较高的6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在一定条件下,70%聚乙二醇加入少量腺苷5'-三磷酸可加快损伤神经轴突快速生长,有效促进膜的融合,实现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重建.②聚乙二醇自身浓度是促进体细胞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聚乙二醇浓度为35%,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或者聚乙二醇浓度为50%,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时,对细胞融合效率影响最大;其他次要影响因素包括融合细胞个数、反应温度和时间等.③进一步分析聚乙二醇促神经修复的机制发现,聚乙二醇可促进轴突融合,表现出恢复轴突形态的连续性和电生理功能的作用,但是否能在瓦勒氏变性之前实现轴突的有效连接还需进一步研究证明.④聚乙二醇应用前景较为广泛,未来可考虑将其应用在新型生物黏合剂的研发、神经修复支架改良、复合物水凝胶研制相关研究中,但关于聚乙二醇在神经功能重建领域的应用还有诸多问题未解决,如聚乙二醇诱导神经细胞融合对人体的长期影响、最大延迟治疗时间等问题,还需后续研究不断完善.
    • 卫晶晶; 李晨阳; 王萍; 李雅璇; 丁晓芳; 杨琳
    • 摘要: 背景:临床上广泛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来达到神经修复的目的,但应用效果欠佳,而聚乙二醇的应用从细胞融合剂到水凝胶生物黏合剂再到促轴突融合神经修复新型材料等,因此若能联合聚乙二醇探索出加快神经功能重建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并且对神经再生与功能重建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阐述聚乙二醇在神经功能重建领域的应用进展。方法:利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有关聚乙二醇促细胞融合以及聚乙二醇作用于神经修复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英文检索词为"PEG,polyethylene glycol,cell-fusion,nerve function reconstruction,nerve repair",中文检索词为"聚乙二醇、细胞融合、功能重建、神经修复"。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章进行初筛后,保留相关性较高的6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70%聚乙二醇加入少量腺苷5’-三磷酸可加快损伤神经轴突快速生长,有效促进膜的融合,实现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重建。(2)聚乙二醇自身浓度是促进体细胞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聚乙二醇浓度为35%,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或者聚乙二醇浓度为50%,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时,对细胞融合效率影响最大;其他次要影响因素包括融合细胞个数、反应温度和时间等。(3)进一步分析聚乙二醇促神经修复的机制发现,聚乙二醇可促进轴突融合,表现出恢复轴突形态的连续性和电生理功能的作用,但是否能在瓦勒氏变性之前实现轴突的有效连接还需进一步研究证明。(4)聚乙二醇应用前景较为广泛,未来可考虑将其应用在新型生物黏合剂的研发、神经修复支架改良、复合物水凝胶研制相关研究中,但关于聚乙二醇在神经功能重建领域的应用还有诸多问题未解决,如聚乙二醇诱导神经细胞融合对人体的长期影响、最大延迟治疗时间等问题,还需后续研究不断完善。
    • 单闻; 施炜
    • 摘要: 背景:颅脑外伤后形成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颅脑外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很大临床应用前景.目的:探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脂多糖刺激组,干预3 d后,采用PCR、ELISA、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集落刺激因子1的表达;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神经干细胞,在成神经元诱导培养基中加入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培养3 d,通过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β微管蛋白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在成神经元诱导培养基中加入集落刺激因子1重组蛋白干预3 d,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荧光检测集落刺激因子1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结果 与结论:①脂多糖刺激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及条件培养基中集落刺激因子1表达极低;②脂多糖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后,抑制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③神经干细胞加入集落刺激因子1重组蛋白干预后,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④结果表明,脂多糖刺激后星形胶质细胞中集落刺激因子1分泌水平下调,抑制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而集落刺激因子1过表达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对大鼠脑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 孙建威; 杨新明; 安小刚
    • 摘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增殖能力强、多向分化潜力的成体多能干细胞,且不存在伦理和排斥反应等问题,已在相关实验中证实其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性,成为最有前途的治疗脊髓损伤的种子细胞.目的:综述多种方法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检索1999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知网、万方及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脊髓损伤"和"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ell transplantation,spinal cord injury".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总计66篇文献纳入研究.结果 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其他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其中联合组织工程支架、相关药物等是治疗脊髓损伤的未来研究方向;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很大的治疗潜力.
    • 赵兴昌; 宋世强; 何峰; 唐毓金; 刘佳
    • 摘要: 背景: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神经再生能力弱,修复受损脊髓组织并使其实现功能正常化仍是目前医学难题。生物组织材料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医学中广泛应用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目的:总结生物材料支架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再生修复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探讨修复脊髓损伤的方法并总结经验。方法:应用PubMed数据库高级检索功能,检索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的文献,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Biomaterials;Nerve regeneration;Material”;应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高级检索功能,检索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生物材料;支架”。结果与结论:随着生物工程研究和医学结合的进一步深入,生物材料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生物材料的组织相容性、降解性等方面均有了改善;生物材料种类较多,各有其利弊,取其优点制备成复合支架并负载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或药物对神经再生效果更佳。但复合支架如何选择材料组合,如何选择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或药物,使生物材料支架联合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或药物成为最佳组合值得深入研究。总之,生物材料修复脊髓损伤是一个新思路,可能成为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突破点。
    • 薛学鑫; 刘哲鹏
    • 摘要: 背景:在临床神经修复手术中,自体神经移植供体组织有限,端到端手术重新连接不适合大间隙缺损的情况。因此神经组织工程为神经移植、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目的:总结归纳近年静电纺丝制备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的特点及其制造技术。方法:以“电纺支架;神经支架;神经组织工程”为中文检索词,以“electrospinning nerve scaffold;nerve scaffold;nerve tissueengineering”为英文检索词,检索CNKI(2015-2021年)及PubMed(2015-2021年)、Web of Science(2015-2021年)数据库中关于静电纺丝神经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应用文献。结果与结论:通过模拟神经细胞外基质的成分、结构及特性,静电纺丝支架能够辅助神经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是神经组织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静电纺丝支架采用对神经细胞有亲和力的基质材料,使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对纤维支架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使其功能化或添加辅助神经细胞生长的物质,能够使支架具备特殊性能(导电性、亲水性等),增强生物相容性,改善机械性能,优化支架在体内的降解速度(使有效生长物质缓慢释放),以此促进神经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和分化。构建纳米级纤维地形和支架几何空间结构,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黏附、分化,为神经细胞提供生长微环境,增强电纺支架的神经修复能力。静电纺丝神经组织工程支架为神经组织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 单闻; 施炜
    • 摘要: 背景:颅脑外伤后形成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颅脑外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很大临床应用前景。目的:探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脂多糖刺激组,干预3 d后,采用PCR、ELISA、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集落刺激因子1的表达;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神经干细胞,在成神经元诱导培养基中加入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培养3 d,通过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β微管蛋白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在成神经元诱导培养基中加入集落刺激因子1重组蛋白干预3 d,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荧光检测集落刺激因子1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结果与结论:①脂多糖刺激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及条件培养基中集落刺激因子1表达极低;②脂多糖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后,抑制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③神经干细胞加入集落刺激因子1重组蛋白干预后,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④结果表明,脂多糖刺激后星形胶质细胞中集落刺激因子1分泌水平下调,抑制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而集落刺激因子1过表达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对大鼠脑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