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仁汤

三仁汤

三仁汤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1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403044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光明中医、江西中医药、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第三次全国温病学论坛、第七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风湿病学术大会等;三仁汤的相关文献由1163位作者贡献,包括文小敏、谭永振、牛阳等。

三仁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1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03044 占比:99.85%

总计:403667篇

三仁汤—发文趋势图

三仁汤

-研究学者

  • 文小敏
  • 谭永振
  • 牛阳
  • 李云鹏
  • 武凯歌
  • 洪冰
  • 闫永彬
  • 任玺
  • 何刚
  • 孔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柴小琴; 冯文哲; 雷彪; 牛魁; 石鹏
    • 摘要: 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减口服对急性发作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片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三仁汤加减口服,两组均连续服用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肠镜检查结果,对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Mayo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腹痛、腹泻、腹胀、里急后重、脓血便、肛门灼热感评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Mayo指数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三仁汤加减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急性发作期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Mayo指数评分,并减轻炎症反应。
    • 王迎春; 孙摩平; 纪文岩
    • 摘要: 纪文岩主任医师是青岛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山东名中医药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青岛市拔尖人才,第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山东省著名中医吉中强教授。纪文岩老师从医2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临证过程善于结合岛城气候和地域特点,以湿热为理论基础,运用三仁汤治疗心系疾病,疗效显著。三仁汤首载于《温病条辨》,功善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文章就纪文岩老师运用三仁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作以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 陈晶晶; 张文风; 张茂云; 魏岩; 赵丹
    • 摘要: 三仁汤源自清代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主要治疗湿温初起及湿痉。作为传世治疫名方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在时行疫病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也发挥了中医药治疗疫病的优势。在用法用量上有着严格的标准。清代至民国等24部医学著作中收载了三仁汤,本着异病同治的中医辨证思维,以三仁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被应用于治疗中医疾病如夹食伤寒、痰饮、疫疟、隐疹、伏暑等,在现代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病、眼科疾病、传染性疾病,现就三仁汤的方药、方证源流、古今演变、现代应用进行纵向回顾与剖析,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借鉴。
    • 刘志平; 李呈佳; 客蕊; 周亚滨
    • 摘要: 湿性重浊黏滞,得热则善动不居;热性走窜,湿遏热伏则如油入面,难以分解。故湿温发热具有病程长、病位难辨、病势难去等多种特点。立体论治即温邪侵犯外层膜原、中层三焦、内层心包三个层次,中层又可细化分为上中下三焦,据其发热情况与兼夹症状从而综合判断病位病势,将多种情况统一归纳的一种方法。若以立体论治为要,以分消走泄为法,则易于精准辨治,药效堪灵。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一书,以其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作为分消走泄之代表方,其中杏仁、蔻仁、薏仁各司宣上、畅中、渗下之职,余药佐使,据病位病势加减运用,相辅相成,则三焦通畅,内外无患,诸症自除。
    • 贾甜; 王捷虹
    • 摘要: 王捷虹教授认为脾胃湿热型便秘的病机多为嗜食肥甘厚味及生冷油腻导致湿浊稽留,化热入里,下趋肠道,肠道闭塞不通,秽浊蕴结,大便溏滞不爽,临床主张用清热化湿、导滞通便的三仁汤加减治疗。该文介绍王捷虹教授运用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便秘经验。
    • 陈兰; 翟金海
    • 摘要: 江苏省名中医袁士良教授常以“清化立论”指导临床,尤其善用三仁汤,本文作者主要介绍其运用多种三仁汤合方治疗多种杂病的经验。
    • 林麟; 胡岗; 蒋凉凉; 王芳; 詹军勇; 黄菊英
    •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肝胆湿热型肝癌恶性腹水患者联合应用茵陈蒿汤、三仁汤及体腔热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2月龙岩市中医院收治的62例肝胆湿热型肝癌恶性腹水患者,依照入院时间编号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体腔热灌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陈蒿汤及三仁汤。比较两组腹水治疗效果、肝癌近期疗效、毒副作用、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治疗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腹水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A125与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A125与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维度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神经毒性、血小板减少、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湿热型肝癌恶性腹水患者联合应用茵陈蒿汤、三仁汤及体腔热灌注治疗能够促进病情缓解,提升患者生命质量,还能够减轻毒副作用,值得应用。
    • 蒙明; 潘锦清; 赵秋洁
    • 摘要: 目的:探讨三仁汤联合西医治疗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KC)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BK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中药内服的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选择西医配合三仁汤内服治疗,对照组48例选择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时的自觉症状、体征、结膜充血及角膜新生血管评分、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自觉症状、体征、结膜充血评分均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自觉症状、体征、结膜充血及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三仁汤口服治疗BKC,症状改善明显,可提高临床疗效。
    • 毛晨晗; 龙丹; 马文祺; 沈建平; 董其美; 王新东
    • 摘要: 湿邪是心系病极为重要的证候要素和病理产物。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其美临证在心系病思辨过程中注重湿邪在“闷、喘、肿、悸、晕”诸症及演变中的关键角色,倡导“心病不离湿,起于湿,成于痰,变于风火”的学术观点,认为湿是心系病“已病防变”的关键论治点。董其美宗三仁汤“角药”配伍思想,提出“宣-畅-渗”三焦分泄治心系病湿证之法,灵活运用荆防败毒散、半夏泻心汤、五苓散等经典名方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 尹燕华
    • 摘要: 目的研究和探讨采用三仁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瑞巴派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三仁汤,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症状评分、胃黏膜萎缩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仁汤用于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胃黏膜萎缩程度,促使症状缓解,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心理、生活质量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