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34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农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0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62902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人民论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球人文地理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研讨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生态红线的相关文献由691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建华、燕守广、王丽霞等。

生态红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0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2902 占比:99.49%

总计:63226篇

生态红线—发文趋势图

生态红线

-研究学者

  • 何建华
  • 燕守广
  • 王丽霞
  • 蒋智
  • 陈进
  • 高吉喜
  • 兰安军
  • 史园莉
  • 吴贤静
  • 张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凤娟
    • 摘要: 生态红线划定不仅仅是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还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尽管现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方法体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围绕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核心,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活动全过程紧密衔接起来,并通过生态保障服务线、人居环境安全屏障线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线发挥作用,实现城市空间约束和资源环境有效引导。鉴于此,对城市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进行细致探讨。
    • 何尹杰; 张占录; 朱高儒; 吴大放; 李龙; 刘艳艳
    • 摘要: 基于生态导向的交通国土空间开发能减轻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运用三维魔方模型,构建基于生态导向的评价体系,对四川省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四川省各市(州)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差异明显,具有层级结构,高承载力地区主要分布于东部盆地,中低承载力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地和中部自然灾害频发区。2)1级极低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为98088.33 km^(2),占比20.18%,多分布在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水源保护地(一、二级生态禁止建设区),交通选址应尽量避开;2级低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为97024.92 km^(2),占比19.96%,交通建设时应注意整体抗灾设计;3级中度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为97260.50 km^(2),占比20.01%,所分布地区地势较高且土地利用类型多为草地,交通建设路线密度不宜太高;4级较高、5级高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分别为98077.80 km^(2)、95687.75 km^(2),占比分别为20.17%、19.68%,可优先选用4、5级土地进行交通建设。该评价体系能客观反映省级范围的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实际情况,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作用,可为规划和管理部门在交通路线选址时提供科学依据。
    • 关小克
    • 摘要: 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的背景之下,针对“非粮化”耕地要积极实施生态化的调控。文章在分析“非粮化”耕地产生的原因,依据生态红线、农户的生计需求、调整的难易程度等的基础上,提出分区、分类的“非粮化”耕地调控措施,并结合新时期国家战略导向,提出对“非粮化”耕地整治的政策建议。
    • 张博庭
    • 摘要: 世界上所有实现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都是大量地依靠水电。我国的水能资源储量世界第一,具有实现碳中和的天然优势。近年来,虽然我国水电的发展总体形势一片大好,但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布了“长江大保护”的指示之后,社会各界对此的理解出现了一定的分歧,如何科学、准确地理解首长的指示精神以及处理好“碳中和”与各种自然保护区的关系?可以说是我们水电面临的新课题。
    • 摘要: 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在资源监测调查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中始终严守生态红线,以保护生态红线为准绳。坚持保护生态、合理区划、落界精准、持续经营原则,在提升森林质量、改善林分结构、调整林木品种、优化保护地、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等规划设计中突出保护优先,修复并举,并提出保护生态红线措施。省规划设计院即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也是生态红线的守护者。
    • 岳文泽; 夏皓轩; 吴桐; 熊锦惠; 钟鹏宇; 陈阳
    • 摘要: 生境质量是反映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局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基于InVEST模型、热点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并利用生境质量结果对浙江省生态红线开展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浙江省生境质量均值呈减速下降趋势,空间上形成了西北、西南、中东高和东北、中部低的分布格局;生境退化度呈现“中心—外围”的圈层辐射结构。(2)热点分析显示,生境质量与生境退化度在乡镇尺度上集聚特征相似、冷热点空间分布趋势相反。(3)地理探测分析发现,地形(高程、坡度)是影响浙江省生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植被因素(NPP、NDVI)的贡献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浙江省生境质量空间分异受到自然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的协同作用。(4)浙江省生态红线的生境质量整体较高且稳定,不同红线类型的生境质量存在差异;高生境质量区与生态红线的错位区域主要分布在浙西南、西北部山区,而北部、中部以及东部相对较少。基于此,对生态红线调整、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期提升浙江省生态空间管控。
    • 李小曼; 戴佳静
    • 摘要: 针对传统的生态红线监管过程中红线难定位、资料难收集、监测难实时、监管难落实等问题,为了充分整合、运用现有地理信息资源,支撑省、市级生态红线的划定与监管,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的虚拟资源管理和分布式存储计算等关键技术,依托专业GIS平台组件,建立智慧生态红线监管系统,将土地利用、生态监测、生态保护等信息进行高效整合和利用,为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 李小曼; 戴佳静
    • 摘要: 针对传统的生态红线监管过程中红线难定位、资料难收集、监测难实时、监管难落实等问题,为了充分整合、运用现有地理信息资源,支撑省、市级生态红线的划定与监管,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的虚拟资源管理和分布式存储计算等关键技术,依托专业GIS平台组件,建立智慧生态红线监管系统,将土地利用、生态监测、生态保护等信息进行高效整合和利用,为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 张博庭
    • 摘要: 为了兑现我国将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减排承诺,我国需要开发建设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然而,最近我国开始实施的国土规划生态红线制度却与我们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如果这一矛盾不能得到解决,我国兑现碳减排承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建议按照国际社会公认的、当前人类最大的生态难题就是碳排放这一现实,将我国的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所在的重要区域划定为碳中和生态保护区和相应的生态红线.而且,我们还需要将碳中和生态红线视为最重要的生态红线,以保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碳减排承诺的如期兑现.
    • 顾星宇; 陈莲钰; 陈丹灵; 谢琪; 仲佳蕾; 周鑫鑫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是针对区域内生态系统,评价其提供服务功能能力及重要性高低,来反映区域内生态服务功能的分异规律.文章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3项指标来进行评价,其重要性评价参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中的评价方法,借助ArcGIS技术手段进行赋值计算,绘制绩溪县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图.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与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综合划定绩溪县生态保护重要性空间等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