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

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所述天然植物香料浓缩加工工艺,以低倍天然植物香料为唯一原料,通过去除多余的水分,过滤除杂,专一树脂吸附,然后对将吸附香料直到饱和的树脂通过加热得到馏分成为天然植物香料精油;通过该浓缩方法,一次性浓缩,多种方式收集,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且通过分步收集的馏分,可以作为高端香精配方的原料,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可根据香精配方,按市场需求调配成不同香型和香气特征的产品,其产品或者中间品,可直接作为香料产品出售或者用于与未加工的原料混配,以较小的代价提高待调整原料或者产品的浓缩倍数,或者用于高端香精配方的基料或者配方修饰成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067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银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99167.4

  • 发明设计人 朱江;谢勇;李元瑞;庄金侍;

    申请日2022-04-13

  • 分类号C11B9/02(2006.01);B01D15/08(2006.01);B01D15/20(2006.01);B01D36/00(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张晓波

  • 地址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建国五巷陕西省社团大厦4层415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2: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1B 9/02 专利申请号:2022103991674 申请日:2022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料浓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植物香料,是将天然植物的香气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水果汁,茶叶,水果皮渣通过收集挥发出来的香气以及回收水果汁或者茶叶提取液浓缩过程中香气集中的那部分蒸发水,经过冷凝后形成的初级产品。是天然植物大工业深加工的副产品。由于在此阶段的香气属于植物香气缓释过程的香气成分,浓度不是很高,属于单倍或者低倍产品,必须经过脱除水分或者其他成分后形成倍数较高的产品才能为市场所使用。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320140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蒸馏法制备香料的生产装置以及方法,通过将红茶茶叶投入密闭带有蒸汽加热和冷凝装置的提取罐中,通入水蒸汽蒸馏,水蒸汽的压力为300~800KPa,收集冷凝液,冷凝液的流出温度控制在30~40℃,冷凝液的流出速度为0.5~2.0L/min,得到红茶蒸馏液A。当达到茶叶原料原料重量的2-6倍时,停止收集,冷藏备用。再利用旋转锥蒸馏塔法进行提取,调整提取参数为:红茶蒸馏液A的流量为400~800L/H,红茶蒸馏液A进料温度为90~98℃,红茶蒸馏液A进料温度与系统的温差为-2~-10℃,旋转锥蒸馏塔系统温度为100℃,红茶蒸馏液A的外部萃取率为1.5~3.0%,得到天然高浓度红茶香精B。

上述专利中的一种利用蒸馏法制备香料的生产装置以及方法存在以下不足:该香料生产方法与传统的水蒸气挥发冷凝制备香料的工艺基本相同,而水蒸气挥发冷凝工艺获得的香料浓缩倍数不是很高,大部分水和乙醇、甲醇等挥发物占主要比例,影响产品的运输和使用。

为此,提出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天然植物香料为原料,通过如下工艺过程,实现产品的一次性浓缩和产出,而提出的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A1:取用低倍植物香料为原料;

SA2:通过过滤除杂去掉包装或者运输工程中可能引入的可见杂质;

SA3:使用树脂对低倍天然植物香料中主要呈香成分进行吸附,直至树脂吸附达到饱和状态;

SA4:将饱和状态的树脂直接加热,且树脂的加热温度保持在树脂最高使用温度值以下;

SA5:最后通过冷却回收,一次性得到产品所有可能的馏分成为天然植物香料精油混合物。

优先地,所述SA3过程中,产出的流出液当无法回收再利用时则将其直接排放掉。

优先地,所述SA4步骤中,树脂加热使用具有搅拌或者旋转功能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优先地,所述低倍植物香料为浓缩果蔬汁在预浓缩阶段得到的含香冷凝水。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将树脂的直接加热工艺替换为介质加热工艺,其浓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B1:取用低倍植物香料为原料;

SB2:通过过滤除杂去掉包装或者运输工程中可能引入的可见杂质;

SB3:使用树脂对低倍天然植物香料中主要呈香成分进行吸附,直至树脂吸附达到饱和状态;

SB4:饱和状态的树脂用不同温度段的气体为加热介质进行加热,通过循环冷凝加热收集不同温度段的馏分;

SB5:不同温度段的馏分构成按比例混合配制后,即可得到天然植物香精油。

优先地,所述加热介质为过滤空气、高纯氮气或廉价惰性气体。

优先地,所述加热介质保持低于一个大气压力的水平。

优先地,所述SB4步骤中加热介质的温度段分别为45-65C°、70-95C°和100-115C°。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采用树脂为中间吸附介质,吸附饱和的树脂经过一次性浓缩,可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2.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附加值高。

3.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通过分步收集的馏分,可以作为高端香精配方的原料,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4.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可根据香精配方,按市场需求调配成不同香型和香气特征的产品。

5.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浓缩倍数可以任意调节,满足不同市场及层次的需求。

6.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低倍香料通过本工艺加工后剩下的流出液,经进一步处理可以作为高档饮用水进一步挖掘产品潜力,将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天然植物香料浓缩加工工艺路径一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天然植物香料浓缩加工工艺路径二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A1:取用低倍植物香料为原料,该低倍植物香料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水果汁,茶叶,水果皮渣通过收集挥发出来的香气以及回收水果汁或者茶叶提取液浓缩过程中香气集中的那部分蒸发水,经过冷凝后形成的初级产品;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低倍植物香料为浓缩果蔬汁在预浓缩阶段得到的含香冷凝水;

SA2:通过过滤除杂去掉包装或者运输工程中可能引入的可见杂质;

SA3:使用树脂对低倍天然植物香料中主要呈香成分进行吸附,直至树脂吸附达到饱和状态;

SA4:将饱和状态的树脂直接加热;其中树脂的加热温度保持在树脂最高使用温度值以下,确保不能有树脂成分通过加热溢出或者混入产品中;且树脂加热使用具有搅拌或者旋转功能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保持加热的均匀性;

SA5:将加热树脂产生的蒸汽进行减压蒸馏冷凝,一次性得到产品所有可能的馏分成为天然植物香料精油混合物。

其中,所述SA3步骤中,产出的流出液当无法回收再利用时则将其直接排放掉。

上述步骤生产的产品或者中间品,可直接作为香料产品出售或者用于与未加工的原料混配,以较小的代价提高待调整原料或者产品的浓缩倍数,或者用于高端香精配方的基料或者配方修饰成分。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低倍天然植物水基香料浓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B1:取用低倍植物香料为原料;

SB2:通过过滤除杂去掉包装或者运输工程中可能引入的可见杂质;

SB3:使用树脂对低倍天然植物香料中主要呈香成分进行吸附,直至树脂吸附达到饱和状态;

SB4:饱和状态的树脂用不同温度段的气体为加热介质进行加热,通过循环冷凝加热收集不同温度段的馏分;

SB5:不同温度段的馏分构成按比例混合配制后,即可得到天然植物香精油。

本实施例中,加热介质不做限定,可以是过滤空气,高纯氮气或其他廉价惰性气体,且加热介质保持低于一个大气压力的水平,从而能够达到间接加热和减压有效蒸馏的平衡

其中,所述SB3步骤中,产出的流出液当无法回收再利用时则将其直接排放掉。

其中,所述SB4步骤中,所述加热介质的温度段分别为45-65C°、70-95C°和100-115C°。

上述步骤的产品或者中间品,可直接作为香料产品出售或者用于与未加工的原料混配,以较小的代价提高待调整原料或者产品的浓缩倍数,或者用于高端香精配方的基料或者配方修饰成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