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期

急性期

急性期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639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02篇、会议论文99篇、专利文献15881篇;相关期刊1113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急症等; 相关会议8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高峰论坛、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010学术大会等;急性期的相关文献由12052位作者贡献,包括等、李可建、马丽虹等。

急性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02 占比:27.96%

会议论文>

论文:99 占比:0.45%

专利文献>

论文:15881 占比:71.59%

总计:22182篇

急性期—发文趋势图

急性期

-研究学者

  • 李可建
  • 马丽虹
  • 张敏
  • 李冬梅
  • 李敏
  • 张玲
  • 张艳
  • 张辉
  • 王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莹; 陈颖欣; 高明宏
    • 摘要: 背景:羊膜移植已被用于治疗各阶段眼部化学烧伤,它能促进角膜上皮化、减轻炎症并恢复眼表完整性,防止眼组织融化。目的:通过分析羊膜移植在急性期(伤后7 d)和修复期(8 d-21 d)眼碱化学烧伤中的疗效,以及比较羊膜移植对不同程度眼碱化学烧伤的治疗效果,以探讨羊膜移植在治疗眼碱化学烧伤中的最佳应用时机和作用机制。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羊膜移植治疗的眼碱性化学烧伤共47例(59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期组26例(35眼),伤后0.5 h-7 d;修复期组21例(24眼),伤后8-21 d。59眼中39眼为Ⅱ-Ⅲ级(中度烧伤),20眼为Ⅳ-Ⅵ级(重度烧伤)。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行羊膜移植术。于术前及术后3周,1,2,3个月时观察和记录角膜上皮缺损愈合率、视力、角膜透明度、眼表炎症程度、角膜血管化程度及睑球粘连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术后平均上皮缺损面积、角膜上皮化率、平均完全上皮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角膜透明度分级、睑球粘连发生率及角膜血管化程度、成功率,急性期组均优于修复期组(P<0.05);②随访结束时,两组组内比较中度组羊膜移植成功率显著高于重度组(P<0.05);羊膜移植失败者中多数(65.2%)为重度的眼碱化学烧伤,伴有角膜缘缺血面积较大,经反复多次的羊膜移植眼表无法恢复稳定性,发展为角膜结膜化,伴有角膜中央新生血管浸润及重度睑球粘连,视力降为手动;③结论:急性期是羊膜移植治疗眼碱化学烧伤的最佳应用时机;对于角膜上皮缺损经久不愈的重度眼碱化学烧伤患者,需早期多次行羊膜移植,方可起到支持创面修复的作用;对于术后行多次羊膜移植后仍出现持续性上皮缺损、角结膜有溶解倾向的重度眼碱化学烧伤患者,应停止羊膜移植,需改为永久性睑缘粘连术或结膜瓣掩盖术,稳定后进行眼表的二期重建。
    • 刘晨阳; 李金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降血压治疗的应用对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治疗恢复效果的影响,结合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降血压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95.12%>80.49%(χ2=4.100)以及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75.11±7.43)分>(67.32±8.33)分,t=4.469]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44%<19.51%,χ2=4.493)以及治疗后的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3.86±1.95)分<(17.62±2.34)分,t=5.394]、收缩压(SBP)水平[(130.43±12.63)mmHg<(139.75±12.52)mmHg,t=3.356]、舒张压(DBP)水平[(86.37±8.74)mmHg<(91.58±9.31)mmHg,t=2.612]以及血细胞比容水平[(46.03±3.25)%<(139.75±12.52)%,t=6.168]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17.25±2.08)mm/h<(24.38±3.37)mm/h,t=11.52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降血压治疗方法,可以减少高血压的负面影响,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 夏德鹏; 杜培学; 陈培芳; 高姿涵; 张雪飞; 陈燕军
    •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透刺配合经络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透刺配合经络灸,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为1疗程,2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法(VAS)评分、颈部活动度(ROM)评分及症状体征客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ROM评分及症状体征客观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透刺配合经络灸治疗急性期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 胡明; 覃晓; 杨晗; 张麟
    • 摘要: 目的 比较住院治疗的急性期与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通畅率及血栓后遗症发生情况,了解不同病程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DVT患者183例,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分为急性期组137例(病程≤14d)和亚急性期组46例(14d0.05);两组深静脉血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程与术后D-二聚体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经腘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有助于改善下肢静脉通畅率,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与病程及术后D-二聚体有关。
    • 柴小琴; 冯文哲; 雷彪; 牛魁; 石鹏
    • 摘要: 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减口服对急性发作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片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三仁汤加减口服,两组均连续服用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肠镜检查结果,对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Mayo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腹痛、腹泻、腹胀、里急后重、脓血便、肛门灼热感评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Mayo指数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三仁汤加减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急性发作期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Mayo指数评分,并减轻炎症反应。
    • 张彦; 洪灿; 张鹏; 豆江移; 于本画; 黄子阳; 廖焦鲁; 苟春雁; 王毅刚
    • 摘要: 目的观察雷火灸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急性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KOA急性发作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雷火灸回旋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雷火灸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1%,高于对照组的85.00%;其VAS与WOMAC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火灸定点回旋透热技术治疗KOA急性期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优于雷火灸回旋灸治疗。
    • 朱丹; 江佳颖
    • 摘要: 目的:对急性期中风眩晕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入选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急性期中风眩晕患者90例,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45例,将两组护理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临床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显著,对急性期中风眩晕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程爽
    • 摘要: 2021年10月,60岁的牟大伯(化名)不幸发生了脑梗死,入住浙江省中山医院时虽过了急性期,但遗留症状仍明显,除了偏侧瘫痪,还出现了混合性失语,时常还会无端吵闹。此前在家时,妻子和两个女儿一直陪护左右,悉心照料。入院后,由于疫情防控管理的要求,只能一位家属陪护,牟大伯家人商议后决定让小女儿留在这里,妻子和大女儿依依不舍地返回了老家。
    • 李玲; 陈子瑶; 邱晶
    • 摘要: 目的 探究多感官促醒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多感官促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功能障碍评分(DR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GCS评分、DRS评分、MOCA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CS评分、MOCA评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多感官促醒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认知功能,且减少苏醒时间,促进脑功能更快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周婉琼; 宋美璇; 李雪梅; 程康耀
    • 摘要: 目的调查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老年患者的心理弹性和卒中后疲劳现状,分析卒中后疲劳的影响因素,探讨心理弹性与卒中后疲劳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多维度疲劳量表(MF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共获有效问卷148份,经计算患者CD-RISC得分为(54.78±16.46),心理弹性处于较差水平,卒中后疲劳(PSF)MFI得分为(63.34±7.73),卒中后疲劳处于重度水平。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不良嗜好(吸烟、饮酒)、以及体质量指数引起的的卒中后疲劳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与卒中后疲劳呈显著负相关(r=-0.742,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BMI、教育水平和心理弹性是PSF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卒中后疲劳的66.8%的变异。结论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老年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平均PSF得分达到重度水平,医护人员应重视PSF的管理,充分发挥心理弹性的积极作用,以心理弹性的3个维度(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作为干预切入点缓解再发IS急性期老年患者PSF症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