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考虑弯曲破坏渐进演化的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稳定分析方法

考虑弯曲破坏渐进演化的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稳定分析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弯曲破坏渐进演化的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稳定分析方法,包括:采用圆弧条分法进行路堤稳定性分析,计算危险滑动面内的滑动力矩与土体抗滑力矩;引入不同位置处桩体渐进破坏系数,获得各桩体极限弯矩,计算滑动面内桩体提供的总抗滑力矩;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稳定安全系数,进行稳定性判别。本发明从刚性桩复合地基发生弯曲破坏出发,考虑不同位置处桩体的渐进破坏,能真实反映复合地基支承路堤发生失稳破坏时各桩体提供的抗滑稳定贡献,方法概念清晰,计算明确简便,适用性强,对于准确评估路堤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648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1525668.9

  • 申请日2022-11-30

  • 分类号G06F30/20;G06F30/13;G06F119/14;

  • 代理机构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许佳

  • 地址 300354 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28: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30/20 专利申请号:2022115256689 申请日:20221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考虑弯曲破坏渐进演化的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稳定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能力大、压缩性小、抗剪刚度大、施工方便、稳定性好等优点,常用于加固软土地基上修建的高速公(铁)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软土地区发生了大量由于刚性桩破坏引发的路堤滑坡事故,为确保路堤整体稳定性的实际工程需要,亟须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破坏机制与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改进现有相关分析计算方法的不足。

现有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稳定分析方法有复合抗剪强度法、等效荷载法、等效砂桩法、摩擦接触法等。复合抗剪强度法假定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沿滑动面发生剪切破坏,然而实际上刚性桩发生弯曲的临界破坏,按桩体剪切破坏进行的极限平衡法会高估路堤的整体稳定性。等效荷载法、等效砂桩法和摩擦接触法均假定路堤下所有位置处桩体破坏模式相同,并且同时破坏。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同位置处桩体受力特性不同,局部位置桩体承受较大弯矩以及较小的轴力,首先发生脆性弯曲破坏,桩体破坏失效后发生应力释放,复合地基桩、土应力重分布,邻近桩体的桩身弯矩增大并发生弯曲破坏,引发不同位置处桩体的渐进破坏,是一种复杂的桩-土体系相互作用的渐进演化过程。上述分析方法会严重高估路堤的整体稳定性,导致路堤设计时计算出较大的安全系数,致使大量工程在设计时安全系数很高的情况下发生了坍塌失稳破坏,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惨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评估方法会严重高估路堤的整体稳定性,直接和间接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弯曲破坏渐进演化的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稳定分析方法,该计算方法以刚性桩复合地基桩体发生弯曲破坏出发,考虑了桩土相互作用与桩体竖向轴力、桩体水平抗滑力来提供抗滑力矩。坡肩下的刚性桩为关键桩,此位置的桩体发生二次弯曲破坏时,该桩体应力状态达到拉应力极限状态,其余各桩体拉应力虽未达极限状态,但路堤整体稳定性会严重下降,以此时各桩体拉应力与极限拉应力的比值作为桩体连续破坏系数,对不同位置处桩体的极限弯矩进行折减,来考虑刚性桩的渐进破坏。为地基稳定性的计算提供了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考虑弯曲破坏渐进演化的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稳定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路堤、土体及刚性桩的几何参数与强度参数;

基于圆弧条分法,通过所述几何参数与强度参数确定潜在危险滑动面的圆心和半径范围,并预设迭代收敛阈值和标准安全系数;

根据所述几何参数和强度参数以及所述潜在危险滑动面的圆心和半径范围计算获得实际安全系数;

将所述实际安全系数中的最小实际安全系数与标准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当最小实际安全系数与标准安全系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迭代收敛阈值时,重新确定潜在危险滑动面的圆心和半径范围,当最小实际安全系数与标准安全系数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迭代收敛阈值时,基于最小实际安全系数进行稳定性评估。

优选地,所述几何参数与强度参数包括:

路堤高度、路基面宽度、边坡坡率、路堤填土重度、路堤填土粘聚力、内摩擦角、路堤顶部超载;地基土重度、地基土粘聚力;刚性桩的桩长、桩宽、桩净距、桩截面面积、极限抗拉强度、塑性截面模量及桩的布置形式。

优选地,获得实际安全系数范围的过程包括:

基于圆弧滑动面范围内刚性桩总抗滑力矩M

所述实际安全系数F

优选地,获得总滑动力矩的过程包括:

基于滑动面以上土条重力W

所述总滑动力矩M

M

优选地,获得土体抗滑力矩的过程包括:

基于土条宽度b

所述土体抗滑力矩M

优选地,获得刚性桩总抗滑力矩的过程包括:

基于桩顶轴力、刚性桩弯曲破坏处以上自重产生轴力及刚性桩侧摩阻力计算获得刚性桩轴力;

基于刚性桩轴力、刚性桩截面面积、刚性桩连续破坏系数、刚性桩极限抗拉强度、刚性桩塑性截面模量计算获得刚性桩极限弯矩;

基于刚性桩极限弯矩、桩水平抗滑力位置系数、刚性桩在滑动面以上埋深计算获得刚性桩水平抗滑力;

基于刚性桩水平抗滑力、刚性桩水平抗滑力至圆心的力臂计算获得刚性桩总抗滑力矩。

优选地,所述刚性桩极限弯矩为:

式中,F

所述刚性桩水平抗滑力为:

式中,M

所述刚性桩总抗滑力矩为:

MRP=∑FpjhYpj

式中,F

优选地,获得桩顶轴力、刚性桩弯曲破坏处以上自重产生轴力及刚性桩侧摩阻力的方法包括:

基于土压力分布系数、路堤土内摩擦角、桩宽、桩净距、路堤土重度、刚性桩上覆填土高度、路堤超载、桩间土应力计算获得桩顶轴力;

基于刚性桩在滑动面以上埋深、刚性桩截面面积、刚性桩重度计算获得刚性桩弯曲破坏处以上自重产生轴力;

基于竖向有效应力计算获得刚性桩侧摩阻力。

优选地,所述桩顶轴力为:

Fpj=σpjAj

式中,σ

所述桩顶拉应力为:

式中,s为净桩距,b为桩宽,γ

所述桩间土应力为:

/>

式中,α为土压力分布系数,

优选地,所述刚性桩弯曲破坏处以上自重产生轴力为:

Fγj=2hjAjγpj

式中,h

所述刚性桩侧摩阻力为:

F

f

式中,β=0.3,σ′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从刚性桩复合地基桩体发生弯曲破坏出发,根据不同位置处刚性桩受力特点不同,引入桩体连续破坏系数,从而考虑其渐进破坏的特性。能真实反映复合地基发生失稳破坏时各桩提供的抗滑稳定贡献,方法概念清晰,计算明确简便,适用性强,对于准确评估路堤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模型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刚性桩弯曲破坏截面以上轴力分析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竖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弯曲破坏渐进演化的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稳定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路堤、土体及刚性桩几何参数与强度参数;

通过量测与试验方法,获得路堤高度H、路基面宽度w、边坡坡率1:n、路堤填土重度γ

B.确定若干潜在危险滑动面圆心O、半径R

C.计算滑动力矩M

滑动力矩M

D.计算圆弧滑动面范围内土体抗滑力矩M

土体抗滑力矩

E.计算圆弧滑动面范围内各刚性桩轴力F

(1)各桩体轴力F

各桩顶轴力F

其中α为土压力分布系数,

各桩体弯曲破坏处以上自重产生轴力F

所述各桩体侧摩阻力F

(2)各桩体极限弯矩

(3)各桩体水平抗滑力

(4)桩体总抗滑力矩M

F.确定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稳定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

G.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刚性桩复合地基稳定安全系数大于或等于地基稳定安全系数设计控制值时,刚性桩复合地基稳定性满足要求;刚性桩复合地基稳定安全系数小于地基稳定安全系数设计控制值时,高强度桩复合地基需进行加固处理。

实施例二

某在建路堤工程,地基土层上部黏土层,厚约20m;下部砂土持力层,厚约10m。路堤设计高度7.5m,路基面宽度26m,边坡坡率1:1.5。设计采用预应力PHC管桩加筋复合地基加固。使用平面EI等效,将预应力PHC管桩等效为宽度为0.16m,桩间距为2.5m的方桩,桩帽宽度为0.75m,间距为2.5m,桩端距地基粉质黏土层底5m,为悬浮桩。

在路堤填筑至6.2m时,路堤坡脚侧向位移显著增加,转而路堤发生失稳坍塌破坏。经现场调查,事故原因为PHC管桩加固长度不足,悬浮于地基软土层中,地基下滑力作用下发生了桩体侧向整体倾覆倒塌,进而导致路堤失稳破坏。根据现场实测指标以路堤填高6.2m作为极限稳定状态进行的预应力PHC管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计算,此时F

表1

本方法所得的安全系数与BS8006计算方法、复合抗剪强度法、等效荷载法、等效砂桩法以及摩擦接触法,计算得出安全系数对比,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综上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显著优势概括如下:

本发明从刚性桩复合地基桩体发生弯曲破坏出发,根据不同位置处刚性桩受力特点不同,引入桩体连续破坏系数,从而考虑其渐进破坏的特性。能真实反映复合地基发生失稳破坏时各桩提供的抗滑稳定贡献,方法概念清晰,计算明确简便,适用性强,对于准确评估路堤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