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茶壳

油茶壳

油茶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1906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今日科苑、农业机械学报、福建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2005北京国际油脂研讨会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等;油茶壳的相关文献由443位作者贡献,包括管天球、夏海岸、张令等。

油茶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1906 占比:99.91%

总计:91991篇

油茶壳—发文趋势图

油茶壳

-研究学者

  • 管天球
  • 夏海岸
  • 张令
  • 章磊
  • 刘建平
  • 周建斌
  • 安佳欢
  • 杨青
  • 胡红
  • 范方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文俊; 邓海平; 刘丹; 石燕; 冮洁
    • 摘要: 采用添加了不同比例油茶壳的配方栽培富硒香菇。对样品中蛋白质、硒、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样品中分别检测出17种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富硒香菇子实体的硒含量比CK提高了28.31~40.95倍,且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及AAS、CS、RAA、EAAI、NI、BV值均随油茶壳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油茶壳栽培富硒香菇,可以较好提高香菇的营养价值。
    • 王璐馨; 沈建福
    • 摘要: 目的:探究油茶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判断其抑制类型,初步探究其抑制机理,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测定。方法:分别以L-酪氨酸与L-多巴(L-DOPA)为底物,测定油茶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活性与二酚酶活性的抑制效果,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探究其抑制机理,并测定油茶壳提取物中的总多酚和黄酮含量。结果:油茶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IC50分别为0.0711 mg/mL、0.2199 mg/mL,对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IS为10.7487 mg/mL。油茶壳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为30.22% ±1.02%,黄酮含量为13.52% ±0.24%。结论:油茶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与二酚酶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总多酚、黄酮可能是油茶壳提取物发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作用的主要物质。
    • 薛晨光; 冮洁; 邓海平; 潘玲; 宋文俊; 杨新鹏; 关颖贤
    • 摘要: 在栽培基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油茶壳作为基质,并结合富硒、富锌栽培香菇,对其营养品质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比例的油茶壳结合富硒、富锌栽培,可以提高香菇的营养品质。当油茶壳添加比例为60%时,富锌香菇的蛋白质、多糖、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31.71%、5.60%、6.79%,比CK提高了88.08%、69.18%、21.47%;富硒香菇的蛋白质、多糖、灰分含量分别为27.46%、4.82%、6.22%,比CK提高了62.87%、45.62%、11.27%。油茶壳结合富硒栽培可以明显提高香菇的硒、锌元素含量,当油茶壳比例为60%时,香菇的硒含量高达165.58mg/kg,锌含量为105.07mg/kg。对油茶壳栽培的富硒、富锌香菇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富硒和富锌香菇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在油茶壳添加比例为6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0.68%和21.88%,比CK提高了47.39%和48.19%;富硒、富锌栽培可以提高香菇蛋白质营养价值,使香菇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更接近FAO/WHO的必需氨基酸模式;采用油茶壳栽培香菇可以提高香菇呈味氨基酸含量。本研究为油茶壳基质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和富锌、富硒香菇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 巫丹; 范方宇; 赵国瑜; 周崇银
    • 摘要: 废弃油茶壳采用水热炭化-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炭比2.43∶1,活化温度816°C,活化时间122 min,此时碘吸附值为2695.71 mg/g,质量产率为30.40%。利用元素分析、工业分析、Boehm滴定、FTIR、SEM、BET分析活性炭特性。结果表明,活性炭C含量高,脱水、脱羧、脱甲基反应剧烈,但仍保留少量含氧官能团。SEM可见水热炭有微炭球生产,活性炭产生大量孔隙,比表面积较小,为20.59 m^(2)/g;活性炭以微孔为主,比表面积为1573.65 m^(2)/g,微孔占比80.55%;平均孔径为1.30 nm,总孔容为1.02 m^(3)/g,微孔占总孔容的58.63%。
    • 李晗; 杨威岭; 杨宗玲; 范方宇; 王昌命
    • 摘要: 为充分利用油茶壳资源,研究分别采用醋酸法和碱法提取油茶壳木质素,并对其基本成分、理化性质和结构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醋酸木质素(91.87%)纯度略微低于碱木质素(93.37%);且醋酸木质素中[C]和固定碳含量较高.两种木质素抗氧化力远大于油茶壳粗膳食纤维;与碱木质素相比,醋酸木质素持水力、溶胀力分别增加了59.49%、55.36%,饱和与不饱和脂肪结合力分别增加了5.06%、2.24%,DPPH自由基清除力增加了10.50%,吸湿率降低了28.14%.紫外和红外光谱谱图可知,醋酸木质素和碱木质素主要由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组成;醋酸木质素中愈创木基含量更高,碱木质素中紫丁香基含量更高.热重分析可知,醋酸木质素热稳定性高于碱木质素,更适于高温耐热材料的制备.
    • 刘润清; 邢明明; 黄继明
    • 摘要: 以废弃生物质油茶壳为原料,在经过一系列炭化、磺化后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炭基固体酸催化剂(C-SO3H),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温度和浓度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对催化剂及其催化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催化效率、催化机理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浸渍比1:1、浸渍浓度2 mol/L、炭化温度700°C、磺化温度160°C;催化PET的最大的转化率和BHET回收率分别为95%和68%;催化剂微观呈现无定型炭结构,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醇解反应产物为单体BHET.
    • 苏靖程; 李晗; 范方宇; 史丹丹
    • 摘要: 研究以油茶壳水热炭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油茶壳活性炭,研究了油茶壳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西番莲废水色素吸附率的影响.通过研究活性炭对废水色素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与热力学性质,分析活性炭吸附特性.结果 表明,油茶壳活性炭对废水色素的吸附率随活性炭的增加,先增大后趋于平衡;吸附时间和温度有助于色素的吸附.油茶壳活性炭添加量0.06 g/10 mL时,废水色素吸附360 min趋于饱和,30,40,50°C对应平衡吸附率分别为74.41%,83.11%,83.89%.油茶壳活性炭对废水色素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吸附等温线采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较好(R2>0.82).活性炭对废水色素吸附的焓变AH和熵变AS分别为6.5662×103 J/mol、17.725 J/(mol·K),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
    • 刘大宏; 邓爱华; 钱雪春; 汪文; 曾卓
    • 摘要: 以油茶壳为原料,通过高温碳化、磷酸活化法制备油茶壳活性炭.以亚甲基蓝和碘为吸附指标,检测制备的油茶壳活性炭的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油茶壳活性炭用量、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水体中重金属铅的吸附规律;然后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油茶壳活性炭对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最佳吸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制备的油茶壳活性炭达到国家一级活性炭标准,控制水体pH为7、吸附温度40°C、吸附时间120 min、活性炭用量2.5 g下,油茶壳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量为54.26 mg/L.油茶壳活性炭可用于废水中重金属治理.
    • 周园芳; 欧阳少波; 熊道陵; 张彩霞; 薛茹萍; 王君
    • 摘要: 安全处理油茶壳并将其转化为生物燃料回收能源,对于实现油茶壳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油茶壳与低阶煤共热解特性以及共热解过程存在协同效应,利用热重分析法对油茶壳热解过程中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进行相关研究,并采用热重分析实验考察不同升温速率(5°C/min、10°C/min、15°C/min和20°C/min)下油茶壳的热失重特性曲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失重曲线向高温方向偏移,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失重速率曲线上失重峰峰值温度也明显存在向高温偏移现象.利用Friedman(FM)、Ozawa-Flynn-Wall(OFW)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该3种等转化率法模型对热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进行计算.3种模型计算所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变化趋势相同,均随转化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利用OFW模型对热力学函数进行计算,结果发现,随转化率的增加,指前因子(A)、焓变(ΔH)和熵变(ΔS)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在等转化率的情况下ΔH和ΔS随升温速率的加快稍有降低;吉布斯自由能(ΔG)的变化随转化率的增加并不明显且稍有降低,但在相同转化率时,ΔG与升温速率呈正相关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