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粮化

非粮化

非粮化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专利文献691618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农村经济与科技、中国土地科学、山西农经等; 非粮化的相关文献由381位作者贡献,包括易小燕、朱忠贵、薛选登等。

非粮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91618 占比:99.96%

总计:691871篇

非粮化—发文趋势图

非粮化

-研究学者

  • 易小燕
  • 朱忠贵
  • 薛选登
  • 陈印军
  • 高晓燕
  • 于昊辰
  • 何建宁
  • 刘俊娜
  • 刘建平
  • 周洪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近期,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耕地保护严防强行毁麦占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省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在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加快恢复建设的关键时期和小麦生长即将返青起身的特殊阶段,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决策部署,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建设,严防强行毁麦占地和侵害群众权益的恶性事件发生。
    • 摘要: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记者在多地调研了解到,一些地方占用耕地种植花草苗木,有的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田造湖造景,养蟹养鱼。不少村民认为种粮食收益低,不得已才如此。业内人士呼吁妥善处理此类事件,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同时,加强研究背后的“利益纠结”,多举措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
    • 金言
    • 摘要: 近段时间,各地在推进复垦复耕过程中出现一些乱象,如“水泥地上种红薯”“劈开山头造梯田”“鱼塘被填造地”等,受到舆论关注。推进土地复垦复耕的目的,在于通过整治措施,使因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遏制和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之所以出现上述乱象,与某些地方政府长期政绩观扭曲,企图通过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执法部门督查脱不开干系,背后反映出部分地方政府并未真正意识到守住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 摘要: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一系列部署。有关专家针对其中的耕保要点内容纷纷探讨了如何将相关要求落到实处。
    • 晏红安
    • 摘要: 平江县地处湘鄂赣三省边界,总面积4125平方千米,全县辖25个乡镇(街道)和1个园艺示范中心;总人口11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36万人;耕地面积53540公顷。为全面了解平江县耕地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平江县成立专项调研组,按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耕地抛荒分类别抽取了伍市镇合胜村、武岗村,瓮江镇双潭村,长寿镇金星村,三市镇永安村,安定镇小田村,三墩乡忠武村,虹桥镇文昌村,南江镇桥东村,大洲乡黄沙村10个村作为调研样本,分成两个调研小组,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座谈、现场踏勘等方式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 摘要: 近期,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做好水产业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挖塘养鱼,防止“重渔轻粮”“非粮化”倾向。一要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挖塘养鱼。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确保沟坑占比、粮食栽种等符合要求。
    • 孟菲; 谭永忠; 陈航; 熊雯颖
    • 摘要: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耕地资源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2004—2018年,中国整体的“非粮化”水平呈波动变化,2016年后“非粮化”最为显著;“非粮化”类型逐渐由蔬菜、油料、棉花等多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2)“非粮化”在空间上大致表现出由东北向西南逐步严重的态势,类型多为蔬菜和油料作物,又以蔬菜为主导。(3)各影响因素中,人工成本和种粮比较收益在后期对非粮种植有显著负向影响;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非粮化”现象发生;机械动力水平在前期对“非粮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后期表现为正面作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对“非粮化”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应对耕地“非粮化”现象,应继续保障粮食种植收益、完善农业生产设施与服务市场、健全法律政策与制度,以稳定粮食生产。
    • 摘要: 下好保障粮食安全“先手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下好“先手棋”。一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落实藏粮于地方面,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快建设旱涝保收、绿色生态的高标准农田。在落实藏粮于技上,一方面要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发挥品种改良在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上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种粮的节本增效,并实现其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 许调娟; 耿槟; 张艳彬; 梁颖; 张悦悦
    • 摘要: 在大量社会资本逐年流入现代农业背景下,为在流转的土地上获取更多的收益,较多的土地承包经营者将收益较低的粮食作物改种为收益较高的景观苗木、挖塘养殖、草皮、果树、茶叶等“非粮化”作物。“非粮化”导致的耕地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因此,制定“非粮化”破坏耕地认定标准,构建“非粮化”破坏耕地评价工作流程,逐步改变“非粮化”破坏耕地的利用方式,是深化“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政策,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措施。本文聚焦土壤质地、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杂物侵入程度等核心指标,开展了县域“非粮化”对耕地破坏评价初步探索研究,并在浙江省义乌市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耕地“非粮化”治理管控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谢花林; 欧阳振益; 陈倩茹
    • 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福建省丘陵山区的农户调研数据,探讨耕地细碎化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的种植意愿和种植规模;(2)由于粮食的生活保障作用,当耕地细碎化程度增加时,农户同时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概率要高于仅种植经济作物的概率;(3)户主年龄、土壤肥力、承包地梯田占比、耕地分散程度、机械化程度、村庄到县城的距离也是影响耕地“非粮化”种植意愿和规模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应该在严格把控耕地“非粮化”底线的基础上,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通过缓解耕地细碎化,优化细碎化耕种方式的手段促进粮食生产,从而达到稳固粮食安全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