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

一种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所述跟骨结节假体包括高分子材料垫片和组配件,所述组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垫片上,且所述组配件从所述一端延伸形成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限位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限位部。本实用新型的跟骨结节假体模拟了人体跟骨位置处的下滑囊,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开合运动使第一凸出限位部或第二凸出限位部相对于高分子材料垫片进行上下微动,提升了手术后的康复的效果,且采用高分子材料垫片改善了过去钛合金材质对该区域的肌肉与皮肤的刺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4471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0188602.4

  • 申请日2022-01-24

  • 分类号A61F2/42(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聂月美;许亦琳

  • 地址 200011 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7: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

背景技术

跟骨是人体七块跗骨中最大的一块,位于足后下部,构成踵,对于人体维持身体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块骨头。但其形态不规则,分为六个面,分别为上面、下面、前面、外面、内侧面以及外侧面。同时还具有四个关节面,即为前距关节面、中踞关节面、后距关节面与跟骰关节面。在重建和制造加工领域使用传统方法制造周期很长并且十分困难,由于肿瘤病人的特殊性,肿瘤种类和形态的多样性,市面上往往很难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肿瘤型重建假体。

目前,临床上过去处理跟骨肿瘤的主要方式是手术切除肿瘤及肿瘤周围3cm的骨质。面对这么大范围切除的骨缺损,一般使用的是一体式的跟骨假体,如何去完善它困扰着广大的骨科医生。由于患者所患肿瘤的多样性,以及患者本身跟骨形状的多样性,过去使用一体式踝关节假体治疗的病人,即使假体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大致生活功能,但它因为让踝关节不能弯曲令患者的行动十分困难与不适。

另外,由于目前所使用的跟骨假体多为传统减材制造工艺所制造,其存在的缺点也非常明显:1)传统工艺制造的假体往往是光滑的表面或者是粗糙的表面,传统工艺制造的跟骨表面,孔隙大小不规则,不能达到理想的骨与肌纤维的初步融合效果,因而存在假体松动,脱位,失效等风险;2)假体为一体式的结构,踝关节不能活动,造成患者术后生活十分不便,并且传统手术的创口更大,费用更高,术后的效果也十分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跟骨结节假体,所述跟骨结节假体包括高分子材料垫片和组配件,所述组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垫片上,且所述组配件从所述一端延伸形成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限位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垫片为聚乙烯垫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设有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所述两个面吻合匹配。

更优选地,所述两个面均为平面,且在未受力的自然状态下,相对的所述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10°。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出限位部和/或所述第二凸出限位部上设有便于限位操作的缺口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跟骨假体,所述跟骨假体包括如上文所述的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底座,所述跟骨假体底座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限位部和第二凸出限位部相匹配的限位结构;在使用时,所述跟骨结节假体的第一凸出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限位部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优选地,在使用时,所述限位槽的槽底与所述组配件的顶端的垂直距离最大为1mm。

优选地,所述跟骨假体底座的非着力面设有多孔结构部。

优选地,所述跟骨假体底座的内部设有多孔结构部。

更优选地,所述多孔结构部的孔隙率为60-80%。

更优选地,所述多孔结构部中孔的孔径为600-800微米。

更优选地,所述非着力面上设有的多孔结构部的表面积的总和占整个跟骨假体底座的表面积的40-70%。

更优选地,所述非着力面的多孔结构部的厚度为1.5mm-2.0mm。

优选地,所述跟骨假体底座还设有缝线孔。

更优选地,所述跟骨假体底座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跟骨结节假体模拟了人体跟骨位置处的下滑囊,具有相对吻合匹配面的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开合运动使实现了第一凸出限位部或第二凸出限位部相对于高分子材料垫片进行上下微动,从而提升了手术后的康复的效果,且采用高分子材料垫片改善了过去钛合金材质垫片对该区域的肌肉与皮肤的刺激。

2)本实用新型的跟骨假体底座的非着力面及内部均匀的覆盖了孔隙大小均匀的完全连通的微孔结构,有了这些微孔的存在,周围再生的骨组织与肌纤维就可以慢慢长入跟骨假体底座内部,与跟骨假体底座形成牢固的整合。这种整合有利于跟骨假体的长期稳定,延长此跟骨假体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跟骨假体底座通过3D打印中激光熔融手段制得,完全按照患者手术截骨方案以及患者自身骨组织形态制备的个性化植入假体,完美的匹配了患者手术后留下的体内缺损。因此在植入时不会出现因跟骨假体底座不匹配而产生的磨损,有效的避免骨溶解和假体脱位的发生,整个跟骨假体底座的体积较小,手术中创口也可以减小,方便术后愈合以及减小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跟骨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跟骨结节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跟骨结节假体与跟骨假体底座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跟骨假体的整体示意图之一。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跟骨假体的整体示意图之二。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跟骨假体在跟骨中的使用效果图。

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为

A 骰骨

B 距骨

100 跟骨假体底座

101 跟骨-骰骨关节面

102 跟骨-距骨关节面

104 缝线孔

105 限位槽

106 多孔结构部

200 跟骨结节假体

201 高分子材料垫片

202 第一臂

203 第二臂

204 第一凸出限位部

205 第二凸出限位部

206 缺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块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跟骨结节假体200,所述跟骨结节假体200包括高分子材料垫片201和组配件,所述组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垫片201上,且所述组配件从所述一端延伸形成有第一臂202和第二臂203,所述第一臂20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限位部204,所述第二臂20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限位部205。

本实用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垫片为采用高分子材料形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合金材料如钛合金材料的跟骨结节假体,采用高分子材料形成的跟骨结节假体具备韧性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减少钛合金对该区域内的肌肉与皮肤的刺激;本实用新型的跟骨结节假体通过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弹性开合实现了第一凸出限位部和第二凸出限位部相对于跟骨结节假体的上下微动,从而模拟了跟骨在下滑囊中的上下微动,提升了手术后的康复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材料垫片为聚乙烯垫片。高分子材料不仅具有韧性,而且还具有一定强度,同时能避免了传统钛合金材质的跟骨结节假体对肌肉和皮肤的刺激。高分子材料符合ASTM F648、ISO 5834-1和ISO 5834-2标准。具体地,为三菱化学控股集团的Chirulen 1020或1050。本实用新型中,跟骨结节假体为实心体。

在本申请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跟骨结节高分子材料垫201的具体结构与人体跟骨结节部的形状相似。

在本申请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限位部204呈1/4圆球体状。所述第二凸出限位部205呈1/4圆球体状。该形状的第一凸出限位部和第二凸出限位部的制备工艺简单,采用一般机加工工艺即可获得,成本低。

在本申请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202和第二臂203设有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所述两个面吻合匹配。

在本申请的一些体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面均为平面,且在未受力的自然状态下,相对的所述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10°。较佳地,夹角为2-6°。第一臂202和第二臂203之间呈一定夹角,有利于分散应力,也有利于加工,同时在跟骨假体结节200的第一臂202和第二臂203做弹性开合运动时,能使第一凸出限位部204和第二凸出限位部205相对于高分子材料垫片201进行上下微动。

在本申请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限位部204和/或所述第二凸出限位部205 设有便于限位操作的缺口部206。缺口部206有利于跟骨结节假体200塞入跟骨假体中。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跟骨假体,所述跟骨假体包括上述所述的跟骨结节假体200和跟骨假体底座100,所述跟骨假体底座100上设有限位槽105;限位槽105 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限位部204和第二凸出限位部205相匹配的限位结构;在使用时,所述跟骨结节假体200的第一凸出限位部204和所述第二凸出限位部205嵌设于所述限位槽105 内。

在本申请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105的纵截面呈梯形。

在本申请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105的槽底与所述组配件的顶端的垂直距离最大为1mm。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跟骨假体底座100的非着力面设有多孔结构部106。本实用新型中,非着力面为人体跟骨与软组织匹配的面。跟骨假体底座100包括跟骨-骰骨关节面101和跟骨-距骨关节面102,非着力面为除跟骨-骰骨关节面101和跟骨-距骨关节面102 以及与跟骨结节假体组配之外的面。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跟骨假体底座100的内部设有多孔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多孔结构部106的孔隙率为60-80%。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多孔结构部106中孔的孔径为600-800微米。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非着力面的多孔结构部的厚度为1.5mm-2.0mm。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非着力面上设有的多孔结构部的表面积的总和占整个跟骨假体底座100的表面积的40-70%。该比例范围内,在减轻跟骨假体底座重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整个跟骨假体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多孔结构部106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该孔隙率和孔径的多孔结构能提供最佳骨性愈合界面,适合骨细胞爬行长入,实现跟骨假体底座100与非着力面的融合,此外也有利于减轻整个跟骨假体的重量。

在本申请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跟骨假体底座100表面还设有缝线孔104。缝线孔 104以便于术后将韧带、肌腱等缝回,重建软组织附着点。此外,缝线孔104也有利于软组织长入跟骨假体底座100中并覆盖跟骨假体。

在本申请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跟骨假体底座100的材质为钛合金材质。所述的跟骨假体底座100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

如图4所示,为跟骨假体的整体示意图之一。跟骨结节假体200位于跟骨假体底座100 的底端,多孔结构部106位于跟骨假体底座100的非受力面上。

如图5所示,为跟骨假体的整体示意图之二。跟骨结节假体200位于跟骨假体底座100 的底端,多孔结构部106位于跟骨假体底座100的非受力面上,跟骨假体底座100的前侧具有与骰骨相接触的跟骨-骰骨关节面101。

如图6所示,为跟骨假体使用时的效果图。跟骨包括骰骨A和距骨B。跟骨假体底座100 包括跟骨-骰骨关节面101和跟骨-距骨关节面102,使用时,将跟骨-骰骨关节面101与骰骨A 接触,将跟骨-距骨关节面102与距骨B接触,跟骨假体底座100和骰骨A、距骨B之间通过缝线孔10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使用的步骤为:

使用时,使第一臂202和第二臂203的两个面吻合匹配拢合在一起,通过设有缺口部206 的将第一凸出限位部204和第二凸出限位部205塞入设于跟骨假体底座100的限位槽105内,限位槽105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限位部204和第二凸出限位部205相匹配的限位结构;在限位槽105内第一臂202和第二臂203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分开,第一凸出限位部204和第二凸出限位部205与限位槽105内的限位结构进行凸出限位,使得跟骨结节假体200不会从限位槽105内脱落,实现与跟骨假体底座100的组配连接。限位槽105受到左右两侧的挤压时,具有弹性的第一臂202和第二臂203相互靠拢,从而使得第一凸出限位部204和第二凸出限位部205在限位槽105内实现上下微动。

本实用新型的跟骨结节假体模拟了人体跟骨位置处的下滑囊,具有相对吻合匹配面的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开合运动使实现了第一凸出限位部或第二凸出限位部相对于高分子材料垫片进行上下微动,从而提升了手术后的康复的效果,且采用高分子材料垫片改善了过去钛合金材质垫片对该区域的肌肉与皮肤的刺激。跟骨假体底座在表面及内部均匀的覆盖了孔隙大小均匀的完全连通的微孔结构,有了这些孔隙的存在,周围再生的骨组织与肌纤维就可以慢慢长入跟骨假体内部,与跟骨假体形成牢固的整合,有利于跟骨假体的长期稳定,延长跟骨假体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跟骨假体底座是通过3D打印中激光熔融手段制得,完全按照患者手术截骨方案以及患者自身骨组织形态制备的个性化植入假体,完美的匹配了患者手术后留下的体内缺损,因此在植入时不会出现因假体不匹配而产生的磨损,有效的避免了骨溶解和假体脱位等情况的发生,整个跟骨假体底座的体积较小,手术中创口也可以减小,方便术后愈合以及减小手术风险。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