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21777924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原文格式PDF
申请/专利权人 辽宁鸿云智慧托盘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566976.1
申请日2022-06-22
分类号B65D6/18(2006.01);
代理机构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代理人李霞
地址 118301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前阳镇前阳村十组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3:14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22-11-1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运输箱,特别涉及一种液体运输箱前片与小门之间的180度双轴铰链机构。
背景技术
液体运输箱一般由前片、后片、左右两个侧片、底盘和盖板组成,客户有时会要求从前片上部抽取液体,因此还需要在前片上部开小门,且要求小门打开后必须完全贴合到下平面,以保证操作空间和操作者的安全性(碰腿)。
目前,占据市场份额较多的液体运输箱,其前片与小门之间的连接件主要为合页;传统合页采用单轴结构,其特点是转动轴的轴线必须高于门扇的外平面才能完成开启180度的功能要求。但矛盾点是,要做到外凸尺寸小,就必须尽可能的缩小合页转动轴径及轴套的尺寸。转动轴过小,强度不够,易弯曲变形,更重要的是难以克服箱体内运输过程中动态的液体强大的外涨力;轴的尺寸偏大,轴套外径势必更大,强度虽然可以保证,但外凸尺寸也太大,对于空间要求严格的液体运输箱来说,将直接影响装运及储存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设计一种既无外凸件以便于前片折叠,又具有足够强度的液体运输箱前片与小门之间的180度双轴铰链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体运输箱前片与小门之间的180度双轴铰链机构,包括上连接管组件、下连接管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上连接管组件和下连接管组件通过两个连接组件连接;所述上连接管组件与小门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管组件与前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上连接管组件和下连接管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上连接管组件包括上横管和上异型管,所述上横管与上异型管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管组件包括下横管和下异型管,所述下横管与下异型管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套管、下套管、左侧板、右侧板和连接板,所述上套管的上侧和后侧分别与上横管和上异型管固定连接;所述下套管的下侧和后侧分别与下横管和下异型管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套管和下套管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套管和下套管的右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位于上套管和下套管之间、且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为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内六角螺栓组件与上套管和下套管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内六角螺栓组件与上套管和下套管的右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管和下横管均为方形管。
进一步地,所述上异型管与下异型管相互啮合;即:上异型管的下部后侧为倒梯形凸台,下异型管的上部前侧为梯形凸台,上异型管的倒梯形凸台和下异型管的梯形凸台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的中间段为矩形板,上下两段为半圆形板,半圆形板的中心为圆孔,结构上下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双轴铰链机构的连接组件隐藏于门扇之内,无任何外凸于前片的构件,即不受连接组件的尺寸影响,因此,不影响前片的装运及储存堆叠。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异型管和下异型管之间的凹凸啮合结构来克服来自箱体内部的外涨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连接部位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前片和小门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4是连接组件示意图。
图5是小门打开90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小门打开180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小门,2、前片,3、上横管,4、上异型管,5、上套管,6、下横管,7、下异型管,8、下套管,9、左侧板,10、连接板,11、右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液体运输箱前片与小门之间的180度双轴铰链机构,包括上连接管组件、下连接管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上连接管组件和下连接管组件通过两个连接组件连接;所述上连接管组件与小门1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管组件与前片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上连接管组件和下连接管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上连接管组件包括上横管3和上异型管4,所述上横管3与上异型管4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管组件包括下横管6和下异型管7,所述下横管6与下异型管7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套管5、下套管8、左侧板9、右侧板11和连接板10,所述上套管5的上侧和后侧分别与上横管3和上异型管4固定连接;所述下套管8的下侧和后侧分别与下横管6和下异型管7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9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套管5和下套管8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侧板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套管5和下套管8的右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10位于上套管5和下套管8之间、且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板9和右侧板1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为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9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内六角螺栓组件与上套管5和下套管8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侧板1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内六角螺栓组件与上套管5和下套管8的右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管3和下横管6均为方形管。
进一步地,所述上异型管4与下异型管7相互啮合;即:上异型管4的下部后侧为倒梯形凸台,下异型管7的上部前侧为梯形凸台,上异型管4的倒梯形凸台和下异型管7的梯形凸台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9的中间段为矩形板,上下两段为半圆形板,半圆形板的中心为圆孔,结构上下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折叠小门1时,将小门1上的锁具打开,将小门1向下翻转180度完成打开动作。小门1在打开过程中分为两步,首先是以下套管8为旋转中心旋转90度,此时连接组件旋转了90度卡在了下横管6上无法继续旋转;之后小门1改为以上套管5为旋转中心继续旋转90度,直到整个小门1完全靠上前片2后停止转动,完成小门1的打开过程。
小门1的关闭过程同理,先以上套管5为中心转90度,连接组件会卡在上异型管4上无法继续旋转,后改变旋转中心以下套管8为旋转中心继续旋转90度,直到锁具自动锁死完成小门1关闭动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的等同构思或者改变,均列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机译: 具有双弹性铰链机构的眼镜架-带有带有弹性偏置的垂直轴第一铰链的臂,该第一铰链连接到水平轴第二铰链的一部分,该第二轴铰链连接到框架前部
机译: 机动车行李箱盖的开闭机构具有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安装在行李箱盖与车身之间,从而能够打开行李箱盖的前侧和后侧。
机译: 在冷藏设备中的架子或隔室与其前挡板之间的铰链,包括所述铰链的制冷设备,以及通过架子或隔室与其前挡板之间的铰链在冷藏设备中以一定角度摆动前挡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