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

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S2:基于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对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加固,完成超前支护设计。本发明基于弹塑性理论,考虑掌子面超前加固措施,推导建立了高地应力软弱围岩超前支护设计方法,对掌子面稳定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对软岩隧道进行加固,保证隧道稳定性。本发明为高原铁路高能环境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能地质环境隧道变形主动控制技术水平。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07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D11/00 专利申请号:202210509009X 申请日:202205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高能地质环境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仍是隧道领域一大难题,主要包括高地应力软岩与高地应力硬岩支护结构设计问题,而支护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保证隧道稳定性的关键,加之川藏铁路高能地质环境隧道段占比较大,故需对高能地质环境隧道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

S2:基于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对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加固,完成超前支护设计。

进一步地,步骤S1中,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进一步地,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根据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判断软岩隧道掌子面是否稳定,若是则结束超前支护设计,否则进行掌子面加固,并进入步骤S22;

S22:计算掌子面加固后围岩力学参数;

S23:基于掌子面加固后围岩力学参数,构建软岩隧道掌子面加固后挤出变形计算模型;

S24:利用软岩隧道掌子面加固后挤出变形计算模型确定掌子面加固后稳定性系数,根据掌子面加固后稳定性系数判断软岩隧道掌子面是否稳定,若是则结束超前支护设计,否则进行掌子面加固,并返回步骤S22。

进一步地,步骤S21中,判断软岩隧道掌子面是否稳定的具体方法为:根据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计算掌子面挤出变形量u

进一步地,步骤S22中,掌子面加固后围岩力学参数包括掌子面锚杆加固后第一强度参数

式中,α表示锚杆密度因子,

进一步地,步骤S23中,软岩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

进一步地,步骤S23中,若P

式中,u'

进一步地,步骤S23中,若P

式中,u″

进一步地,步骤S23中,若P

式中,u″′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基于弹塑性理论,考虑掌子面超前加固措施,推导建立了高地应力软弱围岩超前支护设计方法,对掌子面稳定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对软岩隧道进行加固,保证隧道稳定性。本发明为高原铁路高能环境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能地质环境隧道变形主动控制技术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掌子面锚杆布置示意图;

图3为掌子面注浆加固示意图;

图4为加固范围大于塑性区半径R

图5为加固范围小于塑性区半径R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

S2:基于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对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加固,完成超前支护设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软岩隧道变形主动支护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主动提高围岩力学参数或降低施工对围岩力学参数的损伤影响,并且主动及时的提供有效支护力,调动围岩的自稳能力,实现围岩在支护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围岩-支护协同承载体系,进而达到控制隧道变形的目的。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的总原则为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即u≤u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中,本发明采用弹脆塑性材料模型,利用球形对称条件下的弹性理论,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可以得到塑性区中的应力和位移(即r>R

式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根据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判断软岩隧道掌子面是否稳定,若是则结束超前支护设计,否则进行掌子面加固,并进入步骤S22;

S22:计算掌子面加固后围岩力学参数;

S23:基于掌子面加固后围岩力学参数,构建软岩隧道掌子面加固后挤出变形计算模型;

S24:利用软岩隧道掌子面加固后挤出变形计算模型确定掌子面加固后稳定性系数,根据掌子面加固后稳定性系数判断软岩隧道掌子面是否稳定,若是则结束超前支护设计,否则进行掌子面加固,并返回步骤S2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1中,判断软岩隧道掌子面是否稳定的具体方法为:根据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计算掌子面挤出变形量u

表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2中,掌子面加固后围岩力学参数包括掌子面锚杆加固后第一强度参数

式中,α表示锚杆密度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掌子面锚杆设计方法,本发明使用均匀化方法研究掌子面锚杆对掌子面的加强作用。均匀化方法中等效材料的强度参数受围岩参数和锚杆参数的共同影响,假设掌子面锚杆呈梅花形布置,见图2。锚杆间距为s

式中:η为锚杆和岩石之间的摩阻系数。

同理,等效材料的弹性模量受岩体弹性模量和锚杆弹性模量的共同影响,根据图3中的截面积所占比重得出等效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式中,E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掌子面注浆设计方法,掌子面预注浆后,通过增强围岩力学参数可有效提高掌子面稳定性。注浆对围岩的粘聚力和弹性模量有所提高,而对围岩内摩擦角影响较小,掌子面注浆加固如图3所示。采用体积等效法,可得出注浆加固后围岩粘聚力和弹性模量。《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中对各地层注浆填充率进行了规定,见表2,计算时可参考进行选取。

表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3中,根据掌子面开挖后围岩所处状态、塑性区范围、加固区范围的不同,软岩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3中,若P

式中,u'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23中,若P

式中,u″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23中,若P

式中,u″′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以V级围岩为例,隧道半径为7.5m,原岩应力为15MPa,对掌子面稳定性进行评价并进行相关超前支护设计,相关力学参数见表3。

表3

第一,初始开挖掌子面稳定性评价。

利用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式

第二,掌子面加固措施及参数选取。

根据工程经验初步选择超前支护措施组合及参数,根据超前支护加固围岩力学参数等效计算式

表4

第三,加固掌子面稳定性评价。

利用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基于弹塑性理论,考虑掌子面超前加固措施,推导建立了高地应力软弱围岩超前支护设计方法,对掌子面稳定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对软岩隧道进行加固,保证隧道稳定性。本发明为高原铁路高能环境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能地质环境隧道变形主动控制技术水平。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