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黄药子总皂苷在制备血脂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用途

黄药子总皂苷在制备血脂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用途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黄药子总皂苷在制备血脂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用途。本发明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黄药子总皂苷能明显降低血脂异常小鼠和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和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冠状动脉危险指数,减轻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损伤,降低主动脉胶原容积分数。可见将黄药子总皂苷用于防治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本发明为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疗效突出的用药选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6173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中医药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310763658.7

  • 发明设计人

    申请日2023-06-25

  • 分类号A61K36/8945;A61P9/10;A61P3/06;A61K125/00;

  • 代理机构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韩艺珠

  • 地址 230012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龙子湖路350号(少荃湖校区)

  • 入库时间 2024-04-18 19:56:0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黄药子总皂苷在制备血脂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用途。

背景技术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

动脉粥样硬化(AS)及随之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影响人类健康及导致人口死亡的首要病因。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被视为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来,人类对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性疾病,涉及到基因、环境、代谢等多种因素,尽管人类就该疾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目前对其病因学方面的认识仍显不足。新近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尚与诸多危险因子相关。如长期高脂膳食、遗传性或继发性体内脂蛋白代谢紊乱,可使血浆中致AS的脂蛋白如VLDL和LDL水平增高,抗AS的脂蛋白如HDL水平降低。虽然AS斑块形成和发展为多因素所致,但血浆脂蛋白变化为重要的促进因素。

临床上上述疾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调脂类药物,目前多采用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高纯度鱼油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他汀类长期服用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肌痛肌炎、骨骼肌溶解症、新发糖尿病等。烟酸类、高纯度鱼油制剂等虽然可以调节血脂,但长期应用并未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因此,现有技术仍然缺少在纠正血脂异常同时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的药物。

黄药子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地下块茎,具有解毒消炎、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等功效,主治瘿瘤瘰疬、无名肿毒、咳喘气逆、肿瘤等病症。目前未见有黄药子总皂苷用于治疗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临床缺少安全有效的用于血脂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本发明提供黄药子总皂苷用于制备防治上述疾病的药物新用途。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黄药子总皂苷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血脂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中的用途。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黄药子总皂苷为所述药物中的主要或唯一有效成分。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血脂异常为高脂饮食诱导的血脂异常。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动脉粥样硬化为高脂饮食或ApoE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为通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减轻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损伤,以及降低主动脉胶原容积分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实现。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黄药子总皂苷为从薯蓣科植物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黄独的干燥地下块茎中分离出的总皂苷;优选的,所述黄药子总皂苷的含量以薯蓣皂苷元计不低于70.0%wt。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药物为黄药子总皂苷和药学上可接受辅料或辅助性成分组成的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口服制剂。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药物的剂型选自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颗粒剂、混悬剂、糖浆、酏剂、滴丸剂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黄药子总皂苷的人单次每日剂量为25~1000mg;优选的,所述黄药子总皂苷的人单次每日剂量为50~600m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黄药子总皂苷能明显降低血脂异常小鼠和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以及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和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

本发明提供的黄药子总皂苷的新用途,为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疗效突出的用药选择,同时扩展了现有黄药子总皂苷的治疗范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黄药子总皂苷对AS大鼠主动脉组织病理学的影响(HE染色,×200);

图1中:A:正常组;B:模型组;C:10mg·kg

图2为黄药子总皂苷对AS大鼠主动脉胶原容积分数(CVF)的影响(天狼猩红染色,×200);

图2中:A:正常组;B:模型组;C:10mg·kg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黄药子总皂苷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取干燥黄药子药材10.0kg,切片粉碎,加入8倍量水浸泡2h,加热微沸2h,过滤,取滤液,药渣加入6倍量水(质量kg:体积L),加热微沸1h,纱布过滤,取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并浓缩;加入3倍量95%乙醇,静置12h,纱布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至2g/ml,冷藏24h,离心,上清液过AB-8大孔吸附树脂柱(乙醇湿法装柱),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然后用3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浸膏,真空干燥,即得黄药子总皂苷。以薯蓣皂苷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药子总皂苷含量为72.12%。

实施例2黄药子总皂苷片剂制备

取黄药子总皂苷100g、微晶纤维素50g、淀粉50g,混合均匀,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加入硬脂酸镁2g,混合均匀,压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本品含总皂苷以薯蓣皂苷计,应为标示量的90~110%。

实施例3黄药子总皂苷硬胶囊剂制备

取黄药子总皂苷100g、微晶纤维素55g、淀粉55g,混合均匀,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加入微粉硅胶2g,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实施例4黄药子总皂苷颗粒剂制备

取黄药子总皂苷50g、糊精300g、蔗糖655g,混合均匀,加70%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制成1000g,包装,每袋装2g,即得。

实施例5黄药子总皂苷软胶囊剂制备

取黄药子总皂苷50g、大豆色拉油168g、蜂蜡2g,将大豆色拉油加热至85℃左右,加入蜂蜡使熔化,搅拌使混合均匀;待温度降至3035℃时,将微粉化的黄药子总皂苷加至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使降至室温,过胶体磨,放置使脱气,旋转模压法压制成500粒,即得。本品含总皂苷以薯蓣皂苷计,应为标示量的90~110%。

实施例6黄药子总皂苷对小鼠高脂血症的血脂调节作用

48只雄性昆明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SRD低、中、高剂量组(20,60,200mg·kg

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h,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采血,分离血清,测定TG、TC、HDL-C和LDL-C水平。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结果:模型组小鼠TC、TG和LDL-C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HDL-C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TSRD中、高剂量组和薯蓣皂苷组TC、TG、LDL-C水平下降(P<0.05,P<0.01),HDL-C显著升高(P<0.01),且TSRD中、高剂量组优于薯蓣皂苷组。见表1。

表1黄药子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小鼠TC、TG、HDL-C及LDL-C水平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

实施例7黄药子总皂苷对大鼠高脂血症的血脂调节作用

48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为正常组、模型组、TSRD低、中、高剂量组(10,30,100mg·kg

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h,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采血,分离血清,测定TG、TC、HDL-C和LDL-C水平。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和LDL-C显著升高,HDL-C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TSRD中、高剂量组TC、TG、LDL-C(P<0.05,P<0.01),HDL-C明显升高(P<0.05,P<0.01),且TSRD中、高剂量组优于薯蓣皂苷组。见表2。

表2黄药子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TC、TG、HDL-C及LDL-C水平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

实施例8黄药子总皂苷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调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我国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首位死因,而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仅通过血TC、TG、HDL-C及LDL-C水平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SRD低、中、高剂量组(10,30,100mg·kg

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h,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以下指标检测:

(1)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TC、TG、HDL-C和LDL-C;根据文献(郑琴等.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05):470-473.)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

(2)主动脉HE染色将主动脉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厚5μm,HE染色,2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参照文献(李国莺等.萆薢总皂苷调节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21,56(23):1899-1905.)对主动脉病理组织学进行评分,0分:血管内皮连续完整光滑,未见斑块与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整齐;1分:血管内皮不连续,内皮下见少量泡沫细胞,未见明显的粥样斑块,中膜平滑肌轻度增生,血管外膜见少量炎细胞浸润;2分:血管内皮缺损,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和炎细胞浸润,内膜凸起,中膜平滑肌增生,排列紊乱,管壁增厚,管腔狭窄;3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管壁内可见典型粥样斑块,管腔狭窄,中膜平滑肌萎缩断裂,外膜斑块融合成片。

(3)天狼猩红染色,200倍偏振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个不重复的视野,采用Image-Pro Plus Version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胶原面积和总视野面积,并根据公式:胶原容积分数(CVF)=胶原面积/总视野面积×100%。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结果:

(1)动物一般状态与死亡情况一般状态:正常组大鼠皮毛光泽度高,动作灵活,饮食与排泄正常,体重平稳增加。模型组大鼠毛色晦暗无泽,饮食减少,体重增长缓慢,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各给药组大鼠体重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毛色和活动度明显改善,以薯蓣皂苷组最明显。

死亡情况:至实验结束,正常组死亡1只,模型组2只,TSRD低、中剂量组1只,TSRD高剂量组2只,薯蓣皂苷组1只。死亡原因主要是前期灌胃操作不当及长时间给予高脂饲料所致的大鼠厌食。每组剩余大鼠数量符合最初估计样本量要求(n≥8)。

(2)黄药子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显著升高,HDL-C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TSRD中、高剂量组和薯蓣皂苷组血清TC、TG、LDL-C(P<0.05,P<0.01),HDL-C明显升高(P<0.05,P<0.01),且TSRD中、高剂量组优于薯蓣皂苷组。见表3。

表3黄药子总皂苷对AS大鼠血清TC、TG、HDL-C及LDL-C水平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

(3)黄药子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AI

模型组大鼠AI

(4)黄药子总皂苷对AS大鼠主动脉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HE染色结果可见正常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完整、光滑,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整齐,几乎无脂质斑点、脂质条纹及粥样斑块;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和中膜增厚,内皮不连续且缺损,大量斑块覆盖于主动脉且明显隆起,伴大量泡沫细胞聚集(P<0.01),病理学评分显著增加;TSRD中、高剂量组和薯蓣皂苷组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少、中膜厚度变薄,泡沫细胞数目减少(P<0.05,P<0.01),TSRD中、高剂量组病变评分降低(P<0.05),且均优于薯蓣皂苷组,提示TSRD可减轻AS大鼠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脂质沉积及抑制泡沫细胞生成,延缓AS进程。见图1和表5。

表4黄药子总皂苷对AS大鼠AI

注:与正常组比较,

表5黄药子总皂苷对AS大鼠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中膜厚度及泡沫细胞数目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

(5)TSRD对AS大鼠主动脉胶原容积分数(CVF)的影响

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拍照可见正常组大鼠主动脉胶原面积较少,胶原容积分数(CVF)较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胶原面积明显增多,CVF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TSRD各剂量组和薯蓣皂苷组大鼠主动脉CVF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提示TSRD可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延缓AS进程。见图2。

实施例9黄药子总皂苷对ApoE

32只雄性ApoE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脂(TC、TG、LDL-C)、AI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