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海口
  • 出版时间: 2016-10-13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危险废物对人类和环境能产生极大的危害,具有"废物"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是从其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利用的全过程管理.文章阐述了运城市危险废物的管理现状和特点,结合当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从摸清危险废物底数、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水平、推进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建设、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对策,以更好地促进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
  • 摘要: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已被定义为危险废物,随着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焚烧飞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日益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国内外在垃圾焚烧飞灰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在飞灰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包括金属螯合稳定化处理技术、飞灰熔融固化处理技术、飞灰资源化利用技术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有一些技术已成功进行商业应用.本文对不同的垃圾焚烧飞灰后处理技术方法进行对比并对不同情况飞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建议.目前,重金属螯合剂稳定化处理技术运行成本较低,技术较成熟,在飞灰后处理市场上占主导地位。飞灰熔融固化处理可将垃圾焚烧飞灰玻璃化,无害化处理且不需要进行安全填埋,还能转化为其他高质量材料的原材料,更多发达国家在尝试采用这种技术,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运用成本较高,目前应用较少。今年国家颁布的新标准的要求,资源化处理技术会成为垃圾焚烧飞灰后处理技术的主要技术,但目前利用飞灰生产的建材或者陶粒等并没有得到应用的验证,同时受到地域制约和污染物去除效果的质疑。
  • 摘要:为减少燃煤烟气中单质汞(Hg0)的排放,采用液相均匀沉淀法制备出了具有高效脱汞性能的纳米硫化锌(Nano-ZnS).在模拟烟气条件下研究了NOx对纳米硫化锌的脱汞性能的影响,并采用BET,XRD和FTIR等手段对吸附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无O2条件下,NO对纳米硫化锌的脱汞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有O2条件下,NO能抑制纳米硫化锌的脱汞性能,并且抑制作用随着NO的浓度的增大而更加强烈,但在全气氛下,这种抑制作用会得到缓解.加入O2后,NO能与其生成NO2,而纳米硫化锌对NO2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并且该吸附作用化学吸附为主.NOx对Hg0的抑制作用主要归因于NO2与Hg0间的竞争吸附,NO2抢占了纳米硫化锌表面的活性吸附位,从而强烈抑制了硫化锌的脱汞性能,但NO2对已经吸附在活性位上的汞没有影响.
  •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在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更多关注的是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管,而对建筑工地扬尘类的开放源,由于不能掌握真实有效的扬尘量数据,执法监管部门一直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待建筑工地扬尘行为.本文以建筑施工工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降尘法对工地周边进行布点,通过GIS空间分析模型功能对工地扬尘影响边界进行确定及模拟降尘量等值线,进而核算总的降尘量后扣减区域内降尘背景值,结合工地扬尘颗粒物粒径比例,估算该工地对环境颗粒物贡献率,可以为环境执法部门实现对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及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 摘要:利用anderson多级气溶胶采样器,从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期间,在合肥进行了气溶胶采样,并对采样进行了化学分析,获得了合肥市无机水溶性离子的特征.研究发现:合肥市年均总悬浮颗粒物TSP质量浓度为169.09μg·m-3,其中季节变化明显冬季TSP浓度最大(234.73μg·m-3),而夏季最低(91.71μg·m-3).同时水溶性离子中对TSP的贡献在不同季节分别为59.49%(冬季),32.90%(春季),48.62%(夏季),37.08%(秋季),表明水溶性离子是气溶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NO3-(22.94μg·m-3),SO2 (20.77μg·m-3),Ca2(13.67μg·m-3)和NH4(9.74μg·m-3)是最主要的4种水溶性离子,它们之和占水溶性离子的87.40%.水溶性离子也有非常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大,而夏季最小..与其他城市相比,合肥市水溶性离子浓度位居中游,但是钙离子较高.从水溶性离子的谱分布来看,NO3-、SO2-4、NH4+均位于细颗粒范围,而钙离子则大多位于粗颗粒范围.NO3-/SO2-4比值是移动源和固定源的一个指标,在合肥该比值为1.1,说明移动源更多一些.并且在NH4+和SO2-4,NH4+和NO3-,SO2-4和NO3-,Mg2+和Ca2+,说明这些离子可能是以(NH4)2SO4,NH4H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同时SO2-4和NO3-,Mg2+和Ca2+可能是来自相似的源.
  •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镇生活源与城镇面源的贡献占比很高.京津冀地区目前管网及污水厂建设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现状管网及污水厂建设、运行的现状,并通过对京津冀地区整体及代表性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明确各地的污水处理效益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提高污水厂出水标准的成本及其环境效益,提出未来京津冀地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一些建议.也可作为同类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参考.
  • 摘要:山区耕地边际化严重影响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本文采用联系度改进的TOPSIS法、邻域评估、极限条件和综合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耕地边际化进行预测并探讨转移方向,并对转移结果进行生态价值评估,研究表明:①海拔、坡度、起伏度、灌溉距离、交通距离和耕作距离(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对耕地完全边际化影响较大;②研究区共有21455.78hm2耕地可能发生转移,其中林地9519.73hm2、园地47.01hm2、草地11889.04hm2;且转移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转移前上涨17.09千万元.
  •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开始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中国关于国内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中国非市场价值研究的100余篇文章做Meta分析,按照社会、技术、经济、区域等分类提取影响中国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收入、地理位置、生态类型、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在样本文献中,沿海旅游地区的评估价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利用旅行费用法的评价价值明显要高于条件价值法评价的价值;(2)生态系统服务受益人群、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类型以及不同的评估方法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对海洋与海岸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影响不同.Meta分析为中国的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系统性研究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行的方法,而且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国际效益转移提高了精度.
  • 摘要:利用GIS对孪井滩生态移民区1992-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对该地区20年来碳储备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孪井滩牧草地面积增量较大,但未利用土地仍占据示范区一半以上的土地.碳储存量从1992年的57.43×104t增加到2011年的2331.49×104 t,这20年增加了2274.06×104 t的碳汇.到2011年,示范区碳储备量较建设初期增加近40倍.草地是孪井滩示范区最主要的固碳地类.
  • 摘要:市场化机制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承诺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国林业碳汇经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阶段的学习和摸索,已经逐步建立起林业核证自愿减排(CCER)项目和林业碳汇项目两种可用型林业碳汇市场,且均有项目进入碳交易市场并实现交易,截止2016年2月5日累计实现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为9.08 ×104 t CO2e和331.69万元,而同时段中国碳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为51.90×106t CO2e和150294万元,林业碳汇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交易量和交易额占比仅为0.17%和0.22%.在2017年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背景下,中国丰富的可开发森林资源,巨大的市场需求,政策倾向及政局稳定为中国林业碳汇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本文针对当前林业碳汇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rn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ICDM)阶段的学习和积累,中国林业碳汇逐步建立起适合现阶段市场背景下方法学,项目开发实施和市场交易的制度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运行平稳,成果显著,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即将建成的框架中,林业碳汇项目仍然较少,市场作用不明显,对实现基本减排目标的意义微弱,因此应该完善制度,积极参数市场,进一步释放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的潜力。提出建议如下:1)林业碳汇交易是计划指导下的市场活动,为了规范市场行为、切实发挥林业碳汇交易对林业的补偿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资金使用的制度、法律以及监督机制;2)建议运用法律机制协调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与流转关系,建立起完备的森林资源物权法律制度,使森林资源在顺畅流转的动态中实现林业碳汇交易顺利进行;3)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培训,指导人们通过增加森林生物量,对现有森林导人长轮伐期经营,提高经营强度,减少森林采伐量,扩大速生人工林面积等方法增加森林碳汇,并达到可持续提供森林碳信用的目的;4)加强宣传,使全社会关注森林在减缓温室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全社会了解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乃至全球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 摘要:空气离子不仅直接决定了大气电学特性,而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研究于2015年11月与2016年4月对西安市大气中的空气小离子、氡及PM2.5浓度进行了连续24-72实时监测,考察了空气小离子、氡及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比较了晴天与阴雨天对空气离子和氡浓度水平的影响,结合大气离子平衡模型探讨了空气离子浓度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各种天气条件下,空气小离子和氡浓度都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晴天,氡浓度总体表现为早上7:00高下午15:30低,空气小离子呈现双峰变化规律:7:00及17:00高,22:00低.空气小离子与氡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61;与PM2.5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41.相比于晴好天气,阴雨天氡与PM2.5浓度明显下降,浓度水平依次为晴天>阴天>雨天;空气小离子浓度显著升高,浓度水平依次为雨天>阴天>晴天.在非雨天气下,氡是空气小离子的主要来源,PM2.5是其主要消耗物.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空气离子与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理解空气离子变化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化学肥料连续施用引起的环境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是有机肥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本试验在充分调研当地农民小麦和水稻化学肥料施用量的基础上,确定等氮条件下有机肥的施用量,开展了3年(稻麦轮作)共6季的田间试验,并采集了第三年水稻收获后耕作层(0~25 cm)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较空白对照,等氮条件下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连续大量施用均存在引起环境风险的可能.化学肥料容易引起土壤酸化和硝酸盐的大量累积,而有机肥则容易导致土壤中磷元素和重金属(Zn、Cu、Cd和Ni)含量的显著增加;另外,化学肥料和有机肥连续大量施用均引起了土壤SMBC/SOC和SMBN/TN的比值以及细菌多样性的下降,而对于土壤中病源微生物则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研究结果对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印染废水具有组分复杂、水量大、色度高难生物降解等特点,是一种难以使用传统的生化、物化方法处理的工业废水.阴极电芬顿法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 Oxidation Processes),可以在阴极将溶解氧还原为双氧水,并在铁离子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化能力更强的羟基自由基,能高效降解水中有机物.实验中以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纤维为阴极,铂丝为阳极,利用阴极电芬顿法对次甲基蓝(《C16H18CIN3S3H2O》)废水进行了脱色研究.主要考察了反应时间、次甲基蓝浓度、电解电压、溶液pH值、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脱色反应效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知:当支持电解质无水Na2SO4投加量为1g/L,次甲基蓝的浓度为15mg/L,电极间距为5cm,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80min,电解电压9V,pH值为3,Fe2+投加浓度为0.5mmol/L,最终次甲基蓝的脱色率可达93.92%;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次甲基蓝的吸光度变化,得出次甲基蓝溶液脱色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 摘要:四环素是一种水环境中残留浓度较高的抗生素类污染物.本文研究了一种磁性微球对水中四环素的吸附与降解效果,发现该磁性材料对水中四环素有着良好的吸附和去除效果,且能原位催化降解和再生.模型拟合得到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
  • 摘要:为改善玉米芯作为深度反硝化脱氮碳源和微生物载体的性能,利用白腐菌能够降解木质素的特性,考察不同预处理条件(包括时间、生物接种量、共底物种类)下玉米芯释碳、反硝化脱氮以及微生物附着情况.结果表明:经过白腐菌预处理后的玉米芯其碳源可利用性和反硝化效率均优于未预处理组;共底物种类对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玉米芯自身的纤维素作底物时,白腐菌预处理后玉米芯碳源更有利于反硝化脱氮;经过白腐菌预处理后,玉米芯表面结构更疏松多孔,生物附着量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因此,白腐菌预处理玉米芯碳源可以改善其释碳性能,提高碳源利用率以及生物附着能力.
  • 摘要:某油田废弃泥浆池中水基钻井废弃物经微生物处理后,含水率由53.6%降低至21.7%.石油类含量由7463.1mg/kg降低至70.1 mg/kg,达到《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要求.浸出液pH由9.5降低至<8.5,浸出液COD由1230 mg/L降低至<60mg/L,浸出液Cd由0.216 mg/L降低至0.004 mg/L,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工程应用实践表明,微生物处理技术实现了水基钻井废弃物的土壤化利用,具有较好的示范应用前景.
  • 摘要:以纳米TiO2,氧化钐粉末为原料,采用球磨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钐掺杂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对钐掺杂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光催化实验采用300W中压汞灯为光源,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不同Sm的掺杂量对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m的掺杂能够减小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的几率,从而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催化剂的加入量为1g/L,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时,掺杂的摩尔分数为1.5%时催化效果最好.
  • 摘要:采用接触式A/O工艺处理农业园区废水,处理后的达标废水排入园区景观水体.通过对污水处理站的进、出水水质和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测,研究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效能及收纳水体流向上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数据结果显示,当进水CODcr、NH4-N、TP分别为21.8~49.2mg/L、2.06~4.99 mg/L和0.66~1.90 mg/L时,出水浓度分别不超过6.5 mg/L、1.98 mg/L和0.86 mg/L,全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说明处理系统具有较高脱氮除磷功能.对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测表明,CODMn、NH4-N、TP数值在水体流向上呈非线性下降趋势,水体的稀释作用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共同导致这一变化.
  • 摘要:为了现场快速监测水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含量,并实现移动互联和高效分析预警,本项目提出了一个基于《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的水环境污染快速监测网络.其系统结构分为三部分:1)化学领域的污染物快检方法;2)电子通信领域的传感器网络;3)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据集中、可视化展示和分析预警.同时,深入分析了各个部分的系统架构设计及其功能,并讨论了污染预警和智能调度两个关键算法.
  • 摘要:当前,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情况是人们越来越关心的民生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建设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结合gis分析和遥感反演技术,有助于环保部门分析空气质量的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本文介绍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设计思路和系统功能,该系统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管理,数值预报管理,遥感数据分析管理,污染源清单管理,重污染分析等模块,结合气象及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同化处理运算后,可提供广州市未来72小时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数据.系统为管理部门在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污染源来源解析与追踪、污染源排放削减管理、重污染过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支持.
  • 摘要:目的:了解包头市市售膨化食品、牛奶、婴幼儿奶粉、蔬菜中的铅含量残留情况.方法:采集包头市超市及市场中本地产的食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膨化食品、牛奶、蔬菜、婴幼儿奶粉各100份.含量测定按照GB/T 5009.1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6中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类食品铅含量均未超标,该方法测定铅的检测限为5μg/kg;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在90.0%~110.0%之间.结论:包头市市售四类食品中铅含量均合格,膨化食品、蔬菜、牛奶、婴幼儿奶粉中铅的含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 摘要:目的:了解建筑材料放射性对居民染色体畸变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工业废渣提供依据. 方法:以炉渣建材住房居民为调查组,普通住房居民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所调查的居住炉渣建材住房房屋的居民中的青少年组或成年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X=7.32,P<0.01;X=8.05,P<0.01)结论:提出合理使用工业废渣的建议,如加强放射性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放射性防护意识,同时,居室住房应常开窗通风,以减少氡及其子体在建筑物内聚积。相关企业在使用废渣前必须掌握废渣的放射性含量,禁止使用放射性超标的废渣。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测力度,以便为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生活环境的保护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技术资料。
  • 摘要:为了获取我国儿童通过手口接触导致的土壤摄入率数据,我们在湖北省武汉市和五峰县2~17岁儿童中,按照一定的规则随机挑选了120名儿童(男孩58名,女孩62名),采用擦拭法采集了手尘样品.我们对手尘样品进行了称重,并分析了其中的示踪元素(Ce、Y、V).结果显示,儿童的手尘重介于6.35至85.42 mg,中位值20.62 mg;通过三种示踪元素Ce、Y和V计算出的儿童理论手尘量的中位值分别为1.07、1.00和0.92 mg.不同年龄段(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儿童的手尘量存在较大差别,小学儿童的手尘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儿童.另外,男孩的手尘量高于女孩,农村儿童的手尘量高于城市儿童.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儿童通过手口接触导致的土壤摄入率分别为1.79、2.12和0.49 mg/d.
  • 摘要:探明水稻不同生育期Cd累积特征对于稻米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方法,通过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分阶段添加外源Cd,研究水稻每个生育期低浓度Cd胁迫下水稻Cd积累的特征,以及每个生育期Cd积累量和主要部位Cd积累量及其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水稻器官积累Cd浓度表现为根系>茎鞘>穗轴>穗>叶片>谷壳>糙米,其中分蘖期是Cd积累的敏感时期,早晚稻规律一致,早稻整株最高Cd积累量达到514.33μg/蔸,晚稻整株最高Cd积累量达到873.37μg/蔸;根系是水稻积累Cd主要部位,早稻达到312.88μg/蔸,晚稻达到519.56μg/蔸.研究结果,对于Cd超标稻田的安全生产及阻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摘要: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从多个侧面进行污水处理工艺的影响评估.本文以生命周期分析为基础,结合技术经济分析和能值分析,在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评估工艺的可持续性.以侧流处理工艺为例,分析评估了侧流Anammox和磷回收新技术的综合影响和应用潜力.
  • 摘要:BPA在185 nm紫外光的作用下能发生有效的降解,其降解过程遵循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初始浓度为5 mg·L-1的BPA,反应6分钟即不能检出,表观一级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为1.465min-1,半衰期为0.47 min.羟基自由基抑制剂CO;对其降解有显著的影响,而HCO3由于对羟基自由基捕获能力相对较弱而对反应的影响不明显.由此初步推断:185 nm紫外光辐照下,BPA通过直接光解和羟基自由基引起的间接光解两种途径而发生降解.
  • 摘要:本文介绍PCS7控制系统,使用PCS7系统开发了唐山垃圾电厂全厂监控系统.基于PCS7控制系统强大的开放性,解决困扰该厂多年的自动化孤岛问题,实现了全厂集中监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rn 唐山垃圾焚烧炉发电二期项目是日处理能力600吨/天,1炉1机规模。焚烧炉排采用光大环保自主研发的五段式炉排炉。烟气处理采用半干法+袋式除尘器,脱销系统采用SNCR工艺。光大环保自主研发垃圾焚烧炉排适应的垃圾热值波动范围,燃烧稳定,有效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相配套烟气处理工艺能够达到欧盟2000的排放标准。rn 各个设备厂家都自配控制系统。焚烧炉炉排控制系统采用1套西门子S7-400控制系统,通信点数量4000点。烟气净化系统采用2套西门S7-300控制系统,每个站通信点在1500点左右。脱销SNCR采用1套西门子S7-300控制系统,通信点数量在1000点。余热锅炉吹灰系统采用1套S7-300控制系统,通信点数量在500点左右。rn 采用PCS7系统作为全厂的DCS系统。硬件平台采用西门子410H冗余处理器,I/O卡件采用ET200 SMART系列产品,组态开发工程采用配套的PCS7 V8.1亚洲版软件,监控主机采用DELL9020工程师站,操作系统采用WIN7 64英文版。全厂监控系统设置1台工程师站作为组态开发站:2台操作员站。rn 全厂统一采用以太网方式进行通信,所有第3方通信站统一接入全厂光线环网,通信协议采用S7协议。
  • 摘要:环境信息来源广泛,信息类型多且信息量大,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发挥信息的作用是环境监测面临的课题,针对目前监测信息手工和纸质方式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应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Visual Foxpro语言,结合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的要求和环境管理部门的需要,开发了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存储了空气、河流、湖库、生物、噪声、城市饮用水、污染源、监测报告、测站基本信息等大量信息及空气质量标准、地面水标准、饮用水标准、噪声标准、项目代码、监测项目字典等重要信息.系统具有信息录入、导人、导出、查询、编辑、删除、输出、处理、用户管理等主要功能.监测信息系统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和信息管理的效率,减轻了大量的人工劳动,节约了信息存储空间,信息的获取途径方便快捷.通过对信息的处理更能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提高了信息的实用性,发挥了为环境管理服务和决策技术支持的作用.
  • 摘要:本文在梳理亚太地区环境与发展的基本概况及当前区域环境领域优先议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亚太地区环境合作主要趋势如下:第一、未来亚太区域环境合作将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线;第二、大气、水、土壤、化学品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议题在区域合作中的显示度将日益上升;第三、资源环境议题与政治经济议题将进一步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参与亚太地区环境合作的政策建议:结合区域环保合作未来趋势,加强对我国环保国际合作战略的整体设计;提高对区域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贡献环境公共产品,在2030年发展议程的区域落实中发挥引领作用;配合国家对外战略及重大外交举措谋划我国参与区域环境合作的具体行动,加强我国区域环境合作战略与"一带一路"侣议对接。
  • 摘要:通过稳定运行一体化OCO工艺,研究了纳米ZnO长期暴露条件下系统处理污水过程中的脱氮、除磷和有机物降解效果受到的影响,并探讨了活性污泥对纳米ZnO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在工艺运行80 d的暴露时间里,系统脱氮除磷具有剂量效应:进水纳米ZnO浓度低于0.8 mg/L时,NH4+-N、TN、TP的去除有轻微的促进作用,1.5mg/L,4.0 mg/L对系统的脱氮除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系统对纳米ZnO的响应表现硝化过程比反硝化过程敏感度高.活性污泥可以通过富集作用去除水中的纳米ZnO;纳米ZnO浓度为4.0 mg/L条件下的富集强度可高达1.74 mg/g MLSS.
  • 摘要:环境矿物材料对污染物的净化功能优异,尤其对水体中的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本文采用6种环境矿物材料8个样品,在不同温度和pH的条件下,研究其对高浓度含磷模拟废水的除磷效果,并对不同环境矿物材料对磷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控制在20℃左右,pH在4和10时,所研究的8种环境矿物材料对模拟废水中的磷的去除能力较强.高岭土(KL-1)、硅藻土和沸石对磷的净化能力较强,其中又以苏州高岭土对磷的吸附能力最强,铝氧化物对磷形成的化学吸附,是磷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
  • 摘要:我国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得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技术水平不高等历史原因,加上能源结构也不甚合理,近30年来煤炭消费始终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65%以上,且存在着严重的能源浪费问题,能源效率亟待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能源效率评价指标方法、影响因素及能源政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进展综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初步建议.rn 单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具有简单、直观及计算方便等优点,但同时由于其局限性,在制定决策时会显得不够科学;关于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国际层面的研究还较少;不同研究者选取分析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彼此缺少可比性,且由于方法或数据年份的不同有时会产生矛盾的结果;虽然我国的能源政策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依然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职能划分不清等问题。rn 鉴于单要素指标的局限性,应在政府部门推广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的使用;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科学制定决策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应将其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鉴于我国能源效率政策方兴未艾的现状,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
  • 摘要:建立了液-液小体积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法快速测定地表水中百菌清和溴氰菊酯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萃取剂、不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百菌清和溴氰菊酯萃取效率的影响.确定了百菌清和溴氰菊酯化合物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的最佳质谱条件.方法检出限为分别为0.10μg/L和0.50μg/L,以纯水为基体,加入不同浓度水平的百菌清和溴氰菊酯作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4.0%~115.3%之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 8%(n=7).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试剂用量很少、适用性广等特点.
  • 摘要:对溶解氧测量仪进行了溶解氧测量电化学法搅拌条件实验,溶解氧测量电化学法次数条件实验,并根据平时工作所涉及的水体类型,分别对水库,河流,湖泊,污水等不同水体溶解氧测定两种方法(碘量法和电化学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 摘要:在西安市13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点采集大气降尘,用ICP-MS法测试降尘重金属Pb、Zn、Cu、V、Ba、Cr、Cd、Ni、As的质量比,应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西安市大气降尘重金属明显富集,Pb、Zn、Cu、V、Ba、Cr、Cd、Ni、As的浓度均值分别为310.29 mg/kg、721.20mg/kg、125.3lmg/kg、104.44mg/kg、4032.97mg/kg、195.92mg/kg、4.18mg/kg、71.52mg/kg和92.85mg/kg,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14.5、10.4、5.9、1.6、7.8、3.1、44.5、2.5和8.4倍;手-口接触摄人是大气降尘风险暴露的主要途径,各类重金属非致癌风险排序As>Pb>Cr>Ba>V>Cd>Cu>Ni>Zn,手-口接触摄人、呼吸吸人和皮肤接触3种途径对儿童和成人产生的非致癌总风险分别为4.15和0.565,灰尘暴露导致的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其中As、Pb、Cr、Ba是危害最大的污染物;重金属致癌暴露风险Cr>As>Ni>Cd,单一重金属的致癌风险及4种重金属总致癌风险均低于致癌风险量级水平.
  • 摘要:该文利用2007~2014年对乐清湾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乐清湾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对乐清湾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乐清湾海水中pH、DO、CODMn、石油类和重金属(Cu、Pb、Zn、Cd、Hg、As、Cr)等评价因子可满足各水质类别的要求,营养盐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已大大超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整个乐清湾水质处于富营养状态,沉积物质量各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 摘要:采用水培法,比较了分布在污染区(吉首大田湾)和非污染区(怀化黄家山)两个美洲商陆种群对镉胁迫的响应,探讨了外源ABA和代谢抑制剂NaN3对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吸收和积累镉.结果表明,镉处理显著抑制吉首和怀化两种群的生长,并且相同浓度镉处理下,两种群根、叶的干重没有显著差异.但吉首种群根的镉含量略低于怀化种群,而叶的镉含量稍微高于怀化种群.外源ABA和NaN3的加入,显著抑制了美洲商陆对镉的吸收.
  • 摘要:根系作为植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器官,易受环境影响并能通过发育可塑性对各种环境条件作出响应.为了验证根系形态可作为筛选修复镉污染土壤备选植物的重要指标这一假设,本试验选择隶属于不同类群的18种被子植物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植物根系形态、镉耐性和积累能力的种间差异,在物种水平上探讨根系形态与镉积累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8种植物在根系形态、耐镉性和镉积累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种间差异.印度芥菜和油菜作为油料和能源植物,具有耐镉性强、地上部镉总量高、易于栽培等特点,可作为镉污染土壤植物提取修复的备选植物.基于总根长的耐性指数与生长抑制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根系大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地上部镉总量呈正相关,平均直径与地上部镉总量呈负相关,比根长与地上部镉百分比呈正相关.这些相关性表明根系形态不仅可作为衡量植物耐镉性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反映植物对镉修复潜力的重要指标.
  • 摘要:通过对大渡河安谷水电站蓄水期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及水质的监测,共检出浮游动物109种,密度平均95.90ind./L,生物量平均0.0125mg/L,坝前A3监测点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浮游动物密度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水温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密度和生物量与样点水位高程呈正相关,与总氮、总磷呈负相关;对环评期、施工期、蓄水期的比较分析得出,蓄水期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低于环评期、施工期.
  • 摘要:采用变性凝胶梯度电泳(PCR-DGGE)技术初步调查了渤海湾子牙河和南排河入海口潮间带0-100cm柱状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优势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子牙河入海口柱状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2.85~3.35之间,南排河入海口柱状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2.97~3.22之间;两个潮间带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随深度的加深,其优势种组成及其丰度、多样性产生一定的波动,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 摘要:对于桥水库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于桥水库藻类水华暴发季节水质营养水平及浮游植物多样性,并探讨了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环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于桥水库藻类数量在7-9月呈上升趋势,9月达到峰值;微囊藻属(Microcystis)为主要优势种,在9月份占绝对优势,最高可达90%以上;于桥水库水体营养状况较高,已具备蓝藻水华暴发的营养条件,对此提出了防治对策和建议.
  • 摘要:于2013年8月、11月分别对渤海湾28个点位的浮游动物及水质进行了同步监测调查,并应用Sho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了生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浮游动物共计6门38种(属),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浮游动物丰度范围在23-35007 ind/m3之间,生物量范围为1.88-2715.9 mg/m3,夏季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值均显著高于秋季.根据Sho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评价,渤海湾近岸海域生境质量等级为一般~差.
  • 摘要: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研究了2014年海河夏季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14年夏季海河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亚硝氮、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电导率是与浮游植物生长关联度最高的环境因子.控制外源污染物尤其是氮的输入对保护海河生态健康极为重要.
  • 摘要:宁夏作为我国向西开发开放的桥头堡,肩负着推动深化我国同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任.宁夏城镇体系规划通过构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载体,以地区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镇为支撑的级配合理、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空间紧凑的新型城镇体系,把宁夏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中阿国际合作桥头堡,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化工基地,承接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基地,西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宜居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规划产业与空间布局对大气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分析能源承载条件与大气环境本底,按照重点区域分别评价的思路对规划可能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初步评价,为宁夏的大气环境治理提出合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 摘要:自2012年12月19日昆明开展PM2.5监测与污染防治以来,3年多的监测统计数据与气象参数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多措并举强化PM2.5污染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主城区全年PM2.5平均浓度与超标天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本地PM2.5污染主要与气象条件、施工扬尘两重因素有关,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扬尘、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排放;PM2.5的污染防治任重而道远.由此提出具体细化的昆明市持续开展PM2.5污染防治综合对策措施,要依法防治PM2.5,强化工业污染防治与监管,强化建筑施工环境监管与扬尘防治,强化交通与机动车废气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体系与PM.5预警响应机制,实行环境信息公开、正确引导舆论。
  • 摘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回顾了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历程,对目前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分别从园区合理规划布局、污水收集处理方式优化和管理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改善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事件不断增多,饮用水水源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水源污染导致群众健康受到危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做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确保饮水安全是健康生活质量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乌鲁木齐是全国3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2013年全市总用水量已超过11.3亿m3,为补充水源不惜以超采地下水为代价以保障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全市已超采地下水1.2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已达极限.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人口不断增长以及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因此,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城市水源的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对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管理从源头保护、完善管理机制、生态修复、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等几方面的几点思考.
  • 摘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是一项艰巨任务,水利工程在建设期间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工程建设完成后也会对水环境改善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河道整治、堤防加固的建设,对抑制水土流失、增加水环境容量,减少水质污染、营造生态岸线都能发挥一定作用。对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在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管理规章的前提下,制定详尽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 摘要:湖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能对自然和人为活动导致的水和沉积物质量变化做出可预测的响应,因此利用底栖动物作为湖泊生态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和进行系统健康度量的生物指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和正在发展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的底栖动物指数,包括指示物种、生物多样性指数、HBI指数、B-IBI指数,总结了这几种生物指数的应用和特性,探讨了底栖动物指数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期为我国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 摘要:梯级河流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的健康评价具有模糊性.选取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方法,构建梯级河流的健康评价体系,对梯级嘉陵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嘉陵江总体健康状态为亚健康.其中,上段和丰水期情况较好,为健康状态;梯级库区、枯水期、中段和下段都为亚健康状态.分析表明影响梯级嘉陵江健康状况的主要要素是生态环境状况和水生生物状况.梯级河流多指标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较好地反映了梯级开发(四川段)的健康状况.本研究构建的多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适合对梯级开发河流的健康评价.
  • 摘要:利用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天津市OPAQ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评估.结果表明,模型对天津市AQI和PM2.5、PM10、O3、NO2浓度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趋势一致性,预测时间越临近,拟合度越好,相关性越高.对PM2.5的预报性能明显优于PM10、O3和NO2,正负偏差分布均匀,但重污染预测值偏低;O3和NO2浓度预测呈明显负偏差,O3峰值浓度预测不足,NO2预测整体偏低,以24小时预报趋势性最好,但负偏差最为突出.
  • 摘要:本文利用OMI遥感数据,详细分析了2005-2014十年间长三角对流层NO2柱浓度月、季、年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a)长三角对流层NO2柱浓度十年柱浓度年均增长率为1.04%.2011年最高,为1184.07×1013mole/cm2.2010年较2005年上升20.7%;2014年较2010年下降9.1%;b)长三角对流层NO2柱浓度呈中间高、北部次之、南部低的趋势长三角中部的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等发达或重工业城市为中心的条带状区域是四、五级高浓度中心,浙江大部一直处于一、二级较低浓度水平;c)对流层NO2柱浓度月均值呈显著周期性变化,以年为周期一年中NO2最低值一般出现在夏季的7、8月,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11、12月;四季对流层NO2浓度水平基本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 摘要:通过2010年天津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联动监测能力建设,在现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基础上选择7个监测点位以常规监测和手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天津市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试点监测.基于2011年监测数据进行点位的年均值、日均值、时均值及采暖期非采暖期不同时段空气质量初步分析,并提出京津冀区域联动试点监测存在问题与建议.
  • 摘要:目的:研究公共场所不同环境介质军团菌污染及从业人员军团菌感染状况。方法:以商场、酒店为调查对象,采集不同类型环境样品进行军团菌检测,同时对调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军团菌血清抗体和尿抗原检测.结果: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送风口空气、风管积尘和冷却塔水)、水系统(景观水、淋浴水和自来水)、花卉土中均检出军团菌,三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军团菌血清抗体阳性率10.6%(17/160),尿抗原阳性率3.8%(6/160).结论:公共场所多种环境介质均受到军团菌污染,从业人员存在军团菌感染,需对公共场所多种环境介质均进行军团菌污染防治管理.
  • 摘要:畜禽养殖场被认为是空气环境中生物气溶胶的重要来源.本研究对北京地区22个畜禽养殖场细颗粒物负载细菌、四环素耐药菌和红霉素耐药菌气溶胶的浓度进行检测,并对其所占丰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四种养殖动物中,猪舍内细颗粒物负载细菌气溶胶的平均浓度最高,牛舍内最低,分别为1.38×104 CFU·m-3和3.18×103 CFU·m-3.蛋鸡舍内细颗粒物负载细菌气溶胶的平均浓度高于肉鸡,但负载抗生素耐药菌气溶胶的平均浓度低于肉鸡.蛋鸡和肉鸡舍内空气中细颗粒物负载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菌所占丰度分别为7.43%,47.42%和32.53%,58.16%.本研究结果将为评价养殖场生物气溶胶对周边空气环境污染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提供基础数据.
  • 摘要:介绍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起源和发展,并介绍了常见的质控措施,就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缺乏系统的质量控制计划,实验室内质控员职能无法完全发挥,实验室间比对操作性差,检出限不统一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条件下对环境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监测的概念,然后分析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各项认证的工作力度及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竞争制度和设备共享制度,充分利用大型现代化设备等解决措施.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的出现,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环境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环境污染事故是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其危害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科技、环境的友好发展,需要充分应用到环境监测系统,从而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本文就对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及应用展开简要的探讨.rn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质量管理应注重前期质量管理和运行中的质量管理。前期质量管理(即质量保障支持部分)是应急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建立应急监测工作手册、应急监测数据库和应急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组织应急监测人员技术培训;做好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的筛选,做好监测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做好试剂、车辆等后勤保障。运行中的质量管理,其主要内容:注重污染事故现场勘查和监测方案制定中的质量管理;污染事故现场监测和采样中的质量管理;实验室分析、监测数据处理的质量管理,以及编制监测报告的质量管理。rn 应急监测组织保障系统中,应建立全省监测机构网络,从省级着眼,既考虑纵向的管理和支持,又兼顾横向的联系与协作,实现监测资源的合理配置。以省为单位,形成一套在本省切实可行的应急监测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各地市按照所辖范围内污染隐患特征,有重点地开展特征污染物的监测能力建设,配备相应仪器设备,培养和锻炼一支常备不懈、素质优良的应急监测队伍。rn 应急指挥是一个随时待命的系统,主要工作就是对污染事件进行信息处理、分析、然后发布信息和做出应急反应。具体过程就是,接到警告信息,指挥命令调度、车辆监测调度、指挥应急视频、从而对事故的发生地点、原因等基本情况掌握清楚,及时汇报给监测总指挥。同时,将信息在网络之间进行传输,使得相关指挥获得最新消息。
  •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仅很多本身就是有害或致癌性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且,VOCs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等在太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状污染物.这是造成PM2.5及近地面空气中的臭氧(O3)浓度增高等复合型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蜂窝状吸附转轮对VOCs污染空气进行分离浓缩+燃烧氧化分解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大风量、低浓度的VOCs污染空气净化过程.具有净化效率高、装置运行简单、性能稳定、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 摘要:采用生物洗涤法对生活垃圾恶臭气体中VOCs进行生物净化试验并研究了该系统对生活垃圾恶臭气体的生物降解性能.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生活垃圾产生的臭气中包含的VOC主要包括三甲胺、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等六种有机气体.分别考察了气液比、停留时间及微生物的浓度(MLVSS)对6种VOC气体去除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气液比、停留时间及微生物的浓度(MLVSS)分别为10~15、12~15s和1500~2000mg/L时,对于VOCs的去除可以达到70%以上,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 摘要:机动车污染物是造成灰霾、光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不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类型已从单一的煤烟型逐步转变成“煤烟+机动车污染物”复合型污染,本研究选择乌鲁木齐市125条道路调研测试得来的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在用机动车的行驶分布的规律、污染物的排放特点和机动车道路的行驶特点.然后使用COPERT本地化模型计算NMVOC的排放因子,并计算了2012年NMVOC的排放量.通过估算得到2012年乌鲁木齐市机动车NMVOC的排放量分别为17886 t.柴油汽车的NMVOC的保有量的贡献比率跟它的排放分担率相比,贡献率要大;占保有量22.3%的国Ⅰ、国Ⅰ前标准的机动车辆对机动车NMVOC的排放分担比率分别为41.0%;占保有量64.3%的国Ⅲ、和国Ⅳ车辆对NMVOC的贡献率分别为42.7%。
  • 摘要:VOCs是一类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大气污染物,本实验采用过滤、滴滤、洗涤3个小试规模的生物塔对某中石化化纤污水处理场的4个污水池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治理.考察了进气流量、停留时间以及湿度的变化对3台生物塔净化VOCs废气的影响.并对四个污水池排放的主要VOCs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污水池中监测到的VOC主要有苯、苯乙烯、间二甲苯等7种,其中有5种污染物已经超过《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排放要求.此外,在生物法的治理实验中,增大进气流量至0.2m3/h,停留时间缩短至86s时,生物滴滤塔在应对成分复杂、浓度多变的VOCs时,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其对甲醇、苯、苯乙烯的平均去除率能够一直维持在90%以上,并对乙醇、环己烷和间二甲苯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有25.0%、47.7%和7.0%的提升,均可实现达标排放。
  • 摘要: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文章综述了咪唑类碱性离子液体、双阳离子液体、过渡金属类离子液体、功能化离子液体以及其他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
  • 摘要:VOCs废气是一类对环境和人类产生严重危害的废气.在紫外线照射下VOC和大气中的NOx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O3二次污染物;同时,VOCs与大气中的颗粒物作用还会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形成雾霾现象的一个重要源头.全球范围内的VOCs排放量中天然源远高于人为源,但在中国一些工业密集区域的VOCs排放量人为源远高于天然源.传统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吸附、冷凝、膜分离等,新的处理技术主要有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氧化、生物处理等,国家应首先确定各行业VOGs的排放源,并针对各行业排放源不断完善相应VOCs的排放标准,同时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对制定政策、措施引导VOCs控制技术不断研究与创新,开发研制相关的替代品,改进现有工艺和生产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VOCs排放,同时研究开发联合协同处理工艺,避免二次污染。建立科学有效的VOCs测试方法,为各地监测系统的监测工作提前打下基础。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对未建设VOGs防治设施或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限期治理,逾期不能完成治理任务者,应责令停止其生产,情节严重者需依法关闭。
  • 摘要:对贵州某废弃砒霜冶炼厂周边环境进行调研,采集冶炼厂废弃矿渣、渣场周边水体、土壤样品;分析水质、土壤样品中砷及存在形态等,得出渣堆下游水体、农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农田耕作层土壤受影响较大,土壤中砷含量不同倍数的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中砷限值;对污染农田中砷形态进行分析,得出表层土壤中砷以水溶态、离子交换态为主,随土壤深度增加,水溶态砷含量逐渐减少,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残渣态所占比在27.95%-74.91%之间.研究区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砷污染,对当地水环境和土壤健康存在潜在危害.
  • 摘要:本次试验在规模为面积100m2、深度18m的某退役溶剂厂污染区域,通过工程化应用试验,评估GTR(燃气热脱附)技术对土壤的加热效果以及对苯、氯苯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GTR技术对土壤的加热效果良好,修复区域的中间位置以及加热井的附近的土壤温度相对较高,修复区域的边缘位置土壤温度相对较低;表层土壤的平均温度最低,GTR修复系统的加热井-3m处的加热效率最高,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GTR修复系统加热井的加热效率逐渐降低.通过GTR技术原位处理后,试验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中苯、氯苯和石油类污染物浓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对目标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土壤中苯、氯苯和石油类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9.81%、99.72%和98.23%;地下水中苯、氯苯和石油类去除率分别为98.77%、97.70%和99.99%.土壤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受温度以及土壤质地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GTR技术应用原位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与治理提供实践基础和技术支撑.
  • 摘要:本文通过对甘肃民勤荒漠区不同区域土壤的粒度、含水率、酸碱度、全盐量及HCO3-、Ca+++Na+、K++Na+、Cl-等离子测定,比较其上常驻植物种的重要值与物种构成、植被丰富度指数及盖度等,结果得到:区域内土壤主体粒度范围值越小,土壤持水量增高,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生长势相对提高,单一物种重要值下降;不同盐类及含量与所处立地环境相关,同时选择了植物种及种间组合;小地形因素很好的分离出优势建群种及组合板块轮廓;对植物生存状况影响归结在土壤特性所反映的持水能力,即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与土壤含水率表现为显著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968和0.7731;年降雨量仅与群落盖度拟合成二次函数关系;形成了以土壤持水能力为主导的植被兴衰演替耦合关系.
  • 摘要:以土壤重金属为研究对象,综合数据库技术、GIS、空间自相关分析、克里格插值、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情景预测方法以及污染评价方法,建立了土壤重金属分析与评价系统,提出了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该系统实现了样点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等数据的统一管理,支持土壤重金属信息的查询、可视化、预测、污染评价、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热点分析等功能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系统将有助于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以及土壤污染评价等工作,为环保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 摘要:为实现城市低碳规划目标,并在绿色建筑建设中进行落实,天津生态城建立绿色建筑的能耗定额,并将之作为绿色建筑规划管理的核心抓手.同时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制定保障低碳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标准.天津生态城通过对传统规划建设管理流程进行创新,建立了一套以绿色建筑定量化能耗指标为核心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同时,建立了保障低碳规划实施的政策、评价机制和相关技术标准.rn 低碳城市和绿色建筑普遍具有外部经济性的特点,由于低碳城市和绿色建筑的开发者内部收益小于社会收益,这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因此,需要配套相应的政策以及激励措施以推进低碳城市和绿色建筑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的经济问题,促进低碳城市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地消除外部经济性。
  • 摘要:在厘清"智慧城市"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其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困境,提出要在城市治理的框架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要推动多方参与,强调协调、统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市场力量.进而分析了城市治理下"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建设执行、评价、创新"四个关键环节及其中各参与主体的作用.
  • 摘要:我国的城市更新多被片面地理解为拆旧建新,大拆大建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亟需系统性的生态环境规划.本文分析了城市更新的内涵和研究进展,阐明了生态环境规划对解决城市更新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必要作用,利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和网络分析法(ANP)建立生态环境优化战略规划指标体系,通过情景分析、目标值设定和战略规划完整提出了城市更新背景下区域生态环境优化战略规划的方法.以上海市某区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分析了城市更新背景下某区的现状与瓶颈,从生态环境战略规划的指标体系、发展目标和战略行动方面进行了实例研究.
  • 摘要: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以近岸海域、海陆交接地带、港区陆域要素统筹考虑为基本点,完善天津南港工业区东港区生态空间布局结构,提出区域绿色网络、海域生态系统、岸线利用及滨水区、人工次生湿地系统、主要功能区、景观系统等空间布局设想,探索围填海散货港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实践路径,在人工次生湿地修补滩涂生境上,确定了规模、物种,在防风网防控大宗散货扬尘上,模拟优化了堆垛、起尘、网孔参数,为港区绿色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
  • 摘要:建成区扩展的动态监测是城市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主要利用遥感的监督分类与GIS的叠加分析与景观格局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芜湖市建成区在空间上扩展的特征;探讨人口发展、经济增长、政府决策以及自然地理因素对建成区扩展的驱动作用.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建成区在原有建成区的基础上向南北东三个方向延伸,鸠江区、弋江区、三山区建成区增加明显;在变化的强度上,在2000年-2013年期间飞速增长,变化率为201.07%;SPSS分析结果显示建成区的扩展跟人口、经济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较高;fragstats4.2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发展,建成区斑块面积大而又联系紧凑,但破坏了景观整体的连接度,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升高.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 摘要:利用CALIPSO卫星在中国境内2007年3月至6月的后向散射消光系数,反演了与之对应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简称AOD),结合对应地面站资料,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水平能见度及大气污染状况的关系,尤其是在沙尘天气情况下.结果表明:(1)AOD和水平能见度的关系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且有明显的区域性.在全国范围中,AOD和能见度呈负相关.(2)在全国不同区域中AOD和水平能见度的关系均呈线性递减,其中西北和东北地区光学厚度随能见度递减的速度较快,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3)在沙尘天气过程中由于受地形、下垫面状况、参数等因素的影响,AOD与能见度并不一一对应,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可以从宏观上掌握沙尘的来源及传输路径.
  • 摘要:目前,吹扫捕集前处理技术(PT,purge and trap)广泛应用于水体、大气及土壤样品中易挥发组份(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测量.低温条件下的捕集管不仅能提高PT法的捕集效能,同时也能用PT法测量一些沸点很低的挥发性组份.本研究利用电制冷技术,创新了一种电制冷装置,并运用于自制的PT仪上.并通过对PT仪加装连续进样装置,使这一套PT系统具有连续长期在线观测的能力.本PT仪成功应用于水体中二甲基硫(DMS)的测量,并通过搭载海上观测平台,成功实现长期船载走航连续在线观测海水中的DMS.该制冷技术成功实现了对Pr技术的改良,有望在商业化的及自制的PT仪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摘要:油页岩是一种新型油气资源,低温干馏可以生产页岩油,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干馏废水,其经生物法处理后COD和色度比较高,难以达排放标准.为此,本实验通过改变多个工艺参数,确定了Fenton试剂处理油页岩干馏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讨了超声对Fenton试剂法的强化作用.在最佳工艺条件下,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83.6%和93.7%.其次,超声和Fenton试剂耦合实验表明,耦合工艺可减少Fenton试剂用量,并提高油页岩干馏废水的COD和色度处理效果.
  • 摘要:针对目前在矿井水处理方案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多指标、多层次的特点,引入层次分析-模糊耦合模型和工程方案多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层次分析-多目标模糊决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多目标模糊决策的方法进行了矿井水处理方案的优选.在对某矿的矿井水处理方案实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在该类矿井水处理上,矿井水井下处理就地复用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各个方案的投资和收益进行核算,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 摘要:砷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高毒元素,具有毒性强、危害大、三致性等特点,所造成的水污染也是全球范围内亟需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原位水解三价铁离子制备纳米晶体四方纤铁矿(B-FeOOH),反应条件温和,制备方法简便,并通过仪器分析手段对吸附剂的理化指标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腐植酸(HA)存在情况下pH对β-FeOOH吸附亚砷酸的影响、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热力学过程、共存离子的影响以及吸收边的迁移情况.通过HA三维荧光光谱特性(3DEEMs)分析、液相色谱-总有机碳检测器(LC-OCD)分析HA分级组分、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获得了HA中对砷吸附过程的主要影响成分及吸附除砷过程的配位体交换机理.本研究对深入了解自然环境中天然有机物影响砷在含铁矿物表面的归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介绍了永安乡农村生活污水设计的总体思路、工艺设计和处理设备等,包括处理水量及设计进出水水质、总体方案设计、以及三格式化粪池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和人工生态沟渠和一体化处理等设备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进行了说明,对工程运行效果进行了总结。
  • 摘要:生物战剂的侦察报警技术目前主要集中在现场快速检测与远距离遥测生物气溶胶领域.本文对激光激发荧光光谱在生物气溶胶检测中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讨论其优缺点,并展望其应用前景.rn 生物战剂气溶胶侦检技术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学科交叉特色明显,从监测、采样、样本制备到检测识别,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医学、机械等多个学科。核酸基础的检测可以检测并且能鉴定已知的细菌或病毒,但不能检测毒素,因为其不含有核酸成分;结构基础的检测可以检测已知的生物剂,只要其存在免疫学可识别的成分;化学基础的检测技术具有发展快速、廉价传感器的潜力,但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功能基础的检测技术是惟一可以检测到未知生物剂的技术,如基因改造生物剂等;光谱生物气溶胶监测可以探测所有生物剂,包括已知的或未知的、自然发生的或基因改造的,由于微生物体内荧光物质较少,且成分基本相同,荧光光谱通常为单个宽峰,特征峰少,其对生物气溶胶样品分类鉴定受到限制。拓展对生物粒子快速、广谱、特异性自动鉴别技术,逐渐增加鉴别生物战剂的种类,提高全谱鉴别的速度,降低误检率和漏检率,延长生物检测部件的存储寿命。
  • 摘要:基于多源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针对尼泊尔8.1级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导致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破坏,根据地震烈度等级,在Ⅸ级、Ⅷ级烈度区内,采用面向对象自动分类与人工解译相交互方式,结合野外地面实地调查,通过灾前、灾后等多期卫星数据,第一时间对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以及对人居环境、陆表植被、河流、环境敏感目标等的影响,展开动态变化信息提取和统计分析.监测发现地震导致大范围的次生地质灾害1801处,倒塌性受损居民地共285处,陆表植被破坏1628处,河道破坏29处,各类环境敏感目标生态受损点256处,为受灾地区的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提供指导,为灾区生态环境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 摘要:目的:构建相思子毒素亲和体定点随机突变噬菌体展示文库,并筛选出高亲和力的毒素特异识别亲和体.方法:通过定点随机突变获得亲和体基因组合,克隆于噬菌体展示载体,构建噬菌体展示随机组合亲和体文库.以相思子毒素为靶分子对该文库进行3轮亲和筛选,用ELISA鉴定毒素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噬菌体展示亲和体随机组合文库,库容量为3.4×107,滴度为4×1014pfu/mL;获得9株高活性亲和体噬菌体抗体,测序结果表明13个位点均发生了突变,突变率100%.结论:通过亲和体噬菌体展示随机组合文库筛选获得了毒素新型抗体——亲和体,获得9种新型亲和体抗体。
  • 摘要:本研究内容主要采用BP神经网络-分光光度法,在光谱干扰严重的情况下,同时测定PAR显色体系与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并对网络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验证了方法性能指标,考察了不同水质基体方法的适应性.在训练模式下的验证结果表明:铜、镍、镉和铅离子检出限分别为0.041、0.017、0.009和0.071 mg/L;RSD在1.07~22.4%范围内;不同水质基体加标回收率在27.3~109.2%范围内.最后探讨了低样本量不能准确预测原因,以及作为应急监测的一种定性或半定量补充手段的可能性.
  • 摘要:本文将能讯传感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THMA-Ⅰ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阳极溶出伏安法)与上海市松江环境监测站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进行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离子(铜、锌、铅、镉)的数据比对,比对结果显示,pb2+和Cd2+两台仪器的相对偏差在10%以内,Cu2+和Zn2+除了0007、0010水样相对偏差较大之外,其他两组水样两台仪器的相对偏差也在10%以内.说明两台仪器在测任何浓度的Pb2+和Cd2+数据时可以相互取代,在测Cu2+和Zn2+百ppb级别的浓度时可以相互取代.
  • 摘要:生活污水由于N、P含量较低且水质不稳定,无法保证生物脱氮除磷的彻底性和稳定性,因此深入研究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催化电氧化技术,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控制催化电氧化反应槽极板间距为1cm,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h,运行电压为6V、8V、10V、12V、14V,通过投加NaCl电解质,使水中的NH4+与Cl-的摩尔比分别为1:1、1:2、1:3、1:5,并与未投加NaCl电解质的出水进行对比,研究不同Cl浓度对催化电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中N和P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l浓度的增加,生活污水中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从6.85%和1.01%升高到100%和96.57%,总磷去除率达到100%;TN的脱除主要以NH4+-N的去除为主,NH4+-N一步转化为氮气(N2)而去除,P与水中Fe3生成磷酸铁(FePO3)沉淀而完全去除建立NH4+-N去除的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达式为:d[NH4+-N]/dt=244.52[Cl-][j]+2207.17,相关系数R2=0.9601,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催化电氧化技术能高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N、P,且具有运行稳定和抗冲击等优点,为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提供了理论基础.
  • 摘要:依据国家遥感数据、数字高程资料以及统计数据对济南市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十年变化(2000-2010年)进行调查与评价,分析了2010年主要服务功能土壤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物质量及其十年变化情况,估算了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碳固定、生物多样性保持等服务功能的价值量.
  • 摘要:同一地区不同年代的植物叶片中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该地区环境的历史变迁,故本文对博物馆收藏的上海大金山岛地区不同时期的植物标本进行了研究.经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与能谱联用检测植物标本叶片中的元素种类和含量后发现,除了两种方法均检测出的碳和氧等宏量元素外,通过透射电镜和能谱还检测出植物标本叶片中的铬、镉、砷、铅、硒、汞和铜等微量元素.结果提示,在植物生长环境无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与扫描电镜和能谱联用相比,透射电镜和能谱联用不仅能检测含量稳定的宏量元素,而且可更好地对植物标本叶片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有利于筛查出含量较低的重金属.因此,进一步明确植物叶片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阈值对环境监测和污染风险评估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 摘要:河口具有高生产力和多样性,由于其地貌和水动力差异,导致种类繁多,使得不同类型河口对外来环境干扰的生态响应方式差异显著.进行河口分类,将河口物理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生态学过程联系起来,可以化繁为简,针对环境压力下不同河口的生态响应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提高管理响应的预测性能.本文对国际上河口分类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如何将这些河口分类思路应用到我国河口水质管理中,以及在国家水质管理的大趋势下如何建立河口区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需求是本文探讨的落脚点,旨在对我国河口水质管理提供有益的思路.
  • 摘要:目前PM2.5手工采样称重为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但手工采样方法中使用的滤膜截留效率的测试并未规定标准方法.根据美国EPA测试切割头切割效率利用的分流法,以及对特氟龙(PTFE)滤膜规定的效率测试方法DOP法,搭建了一套滤膜截留效率的测试平台,验证了该平台的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测量了常用8种采样滤膜的截留效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对0.3μ滤膜粒径的颗粒物的截留效率在99.7%以上.为滤膜截留效率的测试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 摘要:以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立体监测网络中大气超级站为观测点,自主研发了一款气溶胶连续除湿装置,首次提出了以硅胶除湿的方式提高振荡天平法PM2.5分析仪准确度的原理和方法,论述现有气体除湿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振荡天平法PM2.5浓度测值误差产生的原因.通过比对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技术可行性,有效的解决振荡天平法PM2.5颗粒物在线监测的连续除湿问题,特别是在湿热天气等相对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具有明显优势.
  • 摘要:当下产业集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将对外开放、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放在一个统一框架下,选取我国2000-2013年样本期间30个省级单位数据通过变截距GLS和门槛回归等模型,实证研究分析环境规制在对外开放视角下对产业集聚的地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贸易依存度越低、FDI引入越少的区域对产业集聚的抑制作用越凸显,且当贸易依存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时,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的负效应变为正效应.从全国来看,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其在对外开放背景下对产业集聚影响呈非单调性,存在唯一"拐点"即环境规制程度为0.095时对产业集聚形成存在最优选择;分地区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均存在单一门槛,其中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形,当其跨越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具有边际递减特点;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影响呈边际递增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为"U"型关系.贸易依存度对产业集聚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FDI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均为正效应.
  • 摘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各国面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同责任,目前各国在碳减排责任分担方案方面的争议较大.本文围绕碳排放"有多少、谁来减、减多少"的问题,总结归纳各界关于碳减排责任分担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各国在碳排放量核算问题上争议较大;由贸易引起的碳排放转移的归属是关注的重点之一;最终导致目前的碳减排责任分担方案仍在谈判制定中.因此本文认为碳减排责任分担问题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比如历史排放、人均累计排放、人均GDP排放、贸易碳排放责任分担比例等,并且在《巴黎协议》减排目标下,我国碳减排责任在各区域的分担方案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摘要:本文通过从运城市地热状况、地热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出发,分析了运城市地热能利用不规范,对环境造成影响;法规制度不健全,行业规范标准没有确立;激励机制没有建立,开发鼓励政策没有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管,制约地热开发利用的发展等地热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地热产业发展;开展地热资源合理规划,促进地热可持续发展;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监测监管力度,确保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 摘要:基于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并行"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本文探讨提出一种通过收费(税)解决道路交通噪声影响的途径,关键是初步建立收回成本的量化指标框架,并将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引入其中,试图量化平衡道路功能与其局部影响的关系,以便实现一种对于噪声控制措施费用不足以及由此促进引起各方重视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施工噪声的投诉率所占比例很高.面对这样的问题,各地方分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噪声的污染进行管理和控制,施工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已迫在眉睫.随着各地陆续建立施工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自动监测评价量如何选取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常噪声的评价量是等效连续声级,但不同时段的等效声级是有本质的区别,对于评判施工噪声排放是否达标仅仅是用测量的等效声级对标进行量化评价.公益项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与应用研究》中对噪声排放的评价量除了等效声级外,建议增加累计百分声级、超标率等参考指标。本文对判定是否超标或扰民的评价量-等效声级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利用排放标准评价,评价分析表明,施工场地噪声的排放应使用一段时间的等效声级更能客观的表征施工噪声的排放状况,更加具有说服力,而不是昼间、夜间整时段声级。其次,文章介绍了利用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评价,结果表明,测量施工时段的等效声级比测量整个时段的等效声级有意义。因此,文章得出,施工噪声自动监测的评价量应完全依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规定的短时段内等效声级才能客观的反映施工噪声的排放状况。
  • 摘要:本文通过水听器监测近海风电场打桩施工过程中的水下噪声,并利用matlab对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对打桩过程中的噪声数据的声压级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并和工程前海域的水下噪声频域声压级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浅海传播Marsh和Schulkin半经验计算打桩源强(210.2dB).通过matlab数据的分析得出水下打桩过程中产生的脉冲信号促使水下噪声瞬间增加,并远距离无法衰减到原有的水下噪声环境,对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为水下打桩的研究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核生化突发事件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核生化灾害信息管理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应对和避免核生化灾害给社会和民众带来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威胁.核生化灾害发生时会产生丰富的蕴含着极大价值的大数据,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将为相关部门开展灾害预警、危害评估以及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首先概述了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核生化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架构,并分析了相关关键技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