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医学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05-24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

会议文集:中华医学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收集了80例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结果明显不符合的病例,结合病史、其他实验数据和最后的临床诊断分析探讨CRP和WBC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rn 方法:芬兰ORION公司的仪器和试剂测CRP,同时用美国雅培3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WBC以≥10.1×10 9以上,CRP以≥15mg/L作为入选分析病例。查肝肾功能、白蛋白、总蛋白,并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和最后诊断结论,病人痊愈或出院前再复测一次CRP和WBC,以了解正常状态下基础水平便于比较分析。rn 结果:WBC增高而CRP正常的10例检测结果:WBC(10.1-15)×10 /L6例,(15.1~16.5)× 1/L4例,CRP均<1Omg/L。初诊为肺炎6例、急性胆囊炎2例支气管炎2例。肝功能检测结果8例显示肝功能损害ALT65-135单位,平均85单位。总蛋白(45~51)g/L,白蛋白(20~30)g/L,其余人肝功能结果正常。CRP增高而WBC正常的70例检测结果:CRP(30-45)mg/L 18例,(46~80) mg/L 14例,(81~150) mg/L 16例,(151~200)mg/L2例。20例WBC均在正常范围(5.6~9.8)×10/L。治疗结束后复测WBC和CRP两项指标,WBC在4.6-6.2×109/L均在正常范围,CRP仍为<1Om~L。70例在炎症应激状况下CRP增高WBC仍在正常范围的原因分类:10例为原因不明的基础白细胞低,其中4例服用抗甲状腺药,6例用退烧药物,以上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均可导致WBC减少,另20例80岁以上男性虽然基础WBC水平在(4.0~4.1)×10 9/L之间,可能为老年病人反应性差所致。rn 结论:本文WBC增高、CRP正常的炎症病例中,经肝功能检测发现了8例肝功能损害病人。因此有肝功能损害的病人,在炎症的情况下CRP生成的量往往要比肝功能正常的人明显偏低。这种偏低的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特别是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或反应性较差的病人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 摘要:本文通过1例贫血患者的诊断来分析形态学检查的重要意义。该患者于2009年12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面色苍白,伴活动后胸闷、憋气,且症状逐渐加重,作骨髓穿刺检查,临床医生初步骨髓阅片,骨髓增生尚可,但红系增生不良,结合以上病史及化验检查,诊断考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但是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该患者的症状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不符合的情况,对不符合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对认为该病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理由、特点进行了论述。
  • 摘要:目的: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宁夏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现状,我们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内容,以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全区临床实验室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rn 方法:设计了统一的宁夏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现状调查表,通过邮寄方式发送至调查对象,要求其认真、如实填写后寄回,内容填写完整的为合格调查表。并将合格调查表按调查内容分类进行汇总、统计分析。rn 结果:实验室基本情况:调查的临床实验室所在医疗机构中,二级以上的72家占调查总数的96%,其中三级甲等4家。75家临床实验室共有检验人员676人,男女比例1:2。检验人员占所在医疗机构总人数比例1.8%-14.3%,平均3.4%。调查的临床实验室面积20-1600m2不等,平均198m2。各实验室拥有诊断仪器设备情况不同;继续教育和科研情况:调查的临床实验室近两年共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1篇(0.45篇/人)。每年都有学术论文发表的实验室占40%。科研工作状况参差不齐,只有少数实验室(5.3%)申请到了科研课题立项,大多实验室(61.3%)每年能够开展新的检测项目。生物安全管理:调查的临床实验室97%以上按照国家、自治区相关规定建立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并按照规定对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生物安全培训。超过半数以上的实验室没有达到要求的防护水平和防病菌能力;实验室管理:质量环境、登记记录等方面较薄弱,室间质评大多符合标准。rn 结论:加强临床实验室与临床诊疗工作的联系有利于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实验报告的质量,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控制范围应涉及标本检验的全过程,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使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这些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使检测结果始终保持可靠。
  • 摘要:将医学实验室流转时间(TAT)检验前、检验中与检验后三个环节的主要改进措施进行了论述,对TAT进行分类管理和持续改进。检验前:实现检验科LIS系统安装与使用,并在住院部全面启用带有收费信息检验条形码;检验中:工作人员提前到岗完成标本前处理;开通双向通讯功能;临床生化与免疫标本分开;检验后:高年资检验人员担当检验工作,并开通院内的HIS-LIS系统。从目前我实验室TAT运行管理现状看,检测报告所需TAT离儿科临床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沟通,希望外检公司通过增加取标本频次和调整外检项目检测时间加以解决。并在病区和门诊检验报告领取处,增加网络打印点,可缩短报告TAT。
  • 摘要:目的:检测和分析1例患有原发性闭经伴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copynumber variations,CNVs),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rn 方法:病例资料:女,19岁,身高153 cm,43kg,体重指数18.4 kg/m2。表现为原发性闭经,轻微的上唇和乳晕周多毛,痔疮,乳房发育差。超声检测均提示始基子宫,双侧附件区、肾脏、输尿管、膀胱和肾上腺未见异常。激素检测显示睾酮水平升高。研究方法:应用G显带染色体分析技术对患者进行常规核型分析,array-CGH芯片对患者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和分析,实时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验证array-CGH芯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rn 结果:常规G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患者的核型无异常。Array-CGH芯片检测发现患者存在22个亚显微CNVs,其中8个CNVs与国际良性CNVs数据库Database of Genomic Variants中的CNVs相重叠,可能是良性CNVs;剩余14个CNVs与Database of Genomic Variants及国际病理性CNVs数据库DECIPHER中的CNVs均有重叠,被认为是性质小明的CNVs。通过基因功能分析发现,14个性质不明的CNVs中的13个CNVs并不含有与原发性闭经及高雄激素血症相关的基因;剩余的1个CNVs,即del (4) (q13.2)(70183990-70264889),含有UGT2828基因。此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苷酸基转移酶(Uridinediphospho-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UGT)家族。UGT能够催化内源性和外源性疏水分子转化成葡萄糖醛酸苷衍生物,在类同醇激素的功能和代谢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UGT2828蛋白分为三型:Ⅰ型和Ⅱ型UGT2828蛋白共表达于肝脏、乳腺和LNCaP细胞系,Ⅲ型UGT2828蛋白分布于人类大多数外周组织。Ⅰ型UGT2828蛋白与C19和C18类固醇激素如睾酮、雄酮、雌二醇等都能结合,与类固醇激素的功能和代谢密切相关。一方面,Ⅰ型UGT2828蛋白表达于核周膜,在类固醇激素入核之前,通过与类固醇激素结合,调节类固醇激素与受体的结合率,影响激素反应。另一方面,肝脏中的I型UGT2828蛋白有利于清除血液循环中的类固醇激素,乳腺组织中I型UGT2828蛋白涉及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失活。UGT2828基因的缺失可能与原发性闭经等异常表型相关,可能的机制如下:UGT2828基因的缺失导致睾酮葡萄昔酸化减少以及清除减少,睾酮水平升高。高睾酮血症可引起女性雄性化,如脸部多毛、痤疮、乳房发育差,并可能导致米勒管发育不良,形成始基子宫,出现原发性闭经。rn 结论:UGT2828基因的缺失可能与高雄激素血症及原发性闭经相关。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相比,array-CGH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和高准确性等优点,有利于致病基因的发掘。
  • 摘要:目的:将本院1例脑脊液中检测HIV阳性患者做一报告。rn 方法:三大常规检查:五分类血细胞分析白细胞(WBC)5. 8×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39×109/L,单核细胞0. 39×10’/L,中性粒细胞5.04×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OI×109 /L,尿10A及镜检未见异常:大便为褐色软便,潜血试验:阴性。分析中性粒细胞偏高,淋巴和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其余无异常。脑脊液检查:脑脊液采用腰椎穿刺。(1)细胞学检查外观无色澄清,RBClO×106/L,WBC80×106/L,WBC分类,淋巴细胞0.65%,中性粒细胞0.35%。(2)生化及微生物、免疫学检查:脑脊液生化检查葡萄糖1. 68mmol/L(葡萄糖氧化酶法),蛋白质1.29g/L(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氯化物112.2mmol/L(电极法)。脑脊液蛋白增加,而葡萄糖浓度降低。rn 结果:脑脊液蛋白增加,而葡萄糖浓度降低。这是脑脊液为细菌或病毒感染的表现,即存在中枢系统炎症。浓缩集菌抗酸菌检测及结核菌抗体检测均阴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与TPHA)检查阴性。血液和CSF抗HIV抗体检查阳性,经过上述一系列检查,该患者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HIV感染。rn 结论:对于医务工作者,除了耐心细致与患者沟通外,对于经常发热、乏力不适、不明原因的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临床免疫缺陷出现机会性病原体感染都有必要作AIDS初筛试验,以排除HIV感染的可能;并且医务工作者诊断疾病时实验结果一定结合临床。
  • 摘要:目的:研究表面抗原(HBsAg)对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各项免疫功能的调节。rn 方法:分离30例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中黏附细胞用含有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rhIL-4)和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的第6天,将细胞分为HBsAg组和无HBsAg组,其中HBsAg组加入HBsAg进行诱导,培养第7天收集各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细胞表面标志CD86和CD83分子;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促进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同时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各组DC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rn 结果:HBsAg组培养第7天贴壁细胞比无HBsAg组明显增多。HBsAg组CD83、CD86的表达量分别为18.5%和48.6%,无HBsAg组则分别为11.8%和17.9%(P值均为0.000)。HBsAg组和无HBsAg组的DC对混合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分别为19.8%和6.9% (P-0000)。HBsAg组DC培养上清中IL-12和IL-6的含量分别为110.7 pg/ml和645.9pg/m,而无HBsAg组则分别为38.1pg/ml和1843.4 pg/ml(P值均为0.000)。rn 结论:在CHB患者DC培养过程中,加入HBsAg进行诱导可明显增强患者DC递呈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的能力,同时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亦明显增强;另外,HBsAg还对CHB患者D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进行调节,通过促进IL-12的产生,抑制IL-6的产生,使DC促进Th0向Thl分化的能力增强,促使机体产生强烈的清除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
  • 摘要:目的: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RSV是一个单链RNA病毒,副粘病毒子族Pneumovirinae的成员。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主要引起下呼吸道的感染,导致婴幼儿中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流行。由于母传抗体的不能完全地预防RSV感染的发生,合胞病毒肺炎在出生后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本研究已经表明了IL -6,IL-8,IL - 1A型和RANRES可以由感染RSV的A-549上皮细胞株产生,这些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有较高的水平。rn 方法:我们对从206例就诊患儿身上分离出的野生型RSV进行了培养,根据疾病的严重的程度分为初诊,再就诊和住院。所有206株RSV都是初次培养,其中72株显示增长旺盛,这72个病毒株被二次增值,根据MOI筛选出67 (93%)株可以产生足够浓度病毒的毒株用于研究,29例是院外病人,38例为住院病人(其中5例是ICU病房的病人)。67株病毒被接种到HEp-2和A549细胞中(MOI=0.10)进行培养,在37C,5%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48,60,和72小时,裂解细胞,4C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80℃保存,以便进一步分析。用PCR扩增N-基因的方法证实63例为RSV-A亚型和4例为RSV-B亚型,用ELISA法测定IL- 1alph,IL-6,IL -8和RANTES (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浓度。以RSV A-Iong strain(ATCC# VR-26)做为阳性对照,经过x-线照射的RSV为阴性对照,用定量PCR检测上清液中病毒的浓度。用SA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rn 结果:在各时间点,临床分离出的RSV株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浓度显着高于紫外线照射的RSV对照组(p <0.001)。阳性对照与临床病例分离出来的RSV在各个时间点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浓度是一致的。我们测定了RSV感染的Hep-2和A549细胞株产生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浓度,在培养48,60和72小时(P<0.05)是增加的。从较重的病例中分离出的RSV接种到A549细胞内,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明显地多于较轻的病例分离出的RSV。各个时间段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浓度也有不同。整体分析,接种较重病例分离的RSV的A549细胞可产生较多的RANTES和IL -8(RANTES p=0.02,IL-8 p=0.03)。IL-I和IL -6表现出增加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接种RSV的两种细胞培养60小时时有一个RANTES产生高峰。从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分离出的RSV产生RANTES和IL-8都有明显地增加,在培养48,60和72小时时,来自住院病人的RSV产生RANTES分别是门诊观察病人的4.27,2.71和2.00倍.IL-8浓度分别增加了为3.96,4.07和1.54倍。病毒浓度与各时间段细胞株产生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浓度有相关性,在72小时与IL- 1A型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与IL-6无显着相关性.IL -8和RANTES的浓度与RSV浓度相关性很高,特别是在48和60小时段。在A549细胞株,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浓度和RSV-A浓度有相关性,与RSV-B无相关性。rn 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IL-6,IL-8,IL-IA型和RANRES可以由感染RSV的A-549上皮细胞株产生,这些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有较高的水平。在用人类的肺上皮细胞株(A549)培养时,从严重病例分离出的RSV产生的IL-8和RANTES高于从较轻病例分离出的RSV产生的IL-8和RANTES。这些结果符合最近的观察到的,感染RSV婴儿的疾病严重程度与IL-8和RANTES的浓度升高的水平一致。RANTES是一种缓释的细胞因子,与致病性免疫反应Th-1和Th-2有关。虽然患儿产生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宿主免疫遗传学的差异造成的。尽管如此,由于患儿疾病严重出与病毒数量相关,这种检测细胞因子浓度推测病毒数量的方法可做一种为改良的病毒生长动力学研究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烧伤患者严重感染并发症的诊断和预警方面的价值。rn 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住院的烧伤患者96例,住院期间,烧伤的7ds内,每个患者均做体征检查和感染指标检测。有临床感染症状患者的血样做细菌培养,每份采集血样均进行PCT、CRP水平检测,并测定其血沉、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试验分A、B两组。A组,为感染组,共40名;B组,为对照组,即非感染组,共56人。但其性别年龄、体表烧伤面积(±10%)和时间烧伤(±72h)均与A组相近,B组不做血培养。按照ACCP/SCCM关于SIRS及脓毒症的定义,血清PCT>2.0ng/mL时即可诊断为脓毒症,在脓毒症患者中血清PCT>10ng/mL时提示菌血症。静脉采集血样做培养,并做CRP、PCT、ESR、WBC计数等测定。血清PCT采用免疫荧光法(德国Brahms Diagnostica公司提供)定量测定。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患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PCT检测。PCT正常参考范围,<0.5ng/ml。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测定,CRP正常值为<6mg/l。血沉采用Electa自动分析仪测定:WBC计数采用SysMex SF3000分析仪测定。大豆肉汤和脑心浸液肉汤作为生长培养基,经过24小时,48小时和7天分别转移到巧克力琼脂上,生化试验确定细菌物种。统计学分析所有测定值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rn 结果:40例感染患者血培养分离出的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3例(82.5%),不动细菌属6例(15.0%),枸橼酸菌属1例(2.5%)。观察到脓毒症患者与非脓毒症患者比较,PCT水平显着升高(7.76±5.6 vs0.41±0.79,p<0. 001)。两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ESR无显着性差异。rn 结论:在脓毒症感染诊断方面,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的价值同样不大。ESR是患者体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增高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指标之一。其在区别炎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对ESR与烧伤伴脓毒症病例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未发现烧伤患者中感染病例与非感染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ESR不仅受炎症及感染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刺激下,由肝脏合成。血中CRP水平升高提示有炎症发生或细菌感染。但除感染外,其他一些条件通常也会导致CRP浓度发生较大变化,如外伤、手术、烧伤、组织坏死、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及晚期癌症等。CRP没有特异性,虽它在医院作为常规检测项目,可以在很多疾病诊断上作为辅助判断依据。但在烧伤情况下,即使没有感染存在,由于炎症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烧伤患者CRP可持续高水平存在。烧伤的程度越重,CRP水平越高。本研究证实,烧伤伴脓毒症患者CRP水平与非感染烧伤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增高。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生理性合成的,但在细菌感染患者中,它来源于甲状腺体之外。肝、肺、肾、脂肪和肌肉的实质细胞是脓毒症患者体内循环PCT的主要来源。炎症刺激后3-4小时,PCT即可被检出,14小时达到高峰,可持续24小时,其在血清中的半衰期为22~40 h。多项研究表明,PCT与感染密切相关,PCT对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血清中PCT的平均值在烧伤后第一个小时内增长,并迅速稳定下来。本研究显示,烧伤伴脓毒症患者PCT的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的烧伤患者(7.76±5.6 vs 0.41±0. 79,p<0.001),PCT水平高于0.5ng/ml可高度预测感染。此外,本研究证实,非存活患者PCT水平较存活者高,提示,PCT可作为预后的标志。通过检测PCT水平对烧伤后严重感染及其发症可以进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摘要:目的:讨论其能否作为肾移植术后免疫状态的评估指标,辅助指导临床用药。rn 方法:1材料收集2009年4月至200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肾移植术后43例患者外周血,均为首次肾移植。其中男26例,女17例。肾移植术后常规应用环孢素(CsA)+骁悉(MMF)+强的松。其中包括肾移植术后稳定患者(稳定组,1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患者(感染组,14例)和肾移植术后排斥患者(排斥组,11例)。以健康体检者15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5例。2试验方法:(1)抽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2)半定量RT-PCR检测TNF-α基因mRNA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UVP凝胶图像分析仪。分析扫描各条带,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照,测定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数据包进行分析,TNF-α的表达水平用表示。各组间TNF-α的表达水平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检验水准α=0.05。rn 结果:RT-PCR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肾移植患者单个核细胞TNF-α扩增产物为299 bp,人β-actin为内参,扩增产物为466 bp。感染组、排斥组TNF-α的表达水平高于稳定组,健康对照组低于稳定组。与稳定组相比,感染组和排斥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对照组与稳定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肾移植术后当发生急性排异、感染导致体内免疫功能增强时,患者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Van Riemsdijk等认为移植术后的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高发生率不单纯是一个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问题,而是内源性细胞因子失衡损伤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其中TNF-α就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检测TNF-α和IL-10的基因型有助于设计切实可行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因此,TNF-α可以作为移植术后受者免疫状态的检测指标。
  • 摘要:为了使Sysmex CA-1500血凝仪出现故障报警能很快恢复,不影响正常工作,将我们使用该仪器的过程中出现报警和修复加以总结,供同行借鉴。
  • 摘要:目的:本研究检测7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PT,APTT,TT)和血小板参数(PLT,MPY),探讨其在肝硬化出血倾向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rn 方法:用Svsmex-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K2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德国BE公司半自动血凝仪检测构椽酸钠抗凝血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 。按操作规程2 h内完成测定。rn 结果:结果肝硬化组PT, APTT, TT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测定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可监测出血倾向,对指导临床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判断预后和降低出血风险及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本研究专门评价患者血浆的保存条件与血浆凝血稳定性关系,维持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性质等同于新鲜血浆,保证凝血因子、抗凝物质及纤溶物质的活性在保存期内稳定,旨在做到实验室工作的科学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相一致,给临床以最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持。rn 方法:仪器及试剂采用标准检测系统,仪器为Beckman Coulter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Advance,试剂、质控血浆及耗材均为IL公司配套产品。实验标本来自本院当日患者(年龄18-55岁,男女各半共约30人)的新鲜静脉血,以109 mmo1/L构椽酸钠抗凝,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例为1:9,1 h内分离血浆。rn 结果:混合血浆凝血稳定性与储存温度和时间有一定规律。4℃时,血浆PT可稳定7d,与新鲜血浆PT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血浆APTT极不稳定,与新鲜血浆APTT定值7d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7d后有极差异显著性(P<0.01)。-20℃时,血浆PT、APTT均可稳定20d,与新鲜血浆PT、APTT定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于20d血浆PT、APTT均不稳定,与新鲜血浆PT、APTT定值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通过自制混合血浆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在-20℃条件下,冰冻血浆PT、APTT凝血性质可稳定20d,可适于继续用于凝血因子、抗凝物质及纤溶物质的检测;在-80℃条件下,冰冻血浆PT、APTT凝血性质可稳定至少30d,可适于继续用于凝血因子、抗凝物质及纤溶物质的检测。如果临床实验室配备有-80℃的低温冰箱,用于凝血因子或抗凝物质活性检测的血浆保存是最优条件,且至少可稳定30d。如果只有-20℃普通生物冰箱,用于凝血因子、抗凝物质及纤溶物质检测的血浆保存最多不能超过20d。
  • 摘要: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推出,不仅临床检验项目增加了100%~200%,而临床医师在疾病诊断、疗效判断、临床决策等方面对临床检验的依赖和信赖程度也大幅提高。临床实验室提供的诊断信息约占辅助诊断总信息量的70%。建立实验室与临床科室交流的长效机制,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对于疾病的诊治至关重要。本文着重论述了实验室与临床交流的重要性,并将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 摘要:目的:通过与进口试剂的比较及多中心实验比对,探讨各试剂的性能差异,为提高国产试剂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生产、监管、使用单位提供质量依据。rn 方法:对3种国产试剂GC1, GC2, GC3和2种进口试剂JK的7个项目(GLU, CREA, UA, BUN, TP, ALB, TBIL)进行性能评估。在日立7180生化仪上按照厂家声明设置各项试剂和校准品的测量参数,室内质控均在控的情况下进行各项性能评估包括试剂不精密度、临床可报告范围、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实验。rn 结果:(1)不精密度实验:GC1的7个项目批内不精密度均<1.20%;批间差均<4.75%;天间不精密度ALB、GLU、CREA、UA、BUN均<3.00%,TBIL、TP均<4.90%。GC2的批内不精密度均<1.80%:批间差均<3.6096;天间不精密度TP、ALB、TBIL、CREA、UA均<2. 75%, BUN<7. 40%, GLU<4. 30%。GC3批内不精密度均<1.30%:批间差均<2.53%;天间不精密度TP、ALB、TBIL、GLU、UA、BUN均<3.30%,CREA<3. 50%。JK批内不精密度除TBIL外均<2.10%,TBIL <5. 60%;天间不精密度TP、ALB、GLU、CREA、UA均<2. 64%, TBIL<7. 62%,BUN<4. 00%。(2)临床可报告范围实验:TP、TBIL、CREA、BUN的临床可报告范围为2倍的线性范围;UA试剂为3倍的线性范围;ALB试剂中除GC1为1倍的线性范围,其余3个试剂为2倍的线性范围;GLU试剂中GC2为2倍的线性范围,其余3个试剂为4倍的线性范围。(3)线性范围实验:GC1、GC2、GC3和JK的线性TP试剂分别为197. 3g/L,147. 9g/L、194. 6g/L和191. 5g/L;ALB试剂分别为56. 5g/L、131. 4g/L、128. 7g/L和94. 7g/L; TBIL试剂分别为330.2 umol/L、591. 9umol/L、260. 3umol/L和546. 4umol/L; GLU试剂分别为69. 9mmol/L、19. 7mmol/L、67. 3mmol/L和67. 3mmol/L; CREA试剂分别为4385. 8umol/L、9150. 4umol/L、9432. 9umol/L和4298. 9umol/L: UA试剂分别为1321. 8umol/L、5713. 4umol/L、1708. 9umol/L和1678. 4umol/L;BUN试剂分别为71.Ommol/L、46. 2mmol/L、57. 4mmol/L和102. 5mmol/L。 (4)抗干扰能力实验:根据厂家对溶血、脂血、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声明,TP试剂中除GC1、GC2和GC3对溶血样本有干扰外,其余均无明显干扰;ALB试剂均无明显干扰;TBIL试剂对溶血均有干扰,而对脂血样本无明显干扰;GLU试剂中除GrCI对溶血有干扰外其余试剂均无明显干扰;CREA试剂均无明显干扰;UA检测中游离胆红素干扰对GC3有明显干扰,结合胆红素干扰除JK外其余试剂均有明显干扰,溶血对GC1有明显干扰,其余试剂均无明显干扰,而全部试剂均无明显脂血干扰;BUN试剂均无明显干扰。(5)稳定性实验:GC1、GC2、GC3和JK的TBIL试剂在开瓶后4℃保存,稳定性小于30天;GC2的GLU试剂在开瓶后4℃保存,稳定性小于28天;TP试剂开瓶后20天、ALB试剂开瓶后28天、CREA试剂开瓶后20天、UA试剂开瓶后28天、BUN试剂开瓶后28天均放置4℃保存后可提供稳定的检测性能。rn 结论:本研究提供了7个生化项目的5项性能指标完整和客观的质量评估结果,对厂家改进试剂质量、临床实验室了解试剂性能和选择试剂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 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化解矛盾的基础。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检验科和临床科室沟通交流能增加临床医护人员与检验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不必要的误会,给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本文通过自己参与临床沟通经历,论述检验科做好与临床科室有效沟通,从而促进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使医技科室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医院更好服务于患者。
  • 摘要:在医疗机构间互认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对于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简化患者就医环节,改进医疗服务,在医疗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实施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中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要求进行了分析论述,主要有: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绘制质量控制图、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参加经卫生部认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和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以及开展现场比对试验。
  • 摘要:针对国际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制出的用于临床实验室常规检铡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产品出现的非特异性问题,本文主要对1993年美国临床化学协会建立的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和1995年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FCC)建立的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工作组对提高HbAlc检测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且我国在2010年3月也启动了《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教育计划》项目,对每个阶段的详细工作计划和主要内容作了阐述。
  • 摘要:抗凝治疗是血栓性疾病最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在临床的广泛的适应证。由于各种原因,抗凝治疗实施过程中,风险和得益的比较难控制。在此时,实验室的监测可以起到很大作用。文章对抗凝药物的分类和抗凝治疗实验室监测主要是用于凝血的应用做了简介,最后对抗凝治疗实验室监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做了阐述。
  • 摘要:在临床常规检验的定性测定中,其性能验证最为重要的性能是检测的紧密度和准确性,令外还有最低检出限。文章对定性测定的精密度与定量测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了阐述,并且列出了详细的图表数据,最后对定性测定的准确性评价方法:方法学比较做了介绍。
  • 摘要:首先介绍了临床免疫定性试验的四个指标,并对如何固化前三个指标,即确定Cut-off或检测阈值作了规定。随后对质控物选择应注意的指标和如何绘制Levey-Jennings 质控图作了详细阐述。
  • 摘要:自身抗体检测以在临床广泛应用,如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疾病活动程度、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等。检测自身抗体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以Heg2细胞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质量控制和检验程序。
  • 摘要: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文章首先对诊断病毒学近年来融入医疗常规并得到医疗人员认可的原因做了阐述,随后对诊断病毒学的重要特征、病毒病原学诊断的一般原则和一般方法做了介绍,最后将临床标本的采集对于病原检测质量的重要性做了阐述。
  • 摘要: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各种细菌耐药的机理和程度互不相同,选择正确的药敏试验方法和指征、了解有关知识、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对做好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获得正确结果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中需注意的问题做了介绍,主要包括抗药物敏感试验的指标、方法及解释标准,另外还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结果的评价与报告、药型,最后对2011年CLSI M100-S21文件主要更新内容做了介绍。
  • 摘要:医学独立实验室是独立于医院之外、从事临床检验或病理诊断并能独立承担责任的医疗机构。随着我国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独立实验室可以在我国未来医疗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医疗服务不可缺少的环节,并将推动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rn 医学独立实验室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主要在于:1.节省医疗卫生资源并促进其合理配置2.为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提供支持3.良好的集中化检测管理模式有利于检测质量的保证,最后提出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质量、技术及运行的问题。
  • 摘要:生化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控制中最难控制的环节,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必要前提条件。重视和加强检验前质量控制,是进一步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化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流程主要有: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样本采集、标本运输等,而影响其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不可变的生物因素和可变的生物因素;我们通过分析质量控制前的关键环节及措施,来减少分析前存在的问题。
  • 摘要: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一项非常经典的检验项目,它对于医生了解泌尿系统各个部位的变化,辅助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更具有应用价值。文章对标准化尿液显微镜检查的金标准:标准化尿液显微镜检查和镜检筛选的出现做了简介,最后对制定筛选标准的六项原则做了详细论述。
  • 摘要: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有其特点,包括非特异性诊断和特异性诊断两部分,特异性诊断是进一步明确病因,即明确致敏变应原。在特异性诊断中包括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文章分别对两种病症的影响因素和诊断流程进行了详细论述。
  • 摘要: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竟争的日益擞烈,医院只有在强化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包括成本核算在内的经济管理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医院内部推行全成本核算,努力降低医疗成本,是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文章对检验科的作用、功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做好医院全成本核算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做好质量又降低成本的方法和利用成本核算优化科室内部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了介绍,检验科的管理者要能够不断的以追求高质量、快速、经济、有效的检验服务为目标,在经济管理方面,实施全成本核算仅仅是一个基础,还需要注重:提高人员素质、检验技术自动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提高研究与发展的能力。
  • 摘要:医学模式转变,个性化诊断治疗发展和检验医学发展均促进了临床快速诊断和床旁检测的迅速发展。床旁检测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也是个性化诊断治疗发展的需要。文章对医疗机构内床旁检测管理中的问题做了简单总结,如:质量无保证、检测仪和试剂品牌繁多,稳定性及精确度无法保证、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等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尝试进行了总结。
  • 摘要:在临床检测中,报告结果的同时提供测量不确定度的信息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文章首先就其原因进行了简单论述,随后对国内外近几年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摘要:目的:优化并建立功能性CCP/AST细胞分泌工FN-γ与IL-4的ELIspot检测方法,同时以四聚体流式细胞术研究CCP/AST细胞在RA中的阳性发生频数,探讨CCP/AST细胞在R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rn 方法:以CCP抗原肤为特异性刺激物,FLAG肤为对照,用ELIspot检测64例RA患者、64例非RA患者及30名健康人PBMC分泌IFN-γ、IL-4的阳性SFCs频数与比值;同时用四聚体流式细胞术对其中的138份样本CCP/AST细胞频数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用以并评估其在RA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对上述IFN-γ-SFCs,IL-4-SFCs及IFN-γ-SFCs/IL-4-SFCs频数比值与RA患者的关节症状及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rn 结果:检测结果显示,RA患者中功能性CCP/AST细胞分泌IFN- γ和IL-4一的SFCs分别为[39(12~77)个〕13x105 PBMC和〔1(1~3)个]/3×105PBMC,阳性率分别为81. 3%和18. 8%; IFN- γ与IL-4的SFCS频数比值为15(5~39),阳性率78. 1%。其中IFN-γ的SFCs和两者频数比值均显著高于非RA疾病((P均<0. 01)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且这2项指标在抗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的RA组中均显著高于系统性红斑狼疮(P均<0.01)、强直性脊柱炎(P<0. 01或P<0.05)、其他自身免疫病((P均<0. 01)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与此同时,还利用四聚体流式细胞术检测了临床各组病例和健康对照组CCP/AST细胞的总体水平,亦获得了与ELIspot相类似的研究结果。RA患者中CCP/AST阳性细胞频数〔0.80%(0. 15%~1. 24%)」显著高于非RA疾病[0.28%(0. 13%~0.60%)] (P<0.01)和健康对照组[0.16% (0.06%~0.44%)〕(P<0.01),而抗CCP抗体阳性〔0. 85% (0. 39%~1.60%)]与抗CCP抗体阴性[0.80% (0.09%~1. 03%)]的RA患者中,CCP/AST细胞检出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CCP/AST细胞频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对比研究发现,FCM检测的CCP/AST细胞与特异性分泌细胞因子的SFCs频数(ELIspot检测)结果尚无严格的对应关系,仅表现为中等程度的一致性(0. 4
  • 摘要:文章对血尿能否被肉眼发现分类、原因、鉴别要点作了详细论述,并对血尿的病因分类及鉴别要点作了详细论述,随后对白色混浊尿和蛋白尿检测的要点做了阐述。
  • 摘要:针对我国血脂异常人群的“叠加风险”情况,国内外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部给出了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个体化血脂目标值和调脂治疗的具体建议,但近年的研究资料提示,非HDL-C, apoB(尤其是apoB)用作调脂治疗靶标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剩留血管风险防治意义显著。文章介绍了治疗LDL-C、非HDL-C和apoB的重要性、指标以及检测方法做了介绍,最后结论为:免疫浊度法检测apoS己基本实现标准化,有较高的准度和精度。
  • 摘要: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稳定期受者、感染期受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和CD18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和意义。rn 方法:1 临床资料 全部肾移植受者均为我院肾移植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共30例,均为首次移植。受者给与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激素+环抱素或普乐可复+骁悉或他克莫司)。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稳定组。感染组:10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32岁。稳定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正常对照组:15例,为我院健康体检者,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28岁。rn 2 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的分离,应用RT-PCR(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肾移植术后感染和稳定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和CD18 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MPO的变化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rn 3 半定量RT-PCR检测CD11 b和CD18基因mRNA表达,UVP凝胶图像分析仪分析扫描各条带,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照,测定各组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rn 4 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髓过样化物酶水平按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制备标本,加入样品和各种试剂,混匀,37℃恒温水浴箱30min,加入显色剂37℃水浴15min,用分光光度计(460nm蒸馏水调零)比色测定吸光度。按照公式计算MPO活力。rn 5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 0数据包进行分析,数值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试验结果,经方差齐性检验后,各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或者Kruskal-Wallis检验,检验水准α=0.05。rn 结果:①肾移植术后感染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和CD18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O1)②肾移植术后感染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MPO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 < 0. O1)结论肾移植术后稳定期和感染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表达戮附分子CD11b,CD18和MPO都减少。rn 结论:正常情况下,CD11b /CD18除少量分布于细胞膜的表面外,大部分储存在细胞内的的储存池。PMN上CD11b/CD18及其配体内皮细胞上ICAM-1很少表达,PMN很少与内皮细胞翻附,即使偶尔黏附也很快分开,不会影响功能。肾移植术后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分子CD11b / CD18表达量减少,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减少更明显。提示,与受者术后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使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受到了抑制。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清中MPO表达水平低于术后稳定患者,而这两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可能与杀菌物质MPO-H2O2-Cr途径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关。术后中性粒细胞功能受到全面抑制可能与术后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有关但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基于不同粒径CdSe/ZnS荧光量子点(QDS)为标记,采用IIFA对血清样本进行ANA检测和细胞成像研究,探索其在临床试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并为QDs标记最终进入临床常规检测奠定重要的方法学基础。rn 方法:以Hep-2细胞和大鼠肝冰冻组织切片为实验基质,不同发射波长荧光量子点(QD565,QD605和QD655)为标记[分别耦联羊抗人IgG F (ab' ) 2片段和链霉亲和素(SA)],采用两种不同IIFA检测模式:(1)血清温育+QDs标记二抗温育两步法;(2)血清温育+生物素化二抗温育+QDs-SA温育三步法。分别对116例临床常规检测(基于FITC标记二抗检测结果,IIFA:两步法)ANA阳性血清进行实验,记录不同ANA阳性血清产生的免疫荧光模式和结果滴度,并进行实验结果比对和应用效果评价。rn 结果:结果显示以常规FITC标记检测ANA的115例临床样本中,发现主要荧光模式为细胞核颗粒型48例、细胞核均质型40例、细胞核仁型34例、细胞浆颗粒型22例。而QD605和QD655标记二抗检出的各主要免疫荧光模式分别为:核颗粒型(83例;79例)、核均质型(8例;5例)、核仁型(9例;8例)、细胞浆颗粒型(104例:103例)。两种QDs标记物(GAHIgG)所测血清(n=116)ANA平均滴度分别为1:1024和1:1006,与FITC标记(平均滴度为1:999)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而以QD655, QD605和QD565标记SA(基于生物素一亲和素系统的IIFA三步法)检出的各主要免疫荧光模式分别为:核颗粒型(87例;106例和87例)、核均质型(40例;39例和37例)、核仁型(29例;13例和28例)、细胞浆颗粒型(89例;86例和65例)。三种QDs标记物(QD655-, QD605-与QD565-SA)所测ANA阳性血清平均滴度分别为1:1364,1:1216和1:1046,与FITC标记结果亦存在显著差异(P均<0. O1)。且相应发射波长荧光(QD655-SA与QD605-SA)标记检测的ANA结果滴度均较(QD655-GAHIgG与QD605-GAHIgG)标记结果滴度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细胞不同部位的靶抗原产生的荧光模式与FITC标记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FITC标记二抗对核着丝点、核DNA及核仁抗原-抗体反应敏感,而QDs标记二抗则优先与细胞浆内抗原/抗体反应,对间期细胞核仁,着丝点与核均质型的染色相对较弱,但在分裂细胞中,QDs与FITC荧光标记所测的核颗粒型ANA总体结果趋近一致。而基于生物素一亲和素系统QDs标记检测的ANA免疫荧光模式与FITC-二抗标记结果,无论是间期或分裂期细胞、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均表现出有较好的结果一致性,但前者测定敏感度高于后者。基于QDs粒径和发射荧光颜色的不同,其在应用IIFA法检测ANA的结果,包括ANA核型和抗体滴度亦存在差异,IIFA两步法中小粒径(QD605)较大粒径(QD655)检出结果敏感,前者检出的核均质型与核仁型多于后者;而在实施的IIFA三步法中,大粒径QDs所测结果较小粒径QDs标记检出的ANA滴度为高( QD655 > QD605 >QD565 ),但细胞成像与阳性ANA免疫荧光模式结果趋近一致。rn 结论:基于量子点标记的I工FA法检测ANA是可行的,并具有较常规FITC标记检测结果敏感和稳定的优点。但不同粒径QDs及不同QDs标记物(分别为GAHIgG与SA)所测ANA结果敏感度和免疫荧光核型存在一定程度差异,QDs-SA标记结合生物素化二抗测定模式(三步法)可更加有效实施对ANA检测,并对其水平作出合理评估。
  • 摘要:目的:本研究分别采用胞浆轻链免疫荧光结合FISH (cIg-FISH)技术和CD138磁珠分选(MACS)结合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48例MM患者lq21扩增进行检测,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中lq21扩增情况,对比CD138磁珠分选(MACS)结合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和胞浆轻链免疫荧光结合FISH (clg-FISH)技术的一致性,进一步探讨MM患者lq21扩增与疾病发展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rn 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48例MM患者标本,疾病诊断及分期参照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2.CD138 MACS结合I-FISH。3.clg-FISH。4.图像采集与分析。5.统计分析。rn 结果:1.分组:我们将实验结果分为两组:出现lq21扩增定义为阳性组;未出现扩增定义为阴性组(包括缺失、正常)。辨别浆细胞:骨髓瘤细胞的胞浆经κ或λ染色后,胞浆染为蓝色,非瘤细胞胞浆不着色。2.cIg-FISH:阳性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D-S分期、ISS分期、分组和β2-MG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CD138 MACS结合I-FISH:阳性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D-S分期、ISS分期、分组β2-MG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CD138MACS分选结合I-FISH与clg-FISH两种技术检测lq21扩增结果比较:对比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证实CD138MACS分选结合I-FISH敏感性高于cIg-FISH。即CD138MACS分选结合I-FISH在检测骨髓浆细胞较低的患者时灵敏度较高。rn 结论:间期F-ISH技术可利用位点特异性探针检测间期细胞中的核型异常。采用CD138磁珠分选(MACS)富积骨髓瘤细胞结合间期FISH对MM核型异常进行检测,二者结合大大提高了MM核型异常的检出率。但磁珠筛选需要特殊的分选设备,分选成本较高,且费时费力;另一方面由于骨髓的稀释和在筛选过程中的损失,导致分选效率较低,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同时对标本需要量较多。胞浆轻链免疫荧光结合FISH( clg-FISH)技术,与传统FISH相比无需进行磁珠分选,利用单个核细胞滴片后直接与探针杂交,实验时间较短,费用较低,需要采集的骨髓标本量较少,易于标本的收集。仅需要了解患者的轻链类型,以便选择正确的抗体即可。本研究说明这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可以互相替代,这样有利于部分骨髓不易收集患者的核型检测,扩大选择范围,同时节省费用。我们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5例CD138MACS分选结合I-FISH技术检测阳性者,采用clg-FISH检测呈现阴性,并且这5例患者的骨髓浆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其他26例两种检测方法共阳性的患者(P<0.05)。说明当患者骨髓浆细胞比例较低时CD138MACS分选结合I-FISH技术较clg-FISH技术更灵敏(P<0.05)。因此,对于骨髓浆细胞比例低的患者采用CD138MACS分选结合I-FISH技术更为妥当。对于l号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有助于揭示MM患者疾病的临床进展及预后机制,从而找到相应的治疗手段。本实验采用两种方法检测lq21扩增阳性率均高于Arkansas研究小组和Mayo研究小组的结果30%-40%。推测亚洲人种lq21扩增率较高。本实验研究发现lq21的扩增与患者性别、年龄、D-S分期、ISS分期、分组、B 2-MG含量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伴有Iq21扩增阳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存在lq21扩增的患者有较高的死亡风险,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lq21扩增是MM患者预后差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监测其表达情况来判断疾病的进展及疗效的情况。
  • 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在肿瘤坏死因子-a(TNF-a)诱导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HSP抗凋亡机制及胃癌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rn 方法:细胞培养将胃腺癌BGC823细胞培养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加入10%灭活胎牛血清,8万U庆大霉素,37℃、5% C02培养箱内培养。3天换液一次,5~7天传代一次,传代时用0.25%胰蛋白酶及0.02% EDTA混合液消化。将细胞以1×105/ml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放置小盖片,爬片生长24小时。实验分组:将培养细胞分为热休克组(HS)和非热休克组(NHS),每组分为HS+ TNF-Q、NHS+ TNF-Q,TNF-Q浓度分别为O ng/ml(对照),25 ng/ml,50 ng/ml和100 ng /ml (AO—A3),作用4小时。热休克组细胞42℃热休克处理l小时,再37℃恢复2小时。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检测(TUNE1)参照宝灵曼公司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以不加TdT酶溶液的反应溶液作为实验本底对照,用高三尖杉酯碱(HHT)作用后的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光镜下观察,经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后,细胞内有淡黄色至棕黄色的颗粒为凋亡细胞。计数1000个细胞中凋亡细胞的数量为凋亡细胞(AI)。3H_TdR掺入试验:直接检测DNA合成状态,掺入的3H_TdR量越多,细胞合成的DNA就越多,检测所掺入的3H_TdR就可以反映细胞增殖的程度。细胞培养终止前3小时,加入10μ1 3H-TdR,用0.25%胰蛋白酶与0.02% EDTA混合液消化细胞,每孔加消化液50μl,用细胞收集器将细胞吸咐在玻璃纤维滤纸上。滴加5%三氯醋酸1-2ml以固定细胞,无水乙醇以脱水、脱色。将滤纸烘干过夜后,放入盛有5 ml闪烁液的测量杯中,放置20分钟后放入p-闪烁仪测定cpm值(countsper minute),cpm值表示3H_TdR掺入量。rn 结果:HSP对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非热休克组(NHS)凋亡指数依TNF-α浓度(A1~A3)不同分别为7.65±1.12、19. 24±1.71和23. 25±3.22比对照组(AO)1.01±0.29明显增高(P<0.Ol):热休克组(HS)凋亡指数在同浓度TNF-α(A1~A3)诱导下分别为3.16±1. 46、5.36±2.55和12. 49±4.36比对照组(AO)2. 56±1.15增高(P<0.01)。而热休克组与非热休克组组间两两相比较凋亡指数均下降(P<0.01)。表明HSP对胃腺癌BGC823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与TNF-α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HSP对胃腺癌BGC823细胞DNA合成的影响:非热休克组( NHS) cpm值与对照组(AO)3664. 24±376. 23相比,随着TNF-α浓度增加,呈现下降(P<0.01),抑制率增加;三种浓度(AI~A3) TNF-a组cpm值分别为1453. 45±98. 32、1284. 15±59. 79和1011. 88±76. 39;而热休克组(HS) cpm值与对照组(AO) 7221. 63±489. 54也呈现下降(P<0.01),抑制率增加:三组(A1~A3) cpm值分别是5655. 58±185. 32、4568. 56±198. 77和3644. 25±213. 57。热休克组与非热休克组cpm值组间两两相比,HS组比NHS组cpm值上升,表明HSP对由TNF-α抑制胃腺癌BGC823细胞的DNA合成具有拮抗作用,这种作用也呈现明显依赖效应。rn 结论:热休克反应对胃腺癌BGC823细胞经TNF-α诱导凋亡具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与TNF-α呈剂量依赖效应。
  • 摘要:目的:制备天然肝素结合血凝素(HBHA)蛋白,构建重组质粒原核表达纯化HBHA蛋白,并比较天然蛋白和重组蛋白的聚集BCG活性。探讨其在结核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扩增出HBHA基因片段。结核分枝杆菌HBHA基因克隆至PE80L克隆表达载体中,构建PQE80L-HBHA重组质粒,经BamH Ⅰ与Hind Ⅲ双酶切2小时,1.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鉴定正确后进行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株,重组菌经0.3mmol·L-lIPTG诱导5小时。将IPTG诱导后400ml菌液lOOOOrpm离心5min收菌,弃上清,用bindingbuffer重悬,冰浴条件下超声5次,每次10秒,分别收集裂解沉淀和上清,加2×上样缓冲液混匀,煮沸lOmin,120009离心5min,上清进行SDS-PAGE。重组蛋白多出现在破碎后的上清中,表明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将超声裂解后的上清通过已用Binding buffer平衡的Ni-琼脂糖柱上,再用lOml的Binding buffer冲洗柱子,最后用3ml的Elution buffer将蛋白洗脱并收集蛋白。并以此rHBHA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同时,将7H9液体培养基中的卡介苗(BCG)培养至稳定生长期,离心收集BCG菌体,用PBS重悬菌体加入Triton X-100,冰浴条件下超声IO次,每次30秒,在-70℃和37℃反复冻融数次。然后,继续超声10次。13000g离心30分钟,留取上清,将上清通过已用PBS平衡的HeparinSepharose CL-6B,再用lOOmL PBS冲洗柱子,用不同NaCI盐离子浓度梯度的PBS将nHBHA洗脱,收集各浓度梯度洗脱蛋白。取少量样品进行SDS-PAGF电泳,并用Western blot鉴定天然HBHA蛋白(nHBHA),证实得到nHBHA蛋白。然后用不同浓度的(O,0.2,0.5,2.O,5. 0) ug·mL-lrHBHA和nHBHA分别加入到培养BCG的7H9液体培养基中,36小时后观察其诱导BCG聚集情况。同时,将HBHA蛋白与抗HBHA抗体以最适比例37℃孵育一小时后,再将孵育过的蛋白加入到BCG培养基中,36小时观察抗体对不同浓度nHBHA和rHBHA诱导BCG聚集效应的影响。rn 结果:结核分枝杆菌HBHA基因成功地克隆到PQE80L克隆表达载体中,并在E.coliBL-21中获得了高效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正确。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得的蛋白纯度大于92%。天然HBHA蛋白提取在梯度洗脱时,含有342mmoI·L-lNaCl的PBS洗脱获得纯度较高的nHBHA。所得天然和重组蛋白均有诱导BCG聚集的作用,并且天然HBHA诱导聚集能力强于重组HBHA蛋白,此种凝集均可被抗HBHA多克隆抗体抑制。rn 结论:成功获得天然HBHA和重组HBHA蛋白;证实了两者均具有促进BCG聚集的功能,并可被由重组HBHA诱导产生的多克隆抗体所抑制。该抗体能结合nHBHA的实验结果提示,该抗体及rHBHA在检测血液中相应的HBHA抗原和抗体中具有潜在临床诊断价值,从而为进一步研究HBHA的临床诊断价值提供了实验依据。
  • 摘要:目的:我室对2005年至2010年间院内感染菌群及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控制院内感染耐药性及超级细菌的发展。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着重要意义。rn 方法:对密山市人民医院2005年临床分离菌株,常规培养,分离细菌。(1)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选用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做质控菌株。(2)产超广谱β-内酞胺酶(ESBLs)方法: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双纸片协同确证法。按2002年NCCLS标准判读。(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测方法:、头抱西丁纸片扩散法。(4)采用API软件与部分手工统计分析处理。rn 结果: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感染菌。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伤口分泌物、各种插管、导管、尿液等。rn 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头抱呱酮/舒巴坦高度敏感,最多见的菌种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这两种菌株中所有产ESBLs株对所有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及氨曲南临床治疗显耐药性,肠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氟罗沙星高度耐药,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60%,细菌的耐药状况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耐药菌株产生是临床医师的当务之急。
  • 摘要:目的:掌握基于T-SPOT.TB试验阳性结果的发病情况以及该试验结果自发的转变率,探讨T-SPOT.TB结果与卡痕的关系,比较该实验与TST的符合情况,为该实验在潜伏结核感染者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理论的依据。rn 方法:应用T-SPOT.TB实验(采用新的判读标准)对229名初筛为潜伏结核感染((T-SPOT.TB实验阳性或TST阳性)的大学生进行29个月后的复查,包括T-SPOT.TB试验、TST、胸部透视、临床症状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rn 结果:229名大学生中女生占54.15%(124/229),复查中胸部透视、临床症状评估均无异常,29个月随访结核病发病率为O;采用新的T-SPOT.TB结果判读标准,34名学生初筛T-SPOT.TB结果为可疑,其中有30 (88. 24%)人按照原来的标准可以定为阳性结果,30人中的24人(80.00%)复查结果转阴,24人中女生占37.5% (9/24):56名T-SPOT.TB初筛阳性的学生中,40 (71.43%)名学生T-SPOT.TB试验结果发生转阴,其中72.50% (29/40)的学生初筛时T-SPOT.TB试验至少2种抗原之一的反应斑点数≥40/106PBMC.55% (22/40)的学生TST结果初筛阴性;T-SPOT.TB结果持续阳性率为17.86%(10/56),其中3人没有卡痕,6人卡痕数为1,只有一人卡痕数为2,女生占80. 00% (8/10);T-SPOT.TB结果阴转阳率为11. 51% (16/139),他们中间93. 75% (15/16)的人初筛时TST结果阳性,女生占62. 5% (10/16);29名学生初筛T-SPOT.TB和TST结果同时阳性,复查时18(62.07%)人T-SPOT.TB结果转阴,83.33%(15/18)的人初筛反应斑点数不低于40/106PBMC;初筛时随着卡痕数的增加,T-SPOT.TB阳性率以及两孔的斑点数均呈现下降趋势,T-SPOT.TB阳性率在不同的卡痕分别为O卡痕:40%;l卡痕:24%;2卡痕:17%;3卡痕:10%, CFP-10抗原斑点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非参检验);初筛和复查时2种实验在不同卡痕学生中的符合程度分别为O卡痕:23. 26%,70. 45%;1卡痕:26. 32%,62. 96%;2卡痕:23. 33%,46. 97%,;3卡痕:17. 65%,68. 42%。rn 结论:T-SPOT试验结果自发转阴率较高,而且多数阳性转为阴性者初筛时1种或2种抗原的反应强度并不低。T-SPOT.TB实验阳性结果反映出随着BCG接种次数的增多保护作用可能增强,2种实验符合程度的比较应该区分感染的不同阶段,BCG不同接种次数对符合程度也有影响,新的T-SPOT.TB结果判读标准更为合理。
  • 摘要:文章对急诊实验室设立的必要性、急诊分析仪器的合理配置以及急诊项目安排做了详细阐述,最后从5方面论述了保证急诊检验管理和质量的措施,主要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人员合理使用、认真进行标本采集和处理、对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和准确使用实验室的信息系统。
  •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89例健康体检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结果分析,探讨了这一指标在我院不同年龄组的临床意义。rn 方法:对以上289例患者进行血清测定。rn 结果:以上289例患者,其中85例在875-1310 ug/L之间;109例在1310-2000 ug/L之间;95例在2000-4000 ug/L之间。rn 结论:对于上述各年龄段的β2-MG结果要有正确分析,即要考虑年龄的特点,又要考虑身体状况,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肺部疾病等情况,老年人血清β2-MG含量高于中青年这一事实,β2-MG的测定可作为检测肾功能的敏感指标己被认可,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颇有价值。在炎性疾病、肿瘤时血清β2-MG也是升高的,但幅度不一样;炎性疾病略微升高,肿瘤时多数大于4000ug/L,甚至高达 80000ug/L。血清β2-MG值升高虽不是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但确系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应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和进一步进行X线、CT、MR等检查,提高阳性率,以利于及时作出确切的诊断。
  • 摘要:系统性血管炎(SV)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并导致多系统损害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本文主要在分析了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分类、疾病特征以及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对诊断系统性血管炎的策略与步骤进行了综述,最后论述了实验室检查在血管炎诊断中的意义、对ANCA检测方法选择、存在问题进行了说明。目前对ANCA检测方法学与靶抗原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使得对系统性血管炎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 摘要:目的:将皮氏罗尔斯顿菌的鉴定及药敏结果做一报告。rn 方法:对来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的痰、血液、输液反应后的余液;细菌分离和鉴定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及SS平板,35℃培养18~24h。鉴定仪器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菌株鉴定用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的GIG 32E做鉴定。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药敏试验抗生素 呱拉西林、头抱他 咙、头抱曲松、头抱毗肪、氨曲南、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药敏试验为ATB Expression的ATB G-试条。rn 结果:皮氏罗尔斯顿菌医院感染情况:从住院患者分离出31株皮氏罗尔斯顿菌,有22株是从医院感染病例分离出来,医院感染率为70. 97%(22/31)。皮氏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性:31株皮氏罗尔斯顿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抗生素敏感性均为100% (31/31)。皮氏罗尔斯顿菌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吡肟12. 90% (4/31) ,亚胺培南35. 48%(11/31)、头孢他啶22. 58% (7/31)、头孢曲松35. 48% (11/31) ,氨曲南38.71%(12/31)、阿米卡星48. 39% (15/31)、妥布霉素51. 61% (16/31)、庆大霉素58. 06% (18/31)、哌拉西林100% (31/3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 (31/31)。皮氏罗尔斯顿菌的生化结果:31株皮氏罗尔斯顿菌氧化酶、OF (0)、动力、D-葡萄糖、D-甘露糖、D-木糖、L-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酸盐、柠檬酸盐、丙酸盐、乙酸盐、辛二酸盐、DL-乳酸盐、L-丙氨酸、组氨酸、L-脯氨酸、3-羟基-丁酸盐、4-羟基-苯甲酸盐、尿素酶、硝酸盐、硝酸盐还原产气均为阳性,甘露醇、鼠李糖、核糖、N-乙酰葡萄糖胺、蔗糖、D-阿拉伯糖、衣康酸、丙二酸盐、水杨素、密二糖、岩藻糖、山梨醇、H2S、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5-酮基-葡萄糖酸盐、3-羟基-苯甲酸盐、L-丝氨睃均为阴性。生化反应不定的试验:麦芽糖、癸酸盐、戊酸盐、2-酮葡萄糖酸盐。rn 结论:关于皮氏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性,文献报道较少。国外报道皮氏罗尔斯顿菌对多粘菌素耐药,对氨基糖甙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一定耐药性,而对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敏感。罗强等报道皮氏罗尔斯顿菌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呋喃妥因耐药;头孢他啶中介: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科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本资料皮氏罗尔斯顿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见上述结果,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率在50%左右,亚胺培南耐药率也达35. 48%,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暂无耐药性,与国外报道相似,与罗强等报道有差别;皮氏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机理有待研究。
  • 摘要:针对老年梅毒报告人数最多,且男性病人明显多于女性病人这一情况,通过对老年组梅毒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得出:假阳性包括技术性假阳性和生物学假阳性分别由于技术问题和老年人体内产生的低滴度的抗类脂质抗体所引起的。现在梅毒感染往往是由于不正当的性行为引起的,梅毒不仅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影响其生活质量,临床医生要综合分析后慎重做出判断,才能避免梅毒误诊。
  • 摘要:Chediak-Higashi综合征又叫膜结构缺陷性白细胞异常,本文对该病的表现进行了叙述,并通过对病历的报告以及分析,给出了治疗的参考和依据,但临床治疗方面仅以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未能施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法改变患者的预后。
  • 摘要:目的:评价LH 75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CBC)和白细胞分类(DC)的性能。rn 方法: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的有关规定对该仪器CBC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评,并与人工分类进行比较。实验中,以性能稳定的XE-2100全自动白细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为“对照仪器”,LH 75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为“待评价仪器”;以行业标准《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为依据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将白细胞分为Neut、Lym、Mon、Eos、Baso及各类异常细胞,每张血片油镜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共计400个白细胞取均值,再与“待评价仪器”的白细胞分类值进行比较。白细胞报警的可靠性分析:①仪器白细胞分析报警阳性判断标准:与“待评价仪器”白细胞分类有关任何一个的报警指标出现,则定义为仪器报警阳性,反之,则定义为仪器报警阴性;②血涂片镜检阳性判断标准:a.原幼细胞≥1%;b.(早幼+中幼粒)≥1%;c.晚幼粒>2%;d.(b+c)>2%;e.NRBC≥1%;f.异常淋巴(包括异型淋巴)>2%。③评估方法:以镜检分类结果为金标准,对296例标本仪器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仪器白细胞分类报警的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和假阴性,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真阳性定义为仪器白细胞分类报警且镜检结果为阳性,假阳性定义为仪器白细胞分类报警但镜检结果为阴性;真阴性定义为仪器白细胞分类不报警且镜检结果为阴性,假阴性定义为仪器白细胞分类不报警但镜检结果为阳性。rn 结果:①全血细胞计数:该仪器两种进样模式测定的WBC、RBC、HGB、MCV和PLT参数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良好,cv值均分别小于1.71%、0. 66%、0.55%、0.51%和3.50%;总重复性cV值除血小板为2.08~2.58%,其它CBC参数均<2%,均在要求范围内;携带污染率低,CBC参数均<1%,符合要求。测定10个水平的LIN-C线性质控品,除Level 0的HGB测定值略高于期待值范围上限外,10个水平的测定值均在其相应的期待值范围内,显示该仪器测量CBC的线性范围宽。该仪器自动进样与手动进样模式检测的血细胞结果对比分析,CBC各参数r2值均>0. 984;与“对照仪器”检测的血细胞结果对比分析,WBC、RBC、HGB和PLT参数高度相关,r2值均>0. 980,MCV相关性略低,为0.963。偏倚%除PLT为-2. 094外,其它CBC参数在-1.088~1.284之间,显示该仪器细胞计数性能优良。②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嗜碱性粒细胞(Baso)的重复性好,手动进样模式的cv值分别为:1.68%、1. 96%、7.09%、4.79%和17. 77%;自动进样模式的CV值分别为:1.56%、2.33%、6.22%、4.58%和17. 81%。;WBC形态正常的样本,该仪器白细胞分类与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的结果比较(r2值),二者对Neut、Lym和Eos分类结果的一致性良好(r2值分别为0. 9659、0.9661、0.9469),对Mon次之(r2值0.8013),对Baso的分类结果相关性欠佳(r2值0. 5180)。296例临床标本白细胞分类结果分析,报警的假阳性为15. 93%、假阴性为4. 35%、准确度86. 78%、特异度84. 07%和敏感度95. 65%。rn 结论:该仪器检测的结果准确、可靠,主要性能指标符合实验要求;对怀疑白细胞分类异常的标本,仪器白细胞分类结果必须经显微镜复核后才能报告。
  • 摘要:随着检验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化及信息化的发展,大部分血站实验室都配置了全自动分析系统,同时于与之相结合的血站实验室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呼吁血站机构一定注重管理质量,要具备一整套科学、先进、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手段,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检测水平的目的。
  • 摘要:目的:本文提出在临床检验样本中实施“医患知情同意原则”的设想,以体现医患双方相互关心的积极意义。rn 方法:在医患双方自愿实施“医患知情同意原则”的前提下,构建医患双方能互动交流的“个体化检测结果动态监测平台”。在初级尝试阶段,患者方来自医院内部职工年度查体时的临床检验样本。医者方来自医院的“自愿者队伍”,义务参加“个体化检测结果动态监测平台”的工作。将专业技术术语与大众理念相结合,以通俗、简短的语言来描述“知情同意”的内容,形式可以灵活多变,甚至可以简单到镶嵌在申请单中,核心价值是患者签字同意。rn 结果:在临床检验样本中实施“医患知情同意原则”将体现出的法律责任意义存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患者签字后,表明医疗机构采集患者样本符合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度,即从程度上表明采集样本行为合法。其二是患者签字后,表明患者对样本检测完成后的处理己经知晓。能解决目前在检验科收集的混合血清用于科研时遭遇的伦理审查瓶颈,满足多学科、多元、高效率的要求。患者以书面形式来明确对临床检验样本的知情同意权,还能免费从“检测结果个体化动态监测平台”查看自己的检测结果,拥有对检测结果的保管权,同时获得专业人士长期对其健康的关心。rn 结论:在实现医患双方共同的目标“拯救生命,维护健康”的进程中,以建立的医患双方能互动交流的“个体化检测结果动态监测平台”为背景,在临床检验样本中实施“医患知情同意原则”的设想,将有助于在回归线上,迎接医患关系的华丽转身,还朴归真于天然状态。
  • 摘要:文章对建立HIS-LIS系统方法、建立新的检验工作的流程和编制检验条形码应注意的问题做了介绍。LIS系统是一门涉及检验仪器数据信息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新学科,充分利用和发挥检验条形码技术作用,将有助于实现实验室工作流程省时省力、方便快捷,避免实验室检验过程中一些常见的人为差错,提升实验室医学检验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
  • 摘要:目的:加深检验医师的概念,建立检验医师与临床科室沟通的意义。rn 方法:检验医师深入临床科室与患者及临床医师交流加强合作。rn 结果:医学的发展,要求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断的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的、更直接的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之中。通过检验医师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尽量减少复查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不合格的标本应耐心细致地与临床医生及护士做好解释工作,更好提供准确数据。rn 结论:为提高检验结果在临床应用的价值,还需得到临床医师的配合和支持,仍需长期不断加强检验医师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摘要:推行临床路径就是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一种现代新模式,是一种新的临床服务模式,对检验人员带来新的挑战,就是要注重服务的高效性,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项目的经济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以上三个特性做了论述。
  • 摘要:目的:肌钙蛋白是心肌所特有,心肌轻微损伤时,它就可明显升高,临床分析血清。肌钙蛋白阳性率在诊断VMC时灵敏度并不高,因此,我室将儿童心肌酶及其比值和肌钙蛋白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rn 方法:60例1岁-6岁健康儿童来自幼儿园体检正常者;60例18岁-50岁健康成人来自单位体检正常者;66例VMC患儿来自本院住院确诊患者,使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肌酸激酶(CK)、CKMBLDH,αHBDH测定试剂和cTnl试剂对上述对象进行测定,最后用统计学进行处理。rn 结果:60例正常儿童和成人心肌酶:三组中CKMB/CK小于2%的占85%以上,αHBDH/LDH在0.6~0.8之间占87%以上。3岁~6岁正常儿童的CK和LDH:6例3岁-6岁正常儿童运动后,CK升高的有36例,但CKMB/CK都小于3%,LDH升高的有30例,但αHBDH/LDH都在0.6~0.8之间。αHBDH/LDH和cTnl测定结果:经配对资料x2检验,P<0. 01,ad>bc,结果表明两者之问有一致性关联,即CKMB/CK>6%或αHBDH/LDH>0.8时cTnl检测结果大多数为阳性。rn 结论:在儿童心肌炎的诊断中,CKMB/CK、αHBDH/LDH和cTnl一起测定,是一良好的组合诊断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HSP抗凋亡机制及乳癌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rn 方法:细胞培养将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培养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加入10%灭活胎牛血清,8万U庆大霉素,37℃、5% CO2培养箱内培养。3天换液一次,5~7天传代一次,传代时用0.25%胰蛋白酶及0.02% EDTA混合液消化。将细胞以1×105/ml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放置小盖片,爬片生长24小时。实验分组:将培养细胞分为热休克组(HS)和非热休克组(NHS),每组分为HS+ TNF-α、NHS+ TNF-α,TNF-α浓度分别为0ng/ml(对照),25 ng/ml,50 ng/ml和100 ng /ml(A0~A3),作用4小时。热休克组细胞42℃热休克处理1小时,再37℃恢复2小时。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检测(TUNEI)参照宝灵曼公司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以不加TdT酶溶液的反应溶液作为实验本底对照,用高三尖杉酯碱(HHT)作用后的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光镜下观察,经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后,细胞内有淡黄色至棕黄色的颗粒为凋亡细胞。计数1000个细胞中凋亡细胞的数量为凋亡细胞(A1)。3H-TdR掺入试验:直接检测DNA合成状态,掺入的3H-TdR量越多,细胞合成的DNA就越多,检测所掺入的3H-TdR就可以反映细胞增殖的程度。细胞培养终止前3小时,加入10μl3H-TdR。用0.25%胰蛋白酶与0.02% EDTA混合液消化细胞,每孔加消化液50μl,用细胞收集器将细胞吸咐在玻璃纤维滤纸上。滴加5%-氯醋酸1~2 ml以固定细胞,无水乙醇以脱水、脱色。将滤纸烘干过夜后,放入盛有5 ml闪烁液的测量杯中,放置20分钟后放入β-闪烁仪测定cpm值(countsper minute),cpm值表示3H-TdR掺入量。rn 结果:HSP对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凋亡的作用:非热休克组(NHS)凋亡指数依TNF-α浓度(A1~A3)不同分别为7.65±1.12、19. 24±1.71和23.25±3.22比对照组(A0)1.01±0.29明显增高(P<0.01):热休克组(HS)凋亡指数在同浓度TNF-α(A1~A3)诱导下分别为3.16±1.46、5.36±2.55和12. 49±4. 36比对照组(A0)2.56±1.15增高(P<0.01)。而热休克组与非热休克组组间两两相比较凋亡指数均下降(P <0.0l)。表明HSP对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与TNF-α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HSP对乳腺癌MDA-MB-435s细胞DNA合成的影响:非热休克组(NHS) cpm值与对照组(AO) 3664. 24±376. 23相比,随着TNF-α浓度增加,呈现下降(P<0.01),抑制率增加;三种浓度(A1~A3) TNF-α组cpm值分别为1453.45±98. 32、1284. 15±59. 79和1011. 88±76. 39;而热休克组(HS) cpm值与对照组(A0) 7221.63±489.54也呈现下降(P<0.01),抑制率增加;三组(A1~A3) cpm值分别是5655. 58±185.32、4568.56±198. 77和3644.25±213. 57。热休克组与非热休克组cpm值组间两两相比,HS组比NHS组cpm值上升,表明HSP对由TNF-α抑制乳腺癌MDA-MB-435s细胞的DNA合成具有拮抗作用,这种作用也呈现明显依赖效应。rn 结论:热休克反应对乳腺癌MDA-MB-435s细胞经TNF-α诱导凋亡具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与TNF-α呈剂量依赖效应。
  • 摘要:目的:研究建立小鼠肺癌模型后,香烟的刺激是否会促进肿瘤的增殖,并且对NFkB在香烟诱导的肿瘤生长中的角色进行研究。rn 方法:采用将Lewis lung carcinoma (LLC)细胞通过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的方法建立转移性肺癌模型。建立肺癌小鼠模型使用的小鼠包括C57BL6小鼠,C57BL6背景的NFkB p65flox/flox LysMcre(髓系细胞特异的NFkB p65缺陷)转基因小鼠和LysMcre转基因小鼠(阴性对照)。利用TEAGUE公司的TE-IO全自动吸烟仪对小鼠进行香烟刺激。实验的具体方法如下:将8-10周大的实验小鼠分6组每组数量10只,分别为C57BL6小鼠2组,NFkB p65flox/flox X LysMcre 2组,LysMcre2组。5×105的LLC细胞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7天后将每种小鼠的1组放入TE-10全自动吸烟仪内,每天呼吸Marlboro香烟烟雾3小时,仪器内香烟烟雾的平均总悬浮颗粒保持为300±15mg/m3,7天后小鼠呼吸过滤后的空气做为休息,持续7天。每种小鼠的另一组则一直呼吸过滤后的空气。在整个实验的第21天将小鼠杀掉,取出标本进行检测。通过形态学,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的变化,免疫印迹分析肿瘤的增殖,Real-time PCR和ELASA分析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rn 结果:与空气对照组相比,吸烟组C57BL6小鼠和LysMcre转基因小鼠肺表面上的肿瘤数目显著增多,(分别为,62±9比112±13和45±8比78±10,p<0.05)。肺的重量也明显增加(分别为210±12mg比260mg±14mg和226±13mg比265±16mg, p<0.05)。而NFkBp65 flox/flox x LysMcre吸烟组肺肿瘤数目和肺重上与不吸烟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别(32±6比35±9和181±11mg比190±14mg, p>0.05)。在吸烟组中,NFkB p65 flox/flox X LysMcre小鼠肺肿瘤数目和肺重均比LysMcre小鼠低。(78±10比35±9和265±16mg比190±14mg,p<0. 05)。吸烟组C57BL6小鼠和LysMcre转基因小鼠肺的PCNA,Bcl-XL,Bcl-2蛋白的表达和IL-6,IL-8,TNFa以及炎性细胞的数量均比空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NFkB p65flox/flox X LysMcre小鼠并无明显变化。rn 结论:香烟刺激明显加快了小鼠肺肿瘤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于香烟刺激增强了炎性细胞释放炎性因子,促进了肺肿瘤的增殖,而在这一过程中炎症细胞内的NFkB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证明了香烟除了是一个肿瘤诱发因子外,还是一个促进肿瘤发展的危险因子,为临床上肺癌病人在治疗期间应戒除香烟提供了有利的证据。炎性细胞内的NFkB的激活在此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也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