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行走站立辅助装置

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行走站立辅助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行走站立辅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行走站立辅助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底套环,所述底套环的一端连接有移动轮。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稳定套、齿套、内齿板、脚套环、外齿板和稳定条,这样利用患者抬腿时会带动脚套环上移动,从而带动内齿板配合齿套使得外齿板下降,进而使得稳定条下降并贴合在地面上,从而提升了抬脚侧装置和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装置在患者抬脚时的稳定性上升,进而避免在患者单腿支撑时,身体摆动带动装置晃动,从而提升了本装置的安全性,使得患者在进行训练时更加不容易受伤,同时降低了患者训练时恐惧感,使得患者可以更加安心地进行训练以及有助于其腿部神经快速康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554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陈建忠;

    申请/专利号CN202111292722.5

  • 发明设计人 陈建忠;

    申请日2021-11-03

  • 分类号A61H3/04(20060101);A63B23/0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14300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盐湖西路90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30: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走站立辅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行走站立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康复是指尽可能改善由疾病或外伤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灵的损伤,不论在躯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能最大限度地使患者提升个人的能力,使其功能逐渐恢复,以重返家庭、社会正常生活。为了能够使患者回归社会,康复不只是单纯医学方面的康复,而且还应包括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职业的、教育的等多方面的康复。

目前的偏瘫患者在进行治疗后,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来对其在进行行走训练,而在前期训练中因为自身腿部不够灵活以及患者自身年龄较大,导致患者前期行走训练中一般都是仅采用初学者方式进行行走,加上行走时需要克服自身腿部支撑力不足以及平衡性不足带来的恐惧感,使得患者在完成单一抬腿迈步放腿的周期较长,所花费的时间也比正常人多,从而导致在患者单腿抬起时另一条腿会单腿站立支撑的时间较长,而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行走辅助装置下端一般都连接有活动轮,这样就容易导致患者在行走中单腿站立时仅有一条腿帮助患者保持平衡,加上活动轮自身的不稳定性以及患者行走过程中上身会晃动,进而容易导致患者单腿站立时产生身体倾斜幅度过大、活动轮移动的问题,甚至会因为辅助装置的过度移动而导致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或者对行走训练时的恐惧感增加,不利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行走站立辅助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行走站立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偏瘫患者前期行走训练中一般都是仅采用初学者方式进行行走,加上行走时需要克服自身腿部支撑力不足以及平衡性不足带来的恐惧感,使得患者在完成单一抬腿迈步放腿的周期较长,所花费的时间也比正常人多,从而导致在患者单腿抬起时另一条腿会单腿站立支撑的时间较长,而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行走辅助装置下端一般都连接有活动轮,这样就容易导致患者在行走中单腿站立时仅有一条腿帮助患者保持平衡,加上活动轮自身的不稳定性以及患者行走过程中上身会晃动,进而容易导致患者单腿站立时产生身体倾斜幅度过大、活动轮移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行走站立辅助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底套环,所述底套环的一端连接有移动轮,且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连接在底套环上,所述固定架上连接有扶手架;

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稳定套,所述稳定套嵌入安装在底套环上,所述稳定套的内表面上活动套接有齿套,所述齿套的第一面设有内齿板,且内齿板和齿套相互啮合,所述齿套的第二面设有外齿板,且外齿板和齿套相互啮合;

脚套环,所述脚套环连接在内齿板上,且脚套环延伸穿过稳定套,所述外齿板的一端连接有稳定条;

提拉机构,所述提拉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固定架的两侧。

所述内齿板的一端连接有拉伸弹簧,且拉伸弹簧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有顶板,且顶板的一侧连接在稳定套的内表面上,所述顶板一端的两侧皆连接有一组定位套,且每组定位套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定位套中皆插入有T形杆,两组所述T形杆的内面皆连接有运动套,两个所述运动套一端开设的空槽中皆插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一端连接在齿套上。

所述稳定条的一端嵌入安装有防滑板,所述稳定条的两侧皆设有辅稳机构,所述辅稳机构包括辅稳套,所述辅稳套连接在稳定条上,所述辅稳套的一面开设有辅稳槽,所述辅稳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一端的辅稳槽中插入有横板,所述支撑块一面的辅稳槽中插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地撑板,所述辅稳槽的内部设有传动板,且传动板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横板和竖板上,所述横板延伸出辅稳槽的一面固定安装有挤压块。

所述挤压块一面的底套环上开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卡位杆,所述卡位杆的外侧套接有刹车板,且刹车板插入在卡位槽中,所述刹车板的一面固定安装有刹车卡套,所述卡位槽内部的刹车板上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数量为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稳定套、齿套、内齿板、脚套环、外齿板和稳定条,这样利用患者抬腿时会带动脚套环上移动,从而带动内齿板配合齿套使得外齿板下降,进而使得稳定条下降并贴合在地面上,从而提升了抬脚侧装置和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装置在患者抬脚时的稳定性上升,进而避免在患者单腿支撑时,身体摆动带动装置晃动,从而提升了本装置的安全性,使得患者在进行训练时更加不容易受伤,同时降低了患者训练时恐惧感,使得患者可以更加安心地进行训练以及有助于其腿部神经快速康复。

2、通过设置有辅稳套、横板、传动板和竖板,这样利用稳定条下降时地面对竖板产生的挤压,使得的挤压块并对移动轮进行挤压,让患者在进行抬腿时移动轮不会进行转动,进一步提升了本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本机构结构简单,便于进行推广生产。

3、通过设置有固定环、U形导向套、提拉条、腿套环和提拉杆,这样利用患者手压提拉杆,从而让提拉条的牵引效果将腿套环和患者大腿部位进行辅助抬起,进而让患者可以在腿部力量不足时利用自身手部力量进行辅助,同时也让患者的腿部在迈步时每次都可以抬到固定高度,保证稳定条和地面接触,以及使得患者训练时效果更好,避免患者进行无效训练,使得本装置的训练系统更加完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稳定机构结构剖面右侧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稳定机构结构剖面左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拉伸弹簧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辅稳槽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卡位槽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提拉机构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患者康复护理用行走站立辅助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包括底套环110,底套环110的一端连接有移动轮111,且移动轮111的数量为四个;

固定架112,固定架112连接在底套环110上,固定架112上连接有扶手架113;

稳定机构2,稳定机构2的数量为两个,稳定机构2包括稳定套210,稳定套210嵌入安装在底套环110上,稳定套210的内表面上活动套接有齿套211,齿套211的第一面设有内齿板212,且内齿板212和齿套211相互啮合,齿套211的第二面设有外齿板216,且外齿板216和齿套211相互啮合;

脚套环213,脚套环213连接在内齿板212上,且脚套环213延伸穿过稳定套210,外齿板216的一端连接有稳定条217;

提拉机构4,提拉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固定架112的两侧,这样利用患者抬腿时会带动脚套环213上移动,从而带动内齿板212配合齿套211使得外齿板216下降,进而使得稳定条217下降并贴合在地面上,从而提升了抬脚侧装置和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装置在患者抬脚时的稳定性上升,进而避免在患者单腿支撑时,身体摆动带动装置晃动,从而提升了本装置的安全性,使得患者在进行训练时更加不容易受伤,同时降低了患者训练时恐惧感,使得患者可以更加安心地进行训练以及有助于其腿部神经快速康复。

进一步的,底套环110的外侧连接有辅撑架114,且辅撑架11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辅撑架114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辅撑轮115,这样利用四个辅撑架114和四个辅撑轮115提升了本装置外侧的支撑效果,使得本装置更加不容易倾倒。

进一步的,内齿板212的一端连接有拉伸弹簧215,且拉伸弹簧21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拉伸弹簧215的一端连接有顶板214,且顶板214的一侧连接在稳定套210的内表面上,顶板214一端的两侧皆连接有一组定位套220,且每组定位套220的数量为两个,两组定位套220中皆插入有T形杆221,两组T形杆221的内面皆连接有运动套222,两个运动套222一端开设的空槽中皆插入有活动杆223,且活动杆223的一端连接在齿套211上,这样利用拉伸弹簧215的弹性和收缩作用,使得患者在抬腿时更加容易,以及利用定位套220和T形杆221之间的限位和运动套222和活动杆223之间的限位使得齿套211的上升距离得到限位,以及上升的稳定性和导向性增加。

进一步的,脚套环213两面的稳定套210上皆固定安装有橡胶板218,两个橡胶板218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海绵套219,这样避免因为脚套环213的牵引作用带动患者脚踝部位直接撞击到稳定套210上。

进一步的,稳定条217的一端嵌入安装有防滑板,稳定条217的两侧皆设有辅稳机构3,辅稳机构3包括辅稳套310,辅稳套310连接在稳定条217上,辅稳套310的一面开设有辅稳槽311,辅稳槽31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块316,支撑块316一端的辅稳槽311中插入有横板315,支撑块316一面的辅稳槽311中插入有竖板312,竖板3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地撑板313,辅稳槽311的内部设有传动板314,且传动板314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横板315和竖板312上,横板315延伸出辅稳槽311的一面固定安装有挤压块317,这样利用稳定条217下降时地面对竖板312产生的挤压,使得的挤压块317并对移动轮111进行挤压,让患者在进行抬腿时移动轮111不会进行转动,进一步提升了本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本机构结构简单,便于进行推广生产。

进一步的,挤压块317一面的底套环110上开设有卡位槽318,卡位槽318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卡位杆319,卡位杆319的外侧套接有刹车板320,且刹车板320插入在卡位槽318中,刹车板320的一面固定安装有刹车卡套322,卡位槽318内部的刹车板320上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321,且复位弹簧321的数量为两个,这样利用刹车卡套322和刹车板320的活动,从而提升了挤压块317对移动轮111的限位效果,使得移动轮111更加不容易移动。

进一步的,提拉机构4包括固定环410,且固定环4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环410皆套接在固定架112上,两个固定环410的外侧皆套接有U形导向套411,两个U形导向套411中皆插入有提拉条412,两个提拉条412的第一端连接有腿套环413,两个提拉条412的第二端连接有提拉杆414,这样利用患者手压提拉杆414,从而让提拉条412的牵引效果将腿套环413和患者大腿部位进行辅助抬起,进而让患者可以在腿部力量不足时利用自身手部力量进行辅助,同时也让患者的腿部在迈步时每次都可以抬到固定高度,保证稳定条217和地面接触,以及使得患者训练时效果更好,避免患者进行无效训练,使得本装置的训练系统更加完善。

进一步的,提拉杆414上开设的两个通孔中皆插入有限位杆415,且限位杆415的两端皆连接在固定架112上,两个限位杆415上皆套接有一组限位环416,且每组限位环416的数量为两个,这样利用限位杆415对提拉杆414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

工作原理:在患者使用本装置时,首先需要医护人员辅助患者进入到固定架112的内部,同时使得患者双脚穿过具有松紧效果的脚套环213以及双腿穿过具有松紧效果的腿套环413中。

当患者需要进行站立训练时,需要将利用移动轮111上的锁死装置将移动轮111锁死,随后患者手扶扶手架113即可开始站立训练。

当患者需要进行行走训练时,需要将移动轮111解除锁死,随后患者手部下压提拉杆414使得提拉杆414下移同时利用提拉条412将腿套环413牵引并抬升,从而配合患者腿部用力而将腿部抬升,在患者腿部抬升时,患者脚部会带动脚套环213抬升,脚套环213的抬升,配合拉伸弹簧215的收缩从而将内齿板212进行抬升,在内齿板212抬升时会带动活动杆223往运动套222中移动以及T形杆221在定位套220内部移动,以及内齿板212的移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齿套211转动,进而带动外齿板216和稳定条217下移,使得稳定条217可以贴近地面。

在稳定条217逐渐往地面贴近的过程中,地面会逐渐挤压地撑板313,从而使得竖板312抬升,从而让传动板314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同时让横板315外挤压块317方向移动,此时挤压块317就会移动并推动刹车板320和刹车卡套322逐渐靠近移动轮111,其中,在刹车板320移动时会使得复位弹簧321逐渐接触到卡位槽318的内壁并最终被卡位槽318的内壁和刹车板320挤压,最终完成患者抬脚后移动轮111的固定以及稳定条217和地面接触。

当患者逐渐放脚时,各个零件反向运动,从而解除移动轮111的限位以及稳定条217和地面的接触关系,并因为患者行走时上身的幅度来带动固定架112以及移动轮111往前移动一定距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