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恶意代码检测

恶意代码检测

恶意代码检测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3年内共计38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16796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 2017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等;恶意代码检测的相关文献由918位作者贡献,包括潘宣辰、李柏松、肖新光等。

恶意代码检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16796 占比:99.99%

总计:1116907篇

恶意代码检测—发文趋势图

恶意代码检测

-研究学者

  • 潘宣辰
  • 李柏松
  • 肖新光
  • 乔伟
  • 方勇
  • 童志明
  • 严寒冰
  • 张福勇
  • 袁海涛
  • 庞建民

恶意代码检测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晓晨; 芦天亮; 杨锦璈; 杨明
    • 摘要: 恶意代码的API调用序列可以反映恶意行为,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应用在基于API调用序列检测恶意代码中。本文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稠密网络结构设计了1D-CNN-Densenet网络模型,将恶意代码动态API调用序列处理成文本特征作为输入,横向一维卷积计算,纵向构建稠密结构网络,将前面所有层输出的相加作为下一层的输入,更深层次学习恶意代码的文本特征。实验表明1D-CNN-Densenet的恶意代码检测准确率达到了96.60%,在恶意代码检测方面有较好性能。
    • 杨吉云; 范佳文; 周洁; 高凌云
    • 摘要: 基于API调用序列的Android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大多使用N-gram和Markov Chain来构建行为特征实现恶意代码检测,但这类方法构造的特征序列长度受限且包含不相关的调用序列,检测精度不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模式的Android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调用序列约简和调用序列合并,提取了最长敏感API调用序列;然后,定义了加权支持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挖掘不同类别样本中具有高区分度的序列模式作为分类特征;最后,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类器实现恶意代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Android恶意代码检测中的精确度达到了96.11%,比基于API调用数据的两种同类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分别提高了4.60个百分点和2.11个百分点。因此,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检测Android恶意代码。
    • 马丹; 万良; 程琪芩; 孙志强
    • 摘要: 恶意代码攻击已经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威胁之一,并且现存的恶意代码数据庞大,特征多样.为了更好地提取恶意代码特征以及掌握恶意代码的行为,提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Attention-CNN恶意代码检测模型.首先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注意力机制,构建了Attention-CNN恶意代码检测模型;然后将恶意代码转化为灰度图像作为模型输入,通过对Attention-CNN模型训练及测试得到恶意代码对应的注意力图以及检测结果;最终将从恶意代码注意力图中提取的重要字节序列用于人工分析,以揭示恶意代码的相关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J48.trees以及未结合注意力机制的CNN,Attention-CNN取得了更好的检测效果.相比于vsNet,Attention-CNN在准确率方面提高了4.3个百分点.并且从注意力图中提取的重要字节序列能够有效减轻人工分析的负担,获取恶意代码的相关行为,同时弥补了灰度图形式的恶意代码检测的不可解释性.
    • 唐永旺; 刘欣
    • 摘要: 针对当前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严重依赖人工提取特征和无法提取恶意代码深层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模型和自注意力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采用Bi-LSTM自动学习恶意代码样本字节流序列,输出各时间步的隐状态;利用自注意力机制计算各时间步隐状态的线性加权和作为序列的深层特征;通过全连接神经网络层和Softmax层输出深层特征的预测概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较于次优结果,准确率提高了12.32%,误报率降低了66.42%.
    • 王婷; 牟永敏; 张志华; 崔展齐
    • 摘要: 随着Web前端代码压缩与混淆工具的快速发展,浏览器需要执行的代码的体积减小,可读性大幅下降,同时也为恶意代码的隐藏提供了便利.为了解决混淆JavaScript代码中恶意代码片段的检测问题,以及找到混淆前后代码中函数的对应关系,通过对JavaScript代码函数调用序列及函数调用的分析,研究基于函数调用序列和函数调用关系图的代码相似度,以及Google Closure Compiler的代码混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函数调用信息的JavaScript混淆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混淆前后JavaScript代码中函数的对应关系,对换名混淆具有鲁棒性,且检测复杂度低于通用的JavaScript反混淆工具.
    • 陈鹏; 韩斌; 洪华军
    • 摘要: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是恶意代码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如何改进算法来提高恶意代码检测的准确率,忽略了恶意代码数据集样本标签的不足导致无法训练出高质量的模型.本文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恶意代码检测数据样本孤岛和数据可信任的问题;同时在代码特征提取上,使用马尔可夫图算法提取特征;基于分布式深度学习的训练融合区块链去中心化,可溯源不可篡改的优势,将不同算力贡献者采用同步训练更新模型参数.通过仿真实验和理论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巨大的潜力.
    • 梅瑞; 严寒冰; 沈元; 韩志辉
    • 摘要: 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作为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无论是传统的基于规则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还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启发式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首先都需要自动化或人工方式提取恶意代码的结构、功能和行为特征。随着网络攻防的博弈,恶意代码呈现出隐形化、多态化、多歧化特点,如何正确而有效的理解恶意代码并提取其中的关键恶意特征是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的主要目标。程序切片作为一种重要的程序理解方法,通过运用“分解”的思想对程序代码进行分析,进而提取分析人员感兴趣的代码片段。由于经典程序切片技术主要面向高级语言,而恶意代码通常不提供源代码,仅能够获取反汇编后的二进制代码,因此二进制代码切片技术在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中的应用面临如下挑战:(1)传统的面向高级语言的程序切片算法如何准确而有效的应用到二进制代码切片中;(2)针对恶意代码如何尽可能完整的提取能够表征关键恶意特征的程序切片。本文通过对经典程序切片算法的改进,有效改善了二进制代码过程间切片和切片粒度问题,并通过人工分析典型恶意代码,提取了42条有效表征恶意代码关键恶意特征的切片准则。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提升恶意代码同源性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 雷天翔; 万良; 于淼; 褚堃
    • 摘要: 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检测JavaScript恶意代码时,存在提取特征过程复杂、计算量大、代码被恶意混淆导致难以检测的问题,不利于当前JavaScript恶意代码检测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要求.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神经网络(BiLSTM)的JavaScript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首先,将得到的样本数据经过代码反混淆,数据分词,代码向量化后得到适应于神经网络输入的标准化数据.其次,利用BiLSTM算法对向量化数据进行训练,学习JavaScript恶意代码的抽象特征.最后,利用学习到的特征对代码进行分类.将本文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和主流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低的误报率.
    • 梅瑞; 严寒冰; 沈元; 韩志辉
    • 摘要: 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作为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无论是传统的基于规则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还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启发式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首先都需要自动化或人工方式提取恶意代码的结构、功能和行为特征.随着网络攻防的博弈,恶意代码呈现出隐形化、多态化、多歧化特点,如何正确而有效的理解恶意代码并提取其中的关键恶意特征是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的主要目标.程序切片作为一种重要的程序理解方法,通过运用"分解"的思想对程序代码进行分析,进而提取分析人员感兴趣的代码片段.由于经典程序切片技术主要面向高级语言,而恶意代码通常不提供源代码,仅能够获取反汇编后的二进制代码,因此二进制代码切片技术在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中的应用面临如下挑战:(1)传统的面向高级语言的程序切片算法如何准确而有效的应用到二进制代码切片中;(2)针对恶意代码如何尽可能完整的提取能够表征关键恶意特征的程序切片.本文通过对经典程序切片算法的改进,有效改善了二进制代码过程间切片和切片粒度问题,并通过人工分析典型恶意代码,提取了42条有效表征恶意代码关键恶意特征的切片准则.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提升恶意代码同源性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 童瀛; 周宇; 李勇男; 孙昊; 崔磊; 郝志宇
    • 摘要: 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代码被开源并应用到系统中.然而,开源代码往往缺少充分的安全检测,导致存在着漏洞.采用一种基于属性图匹配的漏洞代码检测方法,其针对源代码利用控制流程图进行结构化的表征,并对控制流程图进行属性提取,实现语法和语义的有效表征.通过与已知代码漏洞的相似性匹配,可以准确的发现测试代码中的漏洞.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基于字符串匹配、语法树匹配等方法,属性图匹配法可提高漏洞代码检测的准确度和召回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