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贵阳
  • 出版时间: 2015-09-19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以“城中村”改造前后的居住环境为研究介入点,选取西安市草场坡村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跟踪调查与文献数据整理,梳理案例从“成熟型城中村”到经过改造成为城市社区后的居住环境与空间品质的变化过程,分析“城中村”改造后的居住环境与空间品质的成就与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对以往的城市更新特别是“城中村”改造做出规划视角的反思:城市的更新与改造是否对人的生活质量与空间品质的改善起到了预期积极的作用?指出居住是人最复杂最偏执的需求,对于居住的改造其本质是“人”,对于居住的改造不是单纯的物质环境改造就能完成的,在城市更新与改造的规划中,解决物质环境问题只是手段,处理好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根本。
  • 摘要:面对老龄化形势的日趋严峻,如何构建社区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好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社会组织依靠独特的价值观和伦理观,运用独特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组织方式,在应对我国的养老问题上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引入“时间银行”这一理念,试图在居家养老问题上构建志愿互助服务的激励机制;在分析了大量国内外时间银行社区互助养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广州越秀区时间储蓄实例,从参与社区居家养老互助服务的多元主体责任和关系研究入手,探讨了社会组织在居家养老社区互助模式中的核心作用.最后,从社区居家养老互助体系所需的“时间银行”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两个方面,提出了有社会组织参与的居家养老社区互助模式的构建思路.
  • 摘要:城市中保障性住房的选址问题一致备受关注和诟病,部分保障房项目选址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导致建成后无人问津.本文从医疗设施的可达性视角出发,以南京市四大保障性住房片区为对象,研究保障性住房选址公平性问题.研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四大片保障房片区居民在使用医疗设施的出行时耗特征.以期通过医疗设施可达性的量度反映保障性住房片区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情况,由此管窥保障性住房选址公平性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 摘要: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一直是相关规划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通过POI等大数据方法,结合核密度、潜能、交通可达性等模型,对居住用地进行土地价值分析、设施公平性分析以及交通可达性分析,以此解决经济性和公平性矛盾,为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提供科学合理的分析步骤及方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苏州工业园区环金鸡湖和第十中学周边房价过高不适宜布局保障性住房,而胜浦片区和唯亭片区中西部由于公共设施可达性较差难以支撑保障性住房建设,所以保障性住房适宜布局于娄葑片区、斜塘片区、科教创新区、唯亭片区西部和中心合作区,综合参考交通可达性修正及相关用地规划布局最终确定保障性住房布置于唯亭西北部、中新合作区中南部、科教创新区桑田岛周边及斜塘片区地块。
  • 摘要:2005年以来,为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北京市开展了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本文在实施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新常态”下北京城乡规划建设的新要求,提出住房保障规划编制优化建议,首先,从协调全市住房保障任务、区县发展利益与轮候家庭需求三者关系角度出发,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保障房选址实施机制;其次,基于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型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划定保障房禁止选址建设区;第三,规划编制应有针对性的解决实施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规划协同与引领作用,贯穿保障房选址、建设全过程.
  • 摘要: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进行社区发展规划研究可有力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存量再开发时代,进行社区发展规划编制不能简单沿袭传统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基于社区涉及多元利益主体,协商、过程式的规划思路更有利于规划编制推进.以深圳市宝安区三个社区发展规划为研究案例,首先分析社区面临发展问题,通过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发展诉求进行分析,从产业、空间、社会等方面提出基于多主体协商的规划思路及方案,社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是社区发展的容器载体,因此社区的空间发展格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思想,从社会多元主体需求出发,在相关主体协商后形成的最终方案。
  • 摘要:随着居住人口的频繁流动,社区围墙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国内外对于社区围墙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层面,而缺少定量的、针对性的空间研究.首先根据围墙与社区用地的空间关系,将其分为社区外墙与社区内墙.基于对上海市的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曲阳路街道社区(80%居民为自住房人口,20%为租住人口)和四川北路街道社区(20%居民为自住房人口,80%为租住人口)作为对比,并结合其居住社区围墙的空间分布,最终发现了社区人口结构、居住形式与内墙分布的复合相关关系,并在现有的社区管理法规框架下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
  • 摘要: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地下空间得以大规模开发,然而由于其长期处于附属空间地位,得不到合理规划.本文基于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的视角,提出了一种以地面道路与开敞式下沉道路为引导的分层网格城市理论与规划模式:首先,从其对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地面道路与地下道路、地面功能与地下功能的关系处理方面解析了其概念与内涵;然后,着重介绍了开敞式下沉道路的空间结构和对分层网格城市实现的作用;接着,结合对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处理方法分析了分层网格城市的三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最后,从平面布局和垂直方向布局分析了分层网格城市的空间布局特征.以期推动城市更加合理化规划与设计。
  •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发展面临城市化方式转变、发展不确定性、存量发展等全新的发展形势,规划编制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急需相关经验借鉴.无独有偶,2004年,英国针对新的城乡发展形势,建立了全新的规划体系和内容编制方法.本文以肯辛顿切尔西皇家自治市《核心战略(Core Strategy)》为例,从其编制的逻辑框架、具体内容、表达形式以及开发管理模式等角度切入,梳理其新体系下地方发展规划的特征,从其内容的强制性与灵活性、逻辑层级与弹性要求等方面,为我国当前规划编制技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rn 我国当前规划编制主要还是应对过往以增量为主、高速城镇化时期的需求,应针对当前存量为主、城市化速度放缓、不确定增加的情况作出相应变革。针对这些要求,可借鉴英国地方发展规划的内容包括:突出规划重点,避免文件冗长,缩短编制周期,增强规划编制本身的灵活性(根据需要补充规划文件);增加规划弹性,区分战略战术,通过多角度综合约束的方式来确定开发活动的合法性,在总体空间战略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存量用地的挖掘和相应开发要求的限定等等。总体上,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借鉴国外经验为我所用,推进我国规划编制技术的创新。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