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3篇、会议论文78篇、专利文献11248篇;相关期刊347种,包括国际中医中药杂志、陕西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中药化学年会、中国糖尿病防治康复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国际中医内分泌学术会议等;黄连解毒汤的相关文献由210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华旭、杨文军、陈国华等。

黄连解毒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3 占比:6.93%

会议论文>

论文:78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11248 占比:92.43%

总计:12169篇

黄连解毒汤—发文趋势图

黄连解毒汤

-研究学者

  • 朱华旭
  • 杨文军
  • 陈国华
  • 郭立玮
  • 陆付耳
  • 赵海誉
  • 边宝林
  • 徐丽君
  • 岳桂华
  • 潘林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卫东; 刘浩月; 邓小瑜; 黄鸣柳; 罗小辉
    • 摘要: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黄连解毒汤联合电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联合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Barthel指数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黄连解毒汤联合电针对西医常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能调节血脂,改善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高桂玲
    • 摘要: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辅治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连解毒汤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痰黄而多、咳嗽气喘、发热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咳嗽、肺部啰音、发热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辅治RMPP疗效较好。
    • 孙璐; 张静; 尹苗; 程耀蝶; 代锟; 吴倩; 赵洪; 陈希文
    • 摘要: 【目的】探索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4种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体外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统水煎法对4种复方中草药进行提取,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大肠杆菌标准菌ATCC 2592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ATCC 25923的体外抑菌活性;在测定复方中草药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作用。【结果】泻心汤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均为7.81 mg/mL;三黄虎杖汤和黄连解毒汤次之,其MIC和MBC为31.25~125 mg/mL;清瘟败毒散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较差:MIC和MBC均>250 mg/mL,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和三黄虎杖汤非常敏感,其MIC和MBC为0.24~0.98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0.49、0.49、3.90和1.95 mg/mL。4种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与直接灭活作用较好,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均在0.98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作用,泻心汤和三黄虎杖汤在0.24和0.12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效果。【结论】4种复方中草药中泻心汤的体外抑菌及抗PRRSV的效果最好,其次是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4种清热解毒复方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抗病毒活性,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张连军; 莫鸣; 李博; 张启春
    • 摘要: 目的采用组合筛选思路探讨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黄芩苷和栀子苷不同模拟组合对高血脂症模型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以高脂饮食诱导建立高血脂症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黄连解毒汤组、黄连解毒汤模拟药物组、模拟药物小檗碱高剂量组、模拟药物黄芩苷高剂量组和缺栀子苷模拟药物组,分别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取血,检测TC、TG、LDL-C、Lp-PLA2、SOD、LCAT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及其模拟药物均可降低血脂指标。增加模拟药物中小檗碱含量能明显降低TC、TG、LDL以及Lp-PLA2等指标,并明显提高SOD、LCAT的表达(P<0.05)。模拟药物黄芩苷高剂量组和缺栀子苷模拟药物组TC、TG、Lp-PLA2均升高,同时SOD、LCAT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小檗碱是调节血脂代谢的关键成分,其作用可能与提高SOD、LCAT的表达相关。增加黄芩苷的含量则不利于调节血脂代谢,栀子苷的调节作用则可促进复方给药作用的最大化,三者间的配比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 龙敏; 张玉琴; 岳煜; 张雨梅; 杨云华; 刘建; 孟庆娥; 王芳; 祁中兰
    • 摘要: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治疗脓毒血症心肌损伤(SIM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68例SIMD患者,随机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集束化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黄连解毒汤。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充盈峰和心房收缩充盈的充盈峰(E/A)、心脏每搏输出量(SV)]、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Lac)、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两组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cTnI、NT-ProBNP、CK-M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LVEF、E/A、SV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PCT、Lac水平均降低,SO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Lac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APACHEⅡ、SOFA、中医证候评分降低,观察组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CU转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心肌损伤,保护心肌组织,改善预后。
    • 董青青; 章怡祎; 丛亿蕾; 陈伟
    • 摘要: 目的:探索黄连解毒汤治疗脓毒症的核心作用靶点、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以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为关键词分别检索,按照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条件筛选,获得黄连解毒汤各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检索脓毒症的疾病靶点;将预测到的成分及其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进行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构建及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及主要活性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通过R语言运行后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分析,设定阈值P<0.05,Q<0.05,筛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出黄连解毒汤78个成分和841个药物靶点;这些共同靶点涉及147条生物过程包括TNF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等代谢通路,内分泌抵抗等与内分泌系统相关的通路。结论: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槲皮素、山柰酚等多种成分协同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初步揭示了其在治疗脓毒症时的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复杂机制过程,为未来实验验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 谢伟容; 陈素慧
    • 摘要: 目的:优化黄连解毒鼻用温敏凝胶的处方。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聚乙二醇6000(PEG6000)的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黄连解毒温敏凝胶的处方。结果:黄连解毒温敏凝胶的优选用量分别为:P40720.4%(W/W)、P1882.1%(W/W)、PEG60002%(W/W)。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 王晖; 李菊英
    • 摘要: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分析。方法按随机对照研究原则将180例Hp感染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采用铋剂四联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铋剂四联组(采用铋剂四联治疗)及黄连解毒汤组(采用黄连解毒汤治疗),每组各60例。各组均治疗2周。比较各组Hp感染治愈率、2年内再感染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的Hp感染治愈率高于铋剂四联组与黄连解毒汤组,2年内再感染率低于铋剂四联组与黄连解毒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NK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D3^(+)、CD4^(+)、NK细胞水平高于铋剂四联组与黄连解毒汤组,CD8^(+)水平低于铋剂四联组与黄连解毒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铋剂四联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可提高Hp感染治愈率,降低再感染率,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 孙亚雄; 刘洁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胰岛素抵抗(IR)是NAFLD主要的致病因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黄连解毒汤方及其组方的各味中药均对NAFLD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该文综述黄连解毒汤方及其组方的各味药物基于MAPK通路治疗IR所致NAFLD的最新研究,为中医药治疗NAFLD提供新的参考。
    • 高晓慧; 梁馨元; 何舒平; 郝统杰; 陈青阁
    • 摘要: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水煎剂联合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被膜的体外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平板涂布法等测定两药单独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两药联合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构建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测定其生长曲线;采用XTT减低法、结晶紫染色法等检测两药单独或联合对生物膜(生长时间0 h、6 h和24 h)的SMIC80,药物作用下生物膜的真菌定植、菌数和结构变化,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黄连解毒汤水煎剂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的MIC为15.63 mg/mL,氟康唑的MIC为1.95μg/mL,两药联用具有协同效应(FIC=0.343)。黄连解毒汤水煎剂联合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强于单药。镜下可见白色念珠菌定植能力降低,生物膜结构疏松、面积减小。结论:黄连解毒汤水煎剂联合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和生物膜均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效果,二者间呈协同作用。此作用与抑制白色念珠菌的定植能力、菌体杀伤、抑制假菌丝的生长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