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Notch信号通路

Notch信号通路

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73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2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218623篇;相关期刊328种,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文献由265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中、孙清森、时玲玲等。

Notch信号通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2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8623 占比:99.68%

总计:219334篇

Notch信号通路—发文趋势图

Notch信号通路

-研究学者

  • 刘建中
  • 孙清森
  • 时玲玲
  • 胡广军
  • 陈辉
  • 滕清良
  • 胡彦华
  • 郭冬梅
  • F·拉特克
  • R·利哈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钊鑫; 尼加提•吐尔逊; 代慧娟; 王俊祥; 霞黒达•依拉尔江; 李淑慧
    • 摘要: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集中于炎症因子对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影响,然而关于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在人牙周膜干细胞中的表达,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MIP-1α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与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12-2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拔下的健康正畸减数前磨牙,通过组织块法联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将第3代对数生长期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和1,10,100 mg/L MIP-1α组,干预第1,3,5,7天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干预48 h采用流式检测细胞凋亡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ELISA检测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qRT-PCR、Western blot检测Notch1、Hes1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1 mg/L MIP-1α对人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影响,10 mg/L MIP-1α显著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而100 mg/L MIP-1α显著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凋亡,抑制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2)1 mg/L MIP-1α对人牙周膜干细胞中Notch1及Hes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10 mg/L MIP-1α对人牙周膜干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可下调细胞中Hes1蛋白表达水平,100 mg/L MIP-1α可上调细胞中Notch1及Hes1蛋白表达水平;(3)1 mg/L MIP-1α组人牙周膜干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0 mg/L MIP-1α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100 mg/L MIP-1α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4)结果表明:10 mg/L MIP-1α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迁移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otch信号通路相关;100 mg/L MIP-1α抑制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迁移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otch信号通路有关。
    • 樊俊; 吴陈欢; 程中华
    • 摘要: 背景:众多研究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进展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异常有关,其中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s 10,ADAM10)高度参与此过程,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ADAM10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3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1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于术中无菌条件下取股骨近端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得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BMSCs)和股骨颈骨折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BMSCs),体外培养至第3代,采用CCK-8检测两组细胞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两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ADAM1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ADAM10过表达载体慢病毒感染S-BMSCs,再联合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进行处理,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细胞成骨分化能力;qRT-PCR检测细胞中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ICD、Hes1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S-BMSCs的增殖活性、成骨分化能力及ADAM10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F-BMSCs(均P <0.01);(2)ADAM10过表达后S-BMSCs增殖活性、成骨分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素mRNA表达水平和Notch1、NICD、Hes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然而,DAPT联合干预可显著抑制ADAM10过表达对S-BMSCs增殖活性和成骨分化能力的促进作用,并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3)结果表明,ADAM10在S-BMSCs中低表达,ADAM10过表达可增强S-BMSCs的增殖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有关。
    • 王义; 郑旸; 董孟杰; 江丰; 王超; 宋晓萌
    • 摘要: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裸鼠皮肤创伤模型,随机分成hADSCs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创缘周围注射hADSCs细胞和磷酸盐缓冲液,观察并记录创面大小,取术后创缘组织,行HE染色、实时定量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通路相关因子表达;体外实验转染Jagged1过表达质粒至hADSCs细胞,Notch1过表达质粒至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构建hADSCs和HaCaT细胞共培养体系,使用CCK8、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HaCaT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实时定量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结果:术后3 d两组裸鼠皮肤创面均开始结痂,术后21 d hADSCs组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7 d hADSCs组的上皮再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ADSCs组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转染过表达质粒并共培养后,HaCaT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显著增强,Notch通路被激活(P<0.05)。结论:hADSCs通过Jagged1/Notch信号通路促进皮肤创伤愈合。
    • 卫亚琳; 袁柔刚; 常乐; 张欣文
    • 摘要: Notch信号通路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血管生成等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妊娠早期的滋养细胞具有较强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当前的研究发现,孕早期滋养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异常可导致稽留流产、妊娠期高血压、葡萄胎等病理妊娠。Notch信号通路在滋养细胞迁移、侵袭及子宫螺旋动脉重铸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目前Notch信号通路在调控滋养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临床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石琳; 陈国庆; 王艳荣; 雷晨; 张勇
    • 摘要: 目的探究Notch信号通路在妊娠期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小鼠模型,DN小鼠(腹腔注射STZ溶液)和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枸椽酸盐缓冲液),每组各6只,2、4、8周时分别收集小鼠血液检测生化指标,8周末处死小鼠取其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两组小鼠肾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两组小鼠肾组织Notch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Jagged1、Hes1、Hey1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的Notch1、Jagged1、Hes1和Hey1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2周、4周、8周时,DN组小鼠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酸(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且HbA1c、Scr、BUN及UA水平随着DN病程延长而升高(DN组2周vs.对照组:t值分别为11.804、7.481、2.362、5.621、2.557;DN组4周vs.对照组:t值分别为14.431、9.936、4.449、7.329、3.977;DN组8周vs.对照组:t值分别为12.415、13.593、7.619、9.654、6.981,P<0.05)。DN组小鼠Notch1、Jagged1、Hes1和Hey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t值分别为3.781、9.738、12.231、6.684,P<0.05)。DN组小鼠Notch1、Jagged1、Hes1和Hey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t值分别为6.411、9.510、15.490、9.498,P<0.05)。结论DN小鼠肾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明显增加,Notch信号通路可能在DN肾脏损害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葛鑫宇; 唐昊
    • 摘要: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的膜性囊泡,能够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远距离传输生物学信息的载体。Notch信号通路作为一个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Notch受体、Notch配体及负责胞内信号传导的效应器分子。外泌体在调控Notch信号通路时,主要依靠外泌体中的蛋白质和核酸发挥作用。外泌体对Notch受体、配体及胞内效应器分子均有调控作用。外泌体调控Notch受体时信号传导是按照外泌体-Notch受体-胞内效应器分子这一流程进行的,Notch受体是Notch信号通路中最重要的环节。外泌体调控Notch配体时信号传导是按照外泌体-Notch配体-Notch受体-胞内效应器分子这一流程进行的,外泌体对Notch配体的调控是基于完整的Notch传导途径,其级联放大效应更明显。外泌体调控胞内效应器分子时信号传导是按照外泌体-胞内效应器分子这一流程进行的,这种调控方式的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外泌体对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不同环境、不同细胞中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 濮忠建; 顾小侠; 张静知; 韦琪; 孙元鹏; 朱时林; 王亚军
    • 摘要: 目的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β-榄香烯逆转肺腺癌耐药的机制。方法选择对A549/DDP细胞无细胞毒性的β-榄香烯浓度处理A549/DDP细胞,设β-榄香烯组与对照组,两组细胞均给予不同浓度的DDP(0.25、0.5、1、2、4、8、16、32μg·mL^(-1))处理24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IC_(50),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耐药相关蛋白(P-gp、survivin、p21)及Notch信号通路蛋白(Notch1、Hes1、Hey2)的表达。A549/DDP细胞在β-榄香烯处理的基础上,联合1μg·mL^(-1)Notch信号通路激活剂rhNF-κB处理,比较两组的IC_(50),Western blotting检测P-gp以及Notch1、Hes1、Hey2的表达。结果当β-榄香烯浓度低于20μg·mL^(-1)时,其对A549/DDP细胞的抑制率小于10%,无细胞毒性。β-榄香烯组DDP的IC_(50)显著低于对照组(t=14.712,P<0.05),逆转倍数为4.452倍。β-榄香烯组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和cleaved-caspase 9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榄香烯组P-gp、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而p2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榄香烯组Notch1、Hes1、Hey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榄香烯+rhNF-κB组DDP的IC_(50)以及P-gp、Notch1、Hes1、Hey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β-榄香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榄香烯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促进A549/DDP细胞凋亡,并逆转肺腺癌耐药。
    • 班紫妍; 刘长富; 刘梦娜; 宋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和Th17、Treg 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儿70例作为感染组,84例未合并肺部感染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未感染组,另纳入65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入组者临床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10、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Treg、Th17细胞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Notch1 mRNA、Hes1 mRNA表达水平,Pe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Notch1 mRNA、Hes1 mRNA与Treg、Th17细胞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患儿血清IL-17、TGF-β水平,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外周血单核细胞Notch1 mRNA、Hes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FEV1%,血清IL-10水平,Treg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变化更明显,与未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otch1 mRNA、Hes1 mRNA表达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呈明显正相关,与Treg细胞比例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肺部感染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其可能的机制是肺部感染通过增强Notch信号通路促进支气管哮喘患儿Th17、Treg细胞免疫紊乱。
    • 王军; 张育民; 马涛; 宋伟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抗重组全人源化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TNF)治疗停药前后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者NOTCH2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抗TNF治疗前后JIA的基因组甲基化分布。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别用于检测T0(抗TNF治疗前)和Tend(抗TNF治疗6周后)中NOTCH2基因的甲基化和表达情况。采用ELISA测定血中的细胞因子IL-8和IL-4浓度。收集T0组及Tend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采用地西他宾和NOTCH2抑制剂处理后,采用MTT法分析了T0组和Tend组中CD4^(+)T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情况。免疫印迹法(WB)检测T0组及Tend组CD4^(+)T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T0组相比,Tend组患儿NOTCH2基因高度甲基化,且其血中IL-8表达明显下降(P<0.05),该结果在体外细胞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地西他宾处理后,T0组及Tend组与NOTCH信号通路相关的NICD和HES1的表达下调,且细胞因子IL-8明显升高和IL-4明显降低;而NOTCH通路抑制剂能够逆转此现象。结论:NOTCH2甲基化与抑制NOTCH信号通路与JIA缓解密切相关,对JIA治疗起抗炎作用。
    • 殷学伟; 郭励劼; 周梦贤; 屈如意; 毕宏生; 郭大东
    • 摘要: 目的探讨miR-30b-5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Notch信号通路活化的调控机制及治疗作用。方法通过Target Scan(http//www.targetscan.org/)对Notch1和Dll4基因与miR-30b的关系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将雌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U组、miR-30b-5p组和miR-30b-5p空载体(miR-30b-5p-N)组。EAU组、miR-30b-5p组和miR-30b-5p-N组大鼠首先诱导EAU模型,miR-30b-5p组和miR-30b-5p-N组大鼠分别采用携带miR-30b-5p和miR-30b-5p-N的慢病毒于EAU大鼠脾脏进行注射干预处理,EAU组大鼠于同一部位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处理后12 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组大鼠脾脏、淋巴结和眼组织中Notch1和Dll4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组大鼠脾脏、淋巴结及眼组织中Notch1和Dll4蛋白的表达,分析miR-30b-5p对葡萄膜炎大鼠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表明,Notch信号通路上Notch1和Dll4基因均为miR-30b调控的靶基因。免疫后12 d,相比于对照组,EAU组、miR-30b-5p组和miR-30b-5p-N组大鼠脾脏、淋巴结和眼组织中Notch1和Dll4 mRNA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经miR-30b-5p干预治疗后,miR-30b-5p组脾脏、淋巴结和眼组织中Notch1和Dll4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2 d,EAU组、miR-30b-5p组和miR-30b-5p-N组大鼠脾脏、淋巴结和眼组织中Notch1和Dll4蛋白表达均上调(均为P<0.05);miR-30b-5p干预治疗后,脾脏、淋巴结和眼组织中Notch1和Dll4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均为P<0.05)。结论miR-30b-5p可明显下调EAU大鼠各组织中Notch1和Dll4等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进而抑制Notch信号通路活化,从而达到治疗葡萄膜炎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