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及方法

一种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包括:拉力传动件,其包括主动拉力传动件和从动拉力传动件,主动拉力传动件在卧式拉力试验机上将其拉力向后传递;应力拉伸件,其包括主动应力拉伸件和从动应力拉伸件,主动应力拉伸件在主动拉力传动件上将其传递的拉力转化施加至所夹持的试验材料一端;腐蚀液体浸泡件,其包括试件浸泡动力件和试件浸泡件,试件浸泡动力件对所连接的试件浸泡件提供预定频率的竖向推力。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洁、试验设备不需要采购专用的慢应变应力腐蚀试验机、试验成本低、能够充分利用所述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中的超长试验空间来改造为,能够同时进行多组不同参数的慢应力应变腐蚀设备,显著提高试验效率。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力测试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应力腐蚀开裂是危害性很大的局部腐蚀形态破坏形式之一,在腐蚀过程中,若有微裂纹形成,其扩展速度比其它类型的局部腐蚀速度要快几个数量级,应力腐蚀是一种“灾难性的腐蚀”会造成如桥梁坍塌,飞机失事,油罐爆炸,管道泄漏等事故,此外,核电站,船只,锅炉,石油化工等行业不时有应力腐蚀断裂事故的发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慢应变应力腐蚀试验是对处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试样,以缓慢的拉伸速率施加应力,直至试样断裂,通过与标准数据对比分析,可以清楚产品所用材料的应力腐蚀能力,从而确认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所以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测定材料应力腐蚀断裂敏感性的实验方法。

慢应变应力腐蚀试验一般采用专用的慢应变应力腐蚀试验机进行,但是此设备由于其系统多,结构复杂,维护保养繁琐,价格高昂,同时由于慢应变应力腐蚀试验相对拉力试验少得多,所以大多数企业很少采购专用的慢应变应力腐蚀试验机,而选择采购拉力试验机。但是现有的拉力试验机无法直接进行慢应变应力腐蚀试验,因此,如何在不改变卧式拉力机结构情况下,进行合理改造来满足慢应变应力腐蚀试验要求的装置,特别是对卧式拉力试验机超长试验空间的改造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及方法,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包括:

拉力传动件,其设置在卧式拉力试验机上,其包括主动拉力传动件和从动拉力传动件,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上将其拉力向后传递,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上提供支撑;

应力拉伸件,其设置在所述拉力传动件上,其包括主动应力拉伸件和从动应力拉伸件,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在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上将其传递的拉力转化施加至所夹持的试验材料一端,所述从动应力拉伸件在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上对所夹持的所述试验材料另一端提供轴向固定力;

腐蚀液体浸泡件,其设置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上,其包括试件浸泡动力件和试件浸泡件,所述试件浸泡动力件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上对所连接的所述试件浸泡件提供预定频率的竖向推力,使所述试件浸泡件对所述试验材料进行腐蚀。

优选地,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包括第一铰接管、第一传动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铰接管连接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铰接管内嵌装有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传动杆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铰接管后连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水平紧固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的机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套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外壁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杆上;所述第二传动杆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传动杆另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包括第三传动杆、第四传动杆和第五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一端铰接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上,所述第四传动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另一端上,所述第三传动杆通过所述第四传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五传动杆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上,多个所述第五传动杆在所述第三传动杆上沿轴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包括主动应力施力件和施力支点件,所述主动应力施力件设置在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上,所述施力支点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主动应力施力件包括第三铰接管、传动管、第六传动杆和第七传动杆,所述第三铰接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杆上,所述第三铰接管内转动嵌装有第三铰接轴,所述传动管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铰接管后设置在所述第三铰接轴上,所述第六传动杆一端滑动嵌装在所述第一传动管另一端内,所述第六传动杆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铰接管,所述第四铰接管内转动嵌装有第四铰接轴,所述第七传动杆一端贯穿所述第四铰接管后设置在所述第四铰接轴上,所述第七传动杆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具,用于夹持所述试验材料的一端;多套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沿所述第二传动杆轴向等间距分布。

优选地,所述施力支点件包括支点竖向支撑座和支点调整件,所述支点竖向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支点调整件设置在所述支点竖向支撑座上;所述支点竖向支撑座包括竖向支撑槽、自动伸缩杆和竖向滑座,所述竖向支撑槽竖直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侧边上,所述自动伸缩杆底端固定嵌装在所述竖向支撑槽内,所述竖向滑座滑动嵌装在所述竖向支撑槽内,并且所述竖向滑座设置在所述自动伸缩杆顶端;两套所述支点竖向支撑座对称分布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共同用于支撑所述支点调整件。

优选地,所述支点调整件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竖向滑座上,所述第二轴承套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并且所述第二轴承外圈上的滑块嵌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滑槽内,所述滑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轴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从动应力拉伸件包括第五铰接管、第八传动杆、拉力传感器、第九传动杆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五铰接管设置在所述第五传动杆上,所述第五铰接管内转动嵌装有第五铰接轴,所述第八传动杆一端贯穿所述第五铰接管后设置在所述第五铰接轴上,所述拉力传感器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八传动杆另一端上,所述第九传动杆一端连接在所述拉力传感器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夹具设置在所述第九传动杆另一端上,以夹持所述试验材料的另一端;多套所述从动应力拉伸件与多个所述第五传动杆逐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试件浸泡动力件包括动力支撑槽、电机和齿轮传动件,所述动力支撑槽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动力支撑槽外壁上,所述齿轮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动力支撑槽上;所述齿轮传动件包括主动传动轴、主动齿轮、中继传动轴、中继齿轮、从动传动轴、从动齿轮和偏心轮,所述主动传动轴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支撑槽两侧壁上,并且所述主动传动轴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套装在所述主动传动轴上,所述中继传动轴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力支撑槽内,所述中继齿轮转动套装在所述中继传动轴上,多个所述中继齿轮与多个所述中继传动轴逐一对应,并且多个所述中继齿轮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传动轴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支撑槽内,多个所述从动齿轮逐一对应固定套装在多个所述从动传动轴上,并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中继齿轮逐一对应啮合,多个所述偏心轮逐一对应固定套装在多个所述从动传动轴上。

优选地,所述试件浸泡件包括储液槽、浸泡槽和连通管,所述储液槽嵌装在所述动力支撑槽内,并且所述储液槽上的滑动槽与所述动力支撑槽内的滑动块配合,同时所述储液槽的槽底垫在所述偏心轮上;所述浸泡槽呈矩形槽状,所述浸泡槽两端面上分别嵌装有滑动密封圈,所述浸泡槽通过两端的所述滑动密封圈滑动密封套装在所述试验材料的两端上;所述连通管一端穿过所述动力支撑槽后贯通连接在所述储液槽底上,所述连通管另一端贯通连接在所述浸泡槽的槽底上;多套所述试件浸泡件与多套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逐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的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S1:工作人员将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安装在所述机架和所述活塞杆上,将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将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安装在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上,将所述从动应力拉伸件安装在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上,并且将所述试验材料穿过所述浸泡槽后分别夹持在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和所述从动应力拉伸件上;将所述腐蚀液体浸泡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S2:根据试验要求向多个所述储液槽中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腐蚀液,并且自动调整多套所述自动伸缩杆的伸出长度;

S3:通过所述活塞杆向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施加拉力,经多套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逐一对多个所述试验材料按照预定速率拉伸;

S4:待每组的所述试验材料均试验完成后,逐个拆卸下所述试验材料,采用专用工具手动测量后,即可计算出所述试验材料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性能指标。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及方法设计合理、结构简洁、试验设备不需要采购专用的慢应变应力腐蚀试验机、试验成本低、能够充分利用所述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中的超长试验空间来改造为,能够同时进行多组不同参数的慢应力应变腐蚀设备,显著提高试验效率;

2)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及方法设置了主动拉力传动件、从动拉力传动件和应力拉伸件,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上放大其拉力,以满足多组所述慢应力应变腐蚀试验的拉力要求,多套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通过与多套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的逐一配合,来为多组所述慢应力应变腐蚀试验提供支撑;多套所述应力拉伸件在多套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和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上对所夹持的所述试验材料进行拉伸试验,显著提高了试验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的前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去除防护壳后的前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图4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图3中A-A方向剖面右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图6中E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图3中A-A方向剖面左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去除防护壳后的后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图3中B-B方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图3中C-C方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铰接管,2-第一传动杆,3-第一支撑杆,4-第二传动杆,5-活塞杆,6-机架,7-卧式拉力试验机,8-第一轴承,9-第二铰接管,10-第三传动杆,11-第四传动杆,12-第五传动杆,13-第三铰接管,14-传动管,15-第六传动杆,16-第七传动杆,17-第四铰接管,18-第一夹具,19-竖向支撑槽,20-自动伸缩杆,21-竖向滑座,22-第二支撑杆,23-第二轴承,24-第五铰接管,25-第八传动杆,26-拉力传感器,27-第九传动杆,28-第二夹具,29-动力支撑槽,30-电机,31-主动传动轴,32-主动齿轮,33-中继传动轴,34-中继齿轮,35-从动传动轴,36-从动齿轮,37-储液槽,38-浸泡槽,39-连通管,40-偏心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根据图1-图11所示,一种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拉力传动件、应力拉伸件和腐蚀液体浸泡件,所述拉力传动件、所述应力拉伸件和所述腐蚀液体浸泡件均设置在卧式拉力试验机7上。所述拉力传动件包括主动拉力传动件和从动拉力传动件,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和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均设置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7上。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包括第一铰接管1、第一传动杆2、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传动杆4,所述第一铰接管1通过法兰水平安装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7的活塞杆5上,所述第一铰接管1内嵌装有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能够在所述第一铰接管1内周向转动,所述第一传动杆2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铰接管1后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上,所述第一支撑杆3两端水平紧固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7的机架6上,所述第一支撑杆3轴向中心处转动套装有第一轴承8,所述第一轴承8的外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杆2上,并且所述第一轴承8至所述第一传动杆2一端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轴承8至所述第一传动杆2另一端距离。当所述活塞杆5拉动所述第一传动杆2一端时,所述第一传动杆2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3作为支点从所述第一传动杆2另一端输出更大的力,以提高对慢应力应变腐蚀试验同时试验的组数,进而提高对一种试验材料在不同试验参数条件下的慢应力应变腐蚀试验效率。所述第二传动杆4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管9,所述第二铰接管9内转动嵌装有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管9被所述第一传动杆2另一端穿过后,通过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传动杆2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4能够将所述第一传动杆2另一端的力向所述应力拉伸件传递。

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包括第三传动杆10、第四传动杆11和第五传动杆12,所述第三传动杆10一端铰接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7另一端上,所述第四传动杆1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10另一端上,所述第三传动杆10通过所述第四传动杆11固定连接在所述卧式拉力试验机7的机架6上,以提高所述第三传动杆10的轴向拉力。所述第五传动杆12一端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10上,所述第五传动杆1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五传动杆12在所述第三传动杆10上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第五传动杆12为逐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应力拉伸件提供支撑。

所述应力拉伸件包括主动应力拉伸件和从动应力拉伸件,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设置在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上,所述从动应力拉伸件设置在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上。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包括主动应力施力件和施力支点件,所述主动应力施力件设置在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上,所述施力支点件设置在所述机架6上。所述主动应力施力件包括第三铰接管13、传动管14、第六传动杆15和第七传动杆16,所述第三铰接管13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杆4上,所述第三铰接管13内转动嵌装有第三铰接轴,所述传动管14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铰接管13后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铰接轴上。所述第六传动杆15一端滑动嵌装在所述传动管14另一端内。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第六传动杆15呈折弯杆状,以满足对慢应力应变腐蚀试验的试验材料的试验长度的要求。所述第六传动杆15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铰接管17,所述第四铰接管17内转动嵌装有第四铰接轴,所述第七传动杆16一端贯穿所述第四铰接管17后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铰接轴上,所述第七传动杆16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具18,所述第一夹具18用于夹持所述试验材料的一端。

所述施力支点件包括支点竖向支撑座和支点调整件,所述支点竖向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机架6上,所述支点调整件设置在所述支点竖向支撑座上。所述支点竖向支撑座包括竖向支撑槽19、自动伸缩杆20和竖向滑座21,所述竖向支撑槽19呈矩形槽状,所述竖向支撑槽19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6的一侧边上,所述自动伸缩杆20底端固定嵌装在所述竖向支撑槽19内,所述竖向滑座21滑动嵌装在所述竖向支撑槽19内,并且所述竖向滑座21固定设置在所述自动伸缩杆20顶端。使得所述自动伸缩杆20能够带动所述竖向滑座21在所述竖向支撑槽19内沿轴向滑动。所述支点竖向支撑座设置有两套,两套所述支点竖向支撑座对称分布设置在所述机架6的两侧,共同用于支撑所述支点调整件。

所述支点调整件包括第二支撑杆22和第二轴承23,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竖向滑座21上,所述第二轴承23套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上,使得所述第二轴承23能够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上自由周向转动。所述第二轴承23外圈上的滑块嵌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上的滑槽内,所述滑槽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长度,所述滑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轴线平行。使得所述第二轴承23能够通过所述滑块和所述滑槽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轴向往复滑动。进而调整所述第六传动杆15两端的力矩。根据试验测得所述自动伸缩杆20的伸缩长度与所述第六传动杆15两端力矩的关系可知,所述第七传动杆16对所述试验材料的拉伸速率。

所述从动应力拉伸件包括第五铰接管24、第八传动杆25、拉力传感器26、第九传动杆27和第二夹具28,所述第五铰接管24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五传动杆12上,所述第五铰接管24内转动嵌装有第五铰接轴,所述第八传动杆25一端水平贯穿所述第五铰接管24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五铰接轴上,所述拉力传感器26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八传动杆25另一端上,所述第九传动杆27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拉力传感器26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夹具28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九传动杆27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夹具28用于夹持所述试验材料的另一端。

所述应力拉伸件设置有多套,并且多套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沿所述第二传动杆4轴向等间距分布,多套所述从动应力拉伸件与多个所述第五传动杆12逐一对应。多套所述应力拉伸件用于同时对多个所述试验材料在不同试验参数条件下的试验。不同试验参数包括同一种试验材料在不同试验拉伸速率,以及在不同浓度腐蚀液情况下的应力腐蚀试验。

所述腐蚀液体浸泡件包括试件浸泡动力件和试件浸泡件,所述试件浸泡动力件设置在所述机架6上,所述试件浸泡件设置在所述试件浸泡动力件上。所述试件浸泡动力件包括动力支撑槽29、电机30和齿轮传动件,所述动力支撑槽29呈矩形槽状,所述电机30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支撑槽29外壁上,所述齿轮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动力支撑槽29上。所述齿轮传动件包括主动传动轴31、主动齿轮32、中继传动轴33、中继齿轮34、从动传动轴35、从动齿轮36和偏心轮40,所述主动传动轴31两端分别转动贯穿在所述动力支撑槽29两侧壁上,并且所述主动传动轴31一端与所述电机30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32固定套装在所述主动传动轴31上,以随所述主动传动轴31转动,所述中继传动轴33两端分别水平贯穿在所述动力支撑槽29内,所述中继传动轴33设置有多个,所述中继齿轮34转动套装在所述中继传动轴33上,多个所述中继齿轮34与多个所述中继传动轴33逐一对应,并且多个所述中继齿轮34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32啮合。多个所述从动传动轴35两端分别水平贯穿设置在所述动力支撑槽29内,并且所述从动传动轴35能够在所述动力支撑槽29内周向转动。多个所述从动齿轮36逐一对应固定套装在多个所述从动传动轴35上,并且所述从动齿轮36与所述中继齿轮34逐一对应啮合。当所述从动齿轮36被所述中继齿轮34传动后将带动所述从动传动轴35转动,用以为所述偏心轮40提供动力。所述偏心轮40固定套装在所述从动传动轴35上,使得所述偏心轮40能够随所述从动传动轴35转动,所述偏心轮4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偏心轮40逐一对应套装在多个所述从动传动轴35上,用于对所述试件浸泡件施加竖向推力。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偏心轮40的偏心突触数量不同,用于对多个所述试件浸泡件施加不同频率的竖向往复推力,进而控制多个所述试件浸泡件以不同频率上下移动。

所述试件浸泡件包括储液槽37、浸泡槽38和连通管39,所述储液槽37呈矩形槽状,所述储液槽37的宽度小于所述动力支撑槽29宽度,所述储液槽37嵌装在所述动力支撑槽29内,并且所述储液槽37外壁上的滑动槽与所述动力支撑槽29内壁上的滑动块配合。同时所述储液槽37的槽底垫在所述偏心轮40上。当所述偏心轮40周向转动时将推动所述储液槽37在所述动力支撑槽29内竖向上升和下降,进而抬升和降低所述储液槽37内腐蚀液体的高度。所述浸泡槽38呈矩形槽状,所述浸泡槽38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滑动密封通孔,两个所述滑动密封通孔内均嵌装有滑动密封圈,所述浸泡槽38通过两个所述滑动密封圈滑动密封套装在所述试验材料的两端上,使得所述试验材料能够在所述滑动密封圈内密封滑动,以防止所述浸泡槽38内的腐蚀液体流出。所述连通管39为耐腐蚀软管,所述连通管39一端穿过所述动力支撑槽29后贯通连接在所述储液槽37底上,所述连通管39另一端贯通连接在所述浸泡槽38的槽底上。当所述储液槽37被所述偏心轮40推动上移至预定高度时,所述储液槽37内的腐蚀液体将通过所述连接管传输至所述浸泡槽38内。当所述试验材料的试验结束后,降低所述储液槽37高度即可将浸泡槽38内的腐蚀液体回流,以便于拆卸下所述试验材料。并且通过偏心轮40推动所述储液槽37规律性上下移动,以控制所述浸泡槽38内腐蚀液的高度,进而控制所述浸泡槽38内的腐蚀液对所述试验材料淹没和露出,进而模拟海水的潮汐和波浪对所述试验材料进行试验。

所述试件浸泡件设置有多套,多套所述试件浸泡件与多套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逐一对应。每一个所述试件浸泡件对应一组试验参数的试验。由于所述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能够通过多套所述应力拉伸件同时带动多组所述试件浸泡件进行慢应力应变腐蚀试验,因此可以极大提高试验效率。

所述船体型卧式拉力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工作人员将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安装在所述机架6和所述活塞杆5上,将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安装在所述机架6上;将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安装在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上,将所述从动应力拉伸件安装在所述从动拉力传动件上,并且将所述试验材料穿过所述浸泡槽38后分别夹持在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和所述从动应力拉伸件上;将所述腐蚀液体浸泡件安装在所述机架6上;

S2:根据试验要求向多个所述储液槽37中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腐蚀液,并且自动调整多套所述自动伸缩杆20的伸出长度,以调整所述第六传动杆15两端的力矩满足每组的试验要求;

S3:通过所述活塞杆5向所述主动拉力传动件施加水平拉力,经多套所述主动应力拉伸件逐一对多个所述试验材料按照预定速率拉伸;

S4:待每组的所述试验材料均试验完成后,逐个拆卸下所述试验材料,采用专用工具手动测量后,即可计算出所述试验材料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性能指标。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