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投票
电子投票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2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677546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信息网络安全、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1年第五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CTCIS2011)、第四届中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CCNIS2011)、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等;电子投票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凌、路成业、宋春来等。
电子投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77546篇
占比:99.97%
总计:677744篇
电子投票
-研究学者
- 王凌
- 路成业
- 宋春来
- 孙萌
- 孟纯煜
- 殷新春
- 李鹏
- 王昀飚
- 胥达
- 赖俊祚
- 张元鸣
- 肖刚
- 陆佳炜
- 冯泽涛
- 刘忆宁
- 李杰
- 范曦
- 仲红
- 刘霆
- 周正
- 崔喆
- 张宝
- 徐俊
- 朱斌
- 王传胜
- 王梦寒
- 祁明
- 蒲泓全
- 褚镇飞
- 谢丹力
- 贾牧
- 陈烘
- 饶金涛
- D·蒙塔古泰利
- 严强
- 任思琪
- 伊姆兰·F·泰亚比吉
- 俞学劢
- 修硕
- 刘磊
- 刘胜
- 刘香顺
- 卢成炳
- 史凌杰
- 叶震
- 吴帅
- 吴磊
- 吴茜琼
- 吴薇
- 吴铤
-
-
冯雁;
王蕊聪
-
-
摘要:
针对传统电子投票存在用户信息易被窃取,而现有量子投票普遍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傅里叶变换求和与向量编码结合的量子投票协议,各方通过量子傅里叶变换将自己的保密数值以单粒子态的形式纠缠叠加到发起方手中进行投票,并通过向量编码实现对候选者票数的保密排序,由获胜者公布票数及排名。通过IBM提供的量子计算模拟器对协议量子傅里叶变换求和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协议在面对截取-重发攻击、纠缠测量攻击、共谋攻击以及监听方-候选者攻击这4类攻击时均有较好的安全性,且与现有同类型量子投票方案相比,协议的效率较高。
-
-
李亚伟;
王维琼;
谢琼
-
-
摘要:
多候选人的电子投票方案在很多实际选举场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全隐私性是安全电子投票方案关注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指对选民和候选人的隐私保护.本文基于安全多方计算提出了一个多选多的电子投票方案.此方案将选民的投票意见映射为数组的形式,结合ElGamal同态加密系统,在半诚实模型下由选民和候选人通过交互计算输出选举结果,实现了全隐私性且无需第三方计票机构参与.此外,为了避免有争议的选举结果,本方案首次将反对票数考虑.
-
-
王杰昌;
张平;
高远;
刘玉岭
-
-
摘要:
电子投票与传统投票方式相比更具经济性,但存在安全性论证不够严谨、运行时间长、计算消耗较大等问题。提出融合可链接环签密的智能合约电子投票协议,分别设计投票、秘密份额上传、计票等阶段的算法,在投票阶段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生成选票的可链接环签密,并在一个逻辑步骤内实现加密和签名,以确保投票的公正性、机密性和可验证性,避免重复投票情况的发生,从总体上降低协议运行时间和计算消耗的gas。此外,详细分析协议的安全性,基于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证明选票环签密的不可伪造性。使用truffle框架将智能合约部署到本地以太坊私有网络上,并通过挖矿以确认交易完成。实验结果表明,与Lyu协议相比,该协议节省了约10^(7) Gwei的计算消耗以及450 ms左右的运行时间。
-
-
王应娥;
李沓;
杨科迪;
田有亮
-
-
摘要:
针对当前电子投票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性弱、效率低、可验证性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SM2)盲签名的电子投票方案。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SM2的轻量级盲签名算法,保证了投票过程的匿名性和机密性。其次,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替代可信第三方实现计票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并且利用智能合约提高了计票效率。最后,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该设计方案不仅满足电子投票系统的基本安全属性,而且能够提高电子投票的效率。
-
-
胡飞龙;
何明翰;
马广贞;
张健;
张平
-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进行任意次加乘运算的基于无噪声的全同态加密算法,以及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等技术来实现安全的电子投票方案,并给出了方案的安全性分析。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电子投票中的匿名性、完整性和公开可验证性难题,实现了安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电子投票。
-
-
高小龙;
王玉;
安鹏;
唐波;
刘金会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密码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投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传统电子投票存在隐私问题,严重威胁着投票的公平公正.电子投票系统是基于密码学的综合性系统,所依赖的密码学技术大致有以下4类:混合网络、盲签名、同态加密和秘密共享.其中秘密共享技术的安全性更高,数据处理效率更好.然而这种投票方案组成复杂,多方之间的通信复杂度高是限制其进一步应用和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在不泄露选票信息的前提下,实现选票有效性的验证也是一大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秘密共享、可非交互式验证的安全电子投票系统.该系统使用非交互式的零知识验证方法,在满足投票系统基本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减少了通信复杂度,只要有1台投票服务器是诚实的就可以保证匿名性.除此之外,针对合谋攻击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具有一定抵抗能力.这些改进使得该系统适用于大型匿名投票场景.
-
-
杨亚涛;
刘德莉;
刘培鹤;
曾萍;
肖嵩
-
-
摘要:
当前的电子投票系统大多依赖于中心服务器和可信第三方,这种系统架构增加了投票的安全隐患,甚至使投票可能失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投票系统,使区块链代替可信第三方,提出了一种支持BFV全同态加密的区块链电子投票系统BFV-Blockchainvoting。首先,用一个公开透明的公告板记录选票信息,同时设计了智能合约来实现验证、自计票功能;其次,为进一步提高投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使用SM2签名算法对投票者的注册信息进行签名处理,再选择能够互相监督的双方共同监管选票,并使用BFV同态加密算法来隐藏计票数据。经过测试与分析,所提系统单张选票的计票时间平均为1.69ms。所提方案可以为投票过程中的不可操纵性、匿名性、可验证性、不可重用性、不可胁迫性和抗量子攻击等安全属性提供保障,适用于多种投票场合,并且可以满足大型投票场景下的高效率需求。
-
-
王占锋
-
-
摘要:
2022年7月28日,全国土木工程领域双碳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电子投票,通过了联盟章程议案,选举产生了联盟第一届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其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院士当选总顾问,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总工程师戴震青教授当选理事长,我校党委副书记薛安顺教授等当选副理事长。
-
-
符安文
-
-
摘要:
投票选举是实现公平化竞争的重要途径,其中电子投票无疑是现阶段密码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结合现阶段的技术发展状况,文章详细分析了区块链技术、椭圆曲线盲签名及时间释放加密算法的特点,并对多重技术进行深度整合,设计出匿名电子投票协议,兼具椭圆曲线盲签名密钥长度短、安全可靠等多重应用优势,可有效满足投票的匿名性要求,保证投票工作的公正性。
-
-
符安文
-
-
摘要:
投票选举是实现公平化竞争的重要途径,其中电子投票无疑是现阶段密码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结合现阶段的技术发展状况,文章详细分析了区块链技术、椭圆曲线盲签名及时间释放加密算法的特点,并对多重技术进行深度整合,设计出匿名电子投票协议,兼具椭圆曲线盲签名密钥长度短、安全可靠等多重应用优势,可有效满足投票的匿名性要求,保证投票工作的公正性.
-
-
-
-
宋春来;
殷新春;
孟纯煜
- 《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基于部分盲签名和散列链设计了一种新的电子投票方案.投票人被划分为不同类别,可以分别统计每一类投票人对问题的看法.大量信息采用公告栏的形式有较好的效率,同时利用单向哈希函数构造选票使投票人的计算量减小,大大简化了投票人的操作.实现该协议的计算量小,无论将投票人划分为多少个类别,协议所需的轮数不变,而且可以适应多种类型的选举.
-
-
-
田莹;
李星;
段海新
- 《第二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电子投票系统的安全需求存在内在的矛盾性.矛盾1:一方面,投票系统需要向投票者提供证据,表明前者正确地理解了后者的意图;另一方面,投票系统不能提供给投票者任何票据,使投票者能够向第三方证明自己的投票内容.矛盾2:一方面,投票系统需要向公众提供证据表明所有的选票都被正确的计数;另一方面,这些证据不能损害投票者的匿名性.介绍了基于Mix-Net的电子投票系统的安全需求矛盾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所面临的研究挑战.
-
-
宋春来;
殷新春;
孟纯煜
-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利用比特承诺技术和基于双线性配对的部分盲签名技术设计了一个可将投票人划分为不同特权集的电子投票方案.在该协议中,投票人利用比特承诺技术来隐匿选票,认证中心将特权子集标识嵌入到签名信息中,用来区分不同的特权子集.与文献[4,5]相比,实现该协议的计算量小,无论将投票人划分为多少个特权子集,协议所需的轮数不变,而且可以适应多种类型的选举.
-
-
-
- 《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代理门限环签名的概念,基于J.K.Liu的门限环签名方案提出了第一个可证明安全的代理门限环签名方案,并使用分叉定理和heavy row定理对所提方案进行形式化安全证明,该方案的安全性是基于离散对数难题的。代理门限环签名同时具有代理签名和门限环签名的优点,在存在多类投票人的电子投票系统中非常有用。
-
-
高小鹏;
陈炜;
龙翔
-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环签名是一种简化的群签名.环签名没有系统初始化过程,没有群管理员,也无法实现签名的打开.环签名在匿名泄漏秘密,电子投票和移动自组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链接环签名是一种特殊的环签名.可链接环签名不仅实现了同一签名人两次签名的链接,还保留了环签名的匿名性.盲签名可用于签名人为用户提供既不知道签名内容,也不知道签名结果的签名服务.本文提出基于双线性映射和盲签名实现基于身份的可链接环签名方案.该方案不仅实现了签名的无条件匿名性,还实现了签名的可链接性.首先分析了算法的安全模型,然后给出基于身份的可链接环签名方案,并基于随机预言模型(Random Oracle Model,ROM),形式化地证明了算法的安全性,最后简单讨论了该算法在电子投票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