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药药理

中药药理

中药药理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1篇、会议论文3300篇、专利文献184260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74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发展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防治糖尿病交流大会暨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研讨会等;中药药理的相关文献由10564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树栋、陈乃宏、曾庆琪等。

中药药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1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3300 占比:1.76%

专利文献>

论文:184260 占比:97.99%

总计:188031篇

中药药理—发文趋势图

中药药理

-研究学者

  • 丁树栋
  • 陈乃宏
  • 曾庆琪
  • 王文
  • 艾厚喜
  • 何立群
  • 庞国明
  • 张丽
  • 朱勇
  • 管恩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冉春龙; 赵欣杰; 李文辉; 白琛; 李梦君; 刘向哲
    •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芎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明确其疗效机制.方法 从TCMSP中检索出川芎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收集其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紧张型头痛相关的疾病靶点,取与药物靶点重复的靶点作为关键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通过R语言进行GO功能与KE 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果 最终获得7个有效成分,105个药物靶点,2139个疾病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共54个节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15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6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FA、洋川芎醌、谷甾醇、川芎哚等成分与CASP3、MAPK1、MAPK14等靶点有较强亲和能力.结论 川芎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及细胞保护作用对紧张型头痛发挥治疗作用.
    • 王亮; 王鹏; 侯晓圆; 李晨; 张俊修; 李绍旦; 杨明会
    •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和胃安神方(HWASF)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HWASF主要有效成分和各中药靶蛋白;在生物信息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搜索失眠疾病靶点;利用R语言将HWASF-Insomnia靶点取交集并绘制韦恩图,上传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交集靶点投射到Metascape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插件构建调控网络图;以蛋白自带配体为中心完成分子对接等可视化操作、构象评分和结合模式分析。结果:通过TCMSP并结合文献,筛选出HWASF中19个有效成分与134个中药靶点数;GeneCards数据库获得1074个失眠靶点,经韦恩图得到49个HWASF-Insomnia共有靶点;GO富集发现HWASF治疗失眠可能参与第二信使介导信号传输、凋亡等多项生物过程,体现突触后膜整体成分、细胞体等多种细胞功能,包括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多类分子功能;筛选其靶点富集于多巴胺能突触、5-羟色胺能突触等多条KEGG信号通路,涉及药物代谢、神经递质、细胞凋亡、免疫等功能。分子对接发现HWASF可通过山柰酚等有效成分作用于RELA等失眠靶点达到治疗失眠作用。结论:HWASF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RELA、TNF、FOS等核心基因及其通路的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有密切关系。
    • 张钰欣; 姜婧; 张雨菲; 沈翊康; 刘钟阳; 张保春
    • 摘要: 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为易水学派四位代表医家,他们对羌活、独活的认识与运用具有独特之处。概而言之,易水四家认为羌活、独活性味相似,皆具升散之性。二者均可祛风,以其行经不同,故分散太阳、少阴经邪,亦可共散太阳经邪及助散肝风。二者均可胜湿止痛,以羌活气雄,独活气细,故羌活可升散头面风寒湿邪,偏于行外而发散力强;独活能祛两足风湿痹痛,偏于走里而行经力胜。二者均能升散,但独活升发之性较弱,故欲行升散之职以及治疗头痛,需得羌活相助。分而言之,易水四家认为独活可散足少阴经之邪;祛风胜湿,通痹止痛;治疗眩晕头痛。羌活可散太阳经邪及散肝风;祛风胜湿,利关节止痛疗疮;治疗头面五官疾患。通过对易水四家独活、羌活运用特点进行探析,有助于了解易水学派风药的运用特点,以期提高现代临床疗效。
    • 屈青松; 周晴; 石艳双; 吕丽静; 杨翠婷; 李智勋; 史新元
    • 摘要: 发酵是历史悠久的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可在获得发酵代谢产物的同时,提高中药药效,降低毒性。乳酸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多种药效机制,具有应用范围广、安全性高的特点。以乳酸菌为发酵菌种发酵制得的乳酸菌发酵中药逐渐成为了现代发酵类中药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丰富中药类型,探究中药新功能,促进中药的创新发展。本文分析了乳酸菌发酵中药的研究潜力,并对近年来乳酸菌发酵中药的药理功能和乳酸菌的中药药效提升机制进行综述,初步探讨了乳酸菌发酵中药的免疫调节、抗氧化、肠道炎症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干预、肥胖干预等方面的相关药理作用,并从中药成分释放、中药成分转化、中药增菌作用、乳酸菌与中药的体内相互作用方面探讨了乳酸菌发酵中药的药效提升机制。未来可利用多组学联用技术对乳酸菌发酵中药进行深入研究,以加强对于乳酸菌发酵中药的认识。
    • 吴琦; 季云龙; 张冰; 李振宝
    • 摘要: 人参三醇型皂昔(Protopanaxatriol,简称PPT)是人参属植物中含量较高的一类,成分主要包括Rg1、Rg2、Re、Rh1、Rf等,其中人参皂昔Re、Rg1的天然含量最高,在人参茎和叶总皂昔中三醇型皂昔(Re、Rg1)分别为51.5%和48.2%.目前,人们已经对PPT及其成分的药理作用和相关制备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在抗癌、抗肿瘤等方面有相当意义。正文对人参三醇型皂昔相关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 摘要: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是集中药新产品研发、中药基础理论研究、道地药材开发、技术服务及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依托中药新剂型国家联合地方工程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和中药药剂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剂型改革基地、黑龙江省中医药研发技术服务平台、黑龙江省药食同源发酵关键技术创新中心。
    • 刘志强; 杨尚玉; 王博龙
    • 摘要: 姜黄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疾病,本研究使用广义规则归纳(GRI)算法分析了《中药方剂大词典》中含姜黄的理血方剂配伍规律.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技术和MTT、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了姜黄关键配方的系统药理机制.发现"姜黄-川芎-当归"配方可以代表姜黄在理血方剂中的关键组方.PPI网络和KEGG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姜黄-川芎-当归"能通过调节PI3K/Akt、MAPK、Toll样受体,T细胞受体,EGFR,VEGFR,细胞凋亡,HIF-1等通路(P<0.05),发挥抗炎、改善微循环和抗肿瘤作用.MTT,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姜黄-川芎-当归"组方能下调p-EGFR、p-PI3K、p-Akt、VEGF和HIF-的表达,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姜黄-川芎-当归"组方可能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治疗炎症,微循环障碍,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总之,本研究找到了一种新的中药配方,为后续研究姜黄的药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 王哲睿; 潘洁露; 喻晓; 张海燕; 邢练军
    • 摘要: cqvip:肝癌在全球癌症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排名第6和第4,我国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排名第4和第3,且肝癌新发病例率上升最快[1-3]。中医认为肝癌发病与气滞、血瘀、湿热等病理因素瘀滞肝络所形成的癌毒有关,清热解毒已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中药治疗肝癌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其机制与抑制肿瘤增殖及转移、联合化疗药物增强疗效、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等有关[4-7]。本文对清热解毒中药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宫成军; 马晓燕
    • 摘要: 目的:根据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肾衰饮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对肾衰饮中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检索GeneCards、TTD、DisGeNET数据库筛选DKD靶点,利用韦恩图在线平台筛选肾衰饮治疗DKD交集靶点,借助网络拓扑分析插件CytoNCA筛选五苓散治疗DKD核心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建立化合物-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基于BATMAN-TCM、TCMSP得到肾衰饮的178个有效成分和280个潜在靶点,筛选获得与DKD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靶点2699个,借助网络拓扑分析插件Cy-toNCA筛选肾衰饮治疗DKD核心靶点31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346个,其中生物过程条目278个、分子功能条目44个、细胞组成条目24个,主要包括氧化应激、脂质反应、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血小板α颗粒等功能途径;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出条目101个,主要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通路途径.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并验证了肾衰饮治疗DK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整体调节作用特点,预测了肾衰饮治疗DK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研究与实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常燕; 林建国; 李成; 张晓彤; 汤文丽; 姚魁武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分析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BATMAN数据库检索黄连、肉桂的活性成分和靶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与心律失常相关的靶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交泰丸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将PPI网络图导入Cytoscape,采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收集到交泰丸31个有效成分及其556个成分靶点;心律失常相关靶点2205个;药物成分和疾病的共有靶点174个;使用Cytoscape拓扑分析得到小檗浸碱、表小檗碱、黄藤素、黄柏酮、小檗碱等20个核心成分,PPI网络得到ALB、AKT1、MAPK3、VEGFA、SRC等15个关键核心靶点.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中共获取821个GO条目,109条KEGG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度值排名前5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ALB、AKT1、MAPK3、VEGFA、SRC)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该研究揭示了交泰丸可能通过调控细胞代谢、降低氧化刺激、改善血管重塑等方面治疗心律失常,为后续研究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提供一定的中药药理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