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型客车车内噪声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

一种中型客车车内噪声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

摘要

中型客车车内噪声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涉及噪声测试领域,解决了无法测得准确的车内噪声分析结果的问题。将座椅靠背调整后布置传声器;对车内噪声测试,包括定置、匀速行驶和加减速行驶工况;采集空调系统关闭和空调开启状态下定置工况车内噪声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采集空调系统关闭状态下匀速和加减速行驶工况的车内噪声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Z wicker法计算定置工况空调系统开启与关闭时各测试点A计权声压级和1/3倍频程谱,计算匀速行驶工况各测点声压级,计算加减速工况下各测试点A计权声压级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瀑布图及声压级随发动机转速变化曲线。本发明应用于整车厂对中型客车的开发验证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131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50959.X

  • 申请日2022-04-24

  • 分类号G01M17/007;G01H17/00;

  •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晶

  • 地址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红旗大街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08: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噪声测试领域,具体涉及车内噪声分析技术。

背景技术

汽车噪声是汽车制造鉴定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是交通噪声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现代汽车的噪声特性是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标志。车内噪声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公路交通噪声,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降低司机及乘客的听觉损害,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把对车内噪声的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专利文献CN110296847B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客车的噪声评价方法,从测试数据中调取的声压级曲线作为声音样本并等分为m个独立的区域;对声音样本进行录音回放,测试工程师群体与用户群体共同优选出感受良好的声音曲线,基于优选样本绘制外包络线;将m个区域内的外包络线依次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包络线,作为参考标准;初步评估车辆的声品质时,直接将测试样本的声压级曲线对比参考标准。该技术方案可初步评估车辆声品质,但没有公开噪声的测试方法,且参考标准由人工主观确定,无法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得到准确的车内噪声分析结果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中型客车车内噪声分析方法。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型客车车内噪声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调整座椅靠背,然后在车内布置传声器;

S2、对中型客车进行整车车内噪声测试,测试工况包括定置工况、匀速行驶工况和加减速行驶工况;

S3、分别采集空调系统关闭状态和空调系统开启状态下的定置工况的车内噪声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采集空调系统关闭状态下匀速行驶工况和加减速行驶工况的车内噪声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传声器采用五点布置法进行布置,所述五点布置法的具体布置位置为:

第一点为驾驶员座位内耳位置,第二点为驾驶员后侧第一排靠近窗户乘客座位内耳位置,第三点为最后一排座位前左侧靠近窗户乘客座位内耳位置,第四点为最后一排座位前右侧乘客座位内耳位置,第五点为乘员区车门后侧第一排乘客座位内耳位置。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传声器的测量参数与数据采集设置如下:噪声信号分析频率为20Hz~20kHz;频率分辨率范围为0.5Hz~2Hz。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定置工况为:车辆定置,发动机怠速运转,变速器至于空挡或P挡。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匀速行驶工况为:车辆变速器置于最高挡,车辆在40km/h~100km/h车速范围内等间隔匀速行驶,车速间隔10km/h,每个车速持续行驶时间不少于20s。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加减速行驶工况为车辆变速器置于中间挡位,以该挡位最低稳定车速开始,全油门加速行驶至车速100km/h,再收油门,汽车减速滑行至该挡位最低稳定车速。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空调系统开启状态为:鼓风机置于1挡位置,采用吹面模式。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座椅靠背调整至从垂直位置向后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型客车车内噪声分析方法,以上述方法获得的测试结果为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按照Z wicker法分别计算定置工况空调系统开启与关闭时车内噪声各测试点的A计权声压级和1/3倍频程谱,计算匀速行驶工况包括各车速下车内噪声各测点的声压级,计算加减速工况下车内噪声各测试点的A计权声压级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瀑布图以及声压级随发动机转速变化曲线。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得到准确的车内噪声分析结果的问题,具体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中采用了适当的传声器布置方法,覆盖了所有重要位置乘员需求,能够全面评估中型客车整车噪声性能;

2.本发明结合不同噪声测试工况及结果分析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和分析结果准确,能够全面评估中型客车整车车内噪声水平,可应用于整车厂对中型客车的开发验证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所述传声器在座椅上的布置位置示意图,其中a为座椅俯视图,b为座椅侧视图;

图2为实施例2中所述19座中型客车传声器布置五点法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所述17座中型客车传声器布置五点法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5中所述分析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中所述声压级随发动机转速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型客车车内噪声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调整座椅靠背,然后在车内布置传声器;

S2、对中型客车进行整车车内噪声测试,测试工况包括定置工况、匀速行驶工况和加减速行驶工况;

S3、分别采集空调系统关闭状态和空调系统开启状态下的定置工况的车内噪声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采集空调系统关闭状态下匀速行驶工况和加减速行驶工况的车内噪声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传声器布置位置首先应符合GB/T 18697中的规定,以座椅面为基准,垂直高度为0.7m±0.05m,以座椅靠对称轴为基准水平距离102m±0.02m,具体布置位置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结合不同噪声测试工况,以保障得到的测试结果准确,能够全面评估中型客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整车车内噪声水平,可应用于整车厂对中型客车的开发验证过程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举例说明,其中步骤S1中所述传声器采用五点布置法进行布置,所述五点布置法的具体布置位置为:

第一点为驾驶员座位内耳位置,第二点为驾驶员后侧第一排靠近窗户乘客座位内耳位置,第三点为最后一排座位前左侧靠近窗户乘客座位内耳位置,第四点为最后一排座位前右侧乘客座位内耳位置,第五点为乘员区车门后侧第一排乘客座位内耳位置。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施例以19座中型客车和17座中型客车为例,19座中型客车传声器布置五点法示意图见图2,17座中型客车传声器布置五点法示意图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中采用了合适的传声器布置方法,覆盖了所有重要位置乘员需求,能够全面评估中型客车整车噪声性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举例说明,其中步骤S1中所述传声器的测量参数与数据采集设置如下:噪声信号分析频率为20Hz~20kHz;频率分辨率范围为0.5Hz~2Hz。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举例说明,其中步骤S2中所述定置工况为:车辆定置,发动机怠速运转,变速器至于空挡或P挡。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举例说明,其中步骤S2中所述匀速行驶工况为:车辆变速器置于最高挡,车辆在40km/h~100km/h车速范围内等间隔匀速行驶,车速间隔10km/h,每个车速持续行驶时间不少于20s。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举例说明,其中步骤S2中所述加减速行驶工况为车辆变速器置于中间挡位,以该挡位最低稳定车速开始,全油门加速行驶至车速100km/h,再收油门,汽车减速滑行至该挡位最低稳定车速。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举例说明,其中步骤S3中所述空调系统开启状态为:鼓风机置于1挡位置,采用吹面模式。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举例说明,其中步骤S1中所述座椅靠背调整至从垂直位置向后15°。

通常从垂直位置向后15°为乘员自然乘坐时的椅背角度。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型客车车内噪声分析方法,所述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以实施例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获得的测试结果为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按照Zwicker法分别计算定置工况空调系统开启与关闭时车内噪声各测试点的A计权声压级和1/3倍频程谱,计算匀速行驶工况包括各车速下车内噪声各测点的声压级,计算加减速工况下车内噪声各测试点的A计权声压级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瀑布图以及声压级随发动机转速变化曲线。本实施例以某中型客车3挡加速工况车内噪声第一测试点为例,其声压级随发动机转速变化曲线见图5,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噪声分析结果。

本实施例结合不同噪声测试工况,提供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得到分析结果准确,能够全面评估中型客车整车车内噪声水平,可应用于整车厂对中型客车的开发验证过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