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21972076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原文格式PDF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320381490.9
申请日2023-03-03
分类号A61B17/02(2006.01);
代理机构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代理人刘宏
地址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民中路139号
入库时间 2023-10-31 22:42:03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23-09-2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胸腔镜下挡肺器。
背景技术
胸腔镜被誉为上个世纪胸外科界的重大突破之一,是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手术。胸腔镜外科手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使用现代电视摄像技术和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它改变了一些胸外科疾病的治疗概念,被认为是20世纪末胸外科手术的最重大进展,是未来胸外科发展的方向。
临床操作中,由于肺具有活动度,胸腔镜下肺部手术往往需要控制肺叶活动,以利于充分暴露需要离断的血管和支气管。完成病灶肺离断后,需要往胸腔灌水,请麻醉师协助鼓肺,探查有无漏气,此时也需要仔细查看肺表面及支气管残端。
目前临床上常用圈钳钳夹一块纱布挡肺,这种操作有两个弊端,一是需要花时间卷纱布,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二是遮挡范围有限,需要依附于圈钳上,经常遮挡不满意,无法快速探查有无漏气,且不方便仔细查看肺表面及支气管残端,因此设计了一种一次性胸腔镜下挡肺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胸腔镜下挡肺器,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次性胸腔镜下挡肺器,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操作杆上端连接有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杆下端连接有肺叶挡头,所述肺叶挡头包括挡头框架,所述挡头框架内部设置有观察区,所述观察区内设置有网状挡层,所述挡头框架下端设置有向上弯曲的肺叶钩部。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采用医用硅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操作手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的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下端与肺叶挡头上边沿倾斜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与挡头框架采用医用PP塑料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肺叶钩部前端设置有倒圆角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次性的挡肺器结构,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利用操作杆伸入到胸腔内,通过前端的肺叶挡头高效的完成保护性挡肺操作,方便探查有无漏气、出血等情况,通过带有网状挡层的观察区可以仔细查看肺表面及支气管残端,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一次性使用,清洁卫生,减少耗材浪费,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肺叶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肺叶挡头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
1-操作杆,2-操作手柄,3-肺叶挡头,4-挡头框架,5-观察区,6-网状挡层,7-肺叶钩部,8-防滑纹,9-倒圆角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胸腔镜下挡肺器,包括操作杆1,所述操作杆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操作杆1上端连接有操作手柄2,所述操作杆1下端连接有肺叶挡头3,所述肺叶挡头3包括挡头框架4,所述挡头框架4内部设置有观察区5,所述观察区5内设置有网状挡层6,所述挡头框架4下端设置有向上弯曲的肺叶钩部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挡肺器结构,使用时医护人员手持操作手柄2,在胸腔打开之后,通过操作杆1将前端设置的肺叶挡头3伸入到肺叶部位,对肺叶进行遮挡操作;其中肺叶挡头3是直接与肺叶接触的部位,采用挡头框架4为主体结构,其内部观察区5为镂空结构,在观察区5内部设置了网状挡层6,将肺叶部位托起后,可以通过观察区5对内部情况进行观察,检查漏气或肺表面及支气管残端,挡头框架4其下端设置了向上弯曲的肺叶钩部7,利用肺叶钩部7可以钩住肺叶边沿部位,方便完成钩肺操作,暴露出需要观察的部位,进行肺表面与支气管检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操作手柄2采用医用硅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操作手柄2表面上设置有凸起的防滑纹8,提高防滑性,方便医护人员手持操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操作杆1下端与肺叶挡头3上边沿倾斜固定在一起,倾斜一定角度,可以方便伸入胸腔部位的时候,医护人员的手部不遮挡视野,保障术野,方便护理操作与观察肺部情况。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操作杆1与挡头框架4采用医用PP塑料材料制成,材质较轻,方便操作,成本较低。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肺叶钩部7前端设置有倒圆角段9,倒圆角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损伤肺叶,提高了整个挡肺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次性的挡肺器结构,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利用操作杆伸入到胸腔内,通过前端的肺叶挡头高效的完成保护性挡肺操作,方便探查有无漏气、出血等情况,通过带有网状挡层的观察区可以仔细查看肺表面及支气管残端,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一次性使用,清洁卫生,减少耗材浪费,值得推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机译: 用于固定差动轴的止动装置。止动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止动装置,其能够固定机动车差速器的差速轴。为了制造一种止挡装置,该止挡装置允许简单的制造和组装并且此外减小了体积,在壳体的周边上设置有开口的止动环15作为止挡,该止挡在径向预应力的作用下被保持。如图2所示,在径向穿过差速器壳体2的孔14的外部开口的平面中。开口的止动环止动件15主要包括呈弯向内侧的钩形的端部,该端部在内侧接合在后部的边缘上。差速器壳体的狭槽18。卡环挡块15可以在垂直于传动轴轴线20并包含差动轴轴线19的平面中保持在布置在差速器壳的周边上的卡环槽16中。应用领域:机动车
机译: 一种用于滑雪板的附接装置,当脚部附件在工作状态下对齐时,挡块可抵靠在框架板上的挡块之一上;而在纵向状态下将附件对齐时,挡块可抵挡在基板上的凸耳上。
机译: 一种通过在与基底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通过挡块来制备结构的方法,该挡块保持在耐磨层中,并且这种层的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