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06-21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世界灾害护理学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面对灾害护理,急诊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具有过硬的专业急救知识、应激性和抗压能力.相较于其他普通科室护士更能胜任应对灾害救援工作.但同时急诊护士缺乏灾难护理的继续教育培训,知识不全面,未受过检伤分类培训,均未受过灾害医学培训和野外生存训练.因此提升急诊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和增强灾害护理意识势在必行.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当有突发灾害发生时,在医疗救援队中急诊护士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人员与其他救援人员共同组成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本着“为最多的生命做最大的努力”的理念,实施有效的现场紧急救护,使伤者在"黄金时间"得到及时救治.灾害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中的新领域,专业人员匮乏.急诊护士凭借自身优势,在灾难救援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灾害护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应加强继续教育培训,着重培养急诊护士灾害急救准备、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经常演练的观点和技术.
  • 摘要: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使护理专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感.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昏迷、瘫痪、气管切开、精神异常及大小便失禁、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多,故基础护理任务重,如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则易发生压疮、湿疹、坠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疗效与生活质量,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昏迷、瘫痪、气管切开、精神异常和大小便失禁、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多,故基础护理任务重,如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则易发生压疮、湿疹、坠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疗效与生活质量,因此在神经外科病区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神经外科病房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是尤为重要.完善基础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逐年递增.实施严格、完善、正确的组织管理体系,才能使基础护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 摘要:目的:通过研制床头抬高角度直观测量工具,对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准确率的临床效果观察.rn 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中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针对2012年12月1日至20日和12月21日至31日选择15:00和21:00两个时间段内224次床头抬高角度的测量,比较通过使用研制的床头抬高角度直观测量工具,床头抬高30°-45°准确率的变化.再于2013年1月至6月,522次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测量工具对床头抬高角度进行测量评估.rn 结果:2012年12月1日至20日,共对本院ICU中64人次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了128次床头抬高角度的测量,床头抬高30°-45°准确率为40.6%.应用床头抬高角度直观测量工具后2012年12月21日至31日48人次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了96次测量,床头抬高30°-45°准确率为92.7%,相比于为应用该测量工具时,其准确性有显著的差异(92.7% vs 40.6%,卡方值63.8,P=0.00001).2013年1月至6月对261人次机械通气患者522次测量床头抬高30°-45°准确率为93.84%.rn 结论:床头抬高角度直观测量工具设计简便,操作迅速,在帮助护理人员准确抬高床头角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且便于护理管理者进行监督的工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通过对综合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岗前培训方法的探讨,总结其最佳培训方法,指导临床教学.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本科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共计36人,两批次的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岗前培训方法.通过院内集中培训,科室集中理论培训及专科培训方法来提高新护士的适应工作能力.结果:新护士的学习兴趣及工作积极性均有所提高,此培训方法充分发挥了每位新护士的最大潜力,对自己薄弱的专科护理方面能力加强,对尽早的步入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论: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岗前培训能使其尽快适应和投入到岗位中去,并使其护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 摘要:目的:通过PDCA(Plan Do Check Act)持续质量改进循环管理模式,提高水胶体敷料对气管插管患儿颜面皮肤的保护效果.rn 方法:PICU病区护士长担任项目负责人,旨在减少因水胶体敷料介入程序的不规范而导致机械通气患儿颜面皮肤保护效果的差异.项目基于PDCA循环管理理论,遵循5个阶段包括准备,宣传,程序化,评估以及改进.机械通气患儿颜面皮肤问题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且与回顾性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rn 结果:①通过PDCA项目介入机械通气患儿应用水胶体敷料(包括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颜面问题发生率从57% t降至21%.项目提高了水胶体敷料的保护效果(P<0.05).②建立水胶体敷料介入气管插管流程以及CPAP无创机械通气颜面皮肤保护固定标准.③因项目而创建的评估记录单作为一项工具有助于护理.rn 结论:PDCA循环管理有效改进了水胶体敷料对机械通气患儿颜面皮肤保护的应用效果.
  • 摘要:笔者以灾害护理教育为重点对我国对灾害准备现状研究综述如下.1.我国灾害护理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灾难护理教育现状:1.尚无急需的紧急医疗救援专业培养体系,紧急医疗救援专业人才缺乏.2.尚无护理救援专业师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教材.3.缺乏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紧急医疗救援理论和实践培训.4.从事急救的人员知识不全面,结构不合理,技术职称普遍偏低;急救人员数量不足,人员队伍不稳定,缺乏技术骨干.
  • 摘要:总结了1例肝硬化患者外伤后并发巨大血肿的病情观察、急救与护理.住院期间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积极有计划合理补液,做好血肿的护理,警惕大量失血导致休克风险,同时警惕持续出血导致DIC、多脏器出血、出血性脑卒中可能.做好出血观察与预防,加强生活护理,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患者在某科住院第6天臀部及右下肢深紫色瘀斑范围缩小,颜色加深,原血泡已部分结痂.入院第10天患者血泡逐渐干燥愈合结痂,入院第16天患者血泡处痂皮脱落.住院第32天康复出院.未出现肺部感染、脑卒中等并发症.患者因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明显低下,外伤后血肿持续扩大.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与血肿局部的变化,注重患者的主诉,适当补液扩容.早期每天监测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同时注意血肿局部护理、避免局部受压,预防感染,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外伤,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注重人文关怀,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培训在灾难应对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某市每年均有大型保健活动,如航展、赛车、马戏节等,为保证如发生事故时的应急能力,在保健前均组织培训.培训模式首先进行急救知识的理论学习,观看灾难影视片,然后急救四项技术的操作练习,最后进模拟现场案例进行急救处理的相结合培训方法.结果:培训结束后应对灾难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加熟练,对灾难的出现后的应急反应及应对更加了解.结论:应用案例培训为主导的培训方法有助干提高急救人员的学习兴趣.巩固培训效果,进而提高应对灾难的实际能力.
  •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救援程序进行了梳理,提出系统地对护理人员进行灾难事件的救援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对人们的伤害,加强护理人员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灾害损失有日益加重的趋势.各种灾害所致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威胁己成为健康保健系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作为健康保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应在灾害救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灾害护理教育在我国还未普及,护士缺乏灾害护理意识、知识技能储备,难以应对突发性灾害,如何把灾害性护理与护士培训相结合,培训出可应对灾害的护理人才,应该引起护理界的高度重视.通过系统和多种形式的培训,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护理部将灾害护理培训纳入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内容,使培训制度化、常规化,并作为每年的继续教育内容,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就急意识,锻练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 摘要:目的:讨论急诊科建立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急救后实施的相应护理策略。rn 方法:分析实验组2012年3月-2014年3月进入急诊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100例和对照组2009年1月—2012年1月急诊科严重创伤(ISS)≥16或简明损伤定级(AIS)≥3的88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经过急诊创伤患者绿色通道救治及相应护理策略的实施后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重要环节(输血时间、急诊手术时间)、重要指标(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rn 结果: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组进入绿色通道后30分钟内输血例数明显大于对照组、抢救室成功例数(抢救成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从入院到急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绿色通道后护士在严重创伤病人护理过程中的应急反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急救能力提高。rn 结论:通过严重创伤急诊绿色通道的开展及相应护理策略的实施后,患者的诊疗时间、抢救用血时间明显缩短,抢救成功率较前提高,提高了护士的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
  •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灾害事故中院前检伤分类的方法。方法:对某科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院前救治的12起大批伤患事件469例病人进行分析回顾,总结院前简明检伤分类方法。结果:在灾害事件发生后采用检伤分类能有效节约医疗资源,使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START检伤分类方法简便、快速、易学,适用于高原地区初步检伤。
  • 摘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各种灾害的发生逐渐呈大规模、长期化的趋势.世界范围内7级以上地震频发.近年来,我国的一些省市也相继发生了地震、洪涝、沙尘暴、雪灾等自然灾害.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破坏了生态环境,挑战着人类医疗救援,救治,防疫,灾后重建的能力和速度,构建灾难护理学已经迫在眉睫,灾害护理学就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突发时间而产生的.灾害护理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起步较晚,现正处于理论发展、形成和壮大阶段.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做好灾害救援护理的研究工作.对灾害护理学的定义,内容及对灾害应急护理的比较进行概括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完善护理整体知识,提高护理应急能力.思考与启示:开展本土化教学方式、确定教育开展目标人群、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普及灾害护理学救援知识、模拟灾难救护训练.
  • 摘要:患者男性,23岁,颈椎内固定术后右上肢功能减退2年、颈椎侧凸后凸畸形、颈脊髓损伤.既往体健.对头孢类药物过敏.两年前外伤致颈椎骨折,颈脊髓损伤并截瘫.于外院手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压疮.行抗感染,气管切开,压疮清创植皮等相应治疗后行康复功能训练.术后右上肢肌力减退,肌肉萎缩,为进一步治疗入院行颈前路内固定取出,松解C5残留椎体切除,钛网植入,C4-7融合内固定术,颈后路C5-6关节凸松解,后凸部分矫正,,C3、4、6侧块螺钉,T1椎弓根固定矫形,前路内固定取出更换矫形术.术后食管造影证实食管瘘后全麻下行颈前路切口探查,清创,食道瘘修补,胸锁乳突肌瓣覆盖术,术后转入我科24小时内突发两次心率、血压下降,即刻予心肺复苏治疗.心外按压持续、电除颤五次.最长一次心外按压持续40分钟复苏成功并使用ECMO及PICCO参与患者治疗.
  • 摘要: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技术性和服务性.护理管理的过程,是实践以人为本特征的过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调动和激发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注重人性化管理.而ICU是一个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地,作为一名护理组长,一个小小的科室管理者,尤其要注重人文知识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提高管理艺术,不断使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护理管理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促使护士为患者真正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护理组长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开展一系列护理活动,发挥其组织才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挖掘每位护士的潜能;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并逐步落实.护理组长需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运用好管理技巧.
  • 摘要:本文以2014年联合国重型救援队复测(IER)自测演练过程为研究范围,重点对情景模拟法在灾害救援护理培训中的应用以及实际救援中起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rn 护理人员是灾害救援全程的主要参与者,灾害救援护士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救援经验。陈秀荣,张利岩等认为情景模拟适合每年集中时间、集中人力进行培训,能够稳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综合素质,对完成所担负的国际救援任务及提高应急卫勤保障能力大有益处。情景模拟法是增加护理人员救援经验、提升处理问题能力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些结论在实际开展的灾难救援过程中也得到了验证。在情景模拟演练的过程中,也可以暴露诸多问题,例如对模拟伤情了解不深入、处置不完善以及护理人员医学专业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等,可以通过进步的系统学习和模拟演练加以解决。rn 对于如何更好地在救援护理培训中进行情景模拟,作者认为还应重点增加更多有针对性的灾难情景设置。准备(IER)自测演练中主要针对的是地震救援,但不同灾害所造成的灾情、疫情并不相同。例如此次菲律宾救援出征由于是灾后近一个月,伤情特点与以往明显不同。儿科、妇产科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感染伤病员占绝大部分。同时,热带潮湿气候也增加了皮肤感染患者的数量。如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能够设置更多的灾难场景,将能进一步提高救援护理培训的针对性。在此次菲律宾救援,在缺乏当地有效交通运输支持的情况,持续的雨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巡诊工作,救援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湿疹、过敏、轻度腹泻等症状。如果能够模拟不同天气情况下对救援护理土作的影响,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对护理救援人员自身健康的影响,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适应能力,提高救援战斗力。
  • 摘要:目的:了解骨科护理人员对火灾护理的认知及态度现状,为病区火灾护理教育内容的确定、火灾护理教育体系的构建及护理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rn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骨科护理人员的火灾知识及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发放自我效能问卷.rn 结果:骨科护理人员的火灾知识得分46.63±12.87,得分较低,知识掌握较差,大部分骨科护理人员对火灾护理持正性态度.rn 结论:骨科患者行动不便,如遇火灾等意外事件逃生非常不易,护理人员平时就应该具备火灾紧急应变的能力和疏散病区人员的技巧,才能提高警觉,及时疏散病人,减少人员及财产的损失.同时需采用有效方法和途径加强火灾护理教育内容及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火灾护理知识、技能,促使护理人员对火灾护理产生并保持正性的态度和正性的行为.
  • 摘要:探索与思考某院成立的应急护士团队现状,从而为其创建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对灾害护理的培训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护士灾害护理知识水平并不乐观,护士对灾害救援的态度是积极的,护士亟需加强灾害护理培训,建立护理灾害救援的培训体系,成立灾害护理救援团队势在必行.应急护士库护士在在灾害救援中作用显著,护理管理者需精心储备灾害护理人才,加强应急护士库护士灾害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展情景模拟灾害救护演练,层级培训,训练护士帮助灾民尽快脱离危险区域,并迅速对伤员进行分类,使其具备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处置安全迅速的能力探讨有效提高应急护士库护士救援能力的方法,以便使灾害救护工作有方向可循,以及有效应对各种不可预测的灾害.
  •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医护同组责任制在灾害所致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运用。rn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由于各种灾害所致急性肾衰竭且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情况,治疗期间加强优质护理,并采用医护同组责任制的办法提高治疗效果。rn 结果:1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15例,1例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2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3.33%。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从一般护理、CRRT相关护理等方面强化优质护理,并开展医护同组责任制,相对固定护理人员,医护共同查房并制定治疗及护理方案,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连续性的护理服务,确保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治疗效果。rn 结论:CRRT对于急性肾衰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加强优质护理并采用医护同组责任制的办法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教师职业态度对本科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rn 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一区实习的护理本科生18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名。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工作5年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36名临床教师,根据护士职业态度量表评分并由高到低将其分为P1和P2组,每组18名。P1组为职业态度优良带教组,P2组为职业态度一般带教组。实验组护生由P1组教师带教,对照组护生由P2组教师带教。实习前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评估两组护生的职业态度,实习结束前1周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和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调查表再次对两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实验组护士职业态度量表测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n 结论:临床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对职业的忠诚及热爱,才能有效引导本科护生形成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
  • 摘要:目的:在灾害中,颈椎骨折是常发生的事情,一旦颈椎骨折,如果处理不好,重则就会有瘫痪或死亡的风险,而要想减轻这种几率,就要对颈椎骨折患者进行精心呵护,本文通过对灾害救援中的颈椎骨折患者的护理进行研究,目的是为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rn 方法:正确良好的护理方法有助于颈椎骨折患者得到快速康复,因此除了要给予病人针药治疗外,还需对患者生命的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做好心理护理、体位牵引、康复训练等护理方法,防治并发症的发生。rn 结果:通过恰当、正确的护理方法,灾害救援中的颈椎骨折患者,不会产生过于严重的并发症。rn 结论:恰当的护理可以使得颈椎骨折患者尽快恢复,不但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会减少死亡和致残的几率.
  • 摘要:随着全球各种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的频繁发生,国际减灾、救灾、消灾形势日益严峻,灾害应对和灾害救援研究受到空前重视,灾害频发背景下,灾害应急救援护理工作对护士人员配置、能力培养、组织训练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综合国内外灾害医学教育、灾害医学学科建设、灾害救援体系建设和灾害医学护理救援实践经验,提出灾害医学应急救援行动中护理专业技术模块需求,以加强灾害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满足灾害国家部队建设和灾害救援需要。
  • 摘要:灾害是能够造成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的总称.灾害的发生在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在受灾人群心理上造成严重的创伤.作为第一时间接触受灾伤员的救援人员,提高灾害救援医护人员对伤病员救护初期的心理疏导能力,对提高灾后重建土作,防止严重的灾后心理疾患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完善今后灾害救援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生理干预与心理干预有效结合是现代灾后救援的趋势,将心理干预工作贯穿在平时的医疗护理工作中,既更加容易被接受,也可以使救护工作更好地进行。灾后救援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能力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做好灾民心理反应评估。严重的灾害对受灾人群产生的冲击根据受灾情况、伤势严重程度,个体差异的不同而不同,护理人员有必要根据每个灾民的具体情况不同,正确估计伤员的心理状态,做好观察与记录,以指导下一步心理干预的进行;二是巧妙运用沟通技巧。谈话可以以对伤员当前急需的躯体上的安慰和问候开始,运用关爱的肢体行为,比如握住被伤员的手询问,理解的眼神等非语言沟通方式来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理解和接纳他们的痛苦,不要试图去阻止被救助者宣泄情绪。三是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可以通过及时向伤员提供最新的有关灾情控制的消息,坚定有力地给予己经逐步摆脱灾害的消好息,进步强化干预效果从而坚定他们重建家园,继续生活的信心。
  • 摘要:目的:探讨16例急性氯气中毒的急救护理经验.rn 方法:启动应急预案,尽快清除毒物,及时准去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雾化吸入治疗.rn 结果:16中毒患者经急救和护理均痊愈出院.rn 结论:在抢救大批氯气中毒时,应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采取各种工抢救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紧急救治氯气中毒事件,无疑是成功的.体会到,在应对突发有害气体中毒过程中,医院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增强应对能力,发挥组织效能,提高救治水平,为随时可能发生的有害气体中毒等突发事件做好医护应急准备,其措施是增强应急意识,加强应急准备,强化应急训练,争取宝贵时间急救,快捷高效的护理,对中毒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可减少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另外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高度敏锐的急救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细致耐心的病情观察,快速而准确的病情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前提.
  • 摘要:目的:探讨ICU夜间两头班工作岗位设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n 方法:将该科护理倒班人员分为4组,采用老中青相结合的搭配,每组6个人,在患者人数多、病情危重时夜间设置两头班,对工作量大的时段增加人力资源配备,减轻夜班护理工作量,缓解护士压力,保证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rn 结果:两头班的工作内容集中在工作量大的时段给予责任护士完成基础护理、抽血化验、做特殊检查、核对药物、协助患者进食水等治疗,对低年资护士予以指导,参与抢救,督查护理质量,参加突发事件应急等,随时接受责任护士的求助,接受夜班小组长的安排。rn 结论:设立夜间两头班工作岗位,有效杜绝护理漏洞,完善护理环节,提高护理质量,节约护理人力资源,缓解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
  • 摘要: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治疗效果护理经验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患者行IABP植入后的一般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等.提示加强IABP植入后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好转及降低IABP植入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在临床工作中已应用40余年并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IABP是一种按反搏动原理设计的对衰竭的左心提供辅助的机械装置,由Kantrowitz等1968年应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目前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IABP反搏机即气囊驱动部分(包括检测部分、调控部分、真空泵及气体压缩机)及气囊导管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动脉压力曲线或心电图触发保持与心动周期同步,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内被充入一定量的气体(通常是氦气),可增加冠脉血流灌注和供氧;在收缩期排除气体,可降低左室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可降低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把握其适应症和及时使用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避免病情加重.对于IABP植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严格、规范执行操作要求,观察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变化.
  •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78.01%的医生不愿意子女学医、从医.从语言辱骂到动刀杀医……著名医院管理专家、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指出,中国目前是全世界医生遭杀害最多的国家.去年哈医大附属一院实习医生被杀事件仍历历在目,今年医患冲突又添血案,医者何辜!医生在为患者的生命负责的同时,又该如何为自己、为同行、同事的生命负责?近期杀医事件频频爆发已然成为国内医疗界的一种灾害,如果任由继续,大量医学人才流失可能出现医疗灾荒,将会成为全人类的灾害.法治社会,拒绝暴力,本文就白色暴力事件为何屡禁不止,医患关系一度剑拔弩张,社会矛盾愈演愈烈,社会各界应该如何共同努力,拒绝白色灾害 避免医疗灾荒,共同创建和谐社会,达到共赢。
  • 摘要:目的:报道一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与护理个案.rn 方法:通过做好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合理应用营养支持疗法,针对病情给予相应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完善持续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并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如晨晚间护理,并给病人足够的心理支持,给予病人精心的护理,观察病人预后.rn 结果:经过对病人采取一系列对症治疗及相关护理,病人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病情逐渐好转.rn 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人,罕见并发大出血、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大泡破裂肺压缩30%~50%,但可以通过细致的护理及观察,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除了应用有效地医疗措施外,精心的护理更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 摘要:目的:报道两例ICU老年约束患者腕部水肿的护理.rn 方法:对2013年1月本院ICU两名进行腕部约束并出现腕部水肿的的老年患者,通过缩短两次放松的时间间隔,促进上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抬高上肢尤其手及腕部,定时更换测量血压的肢体,给与患者上肢保暖并加强观察病情腕部皮肤情况,并将病人手部约束情况作为交办重点之一,观察病人腕部水肿的消退情况.rn 结果:使用上述护理措施,经过5天的护理,两位患者手部及腕部的水肿均消退.rn 结论:对发生腕部水肿的病人,采用缩短放松时间的间隔、上肢尤其是手及腕部抬高、被动活动上肢各个关节、定时更换测量血压的肢体(捆绑袖带的上肢)、上肢保暖、加强观察的方法,能够有效减轻水肿,促进水肿消退.
  • 摘要: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其发病急,病情凶险,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中药原因之一,发生在足月分娩者死亡率可高达80%。2013年8月,某院收治羊水栓塞合并DIC、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羊水栓塞病情凶险,对于病情危重羊水栓塞的抢救,应该在ICU监护病房内进行。所以ICU护士更应具备良好的病情观察及专业技术操作能力,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能迅速做出判断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观察用药后反应,能够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只有患者在ICU期间得到很好的护理才能尽快促进疾病的转归,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总结顺产发生羊水栓塞及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 摘要:高风险科室是指病人危重、病情变化快的科室,主要包括急诊室、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护士所处的工作环境复杂、病人病情变化具有突发性,使得护士的心理所承受的压力高于其他科室.护士心理压力过大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改善护士的心理压力状况,能够更好的调节工作心态,使之能积极面对患者、面对工作、面对生活,不但能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更能提高护士的生活质量.导致心理压力增加有很多相关因素,通过角色理论(Role theory)会很好的让护士对压力进行表达、倾诉,可以全方面得到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对护士进行有效的心理援助.心理援助要全方面展开,并且要深入实质,不停留于表面帮助.真正让护士的心理压力得以释放,心理问题得以解决.
  • 摘要:本文对间歇导尿对预防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采用间歇导尿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例数明显少于留置导尿,表明间歇导尿的方法相比较留置导尿可以明显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间歇导尿可以避免患者因长期的排尿障碍,造成尿储留,进而引起逆行性尿路感染,维持了膀恍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同时,间歇导尿能使膀恍充盈和排空功能得到充分锻炼,使脊髓低级排尿中枢引起反射性尿道外括约肌协同松弛,减少残余尿量,增加了膀胧的顺应性,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 摘要:本文对自体血回输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指出本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器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减少患者术后血液的丢失和库存血的用量,避免了异体输血反应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为患者减少了输入大量异体血及血制品的费用。
  • 摘要:痛风石可引起关节囊、肌腿、软骨、骨质破坏,引起关节功能障碍,也可以引起神经性压迫症状,还易被误诊为肿瘤。多数患者有痛风反复发作史,并伴有红肿、变形,一般以第1拓趾关节肿痛为先发症状。晚期出现痛风石,引起关节功能障碍或出现神经压迫、皮肤破溃症状,侵蚀骨和软骨则可造成关节间隙狭窄,最后可发生关节破坏和强直。由于痛风石的严重程度、手术的频繁和预后若控制不好易复发以及手术高额费用。因此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造成紧张、恐慌的心理状况。总之,患者及家属会多存在不同的心理负担,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学会观察患者的心理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及家属正视现实,提高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学会自我照顾和康复训练控制饮食,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以控制痛风急性及反复发作。定期检测血尿酸值,控制血尿酸在正常水平。作为医护人员要保证手术成功,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正确引导,及时纠正不良的心理反应,保证各项医疗护理措施顺利完成。做好疾病的知识宣教及术前术后宣教,让患者知晓预后,积极配合。
  • 摘要:目的:结合我国现行的医疗护理模式探讨临终关怀的意义、寻求有效的方式,实现护理工作对临终病患的最大收益.方法:回顾临终关怀的起源及国内的发展,具体分析其实际作用、实施路径及手段.结果:积极实践临终关怀可减少临终病患的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结论:实现临终关怀将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因此应积极完善临终关怀的体系建设,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使其体现在常规医疗护理实践当中.
  •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总结相关防范措施,制定切实有效的防御机制.rn 方法:通过对本科室ICU8例发生意外拔管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原因分析.rn 结果:发现此8例意外拔管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意识状态;患者年龄;拔管高危时段;患者心理需求未被满足,与医护人员沟通障碍;留置导管的数目及种类;导管固定方法不当;镇静剂未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有效性欠佳;医护人员风险评估能力不足;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rn 结论:选择适当有效的固定、约束方法;合理应用镇静镇痛剂;对意识清楚的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及健康宣教;加强ICU医护人员对意外拔管的知识培训,可降低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 摘要:我国对挤压综合征的急救和护理集中研究主要开始于汉川地震以后,现进行总结。文章介绍了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急救,包括立即评估生命体征,紧急抢救,脏器支持以及伤肢处理,同时并就临床护理提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监护记录,并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加强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综上所述,对灾后挤压综合征病人应及时诊断,尽早治疗,早期行筋膜切开减压,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心理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监护记录,以减低灾难后远期病死率。
  • 摘要:对印度尼西亚灾后临时避难所中孕妇对孕期保健的需求、孕期保健满意度以及生活需要进行探讨。印度尼西亚马格朗地区进行的一项现况调查中,对118位灾后居住在临时避难所中的孕妇进行了调查,根据印度尼西亚孕期保健指南制作调查问卷,调查孕妇获得孕期保健服务情况、生活需求水平及得到满足状况。孕期保健满意度问卷用来调查孕妇对孕期保健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显示,受试者孕期保健项目中四方面服务的获得率为59.1%-96.6%,孕期保健服务中5个子项目的满意度在1.69±0.67到1.79±0.79之间,孕期生活需要的平均水平在4.21±1.14到4.41±1.38之间,生活需要获得满足的平均水平在1.74±0.90到2.16±0.95之间。结论,本研究表明,临时避难所中的孕妇因奸娠需要更高的日常生活需求。为维护及监测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改善奸娠结局,政府及非政府组织,还有负责自然灾害救助管理的医疗服务机构,应该为孕妇提供特定的孕期保健及生活需要。
  • 摘要:背景:随着全世界灾害数量的不断增加,急需更高质量的措施来应对灾害的每一个环节:准备,响应,恢复和缓解.这需要深入的理解和大量可靠的证据.相对而言,灾害实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相关的科学和研究却严重不足,尤其是有关卫生和护理方面,尽管卫生服务连同对技术和后勤的挑战是应对灾害的核心问题。灾害的多个方面急需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因此应该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工作小组。鉴于灾害仍然只是研究的一个小主题,因此基于灾害相关资质因素的证据严重缺乏。现状:目前在方法学、系统论、复杂性、对结果的关注以及循证实践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现状,一个汇聚了德国不莱梅大学优势的跨学科工作小组成立,对这些不足发起挑战。小组成员可来自于如护理学、流行病学、后勤学、信息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短期目标是制订德国"2020研究议程”的第一份草案,这个草案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相关研究问题的提出应该建立在与国内和国际伙伴合作的基础上,并且应该在概念和方法的发展上做出贡献。中期目标是持续增加以灾害为基础的证据,在德国建立有效的灾害相关研究。长期目标是建立德国灾害研究中心并以此作为国家科学的平台,中心的工作人员包括著名的科学家,以及来白非政府组织、教育机构、专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成员。展望:未来的活动领域可能涉及如灾害的研究设计;灾害相关问题的质性和量性研究,对二次数据库的获得、需求和使用,以及灾害研究的复杂决策和能力建设等问题。
  • 摘要:大量研究报告证明,湿润封闭环境可快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小创面,可提高表皮再生速度40%左右,降低伤口感染机会,在伤口处理过程中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最终实现无瘫痕化愈合,与干性愈合比较还减轻了医护人员土作量。此病例中患者为84岁老年女性,右足中部伤口,若采用外科手术植皮,有麻醉和植皮不存活等风险,伤口愈合后植皮区易形成突出小包,易摩擦破皮,影响行走及负重。氢氧化钾烧伤伤口氢氧化钾具有强烈腐蚀性,可侵蚀金属,对于肌肉组织碱离子能向深处穿透,创面可加深、扩大,愈合慢,而湿性愈合理论在此伤口中的应用,预后良好,还大大缩短了伤口的治疗周期。
  • 摘要:本研究将delphi法运用于中国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最终确定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核心知识体系,包括灾害护理理论培训、技能培训、灾害救援预案及演练等。
  • 摘要: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对灾害管理的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rn 方法:在2013年3月至5月对3家公立医院的6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护士对灾害管理的知、信、行”调查问卷,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rn 结果:仅有49.9%的对象拥有足够的灾害管理知识,93.9%的护士对灾害管理持正向态度。探讨影响因素时发现,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均与护士的灾害管理知识水平相关。但是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资料与态度得分没有显著相关性。rn 结论:急诊科护士虽对灾害管理持正向态度,但普遍缺乏相关知识。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鉴于目前护士对灾害管理的态度较为正向,今后应由健康机构经常性地开展灾害教育和培训,提高护士的灾害管理知识水平,让急诊护士能够在灾害来临之前为救治工作做好准备。
  • 摘要:目的:为东日本大地震灾难后灾害护理活动及研究提供一个概览,并提供相关的经验教训.rn 方法:相关同行查阅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发表于JSDN中的文献,应急报告,包括JSDN年会议发放的会议摘要.应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描述被确定为灾害发生时的护理活动,并将结果应用于以往查阅的研究分类中。rn 结果:根据类型和主题需要,有11篇应急报告以及186篇年学术会议摘要被确定为符合该分类。文献中,大部分是关于2011年提供灾后救济活动的经验“经验”和“实践”报告。报告中显示在灾后的早期阶段,相关的护理需要和护理活动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易感人群,如老年人和有精神疾病的灾民。据2012年的94篇报告内容显示,各种长期慢性问题的出现与疏散中心缺乏沟通、协调以及缺失状况恶化的政府记录等不良的生活环境有关。2013年文献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基础教育”,“意识/调查”,“合作体制”。rn 结论:从这个巨大的灾难中得到的教训中,强调了作为幸存者/灾民的救济支持者的具体救援护理活动。研究也揭示,研究的主题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这样的经验教训,能否可以从灾区人口的策略方案应用到社区土作的未来计划中,因为灾害护理问题涵盖长期,横断面和社区土作。本次分析应用同行查阅的相关护理灾害文献中,关于这个问题很少见。应鼓励护理研究人员和专家主动填灾害发生时,学术知识与灾害现场需求之间的空白。
  • 摘要:对13名震后灾区患者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发现13名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好转。起初有2名患者因心理问题不愿意配合治疗,通过一定的心理护理之后,治疗得以顺利的进行下去,最终所有患者都治愈出院,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在生活中,护理人员从小处着手,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全科成员给灾区患者捐赠衣物及生活用品,并给6岁的小朋友送上了他喜欢的玩具。医院成立爱心志愿者服务队,为学生患者开设了“床边课堂”,使患者住院期间能继续“上学”;对于患者及陪护家属提供免费的衣食住宿,解决患者及家属的后顾之忧;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尽全力地减少伤残。最终通过周密的护理治疗,完善的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很好的帮助病人恢复了健康,减轻了疼痛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突发群伤事件紧急救治中,本院采取应急小组管理方式,在救治群体伤害患者时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诊治及护理,为今后对突发群体灾害患者的救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和方案。
  • 摘要:本文介绍了2013年4月25日晚,本院接收市内某学院学生因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210名学生经积极救治,其中4人住院治疗,其余206人全部在急诊留观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指出本院能在短时间内对这起大批量诺如病毒感染事件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成功处置,是因为领导高度重视,相关科室协同配合;共同医嘱的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灾害应急流程。
  •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亚洲地区遭受洪水后可能爆发的传染病情况,为健康照顾专业人员在自然灾害后促进公众健康提供指导.rn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方法,根据11个检索选项和6个入选标准,从检索到的209篇文章中选取了9篇。检索的关键词分别为:感染,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洪水,水灾,以及它们的组合名词。rn 结果:最常遭受自然灾害后传染病的国家是孟加拉国,最常见症状为腹泻。洪水灾害后期的主要传染病包括霍乱,钩端螺旋体病,蜂窝组织炎,汉坦病毒感染,皮肤病和呼吸道感染。在腹泻病原体检查中,霍乱弧菌位居榜首。rn 结论:由于如今是自然灾害多发的时代,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需要充分认识了解自然灾害后经常发生的传染病及传染病结局,以帮助预防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和其导致的死亡。
  • 摘要:自然灾害事件在造成财产损失的同时影响人们的健康.避难所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为受害者提供的住所,对个体而言,特别是女性,生活在避难所被认为是一种痛苦不堪的生活经历,这种应激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的生理和心理.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印度尼西亚发生自然灾害后住在避难所女性的应对策略、健康状况以及社会支持情况。此项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位于马格朗、中爪哇、印度尼西亚的九个永久性避难所中的妇女。该评估包括36个条目的简短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应对策略调查表、多维度的社会支持感知量表和人口学特征评估。共186名女性参加研究,年龄在18-65岁之间。身体机能和社会功能是健康状态八个维度中分值最高的两个。身体疼痛在健康状态中得分最低。在社会支持方面,家庭支持分值最高。在应对策略方面,宗教信仰是在避难所妇女最常用的应对方法。对于住在避难所的妇女,自然灾害对她们的身体状况产生了不利影响。自然灾害发生后,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可以有效缓解灾害对妇女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此,卫生保健提供者在他们的干预措施中应鼓励家庭支持,并能够与女性探讨适合避难所居住期间的应对措施。
  • 摘要: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描述老年核灾难撤离人员的体验,当他们处理自己的新生活时他们对自身情境的感受如何以及他们如何重建他们的生活.rn 方法:本质性研究应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研究对象为11位因核事故从自己家乡撤离的65岁及以上的居民。通过4个半结构访谈进行资料收集:在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进行了两次。rn 结果:最初的核心类属是:希望的摇摆不定。撤离人员希望能够回到他们的家过正常的生活,但同时得到的反馈是这希望是不可能的。临时住房的紧张状态也强化了他们想回家的需要,但他们却不能回。希望的摇摆不定的支持类属是:现实与乡愁之间的冲突,这其中因核事故的持续以及难以名状的焦虑爆发表现为愤怒。对大部分研究对象来说,这一不能成立的冲突导致了一个人自我的启发和与人的联系。两年后核心类属变为:放弃不切实际的希望。这涉及到从不良的状态转向对一个更积极未来的希望。支持类属是:接受现实,怀着积极的人生观前进,建立新的社区。rn 结论:对老年核灾难撤离人员来说,生活重建包括四步。最初对核事故有着愤怒。接着是栖身之所的幻灭。然后为解决问题,他们适应了那样的生活。最后是重组他们社区的决议。在这其间,他们被迫肩负着成为老年核灾难撤离人员的污名。
  • 摘要:护士对维和护理的培训需求高,这种需求受护士的年龄、职务、学历、职称、专业发展方向、所在地区受维和的影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金锦珍等调查发现,高级别的医护人员对维和急救培训内容的需求不同于基层医生。因此建议:①护理行政主管部门和护理学会应对维和护理培训进行整体规划,整合各方面资源,保证维和护理培训有序、内容系统化和整体化。②根据维和影响区域或不同地区维和发生的情况和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维和护理培训,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和各地教学资源优势选择灵活的培训方式。③探讨将维和护理培训与专科护士培训有机结合,如重症监护护士、急诊护士、手术室护士、骨科护士、社区护士或全科护士等,必要时在此基础上开展维和护理专科培训,以形成一专多能的护理队伍,满足维和不同阶段对护理的需求。④护理院校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开设维和护理选修科或在相关学科中增加维和护理的内容,医学院校应将维和护理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促使学生树立维和护理意识,提高其相关知识与技能。
  • 摘要:本文介绍了真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地震灾害伤员中的应用与护理,指出真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笔/或创腔的新方法和技术,是治疗肢体撕脱伤较好的处理方法。在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中,良好的封闭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有效负压是引流成败的关键;针对性护理措施是保证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成功的关键。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多用途便携式护理操作应急灯的需求,其次介绍了LED照明灯、储电系统、收音机等硬件设计及主要功能,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下降,LED在应急照明及日常生活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用途便携式护理操作应急灯可以不需要他人协助,准确的完成各种操作,特别是在野外作业情况下,救援工作劳动强度大,且枯燥,收音机可以改善所有人的情绪,在救援中更能凸显其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生存环境恶劣、疾病暴露增加;卫生服务条件恶劣等地震灾区导致传染病暴发的危险因素,其次介绍了对地震灾害救援中传染病暴发的风险评估,然后介绍了改善灾后人群生存环境;改善灾区医疗服务状况等地震灾害救援中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指出以后要加强专业人员灾害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公民应对一突发灾害的能力等。
  • 摘要:目的:通过核心小组讨论,分析研究人员的最终评价。rn 方法:核心小组讨论:2014年1月,6名研究员和3名JRCCN项目相关人员举行讨论。半结构式问题的内容对每个研究者的目标是否有效完成及研究的局限性的分析非常有效。rn 结果和结论:泰国的两名研究者能完成项目计划中的三个目标。孟加拉国的两个研究人员能够完成灾害护理教科书和自己的研究,但由于时间有限,无法完成教材的编制。印尼的两个研究人员能完成灾害护理教科书的编写及一项研究。完成上述结果,五名研究员对承诺的项目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但一名研究者觉得工作量太大,时间有限。他们六人分别为自己和组织列出了有效观点。1.灾害护理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2.他们被同行和其他机构认定为灾害护理教育专家;3.超过一半的研究人员被邀请其他护理学校的护理学生进行灾害护理讲座;4.在印度尼西亚,研究人员对即将派往灾害现场的医院护士开展为期2天灾害护理培训项。
  • 摘要:笔者通过对本单位数年来救援护理任务的回顾和总结,认为现今的灾害救援护理,是一个综合的跨文化护理体系。跨文化护理是借鉴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结合护理学中的关怀、照顾理念和护理程序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实践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回归,即对所有人平等对待,亲无贵贱、爱无等差、布施博爱、救助和关怀。云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灾难下的跨文化护理体现,就是医院在选拔救援队护理人员时,应充分评估灾区环境、护理需求、文化背景、民俗风情,选拔身体素质好、综合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护士参与救援,同时指定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能力强的护理管理人带队管理。灾区的救援以现场急救为主,对危重伤病员大多采取后送的方式,因此按需选拔护士、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及物资是圆满完成灾害救援中护理任务的需要。在灾害救援队选拔护士时,如何向派员科室对所指派护士提出更高的具体要求,护士所在科室护士长应如何支持护士参与演练和实践,才能满足灾害救援任务对护理土作的高标准要求。这应该是选拔灾害救援队护士应该思考的问题。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出发前准备充分、护士是医护物资的总管家等护理工作在救援中的作用,其次介绍了灾难伤员的检伤分类;伤口处理;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等进一步做好救援中护理工作。
  •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盐用于外伤感染伤口换药,说明美盐在促进外伤感染伤口愈合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在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方面也体现了明显的优势,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而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美盐的运用操作相当的方便,值得临床护理中推荐运用。
  • 摘要:本研究以国际护士会(ICN)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制定的灾害护理能力框架为指导,在汉川大地震后第5年,对经历过汉川大地震的四川灾区医院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进行调查,了解其现存的灾害护理能力及薄弱点,以期为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的发展、培养提供指导依据。四川地震灾区医院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尚处于中等水平,应对能力与备灾能力较好,恢复/重建能力和减灾/预防能力方面欠缺较突出,有较大提升空间。灾害发生后,灾区医院护理人员能第一时间赶到救援现场,奋战在救灾前线,其灾害护理能力对灾前防灾备灾、灾时紧急应对、灾后恢复重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方式方法,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式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相关灾害护理的学习、培训、演练等,努力提升其灾害护理能力,以应对一近年来日益增多的灾害发生。
  • 摘要:文章介绍了什么是灾难后心理援助,阐述了灾难后心理援助的发展与现状,并就灾后孤儿心理援助的必要性进行论述,提出灾难后孤儿的心理援助的方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灾难后紧急救助的专业机构和队伍,也正在逐步完善紧急救助系统。但是志愿者紧急救助的队伍还相当滞后,尤其是能够从事灾难后心理援助的专业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相应的组织结构,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灾后心理援助是一项耗时很长的系统服务,需要投入的专业人力也很大,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由心理学专家、医护人员和相关职业的人员组成,根据志愿者本身的不同长处,建立多种心理援助岗位,如孤儿心理援助员、年老心理援助员等。同时,建立起一个长效的培训认证机构和组织管理机构,以保证服务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服务规范性。在灾难事件突发后,立即组织高效率的救援和持续性帮助。并与国际组织形成援助关系和网络组织关系,为灾难受害提供更多的渠道帮助与救助。
  • 摘要:本文采用分层次培训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救援队护士进行培训,取得满意效果,指出提高救援队护士应对灾害救援的能力提高了护士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处理复杂病例时的分析能力和急救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救援队护理领队对救援队护士每月进行考核评价,检查训练效果,作为继续教育考核成绩;模拟应急场景训练,既锻炼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又提高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比传统的急救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自我学习能力,规范护理流程和制度在训练和考核中常显现出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反复训练和考核而得以规范,很多操作流程渐渐成为每个人的行为规范,使各项操作实用又规范,工作更流畅,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 摘要:在实际工作中,在不同的临床科室、给各种不同的患者动脉采血时,护士应运用评判性思维,根据患者当时当地的全身和局部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适用于危急重症的抢救;挠动脉穿刺方便,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清醒配合和需反复穿刺的患者;足背动脉穿刺对卧床、昏迷的患者有体位上的优势,可作为反复穿刺患者的挠动脉的轮换位置;肱动脉穿刺适用于新生儿、老年重症患者的抢救。合理地选择穿刺部位,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可节约工作时间,可在护理工作中提倡。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震伤员语言沟通及生活环境的护理,其次介绍了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和支持,然后介绍了伤员家属心理支持,加强社会支持,介绍了灾害康复护理和心理干预,指出建立接纳、信任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基础;心理状况评估是心理干预的前提;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的自身准备。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要求合同护士强化团队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其次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复杂性,对综合素质培训提出新的标准,然后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性,对应急应对训练提出了新的内容要求,加强心理应急能力培训,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注重野战救护理能力的培训等,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军队在编护理人员的数量不断减少,合同护士越来越多的充实到军队的护理队伍中。为适应新形势下平、战时护理救护技术的培训,组织系统全面而又具有针对的学习、训练,加强合同护士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是提高军队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医疗救护队更好地执行和完成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护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自2008年地震汶川后,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领导重视灾害专科护士的培训,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开展了三期每期为期一年的灾害专科护士院内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了灾害专科护士培训小组,灾害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并就培训前后灾害专科相关理论成绩进行比较、培训前后灾害专科护士护理技能得分进行比较以及培训前后临床综合能力得分进行比较。作者阐述了建立灾害专科护士培训的必要性,提出培训灾害专科护士有利于提高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且灾害专科护士培训可缩短专科护士培养及成熟年限。院内灾害专科护士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满足当前灾害专业对专科护士的需求,适应了国内护理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在灾害及突发事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符合国内当前的护理现状,值得推广。
  • 摘要: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系统性小血管炎,肾脏是其受累的主要器官,也是冷球蛋白血症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多样,20%-3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甚至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现以本院收治1例冷球蛋白血症并发肾功能衰竭及免疫性肺炎患者为例,通过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辅助检查,予以右颈内静脉临时置管并血液透析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作者介绍了其血浆置换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提出应注意保暖,预防感染,用药观察,控制高血压。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灾害中批量伤病员接警与出救;决速检场伤分类等院前急救流程,其次介绍了院内急救流程,合理分土,组织协调,做好迎就准备;保证急救物资供应等,指出批量伤员时应注意的问题,大批量伤病员伤情复杂、危重,正确执行急救流程,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应严格组织建制,职责分工明确;严格规章制度,实行军事化管理等。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救援护理实践,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次介绍了专科护理与全科护理相结合的一专多能团队,拓宽了医疗救治范围,指出未来救援护理培训方向,开展灾难医学和灾难护理学的教育;培养全科护理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灾难救援护理队伍;拓宽应急救援训练内容,全面提高救援护理队伍综合素质。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灾害护理发展现状,其次介绍了灾害护理中护士的角色,然后介绍了灾害护理人员的合理选拔,介绍了灾害护理救援人员基础知识和技能、心理素质等的培训。
  • 摘要:近年来,各地不断发生各种重大灾害.不断增加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几乎影响到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正灾难是人类的影子,不管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上走了多远,灾难总是如影随行.灾难与人,人与灾难,始终是人类关注的话题.一提起灾后救助,人们想到的大多是抢险、物资救援和卫生防疫等物质层面的工作,而对于灾难给人们精神上、心灵上带来的创伤需要救治这个问题却往往被忽视.今后灾害的康复护理将会变得很重要.灾害康复护理知识匮乏会影响受灾人群的救治和康复.而灾害后,受灾人群极易发生各种重大心理问题.因此,与生命和财产救助相比,心理援助在对人们心理平衡的重建和应激行为的导向上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心理援助既包括短期的危机干预,也包括长期的心理重建.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灾难心理危机(即灾后心理卫生问题)干预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摘要:出血是肝移植手术不可避免的高危因素,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十分必要,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能快速有效改善肝移植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因此,SICU对术后出血的早期监护对提高肝移植术后的成活率十分重要。本文介绍肝移植患者术前可能存在多重性凝血异常,包括凝血因子生成障碍,纤溶亢进,血小板病等。移植手术可能进一步造成凝血因子被稀释,以及静脉转流,低温,再灌注等,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凝血异常。因此肝移植手术易导致致命性大出血。重组活化凝血因子VII(rFVIIa)具有强大的促进血液凝固功能,可在多方面改善凝血异常情况。rFⅦa能纠正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进而减少患者术中出血。SICU对术后出血的早期监护对提高肝移植术后的成活率十分重要。
  • 摘要:随着人口增多,道路交通的高速发展,突发灾难性事故伤日渐增多,如重大交通事故、水灾、火灾、施工塌方等,往往造成众多人同时受伤,病人多、病情重、情况复杂,需要大批医护人员同时参于抢救,易造成现场混乱,救治不力,对突发灾难性事故急救护理进行探讨,对某院近两年的12起灾难性事故的救护,采用急救模式下的护理管理措施,正确预检分诊、开放绿色通道、优化急救接诊护理程序和合理分工、快速分流,妥善安置.不断完善急救护理管理,为突发灾难性事故伤患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应多关心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因为伤员经受如此大的灾难,精神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怕自己残废和生命危险,无亲人照顾,感到恐惧和焦虑,而有的伤员亲人也同时受伤或死亡,心情十分悲伤,所以护士要尽量为病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多鼓励和安慰病人,增加伤员安全感,减少精神刺激,安心接受治疗,如何组织好成批伤员的急救与护理,成了急诊医学的一门新课题.
  • 摘要: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己有多年,灾难的残酷让医护人员更加深刻反思,面对灾害,需要时刻准备。灾害是一种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纵观世界灾害护理教育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大灾难发生后总会带来灾害护理学的发展机遇,“9·11事件”后,“大规模灾害教育的国际护理联盟”在美国诞生。进行灾害事故院前急救演习,可以对急救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如紧急救援及生命支持技术,包括现场救援技巧,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灾难发生时的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等创伤救护技术;特殊损伤,如挤压综合征。提高灾害事故院前急救质量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减少病发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的原因、病理和急救治疗的专业。世界范围内灾难频繁发生通过模拟自然或非自然的灾害事件,进行院前救护训练,要求对各种灾害事故如地震、重大交通事故、火灾、化学毒物泄露等发生时,掌握现场应对措施及急救相关知识,有快速反应能力。因为灾害事故伤员可能涉及多专业、多学科,还要求医护具有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和处理各种多发病症的知识及技能。
  • 摘要:詹宁斯灾难护理管理模式(The Jennings Disaster Nursing Management Mode),由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州立大学教授Andrea Jennings-Sanders于2004年提出.该模式最初运用于社区护理课程中向护生介绍有关灾害护理的知识,从而帮助其计划并管理其所在区域的灾难。詹宁斯灾难护理管理模式中包含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灾前期)、第二阶段(灾难期)、第三阶段(灾后期)、第四阶段(评价期),前三阶段的实施情况会影响到最后一个阶段具体结果。rn 詹宁斯灾难护理管理模式有其独特的地方,可供在探究适应于中国国情的灾难护理管理模式以及护理人员灾难救护能力建设时讨论与借鉴。提出要有独立的评价期设置,注重对资源与风险的全面分析与评价,强调社会其他组织的协作与参与性。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灾难护理的概念,其次分析了国内外灾难护理教育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灾难护理教育的内容及方式,虽然中国灾难护理起步较晚,但己逐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由于目前中国尚未将灾难护理作为高等护理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缺少以灾难护理为主题的继续教育项目,且存在教学培训内容、教学方式稍显单一等缺点,在校护生和己工作护理人员的灾难护理相关知识、应对突发灾难的能力尚待进一步加强。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灾难医学的特点,其次提出了建立灾难护理学教育体系;强化灾害护理的协作网络等发展中国灾难护理专业的建议,急诊专业护士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所受灾难护理教育及工作地点的特殊性,在灾难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担负着灾难救援、教育、培训、科研等任务,对中国医学救援事业必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认识灾难事故的特点,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快速急救能力,发挥高效合理的救援作用。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灾害及灾害护理的定义,其次分析了灾区伤情特点,然后介绍了中国灾害护理教育现状,中国目前尚无相应的灾害护理学学术组织,灾害护理学教育培训体系还是空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均未涉及灾害护理学内容等,指出应加强灾害救援医学业务理论、操作技能等培训。
  • 摘要:挤压伤与挤压综合征是灾害发生时最常见的疾病,是由于挤压对人造成的直接损害,它引起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可造成病人终身残疾甚至威胁生命。因为挤压伤的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突出,所以在救治此类病人时,必须迅速做出科学的分析,正确的判断,保证病人得到及时诊治,并进行心理、并发症的护理,全面提高人们在面对灾害到来时的救治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非急危重症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需求情况,为建立和培训专业灾害护理队伍提供参考数据.rn 方法:在大型三甲医院进行抽样.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使用自制的《灾害护理相关知识认知及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共采集抽样106份,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rn 结果:60.4%的非急危重症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相关知识认知不足,84.0%的护理人员有需求参加灾害护理相关知识培训.rn 结论:灾害护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临床护士中接触者多为急危重症相关科室人员,其他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有限,应广泛开展灾害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满足非急危重症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普及灾害教育和扩大灾害护理队伍.
  • 摘要:本文介绍了急诊室于2013年10月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结合ABC分类法,对集中统一分配的外勤服务项目进行优先等级的区分,急诊外勤服务项目紧迫程度ABC分类具体步骤:梳理汇总急诊室外勤服务项目并列表,由科内质控护士和主管医生共12名成员组成专家组,利用德尔菲法选出最紧急、较紧急、一般三类外勤项目,然后制作查检表,通过回顾性调查、现场查检等方法最终确定各类别的相应项目内容。结果表明,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集中管理模式下急诊就诊量24516人次,急诊外勤服务项目总量7382人次,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集中管理结合ABC分类法模式下急诊就诊量25976人次,急诊外勤服务项目总量7492人次。ABC分类法合理区分外勤服务优先次序,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急诊外勤服务项目ABC分类,统一规范执行标准。集中管理模式结合ABC分类法,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通过集中管理结合ABC分类法对急诊室外勤服务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明显提高土作效率,优化急诊医疗服务资源。清晰的土作程序,标准的土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内部和外部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本院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灾害救护知识、技能的掌握现况及需求,为提高护理人员自救、互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供有效依据,结果表明,护理人员的灾害护理知识有待加强,护理人员应对灾害自我效能水平高。
  • 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旨在对曾参与汉川地震救援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灾难救护心理培训需求,为制定相应培训策略,提高医务人员心理救援能力提供依据,并指出在当前国内灾害医学教育还未完全普及,相关灾难心理培训无模式可循的基础上,通过对参与过灾难救援医护人员心理培训需求的调查,希望为医护人员进行灾难救护心理培训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积极探索灾难救援心理培训的最佳模式。加强对灾难救护医护人员心理素质的培训,可以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承受能力。
  • 摘要:本文阐述了医院应用运用情景模拟技术进行了多次医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演练的流程以及效果,结果说明,医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使用情景模拟技术能大大提高演练效果,通过演练,使医院进一步规范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指挥体系的建设,达到了培训目的。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灾害的概念,其次介绍了灾害发生时对心理干预的需求,然后介绍了灾害救援中的护理人员职责、素质要求等,介绍了灾后护理人员对伤员实施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灾后心理重建的重要内容,应贯穿灾害护理各阶段。灾后伤病员的心理创伤往往首先体现在躯体的不适,护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观察到伤病员的心理及身体变化。护理人员若掌握科学的心理护理知识,学习简易、有效、快捷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生命救护的同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将不会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而现在中国护理人员对心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待于大大加强,尤其是在重大灾难发生时的特殊时期。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灾难护理特性,工作环境艰苦且必要设备匮乏;土作量大且复杂同时队伍缺乏统一管理等,其次介绍了临床护士应具备的身体、心理等灾难救护素质,中国临床护士对灾难护理的准备不足,其相关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函须对临床护士进行灾难护理的相关培训,应重视对临床护士开展灾难护理教育。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项目的,其次介绍了护理人员接受PTC培训的现状,然后分析了灾害护理学在灾害救援医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知识的缺乏,护理人员接受PTC培训的正能量作用。
  • 摘要:突发性大规模群体性创伤的急救有别于中小规模,需要针对伤员多、伤情重、急救资源需要量大和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构建急救预案流程和相应的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抢救伤员生命,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此次救治中,结合实际救治工作,先后对预案中的组织结构、抢救治疗、训练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完善,既收到了明显的近期效果,又为未来突发事件的救治积累了可贵经验。
  • 摘要:目的:研究为实现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所采取的护理措施。rn 方法:325例危重患者,年龄2-90岁;男168例,女157例。神志清醒者155例,昏迷患者116例。带气管插管患者90例,气管切开者188例。带胸腔引流管152例,腹腔引流管191例,头部引流管98例,动静脉留置管163例。从人、机、物、法、环几个方面分析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高危风险因素。转运前评估病情,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协调好相关部门。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转运后进行详细的交接。rn 结果:512例危重患者转运前均进行充分的转运前评估与准备,运送人员均经过安全转运的培训并工作两年以上,对于一些特危重的病人由高级责任医生及护士转运。转运途中患者没有出现死亡、心跳呼吸骤停、意外脱管、坠床等并发症和意外事故。rn 结论:危重病人的院内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充分转运前的评估准备途中监测是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只有做好以上各项工作,才能保证危重患者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科室。
  • 摘要:本文介绍了合理及时的营养支持对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的时间必须依临床情况而定。EN比PN有明显的优点。除了价格低廉,并发症发生率低外,胃肠内途径最接近人体的生理过程,可有效预防肠功能衰竭的发生。EN比EP可明显改善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减低高代谢对损伤的应答和保护肠道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对危重患者早期应用EN是安全的,也是有效的。营养治疗的效果最好靠重复评价患者对营养支持的反应来评定。体格过大、过小或高龄患者对过度喂养表现得更为敏感。合理的营养支持基于对危重患者正确的营养评价。完全的营养评价,包括患者的饮食营养调查、人体测量和临床生化检查,是最好的认识患者营养状态的指标和治疗营养不良的土具。危重患者REE可用间接测热仪(代谢车)测定。总之,在对危重患者实施营养支持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危重患者最佳的营养支持途径应为TEN,其次为EN联合PN,最后为TPN;对急性重症及代谢紊乱的患者不宜过早给予营养,以免使正常的营养物质转变成代谢性毒物;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时,很容易引起过度喂养,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主要表现,情景再现、睡眠障碍等,其次介绍了暗示、激励、应用社会支持等加强心理干预服务的主要措施。
  • 摘要:灾害突然发生后,对护理人员有一个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在大批的伤员中进行验伤分类,准确判断病情,还要对伤员进行安全转运,填写一些伤残记录,流行病监测报告等。此外,护理人员还担负着传染病预防,心理健康教育等土作。对于国内的灾害护理教育,要开展本土化教学方式,确定教育开展目标人群,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普及灾害护理学救援知识,模拟灾难救护训练。
  • 摘要:目前人们还无法准确、全面防止灾难的发生,却能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逃生教育,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的发生.面对这一紧迫而又长期的系统课题,学校体育教育责无旁贷.rn 重大性灾难事故现场混乱,伤员数量大,伤情复杂,重伤、轻伤混在一起,时间紧、任务重,第一批伤员还没有处理完毕,第二、三批又己经到达,等待处理。因此,要提高伤员的救治效果,必须做好伤员分类与转送土作。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办法:成立分类小组;加强协调,维持现场秩序;加强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分类、转送方式;简化分类方法,明确转送重点;按伤情的轻重缓急,突出分类、转送重点。rn 当人们碰到紧急情况时,有无应急知识,能否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往往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生存。学生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自救能力有限,开设灾难逃生教育更显得重要。为减少或者防备灾难对学生身体、心理伤害,必然要通过相应的教育让他们掌握灾难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应对方式等,灾难逃生教育是增强个体生存能力的教育。人的生命权是人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人的生命安企能够得到保障,其他权利才能得到更好维护。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的口号是“学会生存”,这表明生存能力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
  •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过程,准确迅速的分诊和早期的干预,初步进行急救评估与处理,采用患者主观描述与客观表现相结合的疼痛阶梯评分法进行评估,并进行镇痛处理。对血压和心率进行控制及监测,转运途中进行CT和心脏B超检查的护理,此外,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根据本科对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总结出:加强培训,让科室的医护人员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主动脉夹层的相关知识,明确诊治和护理重点,对于剧烈的无明确原因的胸痛提高警惕,提升分诊级别,缩短诊治时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和疼痛。加强医护沟通,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利用药物的协同作用控制患者的血压心率在理想水平,并注意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加强对疼痛的认识,转变疼痛护理观念,尽可能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针对性处理因压力而出现的应激现象。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让患者获得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谨慎处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转运,转运前严格评估,预见可能的问题,进行早期干预,做好知情同意,与相关科室进行联系协调。转运途中加强观察,遇有病情变化,合理应变,及时处理。
  • 摘要: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是本科常见急性症,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者,需紧急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机辅助呼吸治疗.2例此类患者在撤机并拔管后出现急性喉头水肿,急性喉头水肿是经口气管插管的主要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对出现该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发病率,缩短病程.
  • 摘要:ICU(Intensive Care Unit 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实行封闭的管理体制,由于其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容易在与患者家属沟通的过程中产生护患纠纷.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护患纠纷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护士与其在工作中接触的一切人员之间的关系,即护患关系.由于ICU实行封闭的管理体制,患者入住ICU病房以后,与家属隔离,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压力和恐惧,使患者家属感受的压力比患者更为强烈.当家属某些需求与护理管理制度相冲突,得不到专业人员的及时解释时,易引发医疗纠纷.本文从护士与家属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ICU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 摘要:护理工作是灾害医疗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害护理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心理护理,急救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非语言交流的沟通,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等能力。要加强重视,组织成立灾害护理的职能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灾害护理教育;加强国际间灾害护理学的交流。
  • 摘要: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测量汶川地震5年后18-60岁幸存者的心理弹性状况并探索其相关因素。rn 方法:本文在遭受地震打击最严重的北川地区选取5个重建社区居民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实施研究。研究对象为因地震移居重建社区的18-60岁幸存者。研究工具有4个部分组成:社会人口学资料和地震暴露程度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收回有效问卷495份。采用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是37.14(SD=11.21),其中研究对象47.5%为男性,80.6%婚姻状况为在婚,17%地震中受伤并接受住院治疗,30.3%有一名或多名家庭成员在地震中死亡。心理弹性平均得分是59.54(SD=12.48),与相关研究相比,得分较低。研究发现男性幸存者得分较女性高。单身幸存者比在婚幸存者高。内控性得分高的幸存者心理弹性较高,主观社会支持度和社会支持获取方式都与心理弹性相关。rn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发生5年后幸存者的心理弹性相对较低。应通过对幸存者的内控性心理源,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获取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弹性,尤其是女性幸存者和在婚或离异幸存者的心理弹性更应该加强。
  • 摘要:目的:探究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皮瓣移植术后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发生烦躁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及避免烦躁发生率提供建设性的护理指导.rn 方法:2012年4月~2012年8月之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手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的100例口腔科皮瓣患者其中包括游离前臂皮瓣转移修复术、带蒂血管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术、带蒂血管腓骨肌瓣转移修复术、游离背阔肌瓣转移修复术、带蒂颏部岛状瓣修复术及复合游离皮瓣转移修复术,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rn 结果:10例烦躁患者9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4例皮瓣坏死的患者、2例感染患者均发生术后烦躁,烦躁患者一般于手术后第3~6天发生烦躁.rn 结论:口腔科皮瓣移植修复患者术后入重症监护室发生烦躁的影响因素有个体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及感染,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相应的专科护理工作内容,减少及避免皮瓣患者术后入监护室发生烦躁的概率.
  • 摘要:目的:总结30例重度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经验.rn 方法:通过对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心理、饮食、皮肤、口鼻腔以及对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静脉丙种球蛋白等药物使用的护理,并观察临床护理效果.rn 结果:原本组患者中口腔牙龈出血18例、鼻腔黏膜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2例,这些出血的皮肤、口腔黏膜、鼻腔黏膜均未发生感染,消化道出血及时控制,无一例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30例重度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均治疗康复出院.rn 结论:重度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除了积极的治疗外,系统科学的护理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有效的护理,能够减轻出血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疗程,促进患儿康复.
  • 摘要:目的:针对NSICU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可能继发的肺部感染进行预防及护理.rn 方法:对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住院的昏迷并进行气管切开1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本组147例患者,重度颅脑外78例,脑出血69例,其中发生肺部感染55例,经积极治疗、加强护理,感染均得到控制.rn 结论: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存在多方面的肺部感染易感因素:1.由于气管切开使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细菌更容易进入并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2.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解剖功能.声门与气囊之间形成一死腔,常有大量的分泌物潴留于此,形成隐匿病灶;3.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失去了保持生理湿化的屏障;4.频繁吸痰则增加了导管对局部气管的刺激和损伤,增加细菌侵入下呼吸道的机会;5.雾化吸入过频增加肺部感染则因雾化器装置本身可能带菌,或者过频使用,消毒不严格,易引起交叉感染.因此,对于NICU中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进行加强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也能起到加强治疗效果,促进其转归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微量泵静脉推注盐酸尼卡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rn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收缩压约180mmHg,舒张压约100mmHg,且口服降压药效果不明显),分别用盐酸尼卡地平微量泵静脉推注治疗,初始剂量均为3μg/(kg·min),观察给药即刻: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70min,80min,到180min,分别记录相应血压和心率.rn 结果:60例用药前收缩压为180mmHg,用药20分钟后有6例患者血压即开始下降,增加剂量为6μg/(kg·min),40分钟后有12例患者血压开始下降,继续增加剂量为12μg/(kg·min),60分钟剩余血压均有下降.维持收缩压为145mmHg 左右并可维持1-2小时,且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副作用:只有1例患者出现面色潮红,2例患者心率增快(>100次/分).rn 结论:静脉推注盐酸尼卡地平能平稳、有效、安全地控制血压,有效地减少了再出血的发生率.
  • 摘要:随着世界灾害与局部战争的日益增多,军队护理人员作为医学救援的中坚力量,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实用而优秀的军队护理救援人员的关键一环是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因此,针对作为军队护理专业必修课之一的《野战护理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课程更名为《野战与灾害护理学》,因为它与《灾害护理学》在研究范畴和领域上有诸多交叉和融合.《灾害护理学》在某些方面是《野战护理学》的拓展,而《野战护理学》又是其在某些特殊领域的补充.第二,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更贴近实战和实用,更符合军队护理人员平时救助灾难和战时救助伤员的双重使命.三,课程内容有所扩充,包括救援组织管理、救护技能、救援中的伦理问题、心理问题、特殊环境战场救护等。第四,教学总课时较原来有所增加,课时分配中救援实践课比例增加50%。第五,考核评价中重视学生救援实践的参与度、熟练度、合作性、灵活性,理论、实践表现分数比例为1:1。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