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株产透明质酸的格氏乳杆菌LS03在制备保湿抗皱产品中的应用

一株产透明质酸的格氏乳杆菌LS03在制备保湿抗皱产品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产透明质酸的格氏乳杆菌LS03在制备保湿抗皱产品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株格氏乳杆菌LS03,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009,其在发酵条件下可产透明质酸。本发明公开的格氏乳杆菌LS03的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在体内微渗缺水模型中具有改善斑马鱼尾部失水皱缩和肌肉纹理紊乱的作用,表现出良好的保湿抗皱的益生功效。本发明公开的一株格氏乳杆菌LS03在保湿抗皱方面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7676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94808.7

  • 发明设计人 郑康帝;张召;马燕;刘彦;陈涛;

    申请日2022-04-14

  • 分类号A61K8/99;A61Q19/00;A61Q19/08;A61K35/747;A61P39/06;A61P17/00;C12P19/26;

  • 代理机构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田立媛

  • 地址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港口路12号三山科创中心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04: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2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株产透明质酸的格氏乳杆菌LS03在制备保湿抗皱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简称HA,也称玻璃酸、玻尿酸,是由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双糖单元交替连接而成的酸性粘多糖。HA对于维持皮肤角质层的正常结构和保护表皮屏障功能至关重要。HA在皮肤中还发挥着一系列其他重要作用,例如,固定组织中的水分,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组织修复。由于具有较高结合水和保持水能力,HA通常有助于维持细胞外真皮基质并促进水溶性分子和离子溶质的运输。76名30-60岁的女性受试者,在局部应用0.1%HA 60天后,皮肤水合作用和弹性得到显着改善。另外,低分子量HA的应用导致皱纹深度显著减少,这归因于更好的渗透性。因此,HA 具有优异的保湿作用,是化妆品重要的保湿剂,在化妆品中应用日趋广泛。

透明质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细胞间质、眼玻璃体、脐带、皮肤、关节滑液及雄鸡冠等许多软结缔组织中,透明质酸最早从牛眼玻璃体中提取而得,早期化妆品用HA主要从鸡冠分离提取,现基本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现阶段可食用的透明质酸主要来自于鸡冠以及C群链球菌的发酵。从鸡冠提取的透明质酸在食用安全上有人畜共通疾病病毒感染的疑虑。同时,透明质酸经过胃消化液之后会被酶分解,因而无法经由直接摄取透明质酸食品达到显著的效果。因此,通过食用可分泌透明质酸的菌株,使其在肠道定植,并持续分泌透明质酸,从而避免胃消化液对透明质酸的降解作用。然而,C群链球菌为不可用于食品的菌种。迄今为止,已知只有少数可食用的菌株具有分泌透明质酸的能力,例如嗜热链球菌YIT2084和鼠李糖乳杆菌FTDC8313。另外,目前益生菌在保湿抗皱中的研究和应用较少。益生菌的功能缺乏有力的科学研究证据,严重影响了益生菌及其制品的推广。基于此,针对菌种资源的功能深入挖掘,筛选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特定功能性质、适合中国人群生理特性的新型益生菌菌株,对提高我国益生菌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益生菌制品发展尤为重要。

因此,提供一株产透明质酸的格氏乳杆菌LS03在制备保湿抗皱产品中的应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透明质酸的格氏乳杆菌LS03在制备保湿抗皱产品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株格氏乳杆菌LS03在制备保湿抗皱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格氏乳杆菌 LS03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009,参见专利202111205336.8。

进一步,所述格氏乳杆菌LS03为菌悬液或发酵上清液。

进一步,所述产品为食品、化妆品、药品。

进一步,所述的一株格氏乳杆菌LS03在产透明质酸中的应用。

所述一株产透明质酸的格氏乳杆菌LS03在体内微渗缺水模型中具有改善斑马鱼尾部失水皱缩和肌肉纹理出现紊乱的作用,表现出良好的保湿抗皱的益生功效。

本发明所述在体内微渗缺水模型中能改善斑马鱼尾部皱缩和肌肉纹理出现紊乱的菌株LS03,包括菌株LS03的发酵上清液(胞外分泌物)、菌悬液 (菌体)。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株产透明质酸的格氏乳杆菌LS03在制备保湿抗皱产品中的应用,格氏乳杆菌LS03 是从健康育龄女性的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筛选得到的,在体内微渗缺水模型中具有改善斑马鱼尾部皱缩和肌肉纹理出现紊乱的作用,具备应用于体内保湿抗皱的潜能,此为利用格氏乳杆菌LS03开发保湿抗皱的益生菌制剂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格氏乳杆菌LS03产透明质酸能力;

图2附图为本发明格氏乳杆菌LS03的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对0.85%氯化钠溶液(w/v)诱导斑马鱼微渗缺水模型中尾部皱缩和肌肉纹理影响的直观图;

图3附图为本发明格氏乳杆菌LS03的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对0.85%氯化钠溶液(w/v)诱导斑马鱼微渗缺水模型中尾部面积影响的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格氏乳杆菌LS03产透明质酸能力测定

将格氏乳杆菌LS03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置于厌氧工作站内37℃培养14h,调整菌株浓度为1×10

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格氏乳杆菌LS03接种于培养基6h后即可发酵产生透明质酸,48h后几乎达到饱和浓度,最终透明质酸产量达到36.8±3.2 ng/mL。

实施例2格氏乳杆菌LS03发酵上清液(胞外分泌物)、菌悬液(菌体) 的制备

将格氏乳杆菌LS03活化培养后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15 h后,调整发酵菌浓度为1×10

实施例3格氏乳杆菌LS03对斑马鱼微渗缺水模型中尾部面积的影响

挑选发育至4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的健康野生型AB系斑马鱼置于 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20条鱼。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样品(菌悬液、发酵上清液)干预组,每组20条鱼。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均加入PBS,菌悬液组加入菌悬液,发酵上清液组加入发酵上清液,每孔3mL;28℃孵育 24h后,空白对照组的溶液更换为新PBS,模型组的溶液更换为0.85%氯化钠溶液(w/v)、菌悬液组溶液更换含有0.85%氯化钠的菌悬液、发酵上清液组的溶液更换含有0.85%氯化钠的发酵上清液,每孔3mL;28℃孵育24h后,弃上述溶液,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菌悬液组、发酵上清液组均加入3mL新 PBS,28℃孵育24h后,用三卡因将斑马鱼麻醉,置于体视显微镜下拍照记录。使用Image J软件对斑马鱼体尾部面积(S)进行定量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实验数据均用

格氏乳杆菌LS03的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对0.85%氯化钠溶液(w/v)诱导斑马鱼微渗缺水模型中尾部面积的影响,结果见表1和图2、3。

表1格氏乳杆菌LS03对斑马鱼微渗缺水模型中尾部面积的影响

由表1、图2、图3可知,虚线区域为分析区域,空白对照组斑马鱼尾部光滑、肌肉纹理整齐清晰,而模型组斑马鱼尾部发生皱缩,肌肉纹理出现紊乱,同时,与空白对照组(27988.95±413.92像素)相比,模型组斑马鱼尾部面积(23271.83±462.13像素)显著减少(p<0.005),表明本次斑马鱼微渗缺水模型建立成功。

与模型组相比,格氏乳杆菌LS03的发酵上清液组、菌悬液组斑马鱼尾部光滑、肌肉纹理清晰整齐,表明格氏乳杆菌LS03的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在 0.85%氯化钠溶液(w/v)诱导斑马鱼微渗缺水模型中,可抑制斑马鱼尾部失水皱缩。同时格氏乳杆菌LS03的发酵上清液组、菌悬液组斑马鱼尾部面积分别为26488.50±278.56像素和25424.72±203.22像素,与模型组(23271.83± 462.13像素)相比较均差异性显著(P<0.01)。另外,格氏乳杆菌LS03的菌悬液组和发酵上清液组斑马鱼尾部保湿抗皱功效分别为45.64±4.31%和 68.19±5.91%。因此,上述结果表明格氏乳杆菌LS03的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在体内微渗缺水模型中均能显著抑制斑马鱼尾部失水皱缩,表现出良好保湿抗皱的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