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400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中国政治、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0篇、专利文献35120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党课、民主与法制、上海房地等;
未富先老的相关文献由341位作者贡献,包括蔡昉、穆光宗、闫文晟等。
未富先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120篇
占比:98.87%
总计:35520篇
未富先老
-研究学者
- 蔡昉
- 穆光宗
- 闫文晟
- 从容
- 刘华
- 刘林
- 刘美丽
- 卢守亭
- 叶海林
- 吴平
- 周继坚
- 唐振兴
- 唐雪元
- 崔昆
- 张山虎
- 张茉楠
- 李晓燕
- 李美婷
- 李辰
- 杨东
- 杨燕绥
- 潘思兴
- 王小平
- 王德忠
- 王桂新
- 舒行
- 蔺建秀
- 薄海美
- 袁伟
- 许潆方
- 谢田芳
- 邬沧萍
- 陆万军
- 陈捷
- Brad Wilcox
- Dexter Roberts
- Frederik Balfour
- Natasha Khan
- 一倩
- 丁国钰
- 丁汀
- 万一
- 于新东
- 云中(辑)1
- 付涛
- 代明
- 任婷瑛
- 任荣荣
- 任静儒
- 伍欣
-
-
田悦
-
-
摘要:
人口老龄化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全球趋势。自20世纪以来,全球各经济体,尤其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经济发展程度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提高,生产力水平急速上升,人口出生率下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已达到较高老龄化程度的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存在明显的未富先老现象,未富先老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要缓解未富先老,则需平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全面推进老龄友好化社会建设。
-
-
王豫刚
-
-
摘要:
刚刚过去的2021年有两件事在历史上具备重大意义,其一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其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使得限制生育政策全面转向鼓励生育政策。全面脱贫之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成为社会共识。然而,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发展不均衡,无疑是实现共同富裕路上的三大阻碍。同时,由于近年民粹思潮在世界各主要政治体的抬头,“反全球化”愈演愈烈,贫富差距、社会公正和发展模式更是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大讨论,以皮凯蒂在2014年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为最典型的案例。此后,特别是在特朗普当政期间,关于这类主题的学术著作数量井喷。
-
-
刘彦华
-
-
摘要:
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是我国养老事业的两大痛点。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和挑战下,利用金融工具和技术的媒介作用提高老年收入保障,是适应传统养老方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国民养老福祉。
-
-
黄美玲
-
-
摘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世界银行数据均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快速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4亿,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2.5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91亿,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6.4%。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未富先老的现状对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建立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养老保障三支柱”是国家推动民生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
-
-
无
-
-
摘要:
从2000年起,二十几年间,中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城乡地区分布不均衡、未富先老等特点。受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和所在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养老。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让更多的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关系到庞大的老年群体,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
-
陈清雪
-
-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据统计,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那么,面对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要做到老有所养,该怎样积极应对呢?
-
-
刘美丽;
薄海美;
李辰;
杨东
-
-
摘要: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顺利落实30多年来,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人口老龄化等现象已经显现出来,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妥善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在中国,人们的职业和文化程度是和收入息息相关的。经济压力的增加也使子女很少有时间照顾老人,而且人们对其他养老模式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使现阶段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
-
刘美丽;
薄海美;
李辰;
杨东
-
-
摘要:
cqvip: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顺利落实30多年来,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人口老龄化等现象已经显现出来,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妥善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在中国,人们的职业和文化程度是和收入息息相关的。经济压力的增加也使子女很少有时间照顾老人,而且人们对其他养老模式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使现阶段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
-
蔡顺利
-
-
摘要:
在我国日益强大和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个新的“四化”正在摆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部分老年人失能化。我国人口老龄化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其特点是:1.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快和达到的水平比较高;2.老年人口数量大;3.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4.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协调,存在未富先老的不利因素。
-
-
-
-
摘要:
根据民政部最新预测,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不仅成为各界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事关我国社会、经济深层变革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有效应对当下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进程,既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也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既关当下又关乎长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及早布局,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