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3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30307篇;相关期刊454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护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2014年尘肺病预防与治疗国际研讨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等;标本采集的相关文献由396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奕志、吕林、林晓峰等。

标本采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3 占比:0.81%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0307 占比:99.16%

总计:131405篇

标本采集—发文趋势图

标本采集

-研究学者

  • 刘奕志
  • 吕林
  • 林晓峰
  • 罗燕
  • 张春霖
  • 胥振国
  • 蔡玉华
  • 李萍
  • 张笑凯
  • 王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丽娜; 叶祖兴; 何林璞
    • 摘要: 目的探讨加强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0例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输血患者进行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2月),按非同周期法分为观察组(n=100,2019年1—12月,采用常规输血检验质量管理)、对照组(n=100,2020年1—12月,采用优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质量控制评分、输血满意度、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结果(1)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4.00%)低于对照组(15.00%),χ^(2)=7.0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输血质量控制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观察组(1.00%)低于对照组(10.00%),χ^(2)=7.7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过程中加强血站及输血科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亦可提高输血质控评分。
    • 潘靓; 王君霞; 向佳; 孟珈羽; 李静; 钟雅婷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式尿液收集袋在女婴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的92例女婴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12月入院的4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6月入院的4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尿液收集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式尿液收集袋。观察两组在进行标本采集过程中使用的收集袋个数、平均留取标本时间、标本被大便污染次数、采集过程中尿袋松动的次数和一次性采集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在采集过程中平均使用收集袋个数、平均留取标本时间、标本被大便污染的次数、采集过程中尿袋松动次数低于对照组,而一次性采集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尿液收集袋使用便捷、节约成本、采集成功率高、护士工作量减轻,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及家属、医生的满意度。
    • 刘金金; 王辰; 郑妍丽; 王言言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护士的工作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对14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护士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2个主题、7个亚主题。主题1正性体验,包括职业责任感增强、职业成就感和价值感强化、社会支持带来安全感、工作能力和自信提升、同理心提高;主题2负性体验,包括工作压力大、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管理者应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重视护士的心理疏导,同时积极动员护士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时消除护士负性情绪,提高护士的应对能力。
    • 许辉
    • 摘要: 雄性动物据媒体报道,英国的一个科研小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五家著名自然博物馆大约250万个动物标本中,雄性占多数。这些标本最早的来自1751年,最新的来自2018年,他们只研究了标本超过100个的物种,以便减少可能的偶尔因素。在这些标本中,鸟类占49%,哺乳动物占15%,雄性鸟类标本占60%,雄性哺乳动物标本占52%。这种现象可能至少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标本采集者可能对雄性动物有偏好,另一种原因可能是雄性动物本身足够吸引采集者。
    • 王珺晖; 赵连瑞
    • 摘要: 科研与教学中,标本(以地质/岩石标本为例)的采集、管理、分析是科研教学终端重要环节,采集阶段数据收集整理是整个环节的重点。采用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与物联网和数据库相结合,构建基于电子标签的地质标本记录和管理系统,在保证标本实物与数据之间实现唯一的一一对应关系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海量的原始数据搜集,归档整理功能。为随后的科研教学工作以及长期的标本管理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 张元元; 黄华; 金婷; 赵慧子; 彭昕
    • 摘要: 目的提高病区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方法以儿童血液肿瘤2个病区3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针对静脉血标本退回率为0.95%(53/5594)的问题,采取ADDIE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与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督导。设定改进目标为血标本退回率降至0.49%。结果干预后血标本退回率为0.32%(37/11527),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护士血标本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护士对培训满意度为91.18%~100.00%。结论运用ADDIE模型进行培训与督导,可有效提高护士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
    • 王春燕; 李惠英; 项少南
    • 摘要: 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医院整体综合实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相关工作中。本文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提出提升质量控制效果的方法。重点关注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检验问题的出现概率,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诊断依据。
    • 韩捷思
    • 摘要: 目的 分析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系统中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采集的1815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所有样本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完成核酸检测,统计其阳性检出率,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15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的检测总阳性率为13.06%;流感样病例分年龄段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5~35岁、35岁及以上、14岁及以下;采样时间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发病、采样与送检的时间间隔时间越短,阳性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感样病例年龄(OR=1.064,95%CI:0.968~1.354)、采样时间(OR=1.342,95%CI:0.975~1.659)、采样至送检时间(OR=1.476,95%CI:1.362~1.603)为流感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结论 流感样病例的年龄、采样时间、采样至送检时间可影响其流感阳性检出率。
    • 李倩; 王如意; 李晓霞; 倪梅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医学检验中会对于血液细胞检验造成影响的因素,并探讨采用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对于此类影响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行全血细胞分析患者20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我院自2019年7月起施行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选取的1000例全血细胞分析患者设为实施前组,基于实施前组中分析的影响检验质量因素进行统计,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与质控方案,将2019年7月-2021年1月选取的1000例全血细胞分析患者设为实施后组,对比施行前后检验工作有效率、标本采集合格率、标本转运时间、室内质控检验合格率几个方面数据。结果:检验结束后,在检验工作有效率、标本采集合格率方面,实施后组的检验工作有效率、标本采集合格率数据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在标本转运时间、室内质控检验合格率方面,实施后组的标本转运时间、室内质控检验合格率数据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对于血液细胞检验主要造成影响的因素在标本采集、标本转运、室内质控三个环节,采用质量管理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检验工作有效率,减少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情况,增加室内质控检验合格率,简化转运环节,减少标本转运时间,提升总体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 沈健; 王韬; 单强; 刘中民
    •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研讨方舱医院收治轻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标准进行思考探究轻症患者的治愈标准.方法 通过标本采集标准化培训、提高试剂盒质控、核酸检测做为初筛标准,增加抗原抗体检测明确性质、做好出院患者随访等方式减少核酸假阴性可能,提高治愈标准.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对于提高轻症患者的治愈标准存在明显意义.结论 相较于重症、危重症或者普通型患者,方舱医院的轻症患者的出院标准不妨更为严格一些,并需要进一步明确出院后的强制居家隔离要求,特别是增加出院后的核酸复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