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偏移成像

偏移成像

偏移成像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566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公路运输、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篇、会议论文79篇、专利文献111110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物探与化探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偏移成像的相关文献由118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振春、黄建平、曲英铭等。

偏移成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8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7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11110 占比:99.72%

总计:111417篇

偏移成像—发文趋势图

偏移成像

-研究学者

  • 李振春
  • 黄建平
  • 曲英铭
  • 谷丙洛
  • 孙建国
  • 李博
  • 杜启振
  • 陈生昌
  • 吴晓丰
  • 岳玉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阮小敏; 陈明春; 刘振东; 王志辉; 徐志伍; 陈淼; 张新港
    • 摘要: 被动源反射地震勘探作为一种低成本且环保的方法,能够获得比被动源面波勘探方法更高分辨率的反射地震剖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动源反射成像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背景噪声场主要受控于面波能量,反射体波信号弱且不易提取;地下实际震源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匀,地震干涉重构的虚拟炮集信噪比低;大量检波器长时间观测的海量数据计算和存储瓶颈等.随着便携式节点地震仪和高性能计算的快速发展,被动源反射地震勘探不仅在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不少进展,而且在地下矿产勘查、碳封存动态监测等方面都有实际应用.本文首先简要回顾地震干涉法的发展历程和如何利用不同地震干涉方法构建虚拟炮集,然后较为详细地介绍从面波主导的背景噪声记录中甄别和提取有效反射信号,以及被动源原始数据预处理、虚拟炮集多次波压制和直接偏移成像等方面的进展,最后通过几个实例了解被动源反射地震勘探的应用现状,并对将来的研究前景进行简单展望.
    • 王智瑞
    • 摘要: 海洋地震资料中包含大量多次波信息,对多次波进行压制是现阶段最常用的多次波处理手段。然而与一次波相比,多次波所携带的地下反射信息更加丰富。本文利用该特点,以相移加差值的单程波方法为理论基础,直接利用包含自由表面多次波和反射波的地震数据进行偏移成像研究,提高成像照明度和成像质量。本文在频率波数域正向及反向同时延拓包含自由表面多次波和反射波的地震数据,在波阻抗界面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实现二者的联合偏移成像。由包含散射点的数值模型试算结果及实际二维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证明,与一次波偏移成像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可行,能够大幅度提高海洋地震资料偏移成像的照明度和分辨率。同时该方法无需进行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和震源子波估算,消除了一次波和多次波分离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以及震源子波与实际地震数据不匹配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海洋地震资料解释及构造落实奠定良好的成像基础,有望在海上油气田的勘探过程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李光辉; 徐汇; 刘敏
    • 摘要: 探地雷达在果树和古树名木养护管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探地雷达采集的Bscan图像中杂波影响根系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鲁棒深度自动编码器(RDAE)、直接最小二乘法(DLS)和频率波数域偏移(FKM)相结合的树木根系定位方法。首先,通过RDAE将零点校正后的Bscan图像分解为表示杂波的低秩分量和表示根系目标回波的稀疏分量,保留稀疏分量完成杂波抑制;然后使用DLS拟合目标回波形成的双曲线估算土壤的相对介电常数;最后,根据土壤的相对介电常数计算得出偏移速度作为频率波数域偏移的输入进行偏移成像,获取根系的半径和深度信息从而完成根系定位。实验结果表明:RDAE方法在仿真和实测数据上的杂波抑制效果对比均值减法(MS)、奇异值分解(SVD)和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有着更高的信杂比和改善因子,通过DLS估计的土壤相对介电常数均方根相对误差为3.84%,根系定位的最大半径相对误差和最大深度相对误差分别为8.5%、8.7%,能够完成根系位置标定,满足根系无损检测的需求,可为树木健康管理和移植提供决策支持。
    • 陈凌; 王旭; 王新; 危自根; 张建勇
    • 摘要: 地球内部界面结构、性质与成因研究是认识地球圈层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探索板块构造及地球系统动力运行机制和过程的重要内容.接收函数是针对地球内部界面研究而提出、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种地震学方法,目前已经成为探测地壳—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圈、地幔过渡带等分层结构、物质组成、热状态及变形行为等基本问题的有效手段.自1960年代接收函数方法提出以来,其相关研究成果涉及从理论到应用等众多方面,尤其是近20年以来计算能力与理论研究的快速推进使接收函数成像技术迈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本文简要回顾接收函数方法的发展历程,在介绍其原理基础上,分别对接收函数的反褶积提取技术、接收函数界面结构成像和波速结构成像三个方面的方法发展与应用研究进行梳理,聚焦于近20年来的最新进展、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思路.最后基于地震学发展趋势,从方法和应用两个角度探讨接收函数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 张志立; 焦艳艳; 王海峰
    • 摘要: 针对静校正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影响的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影响静校正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静校正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研究,为提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效果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在高速顶的深度相对较小时,代替速度与近地表速度之间的数值相对较为接近,在使用静校正技术以后,数据的偏移处理结果与模型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在使用高精度近地表速度模型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替换速度,同时,还可以更加准确地拾取高速层顶。另外,如果可以通过反演的方式得到精度相对较高的近地表模型,此时就不需要进行静校正,只需要将近地表模型应用到深度偏移速度模型中即可,但是整个实现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 王江
    • 摘要: 大杨树盆地构造活动具有多期建造和改造的特点,导致其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地层非均质性强,体现在地震采集资料上就是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致使构造精确成像困难。为此,尝试应用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①采用全方位角成像偏移+多方位层析深度域速度建模;②进行关键参数(偏移孔径、反假频参数、最大倾角和最大开角)的优选;③进行倾角道集镜像加权叠加精细构造成像。应用结果表明:①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在陡倾角的复杂构造区,能够使反射波归位准确、绕射波收敛合理;②在浅层全方位反射角道集角度范围宽、信噪比高,有利于浅层速度建模与模型优化,通过对倾角道集进行镜像加权得到的镜像倾角道集不但反射能量强,而且消除了散射和绕射能量;③在相同速度模型下,在陡倾角成像方面,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偏移方法的成像精度比Kirchhoff偏移更具优势,不但复杂构造带能够精细成像,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都得到明显提高,地震数据频带由8~78 Hz拓宽到5~88 Hz。
    • 邓勇; 李芳; 彭海龙; 任婷; 刘国昌
    • 摘要: 在复杂断块区域,速度建模及偏移成像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偏移成像的质量依赖于速度模型的准确度.为更好的提升复杂断块区域的速度建模精度,本文提出断层控制层析技术.该技术通过结构张量准确识别和提取断层位置,并建立断层控制矩阵和目标泛函表达式,基于上述方式实现对层析反演迭代过程的约束,最终获得高精度的速度场.为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应用常规速度层析方法与本文方法进行对比,用二者方法得到的速度分别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并与实际钻井数据合成地震记录进行相关,结果证实本文方法的数据和钻井数据的相关性为0.75,而常规层析建模方法的数据和钻井数据的相关性为0.58.结论表明本文方法的速度和真实速度匹配程度高,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刘建; 沈鸿雁; 席井昌; 李勤; 赵静; 李萌
    • 摘要: 煤田陷落柱的地震响应特征通常以绕射波的形式表现,因此绕射波是识别和追踪煤田陷落柱的有效波场。为了有效利用绕射波准确预测煤田陷落柱,基于中值滤波理论,在借鉴频域带阻滤波概念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利用中值阻滤波分离地震绕射波的方法,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绕射波成像处理流程。(1)地震绕射波利用的关键是如何完整地分离出绕射波,由于绕射波与反射波的时距特征存在差异,基于统计特性的中值阻滤波存在分离绕射波与反射波的可能性;(2)为了有效压制强能量的反射波干扰,需要通过正常时差校正(NMO)处理,目的是进一步加大反射波与绕射波的横向相干性差异,然后再对不同地震道上相同采样时间的一维地震信号实施中值阻滤波分离绕射波;(3)为了确保绕射波完整提取,通过建立主波数带与地震道数的关系,定量确定中值阻滤波窗口因子;(4)利用叠前地震偏移成像方法分别对分离出来的绕射波场和全波场进行成像处理,然后联合绕射波和全波场成像结果预测煤田陷落柱。通过一个典型的煤田陷落柱模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应用于山西Z煤田的陷落柱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分离地震绕射波,绕射波偏移成像结果明显优于传统反射波成像结果,能清晰揭示出陷落柱的棱廓、规模等信息,可有效提高煤田陷落柱的识别精度。
    • 吴联迎
    • 摘要: 通过TS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现场实施,分析总结了实施时的控制要点,以保证高质量地采集数据,进而有效提高预报精度,最大程度地避免漏报或误报,为TST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 张梦露; 王江
    • 摘要: 准噶尔盆地经过多期建造和改造,逆掩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地层速度横向变化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使得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较低,很难获得准确的地下构造成像。针对复杂逆掩断裂带构造成像困难的问题,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原理入手,应用了偏移孔径内所有的地震波场数据以及各方向波场的方位信息,在角度域对成像道集进行构建,通过镜像加权得到高质量的地下构造成像资料。常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和勘探生产的地质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