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大数据视角下的保障性住房布局探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大数据视角下的保障性住房布局探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摘要

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一直是相关规划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通过POI等大数据方法,结合核密度、潜能、交通可达性等模型,对居住用地进行土地价值分析、设施公平性分析以及交通可达性分析,以此解决经济性和公平性矛盾,为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提供科学合理的分析步骤及方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苏州工业园区环金鸡湖和第十中学周边房价过高不适宜布局保障性住房,而胜浦片区和唯亭片区中西部由于公共设施可达性较差难以支撑保障性住房建设,所以保障性住房适宜布局于娄葑片区、斜塘片区、科教创新区、唯亭片区西部和中心合作区,综合参考交通可达性修正及相关用地规划布局最终确定保障性住房布置于唯亭西北部、中新合作区中南部、科教创新区桑田岛周边及斜塘片区地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