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

一种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涉及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技术领域。该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基于设定的两层级结构对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进行规范设计;基于设定的分类方式以及编码方案对施工机械进行分类和编码,同时确定数据体系集合范围及数据表达方式;基于设定的编制规则和数据采集方法对采集到的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数据的准确性;基于建立的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以及采集得到的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计算每个施工机械的单位台班能源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对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的管理不足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4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311532647.4

  • 发明设计人

    申请日2023-11-16

  • 分类号G06F18/20;G06F18/27;G06Q50/08;G06Q50/06;

  • 代理机构深圳天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杜雯

  • 地址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金寨路73

  • 入库时间 2024-04-18 20:01: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制约电网建设工程碳排放科学、规范计量的主要因素是配套的碳排放数据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例如电网建设环节主要碳排放来自于各类施工机械,但是目前关于施工机械能源用量(即输变电工程建设环节所采用的施工机械单位台班消耗的燃料动力用量)尚无完全适用的数据体系,即该类数据的界面划分、编制原则、表现方式等,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

公开号为CN108427859A的发明申请“建筑施工工程碳排放计算方法及系统”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工程碳排放计算方法及系统,针对建筑生命周期中各施工阶段的缺少定量计算和评价的情况,以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为计算对象,采用全生命周期的理论建立建筑施工工程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根据所述碳排放计算的功能单位、目标范围和确定所述目标范围内的对应碳排放因子计算建筑施工工程碳排放量,能够精确核算建筑施工工程的碳排放量,推进建筑施工节能,减少能源和资源耗竭压力,缓解碳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为开展低碳建筑评价,减少碳排放,提供定量基础。从而为实现低碳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碳排放的建设者、管理者提出的要求。

公开号为CN109409637A的发明申请“一种城市能源数据管理与运行监测方法”提出了对城市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建立城市能源数据分层管理模型;通过选取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评价模型等步骤。能够比较全面地挖掘能源数据类型,构建完整的能源数据管理体系,并且可以根据能源部门的需要在应用层增加其功能。以建设国际能源典范城市为目标,给出能客观评价城市能源发展状况的量化指标体系,为城市能源变革提供合理的规划建议。

综上,以上各项发明专利申请仅是聚焦在如何计算建筑工程碳排放量,或城市能源数据如何管理和运行,但是关于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如何构建,现有方案并未给出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对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的管理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设定的两层级结构对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进行规范设计;基于设定的分类方式以及编码方案对施工机械进行分类和编码,同时确定数据体系集合范围及数据表达方式;基于设定的编制规则和数据采集方法对采集到的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基于建立的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以及采集得到的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计算每个施工机械的单位台班能源用量。

进一步地,在计算每个施工机械的单位台班能源用量的过程中,包括对能源用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并考虑到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占比,具体为:

进一步地,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获取能源用量的过程如下:将经过分析后的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按设定的比例划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所述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包括施工机械的能源用量和影响能源用量的影响因素的值;建立的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如下:E

进一步地,通过验证组进行验证的过程如下:获取验证组中的各组主要影响因素的值,通过训练集训练后的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获取待验证能源用量;获取验证组中各组主要影响因素的值对应的实际能源用量,并与待验证能源用量进行分析,获取符合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进一步地,对采集到的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如下:获取每个施工机械的单位小时的基准能源消耗量;对通过数据采集方法对采集到的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每个施工机械每个施工阶段的单位小时的实际能源消耗量;基于基准能源消耗量、实际能源消耗量、施工机械整个施工阶段的理论能源总消耗量以及施工机械整个施工阶段的实际能源总消耗量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基于基准能源消耗量、实际能源消耗验证、施工机械整个施工阶段的理论能源总消耗量以及施工机械整个施工阶段的实际能源总消耗量计算数据的准确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方法为分项采集和总量辅证的方法,具体为:分项采集指针对每个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进行独立记录和统计;总量辅证指通过对各个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总量进行核对和验证。

进一步地,所述两层级结构为基础层加应用层的两层级结构,具体为:在基础层的设计中,规范和支撑数据体系构建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构建总则、术语、体系结构以及规定;在应用层的设计中,根据施工机械能源消耗类型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电动机械、柴油机械、汽油机械多种类型,并对每种类型分别设置对应的详细分类与编码、数据集范围、编制规则和表现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分类方式采用两级分类方式,按照施工机械能源消耗类型划分为电动机械、柴油机械、汽油机械一级分类,再按照机械用途进行二级分类;所述编码方案为由2位机械能源消耗类型码、2位机械用途码、4位流水号三部分共8位字符组成,各部分之间用字符隔开,加隔开符共计10位字符。

进一步地,确定数据体系集合范围及数据表达方式包括明确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能源用量数据的范围,包括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能源类型和能源用量范围,其中:所述集合范围包括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能源类型和能源用量范围;所述数据表达方式采用表格或数据库形式进行记录和管理。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对现有技术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认识到现有技术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对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的管理不足的问题。现有技术在碳排放测算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对于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的能源用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分析仍存在缺陷。本发明专利的创新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以填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具体而言,本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数据采集:通过安装传感器或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施工机械台班的能源用量数据,包括电力消耗、燃料消耗等。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能源用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建立起完整的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采用云端存储或本地数据库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管理:设计并实施能源用量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分类、标准化、归档等功能。通过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标准化,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施工机械台班的能源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发现能源消耗的规律和趋势,为碳排放测算提供依据。数据应用: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供能源消耗的优化建议和措施。通过对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的监测和管理,可以实现能源消耗的合理规划和优化,降低碳排放。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通过验证组进行验证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对采集到的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进行分析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对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顶层设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明确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编码方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对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的管理不足的问题。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设定的两层级结构对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进行规范设计;基于设定的分类方式以及编码方案对施工机械进行分类和编码,同时确定数据体系集合范围及数据表达方式;基于设定的编制规则和数据采集方法对采集到的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基于建立的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以及采集得到的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计算每个施工机械的单位台班能源用量。

按照基础层+应用层两层级结构对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进行规范设计;确定目标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的分类方式,设计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的编码方案,确定数据体系集合范围及数据表达方式;规范施工机械能源用量数据的编制规则,包括施工机械单位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的完整性、采集方法和计量器要求;设计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的采集方法,采用分项采集和总量辅证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建立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能源用量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模型,确保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根据建立的模型和采集的数据,计算每个施工机械的单位台班能源用量,包括对能源用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并考虑到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占比。

具体地,在计算每个施工机械的单位台班能源用量的过程中,包括对能源用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并考虑到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占比,具体为:

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获取能源用量的过程如下:将经过分析后的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按设定的比例划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包括施工机械的能源用量和影响能源用量的影响因素的值;建立的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如下:E

具体地,如图2所示,通过验证组进行验证的过程如下:获取验证组中的各组主要影响因素的值,通过训练集训练后的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获取待验证能源用量;获取验证组中各组主要影响因素的值对应的实际能源用量,并与待验证能源用量进行分析,获取符合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实施方案中,将第j组主要影响因素的值的待验证能源用量与第j组主要影响因素的值对应的实际能源用量的方差的绝对值进行求和后求取平均值,可以放大模型预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再将偏差与人为设定的待验证量与实际量之间的误差相比,基于三角函数求取符合度,当放大后的偏差小于或是等于误差时的三角函数值即表示模型符合要求,其预测的能源用量符合计算的要求。

通过放大偏差,可以更敏感地捕捉到模型预测与实际值之间的细微差异,这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估模型性能,提高了模型评估的灵敏度,使得对模型预测的不确定性或误差的理解更为深入。

将模型的偏差与人为设定的误差标准进行比较,有助于判断模型是否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这种判定标准简化了模型评估的过程,使其更易于理解和解释。

具体地,如图3所示,对采集到的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如下:获取每个施工机械的单位小时的基准能源消耗量;对通过数据采集方法对采集到的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每个施工机械每个施工阶段的单位小时的实际能源消耗量;基于基准能源消耗量、实际能源消耗量、施工机械整个施工阶段的理论能源总消耗量以及施工机械整个施工阶段的实际能源总消耗量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基于基准能源消耗量、实际能源消耗验证、施工机械整个施工阶段的理论能源总消耗量以及施工机械整个施工阶段的实际能源总消耗量计算数据的准确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实施方案中,对于采集的数据的准确度的验证逻辑为计算每个施工机械的每个施工阶段的单位小时实际能源消耗量,这个实际能源消耗量是基于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得到的,最后获取施工机械单位小时的基准能源消耗量,这个基准消耗量可以根据施工机械由设计时的理论每小时的能源消耗量获得,计算施工机械在每个施工阶段的实际能源消耗量与基准消耗量的差值,求和后确定平均值,之后将该平均值与设定的允许误差进行相比后求根,作为指数幂,再将施工机械整个施工阶段的实际能源总消耗量与施工机械整个施工阶段的理论能源总消耗量的方差根考虑进去,综合考虑各个施工阶段的偏差以及整个施工阶段的总能源消耗的偏差计算得出施工机械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考虑每个施工机械在每个施工阶段的实际能源消耗量与基准消耗量的差值,以及整个施工阶段的总能源消耗的偏差,综合了多个层面的数据,确保了对数据准确性的全面评估,能够捕捉到施工机械在不同阶段和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性能表现,有助于检测数据是否在各个层面都符合预期。

允许一定程度的误差,通过设定的允许误差范围,使验证逻辑更具灵活性,适应实际数据收集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误差,考虑到现实中无法避免的数据不确定性,提高了验证方法的容错性。

具体地,数据采集方法为分项采集和总量辅证的方法,具体为:分项采集指针对每个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进行独立记录和统计;总量辅证指通过对各个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总量进行核对和验证。

本实施方案中,规范施工机械能源用量数据的编制规则,具体包括:确保施工机械单位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的完整性,记录每个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情况;采集方法使用传感器、计量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确保其准确度和精度;计量器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设计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的采集方法,采用分项采集和总量辅证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具体为:采用分项采集和总量辅证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分项采集指针对每个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进行独立记录和统计;总量辅证指通过对各个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总量进行核对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具体地,两层级结构为基础层加应用层的两层级结构,具体为:在基础层的设计中,规范和支撑数据体系构建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构建总则、术语、体系结构以及规定;在应用层的设计中,根据施工机械能源消耗类型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电动机械、柴油机械、汽油机械多种类型,并对每种类型分别设置对应的详细分类与编码、数据集范围、编制规则和表现方式。

确定目标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的分类方式采用两级分类方式,按照施工机械能源消耗类型划分为电动机械、柴油机械、汽油机械一级分类,再按照机械用途进行二级分类;编码方案为由2位机械能源消耗类型码、2位机械用途码、4位流水号三部分共8位字符组成,各部分之间用字符隔开,加隔开符共计10位字符。

确定数据体系集合范围及数据表达方式包括明确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能源用量数据的范围,包括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能源类型和能源用量范围,其中:集合范围包括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能源类型和能源用量范围;数据表达方式采用表格或数据库形式进行记录和管理。

本实施例创新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以填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具体而言,本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数据采集:通过安装传感器或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施工机械台班的能源用量数据,包括电力消耗、燃料消耗等。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能源用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建立起完整的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采用云端存储或本地数据库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管理:设计并实施能源用量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分类、标准化、归档等功能。通过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标准化,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施工机械台班的能源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发现能源消耗的规律和趋势,为碳排放测算提供依据。数据应用: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供能源消耗的优化建议和措施。通过对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的监测和管理,可以实现能源消耗的合理规划和优化,降低碳排放。

通过以上步骤,本实施例填补了现有技术在电网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管理方面的空白,为电网建设工程的碳排放测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适应碳排放测算的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构建方法,通过构建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为工程绿色低碳工作奠定数据基础,推动电网建设工程碳核算与碳监测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开展。

通过研究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编制方法,促进形成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规范,有利于支撑国家、行业及企业“双碳”标准制订工作,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电网企业力量,具体包括:

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顶层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国家层面、电力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数据结构与基本原则,结合电网建设工程实际情况,以推动解决数据规范性、差异性、全面性问题为导向,构建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是构建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的首要工作。遵循“适用性、全面性、科学性、前瞻性”原则,按照“基础层+应用层”两层级结构,对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顶层设计如图5。

在本实施例中,基础层处于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的最顶端,统筹规范和支撑数据体系构建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总则、术语、体系结构、一般规定等基础性说明。应用层处于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的最底端,根据施工机械能源消耗类型不同划分为电动机械、柴油机械、汽油机械等多种类型,对每种类型分别设置对应的详细分类与编码、数据集范围、编制规则和表现方式。处于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不同层次的内容,按照相互支撑、协调一致的原则应用于电网建设工程碳排放测算工作。

明确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分类方式: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采用两级分类方式,首先按照施工机械能源消耗类型划分为电动机械、柴油机械、汽油机械等一级分类,然后按照机械用途进行二级分类,便于索引、查阅。

表1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分类方式:

注:表中混合动力机械指采用两种及以上燃料动力方式的机械。

明确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编码方案,如图3所示:

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统一编码由2位机械能源消耗类型码、2位机械用途码、4位流水号三部分共8位字符组成,各部分之间用字符“-”隔开,加隔开符共计10位字符。

(1)能源消耗类型码: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统一编码中的能源消耗类型码部分,用于标明机械运转所消耗的能源类型,具体编码如下:

表2机械能源消耗类型码:

(2)机械用途码: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统一编码中的机械用途码,用于标明机械的主要用途,便于快速索引,具体编码如下:

表3机械能源消耗类型码:

(3)流水号: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统一编码中的流水号指在能源消耗类型、机械用途分类下对机械进行不重复的编码,从0001~9999。

明确数据体系集合范围及数据表达方式:

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集合范围如下表所示。

表4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集表:

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表达方式如下表所示。

表5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表达方式:

规范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能源用量数据编制规则:

在本实施例中,施工机械单位台班能源用量数据应包括施工过程固定统计期内指定施工机械实际消耗的全部能源和耗能工质,不得漏计、重计。

在本实施例中,能源用量数据可采用能源计量器具读数记录、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数据记录、能源费用账单等。其中,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施工机械单位台班能源用量应准确反映用能单位真实的、可计量和可核查的能源消耗量,宜根据机械实际使用情况区分机械工况统计各类能源用量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规范各类数据范围:

施工现场:进行电网建设施工活动,经批准占用的施工场地及人类进行安全生产、文明工作、建设的场所,包括陆地,海上以及空中的一切能够进行施工工作的地域。

施工机械:为完成指定施工任务所必需的各类机械(能帮助施工人员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及机械附属装备(如装在机械上的发动机等)。

能源类型:包括电能、柴油、汽油、煤、水等产生碳排放的各类能源。

能源用量范围:指施工机械在施工现场各种工况下工作以及开展施工机械现场检修和维护工作所消耗的能源用量。

明确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编制方法,如图4所示:

数据采集:在进行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采集时,一方面要在采集单元确定的基础上采集指定机械指定时间内的能源耗量数据,另一方面还需同时记录外部环境、工况等影响能耗的关键数据。

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采集原则如下:

界面清晰原则,应首先将施工现场同样规格型号的施工机械进行工作区域(或阶段)划分,一方面便于对施工机械的能源用量进行分别采集,另一方面,通过各台机械所实施的工作量可验证所消耗的能源用量数据水平。

单位统一原则,电能、柴油、汽油、煤、水、时间的采集单位应统一化,分别按照如下单位进行统计。

表6数据采集/记录单位:

分类采集原则,分类采集主要指按照不同的工序、工况进行能源分类采集,并可随着采集样本的逐步丰富,逐渐积累同种工序、工况下的能源消耗数据。

重点采集原则,考虑到机械能源用量数据采集工作的可操作性,应当尽可能选择重要工序、典型工况等进行采集,提高数据采集工作的效率。对于非关键的辅助工艺流程可以适当合并,有效保障数据采集工作的便捷性。

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采集方法如下:

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采集应选用“分项采集、总量辅证”的方法。

分项采集和总量辅证是数据采集和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项采集是指将一个整体目标或数据拆分成多个小的、独立的组成部分,然后分别对这些小的部分进行采集和收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细致地了解整体目标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好地掌握整体情况。

例如,105kW履带式推土机在推土方时的工作包括推土、集土、平整等,在推土阶段根据油流量表采集柴油耗量为E11(x11,x12,…)、集土阶段采集数据为E12(x21,x22,…)、平整阶段采集数据为E13(x31,x32,…)、其他阶段采集数据为E1n(xn1,xn2,…),则分项采集数据之和为E11+E12+E13+…+E1n。

总量辅证是指在对一个整体目标或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的同时,也收集和分析与该目标相关的总量指标,并通过总量指标来验证和补充所采集和分析的数据。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了解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和分析。

例如,105kW履带式推土机在推土、集土、平整等全过程根据油流量表采集一次总耗油量E1m(xm1,xm2,…)。如∑E1n=E1m,则证明分项采集数据不存在偏差;如∑E1n≠E1m,应根据∑E1n与E1m的数据偏差,对E11、E12、E13、E1n等数据进行统一修正。

数据编制:“能源用量-影响因素”模型建立首先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能源用量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模型,如下式,所建立模型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E

单位台班能源用量数据计算:

其中,E

本实施例应用在某220kV新建变电站工程,用于统计与测算现场施工机械的单位台班能源用量数据,方法应用结果如下:

表7单位台班能源用量测算结果:

本实施例填补了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数据体系的空白,目前暂未见相似发明专利及同类研究,解决了电网建设环节碳排放测算工作中活动数据的规范性与系统性问题,明确了相关数据的界面划分、编制原则、采集方法、处理方法与表现方式等。

通过应用本实施例所提方法,有利于为电网建设工程绿色低碳工作奠定数据基础,有利于支撑国家、行业及企业“双碳”相关数据体系研究工作,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电网企业力量,也可为其他重点行业碳计量相关技术数据体系工作提供参考。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