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免费供应一次性口罩并回收口罩的回收箱

一种免费供应一次性口罩并回收口罩的回收箱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费供应一次性口罩并回收口罩的回收箱,包括用于旧口罩回收的回收箱本体和用于新口罩发放的口罩箱体,所述口罩箱体固定架设在回收箱本体上;其中,所述回收箱本体的内部可拆装连接有悬空设置的废口罩承接斗,所述废口罩承接斗的底部卸料口处活动连接有用于关闭出口的封板;所述口罩箱体内部设置有口罩上料腔和口罩输出腔,所述口罩上料腔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供给口罩输出腔的上料机构,并通过口罩输出腔对供给口罩的多级传送完成口罩的供给,本发明的口罩上料腔上设置多个上料机构,即通过设置多个口罩缓冲区,不仅提高了口罩箱体的容量,同时通过多个口罩缓冲区的设置,使口罩上料腔不停机就能够实现新口罩的上料,实用性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7898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来勇;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12204.8

  • 发明设计人 张来勇;

    申请日2022-05-11

  • 分类号B65F1/14;B65F7/00;B65F1/16;

  • 代理机构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付金浩

  • 地址 262100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学府街15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08: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6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罩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费供应一次性口罩并回收口罩的回收箱。

背景技术

病毒,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病毒可以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当有人感染病毒时,为避免感染他人,需要佩戴口罩避免唾液飞溅而传播病毒,有的人也会佩戴口罩避免被他人传播而感染病毒,尤其是在商场等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而有些人没有佩戴口罩的习惯,当出现严重的病毒传播时,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极为重要,而公共场所很少会提供口罩,如果只是将口罩简单的放置在箱子内供人使用,不可避免有人滥用而造成浪费,并且易造成接触传播,安全性较低;

且现有公共场所中口罩回收箱对于旧口罩的处理,通常是通过人工手动将废口罩收集桶倒入回收袋,使污染源暴露在空气中,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费供应一次性口罩并回收口罩的回收箱,通过回收箱本体内部的废口罩承接斗实现对旧口罩的收集,并使废口罩承接斗在回收箱本体内部悬空设置,从而有助于操作人员在回收箱本体内部实现对旧口罩的二次收集,避免了旧口罩二次回收处理过程中的暴露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口罩箱体,在口罩箱体内部设置口罩上料腔和口罩输出,口罩上料腔用于新口罩的上料,口罩输出腔用于新口罩的发放,口罩上料腔在口罩箱体的内部位于口罩输出腔的上方,并实现对口罩输出腔定时输送口罩。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免费供应一次性口罩并回收口罩的回收箱,包括用于旧口罩回收的回收箱本体和用于新口罩发放的口罩箱体,所述口罩箱体固定架设在回收箱本体上;

其中,所述回收箱本体的内部可拆装连接有悬空设置的废口罩承接斗,所述废口罩承接斗的底部卸料口处活动连接有用于关闭出口的封板;

所述口罩箱体内部设置有口罩上料腔和口罩输出腔,所述口罩上料腔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供给口罩输出腔的上料机构,并通过口罩输出腔对供给口罩的多级传送完成口罩的供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收箱本体空腔内部的前后侧壁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两条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废口罩承接斗在回收箱本体内部滑动连接在固定块的滑槽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废口罩承接斗四边形框结构的底部连接有向内聚拢的楔形漏斗,楔形漏斗的底部连接有卸料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收箱本体的内部且位于废口罩承接斗的正下方设置有两个条形支撑块,两个条形支撑块的中空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的顶面与卸料口的底端相抵实现对卸料口的封堵。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收箱本体正面开设有废口罩投入口,且在回收箱本体的内部且位于废口罩投入口处铰接有挡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口罩上料腔包括设置在口罩箱体内部的上料盘,多个上料机构设置在上料盘上,所述上料盘的盘面与上料机构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用以实现口罩投放的矩形槽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结构一致的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右限位块固定设置在矩形槽口的一侧,且右限位块的底部承接面位于矩形槽口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限位块位于矩形槽口的另一侧且滑动连接在上料盘上,所述上料盘上设置有微型气缸,微型气缸的活塞杆与左限位块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口罩输出腔内部一侧开设有口罩输出通道,口罩输出通道的上端连接有缓冲框架,口罩输出通道的内部设置有口罩承接块,口罩承接块的底面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偏心轮上;

所述口罩输出通道的一侧依次设置有传送轮组、出料轮组和接料轮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口罩箱体后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舵机,舵机的输出轴与口罩承接块的后端面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废口罩承接斗可拆卸连接在回收箱本体内部,便于对回收箱本体内部及废口罩承接斗进行杀菌消毒;

(2)本发明将废口罩承接斗悬空设置在回收箱本体的内部,口罩回收处理人员可以通过将口罩回收袋放置在卸料口的正下方,通过移动封板实现对废口罩的回收,使操作人员对废口罩的回收在回收箱本体内部即可完成,避免了废口罩二次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污染,同时摒弃了传统的口罩处理需要操作人员二次倾倒的问题;

(3)本发明在回收箱本体的内部设置杀菌部件,能够实现对回收箱本体内部的实时杀菌,安全性高;

(4)本发明的口罩上料腔上设置多个上料机构,即通过设置多个口罩缓冲区,不仅提高了口罩箱体的容量,同时通过多个口罩缓冲区的设置,使口罩上料腔不停机就能够实现新口罩的上料,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废口罩承接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口罩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矩形槽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右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收箱本体;101、开合门;102、废口罩投入口;103、挡板;104、伸缩杆件;105、杀菌部件;

2、废口罩承接斗;201、外承接边;202、卸料口;203、固定块;204、条形支撑块;205、封板;

3、口罩箱体;301、口罩上料口;302、口罩取料口;

4、口罩上料腔;401、上料盘;402、左限位块;403、右限位块;404、口罩缓冲区;405、微型气缸;406、导向槽;407、矩形槽口;5、口罩输出腔;501、口罩输出通道;502、口罩承接块;503、连接杆;504、偏心轮;505、口罩导向块;506、传送轮组;507、出料轮组;508、接料轮组;509、新口罩接料斗;510、缓冲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免费供应一次性口罩并回收口罩的回收箱,包括用于旧口罩(废口罩)回收的回收箱本体1和用于新口罩发放的口罩箱体3,口罩箱体3固定架设在回收箱本体1上,在回收箱本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导向轮,用于实现整个回收箱的位置的移动;

回收箱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用于投放旧口罩的废口罩投入口102,且回收箱本体1为长方体空腔结构,回收箱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旧口罩收集的废口罩承接斗2;

其中,参阅图2,回收箱本体1空腔内部的前后侧壁上沿水平方向均设置有两条固定块203,固定块203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滑槽,废口罩承接斗2在回收箱本体1内部滑动连接在固定块203的滑槽内;

具体的,废口罩承接斗2的主体部分呈四边形框结构,在废口罩承接斗2的四边形框前后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块203滑槽相适配的滑块,废口罩承接斗2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固定块203的滑槽内;

其中,废口罩承接斗2四边形框结构的底部连接有向内聚拢的楔形漏斗,楔形漏斗的底部连接有卸料口202,通过卸料口202实现对废口罩承接斗2内的旧口罩向外排出处理;

回收箱本体1的内部且位于废口罩承接斗2的正下方设置有两个条形支撑块204,两个条形支撑块20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回收箱本体1内部的前后侧壁上且分别位于卸料口202的两侧,条形支撑块204的内部开设有贯穿的中空槽,在两侧的条形支撑块204的中空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封板205,封板205的顶面与卸料口202的底端相抵实现对卸料口202的封堵;

具体的,操作人员通过推动封板205上的把手,使封板205在条形支撑块204的中空槽内滑动,当封板205移动至卸料口202的正下方时,完成对卸料口202的封堵,当封板205移动至卸料口202的一侧时,卸料口202打开,即口罩回收处理人员,可以通过将口罩回收袋放置在卸料口202的正下方,通过移动封板205实现对废口罩的回收,使操作人员对废口罩的回收在回收箱本体1内部即可完成,避免了废口罩二次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污染,同时摒弃了传统的口罩处理需要操作人员二次倾倒的问题;

其中,废口罩承接斗2四边形框结构的顶部连接有向外扩张的外承接边201,且外承接边201的四周边沿与回收箱本体1内部侧壁相抵,用以防止经废口罩投入口102投入的废口罩未能进入废口罩承接斗2。

参阅图2,在回收箱本体1的内部且位于废口罩投入口102处铰接有挡板103,挡板103的尺寸略大于废口罩投入口102的尺寸用以实现对废口罩投入口102的启闭;

其中,挡板103与回收箱本体1相抵的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条,使整个回收箱本体1的密封性更好,能够有效防止废口罩承接斗2内的污染源经废口罩投入口102外溢;

其中,挡板103远离密封条的一侧与伸缩杆件104的一端铰接,伸缩杆件104的另一端铰接在回收箱本体1内部顶面上,即通过伸缩杆件104的伸缩实现对挡板103的转动控制,且在回收箱本体1的外部正面底部位置设置有脚踏,脚踏通过PLC控制器与伸缩杆件104连接,即通过踩踏脚踏,实现伸缩杆件104的收缩用以控制挡板103实现废口罩投入口102的打开,实现废口罩的投入;

具体的,伸缩杆件104为气缸或电动伸缩杆。

参阅图2,回收箱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杀菌部件105,其中,针对杀菌部件105,可以将废口罩承接斗2底部向内聚拢的楔形漏斗设置在网格结构,杀菌部件105灵活设置在回收箱本体1内部的各个区域,包括回收箱本体1内部的底面或顶面,用以实现对回收箱本体1内部环境的实时消杀;

其中,杀菌部件105可以为紫外线灯。

参阅图2,回收箱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开合门101,开合门101处于常闭状态,仅当对废口罩承接斗2内部的废口罩进行回收处理、对回收箱本体1内部进行消毒或部件维修更换时打开。

参阅图1、图3-图6,口罩箱体3包括口罩上料腔4和口罩输出腔5,口罩上料腔4用于新口罩的上料,口罩输出腔5用于新口罩的发放,口罩上料腔4在口罩箱体3的内部位于口罩输出腔5的上方,并实现对口罩输出腔5定时输送口罩;

口罩上料腔4包括设置在口罩箱体3内部的上料盘401,上料盘40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口罩的上料机构,且上料盘401的盘面上与上料机构相对应设置有多个矩形槽口407,通过矩形槽口407用以实现口罩的上料;

具体的,上料机构包括结构一致的左限位块402和右限位块403,右限位块403固定设置在上料盘401上且位于矩形槽口407的一侧,且右限位块403的底部承接面位于矩形槽口407的上方;

左限位块402位于矩形槽口407的另一侧且滑动连接在上料盘401上,具体的,上料盘401上且位于矩形槽口407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槽406,左限位块402通过底面的滑块滑动连接在导向槽406内,且上料盘401上位于左限位块402的一侧设置有微型气缸405,微型气缸405的活塞杆与左限位块402远离右限位块403的一侧固定连接,左限位块402与右限位块403之间形成用以防止口罩的口罩缓冲区404;

使用时,通过微型气缸405驱动左限位块402向右限位块403移动,使左限位块402与右限位块403形成的口罩缓冲区404形成对口罩的承接,当需要对口罩输出腔5进行口罩上料时,通过微型气缸405驱动左限位块402向远离右限位块403的一侧移动,使口罩经左限位块402和右限位块403的承接面向矩形槽口407滑落,并经矩形槽口407传送至缓冲框架510,通过缓冲框架510将口罩上料至口罩输出腔5;

参阅图1,口罩箱体3外部顶面上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与上料盘401的盘面中心位置连接,且在口罩箱体3顶面一侧开设有口罩上料口301,口罩上料口301用于口罩缓冲区404的上料。

参阅图3,口罩输出腔5内部一侧开设有口罩输出通道501,口罩输出通道501的上端与缓冲框架510固定连接,口罩输出通道501的内部设置有口罩承接块502,其中,口罩承接块502为半圆柱结构,且在口罩承接块502的底面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杆503;

在口罩输出腔5的内部且位于口罩输出通道501的下方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偏心轮504,偏心轮504上设置有连接柱,且在连接杆503的底端活动套接在连接柱上;

其中,在口罩箱体3后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舵机,舵机的输出轴与口罩承接块502的后端连接,通过舵机的驱动作用使口罩承接块502在口罩输出通道501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口罩承接块502向口罩行进一侧的倾斜,便于口罩经连接口滑动至口罩导向块505;

具体的,在口罩箱体3内部且位于口罩输出通道5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口罩导向块505,口罩导向块505的上端为内凹的弧面,且在口罩导向块505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口罩的传送轮组506,通过传送轮组506的驱动将口罩带动至口罩导向块505的弧面;

且在传送轮组506的一侧设置有出料轮组507,出料轮组507的另一侧设置有接料轮组508,具体的,出料轮组507由两个相向转动的导辊组成,接料轮组508为叶轮,且在接料轮组508的另一侧下方位置设置有新口罩接料斗509,新口罩接料斗509防止在口罩箱体3的口罩取料口302处。

使用时,将新口罩经口罩上料口301上料至口罩上料腔4的口罩缓冲区404内,通过设置多个口罩缓冲区404,不仅提高了口罩箱体3的容量,同时通过多个口罩缓冲区404的设置,使口罩上料腔4不停机就能够实现新口罩的上料,并将口罩缓冲区404内的口罩经矩形槽口407传送至口罩输出通道501,通过电机驱动偏心轮504转动,连接柱会随着偏心轮504转动上下做伸缩移动,并带动口罩承接块502上下振动,使口罩分散整理,整理完毕后,电机停止转动,偏心轮504带动安装柱到达最底部,口罩承接块502的顶面此时在口罩导向块505的右端上方即连接口位置处,控制舵机逆时针转动,口罩导向块505向右侧倾斜,口罩也会向右下侧滑动与传送轮组506相接触,转动的传送轮组506会带着整理好的口罩将其右左传送,经过出料轮组507和接料轮组508到达新口罩接料斗509处,实现新口罩的发放。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